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数字技术的整合应用研究

2024-05-08 14:59:44张伟
考试周刊 2024年6期
关键词:视唱练耳数字技术高中教育

摘 要:在高中音乐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中,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活动的数字化变革,能够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到课程教学活动中,引发学生对音乐课程内容的思考和探究,从而使学生掌握歌唱技巧,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文章从高中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进行了探究,构建了数字技术整合应用的教学指导模式,旨在全面增强学生的歌唱素养,使音乐教育的价值得到充分彰显。

关键词:高中教育;音乐;视唱练耳;数字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06-0012-05

在高中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体系中,数字技术的整合应用能够构建数字化的视唱练耳模式,不仅能够丰富音乐教育的资源,使学生在数字化的空间中感受视唱练耳课程知识、学习视唱练耳技巧和方法,还能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高效化的训练。鉴于此,高中音乐教育体系中,教师应该重点探索数字技术的创新开发和融合应用,构建全新的数字教学支撑模式,以数字技术的应用带动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度探索,使学生能深层次理解视唱练耳课程知识,全面提升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探究能力。

一、 高中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数字技术的应用优势

视唱练耳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技能训练内容之一,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音乐听觉和音乐记忆力,树立正确的音准、节奏观念,培养学生独立读谱能力,为学习其他音乐教材打下基础。在高中视唱练耳教学中,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工具。

首先,数字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数字化的音乐库和音频、视频资源,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大量的音乐素材和实例,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制作教学课件、演示视频等,直观地展示音乐的要点和技巧,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数字技术还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进行智能化的推荐和定制,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个性化学习。

其次,数字技术可以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通过互动式的学习软件和App,学生可以进行实时练习和评估,及时获得反馈和指导。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音乐软件进行视唱练习,软件可以自动识别学生的演唱并给予评估和建议。此外,这种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在交互式的学习实践中,主动针对音乐视唱练耳课程内容进行探究,在多元互动的基础上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思考,从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程内容的综合学习成效。

再次,数字技术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辅助工具。对视唱练耳这样的技能训练,不同学生的起点和水平存在差异。高中音乐教师应用数字技术创新教学活动,能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提供相应的学习辅助工具。例如,对初学者可以提供简化版的练习材料和指导,帮助他们深度思考和训练;对高级学生可以提供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练习,帮助他们进一步提升技能。这样的个性化学习辅助工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参与有针对性的训练中,从而凸显学生的视唱练耳课程知识综合学习成效。

最后,数字技术还可以提供实时的学习监测和评估。高中音乐教师在创新视唱练耳指导模式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数字化的学习平台和工具,可以实时监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指导。同时,教师能借助数字化工具的创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练习和评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策略,使学生对视唱练耳课程知识的学习更加全面和高效。由此可见,这种实时的学习监测和评估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进行改正,切实凸显教学指导模式的创新应用效果。

二、 高中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数字技术的整合应用措施

在高中音乐教育体系中,以数字技术的应用为基础,促进视唱练耳教学活动体系的创新设计和全面开发,能够凸显视唱练耳教学指导的特色,使数字化教学活动的优势得到充分彰显。因此,新时期在音乐教育实践中,要注意从多角度针对数字技术的实践应用进行细化的分析,探索完善视唱练耳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构建,有效引发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思考和学习。

(一)整合数字技术构建多元化视唱练耳资源体系

在高中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整合数字技术可以帮助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视唱练耳资源体系,以提供丰富、便捷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开发视唱练耳软件,提供多样化的练习和训练模式,通过这些软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水平选择适合的练习内容和难度,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软件可以提供不同的练习模式,如音程、节奏、旋律等,既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视唱练耳的能力,还可以记录学生的练习情况和成绩,为教师提供有效的评估依据。另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整合音乐学习资源,提供丰富的视唱练耳材料,通过数字化的音乐库和数据库,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音乐作品和练习曲目,从而拓宽视野,提高音乐素养。此外,数字化的资源还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辅助教材,如音乐教学视频、音频教学课件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视唱练耳的知识和技巧。

例如,在高一音乐必修2歌唱教材《乌苏里船歌》教学中,就可以探索视唱练耳数字化资源的整合,支持视唱练耳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在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先对《乌苏里船歌》歌词进行分析,即《乌苏里船歌》是一首充满传奇色彩的东北民歌,描述了乌苏里江畔的优美风光和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的场景。在高一音乐必修2歌唱教材中,该曲目被选入,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民族音乐。而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训练学生对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基本要素的感知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数字化时代,视唱练耳资源整合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更好地辅助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乌苏里船歌》歌词内容和视唱练耳教学需求,可以适当地对数字化的资源进行整合。其一,教师可以利用数字音频资源,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乐的实际效果,即将《乌苏里船歌》的伴奏、原唱和各种器乐版本的音频整理成数字音频资源库,方便学生在课堂上和课后随时聆听和学习。其二,教师可以将《乌苏里船歌》的乐谱以数字化形式呈现,方便学生在网上查阅和打印,同时还可以将乐谱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如按照演奏乐器、演唱形式等进行归类,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其三,教师可以收集与《乌苏里船歌》相关的视频资源,如音乐会现场、演唱教学视频等,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作品。其四,教师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资源,如音乐软件、在线教育网站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相应的课程和学习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提升。其五,教师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建立音乐教育公众号或官方账号,定期发布与《乌苏里船歌》相关的文章、视频、音频等学习资料以及教学经验和技巧分享,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样一来,教师结合《乌苏里船歌》视唱练耳数字化资源的整合应用,能够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便捷的音乐学习支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保障視唱练耳教学资源供给更加丰富,全面增强学生的视唱练耳音乐学习体验。

(二)依托数字技术创新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模式

1. 创设数字化虚拟视唱练耳情境

在数字化时代,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创设数字化虚拟视唱练耳情境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使用VR和A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不同的音乐场景,比如在不同的音乐厅中演唱,或者与虚拟的合唱团一起合唱。这种情境化的学习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视唱练耳的技巧和知识。

例如,在《我爱这土地》歌曲视唱练耳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促進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构建虚拟化的教学情境,以视唱练耳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探究。在教学活动中,高中音乐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创建一个虚拟音乐厅,模拟真实的音乐厅环境,让学生通过头戴式显示器和立体声音效,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厅的氛围,逐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表演的技巧,提升他们的表演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将《我爱这土地》乐谱转化为交互式格式,方便学生通过鼠标点击或手势识别,在乐谱上添加注释、标注重难点,或者以不同的方式呈现音乐元素,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元素,提高他们的视唱练耳能力。此外,音乐教师可以利用音乐编程工具,创建动态音乐元素,如声音、节奏、旋律等,并与《我爱这土地》乐谱进行互动,这样能使学生通过调整这些元素,探索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和可能性,进一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知。在此基础上,构建情境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结合数字化技术和多感官体验,为学生提供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体验,如配合音乐表演,以投影或全息影像的形式展示《我爱这土地》的歌词、创作背景和相关图像,同时配合灯光和震动等特效,使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音乐的魅力。这样可以不断优化《我爱这土地》视唱练耳情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对视唱练耳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探究,并对歌曲内容加以分析,从而对视唱练耳课程知识的探索更加深入和全面。

2. 开展数字化视唱练耳技能指导

数字化视唱练耳技能指导可以通过各种软件和应用程序实现,这些应用程序可以提供视唱练耳的练习题目和评估功能,帮助学生独立进行练习和自我评估。同时,这些应用程序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进步情况,智能调整练习难度,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因此,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探索视唱练耳技能指导教学的实施,细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并发挥数字技术的应用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能够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视唱练耳的技能,使高中生的音乐学习能力得到适当的训练。

例如,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数字技术的应用,就可以对课程体系中的视唱练耳课程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优化视唱练耳技巧解读效果和教学指导效果,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比如,在《我爱这土地》视唱练耳技巧解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使用数字音频编辑软件,如Audacity等,分析和编辑《我爱这土地》的音频文件,通过调整音量、均衡、混响等参数,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音乐元素的特征和表现方式。同时,还可以利用软件中的切片功能,对音频进行切割和重组,帮助学生识别和掌握不同的音乐元素和结构。同时,在学生对课程内容形成初步认识后,教师可以利用数字音乐制作软件,如Logic Pro X、Ableton Live等,创建和编辑《我爱这土地》的伴奏和音效,确保能够通过调整节奏、音高、音量等参数以及添加音效和特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制作的过程和技术,同时还可以辅助学生进行音乐表演和创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数字音乐游戏,如《节奏大师》《全民K歌》等,帮助学生提高视唱练耳的技能和兴趣。这些游戏通常结合音乐元素和游戏机制,教师将游戏化内容融入视唱练耳技巧解析教学活动中,带领学生挑战不同的歌曲和难度级别,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掌握音乐技巧,使学生对音乐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认识更加全面,切实夯实音乐教学活动的基础。

3. 做好数字化视唱练耳模拟演出

数字化视唱练耳模拟演出是一种将视唱练耳技能与实际演出结合的教学活动,在高中音乐课堂上教师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学生可以模拟演唱不同曲目的场景,包括独唱、合唱和伴奏等,还能通过录制和回放自己的演唱,进行自我评估和改进。此外,在教学指导下,能使高中生与其他学生合作,进行合唱或合奏的模拟演出,通过互动和协作,提高他们的视唱练耳技能和音乐表现能力。

例如,在《我爱这土地》视唱练耳综合教学实践中,教师就可以探索模拟演出类型教学活动的创新设计,有效支持学生对音乐课程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演唱能力。基于数字技术创新视唱练耳教学活动,在《我爱这土地》的欣赏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音乐制作软件,将歌曲的伴奏、和声、主旋律等各个声部进行拆分和重组,使学生分别欣赏不同的音乐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的结构和层次,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在视唱练耳针对性训练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数字音乐分析工具,对《我爱这土地》的音频进行详细的分析,比如,利用Spectrum Analyzer等工具,可以观察到音乐的频谱分布、音域范围等参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的音准、节奏和力度等基本要素;在模拟演出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音乐游戏或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演出环境,确保学生能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演唱或演奏,同时通过音效和视觉效果,感受身临其境的演出体验,逐步提升学生的表演水平和自信心,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在创作与拓展环节中,教师可以利用数字音频编辑软件和音乐制作软件,让学生自主创作《我爱这土地》的改编版本,指导学生通过调整音乐元素和参数,将不同的音效、节奏和旋律进行融合和创新,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在此过程中,视唱练耳数字化模拟演出教学的开发和应用,能使高中生在欣赏、模唱、演奏、创编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学习和拓展,增强对视唱练耳课程知识的体验和理解,促进学生音乐的感知与表现能力的发展和优化,使学生对视唱练耳课程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能达到最佳效果,切实提升高中生对视唱练耳音乐知识的学习成效,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使用数字技术推进创新化视唱练耳评价方法

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变视唱练耳的教学方式,还可以推进创新化的评价方法,全面地评估学生的视唱练耳能力。教师在创新高中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体系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数字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有效促进教学评价方法的系统改革创新。一方面,可以引入自动评估系统,通过声音识别和分析技术,对学生的视唱练耳表现进行评估,进而借助系统的应用自动判断学生的音高准确性、节奏准确性等指标,并给出评分和反馈,减轻教师的评估工作量,提高评估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数字化评价中设定多维度的评价指标,构建个性化评价反馈模式,即传统的视唱练耳评价主要关注音高和节奏的准确性,而数字技术可以帮助引入更多的评价指标,比如,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音乐表达和情感的理解,对和声和曲式的把握,确保能够全面地评估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利用数字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评价反馈,即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系统可以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也能支持学生通过系统查看自己的学习记录和成绩,了解自身的进展情况,从而带动学生自主发展和创新,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高一音乐必修2歌唱教材《春游(合唱)》视唱练耳教学体系中,教师就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评价模式,促进智能化评价、数字化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突出教学评价指导的综合有效性。在开展数字化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尝试利用音频分析工具,对《春游(合唱)》的音频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分析,主要分析内容如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音乐基本要素,确保教师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在视唱练耳方面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乐谱工具,将《春游(合唱)》的乐谱转化为数字化格式,确保学生能在网上随时查阅和编辑乐谱,并利用这些工具进行视唱练耳训练,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乐谱进行更精确的教学和评估。此外,音乐教师可以通过数字音频处理技术,如均衡、压缩、混响等处理方式,可以改变《春游(合唱)》的音频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技巧。在优化创新数字化评价模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探索智能化教学评价的优化设计和开发,即通过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绩进行智能化评估,全面了解学生在学习《春游(合唱)》时的表现和进步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然后教师利用智能化技术,为学生制订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并自动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基于数字技术的创新应用,对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评价进行创新,将《春游(合唱)》视唱练耳数字化、智能化评价结合起来,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全面、精准、个性化的学习体验,也能促使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技术,不断完善教学方案,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增強音乐教学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全面提升音乐教育指导的整体质量。

三、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音乐视唱练耳教学活动的开展关系到学生的音乐歌唱能力、音乐探究素养,促进学生音乐综合探究能力的高效化培养。因此,新时期在改革高中音乐视唱练耳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将数字技术的整合应用作为基础,借助数字技术的应用改善数字资源供给、创新音乐教学方法,使视唱练耳教学能呈现出信息化、形象化的发展趋势,全面提升音乐课程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使音乐教学能够实现高效创新推进。

参考文献:

[1]凌今朝.思维可视化的高中视唱练耳教学设计:立足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究[J].高考,2023(9):166-168.

[2]娄瑶琪.高中音乐“视唱练耳”模块教学课例与评析[J].中小学音乐教育,2023(3):14-17.

[3]车晓燕.高中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数字技术的整合应用研究[J].数据,2022(5):105-107.

[4]王超.试论如何提高高中音乐艺考生的视唱练耳能力[J].高考,2021(23):165-166.

[5]蒋兆兵.数字技术在高中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7(25):56.

[6]马瑢.新时期下高中音乐艺考生视唱练耳教学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20(11):128.

[7]郑春辉.提高高中音乐艺考生视唱练耳能力的发展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20(55):155-156.

[8]周晓雯.数字技术在高中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20(7):113.

[9]索金鹏.数字技术在高中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J].艺术大观,2020(7):87-88.

[10]梁小莲.高中视唱练耳教学中数字技术的有效应用探讨[J].戏剧之家,2018(29):172,202.

[11]乔伟伟.数字技术在高中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8(5):75.

[12]陈良章.高中音乐视唱练耳教学中应用数字技术之探究[J].北方音乐,2017,37(17):177.

作者简介:张伟(1988~),男,汉族,甘肃陇南人,甘肃省宕昌县第二中学。研究方向:高中音乐教学和学校团队建设。

猜你喜欢
视唱练耳数字技术高中教育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浅析产业化模式对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性
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2:14:36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
艺术评鉴(2016年17期)2016-12-19 18:57:31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试论新媒体对高中德育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
浅析视唱练耳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虚拟展示空间中的应用探究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35:27
新课改下高中美术的教育创新之再思考
数字技术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研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