共情艺术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4-05-08 19:42肖凤玲
广东教育·综合 2024年4期
关键词:共情笔者班级

肖凤玲

共情力也叫共情能力、移情能力,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初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用好共情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知心人,让学生感受到温暖,也让他们自主思考如何调整自己的言行,进而提升班级管理效果。下面,笔者重点围绕某学生的个案,谈谈如何运用共情力优化班级管理。

一、接纳不足,给予情感支持

《班主任工作漫谈》中有一句话:“爱是理解的别名。”班主任要学会接纳学生的不足之处,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用包容、理解和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这样可以给予学生更多情感支持,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信任教师,并接受教师的建议,尝试改正自己的问题。

教师可以分三步走,给予学生情感支持。分别是:了解学生情况、尝试换位思考、提出情感建议。以个案为例子,女孩得知了父亲出轨的事情,但是却一直瞒着母亲。后因为女孩与父亲争吵,她无意中说出了此事,母亲得知后坚决和父亲离婚。女孩认为家庭破裂的原因在于自己,因此内疚,发展为抑郁症,需要服药、休学。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后,她来到笔者的班级。笔者在了解该学生的情况后,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其为何会感到内疚。笔者认为该生十分爱自己的家长,渴望家庭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因此她用自责惩罚自己的“失言”。在了解这点后,笔者认为关键问题在于让她认识到家庭悲剧并不是自己引发的,不能将别人的过失强加到自己的身上。同时,也要让她认识到往事不可追,要珍惜现在的生活。笔者和女孩谈心,安慰她那颗细腻而柔软的心,然后让她思考:“如果当时自己不说,母亲真的就不会知道这个秘密吗?”“既然事情已经如此,那么为什么不向前看,想想以后的日子该如何过呢?”

当学生出现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避免直接指责,而要用宽容的心接纳他们,用智慧的教育手段引导他们。如此,班主任才能和学生形成共鸣,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二、留足时空,引导自我反思

共情力还体现在教师要有一定的耐心,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可以反思自己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想一下学生为何会陷入困扰,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完成自我反思。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的教育,有助于学生反思自我、发现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可以采用“说一半,留一半”的方法,为学生指明方向,但是又不全部告诉学生,让他们自己努力思考,尝试自己做出判断。在他们的思维陷入僵局,又或者想法出现偏差的时候,可以通过举例子、提问题等方式,帮助学生调整想法。

以该女孩为例子,笔者先抛出一个问题,让她思考一个以前从未考虑过的问题:“在你看来,自己是破坏家庭和谐的人,但是你有没有想过,这其实并不是你的责任,你所做的只是将真实情况告诉你的母亲。难道让你的母亲一辈子蒙在鼓里,才是真正孝顺的行为吗?”这个问题让女孩有了新的思考方向。笔者又顺势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引导女孩继续思考:“是你让母亲了解了事实真相,虽然这个真相很残酷。那么你能为你和母亲,寻找一条好好生活的道路吗?”“如何才能让你和母亲受到的伤害降到最低程度呢?”这些问题让女孩明白,抑郁、沉沦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和母亲一起重塑美好的生活才更重要。

教师要避免直接采用说教式的教育方法,而要运用共情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帮助他们剖析问题,引导学生反思自身,找到自己的心理症结。而且,不同的学生面临的问题不同,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也有助于深挖学生的心理问题,找到适合他们的个性化解决方法。

三、搭建平台,闪耀个性光芒

基于共情力展开班级管理时,教师要从“心”开始,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独一无二的地方。

比如可以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闪烁个性光芒。由于有的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不強,他们尚不清楚自己的真实实力,因此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引导学生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同时,教师不是任由学生自己展示,而是要有目的地引导,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教师首先要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擅长什么;然后要把握时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展现才华;最后要不露声色地赞美,激发学生的自信,鼓励其再一次展现才华。

也以案例中的女孩为例子,笔者发现她有两个优点,一是摄影技术超强,拍摄的照片让同学赞不绝口;二是物理成绩非常好。于是,便利用这两点,引导其展示自我。在运动会期间,笔者鼓励该学生担任小记者,让她拍摄同学训练、比赛的精彩画面。该学生顺利完成了任务,赢得了同学的赞赏。笔者也顺势鼓励她参加其他的文体活动,担当班级通讯员,用照相机记录每一个美好瞬间。此外,笔者还鼓励她担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讲解物理难题。该生和同伴接触的时间多了,能更好地体会到班级的温暖,其自身的消极情绪也逐步被转化成了积极向上的情感。

在展示个人风采的过程中,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愉悦感和满足感。此时教师再进行引导,学生便更容易接受。故此,教师要积极探寻学生的优点,这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学生建立更好的情感关系。

四、联系家长,调适行为习惯

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时候,教师不要忘记联系家长,构筑家校结合的工作模式。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等渠道和家长沟通,指导他们如何帮助孩子解决身心问题。同时,引导家长配合教师,在家庭生活中也观察孩子的言行,调适他们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全面提升。

家长的配合十分重要,教师要通过微信沟通、电话采访、面对面家访等方式全方位了解家长的情况。然后还要分析学生身上的问题是否和家长有一定关系,要引导家长先调整心态,再帮助孩子,这样才能更好地形成家校合力。

还以该女孩为例子,当笔者联系其母亲后,发现其母亲也有一定的心理问题。她没说几句话就开始哭泣,性格也相对比较柔弱,这样很难成为孩子的精神支柱。于是,笔者采用了“当头棒喝法”,大声地告诉这位母亲:“不要哭!你想让你的孩子痊愈,首先要治愈你自己。你自己好了,你的孩子才会好的。”此后,笔者还给该母亲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让她和孩子一起参加亲子活动,两人一起疗愈心理疾病。这些活动包括亲子聊天、亲子运动、美食分享、种花插花等。她们共同参与的事情多了,共同语言也多了,谈论悲伤往事、抱怨生活的时间就少了。久而久之,她们慢慢淡忘了曾经受到的伤害,两人都逐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师要成为联系学校、家庭的纽带,要用一片真情感动学生和家长,推动家校关系更为融洽,共同陪伴学生成长。

合理运用共情力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也能展现教师的智慧。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共情力,并在实际的班级管理中合理运用共情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让情商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而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本栏责任编辑 王思静

猜你喜欢
共情笔者班级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班级“四小怪”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老师,别走……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不称心的新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