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薇 吴涵宇 邢莹 孙琦 宋欣芮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南京 210000)
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要素是企业的资金流,它是企业竞争力的保障和后盾,有利于企业抵抗风险、获得更高话语权、分析资金需求、进行资金预算……目前,中国许多实体企业往往因为资金不充足、流动性负债过多、不良贷款率较高等而面临着重大的流动性风险,尤其是在其适应和应变宏观环境变化的能力和在资产负债结构上期限的错配方面。不达标的资金充足率、比例过高的流动性负债、居高不下的不良贷款比率、应对宏观环境变化的能力不足都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流动资金在企业中的重要性是每一笔流动资金的周转都能为企业带来业务收入和利润。此外,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有利于减少对企业流动资金的占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发展,也有利于提升生产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无法按时或以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其短期负债,从而面临财务困境的可能性。这种风险的来源可能包括无法及时收回债权、供应链中断,或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获得融资。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高传染性、隐蔽性、爆发性、低频高损性等特点。一家商业银行爆发流动性风险可能传递给整个银行业,而与之相通的道理便是企业的流动性不仅对个人投资者有影响,还会对机构投资者乃至是整个市场都会产生难以估量和想象的影响。许多企业和机构为了追求利润,在新股发行期间将大量资金转入和转出其存款账户,随着股票市场的跌宕起伏,来回转账不仅会导致银行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与不安全性,还扩大了流动性负债的波动性,增加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虽然流动性风险作为企业自身客观存在的固有风险,只能控制,无法消除,但有效及时地对其进行干预管控能够预防企业发生“事故”。影响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因素可分为三点:市场因素、金融工具因素和机构投资者因素。商业信用环境则是市场因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商业信用环境对企业流动性风险的影响十分重要。
在我国金融市场化过程中,企业间的商业信用等非正式融资渠道作为正式融资渠道的主要补充,正支撑着我国市场经济蓬勃向上地发展。商业信用环境主要由企业信用政策和信用条件两个要素构成,企业通过制定和实施特定的信用政策,向其业务伙伴表明其愿意并且有能力接受的信用风险水平。此外,企业的信用条件反映了其在商业交易中的信用策略。商业信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政府与市场主体之间、市场主体彼此之间、市场主体与消费者之间合作和谐关系的体现。当社会诚信体系不够完善、有关立法法律条约不健全时,过度依赖商业信用进行融资易导致账款恶意拖欠等失信行为的发生,在市场交易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的民营企业则更容易受此影响,导致其现金流的紧张与短缺、经营风险加大。同时,还会产生诸如破坏社会就业大环境、影响社会活动、引发群众恐慌等不良社会影响。商业信用是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由于一方延期付款或提前付款所产生的短期信贷关系,是在商品的生产、流通和交易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商业信用可以帮助处于弱势的供应商与强势的客户建立长期稳定且有保障的购销关系。在面临较高的经济环境不确定性时,商业信用提供方对企业的信任程度下降,影响企业从商业信用提供方处获取商业信用的水平。
本文对商业信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重点从理论层面梳理出商业信用环境通过哪些渠道对企业流动性风险产生影响及产生什么影响,进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与本文密切相关的文献有两部分:一是有关商业信用环境影响企业的文献:已有文献从宏观和微观层面研究了商业信用环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例如,宏观层面,城市商业信用环境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孟苗苗,2020),在健全制度设计、提升正规金融服务生产性活动靶向性的基础上,正视区域异质性,促进正规金融与商业信用协同互促,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陈海盛,2021);也有研究论证了对于政府而言,应加强信用环境的建设和推进市场化改革,为企业创造更完备的市场经济体系,企业能更好地为国家创造更多价值(张文灵,2018);此外,微观层面研究发现,商业信用环境对企业股票的超额回报有重大的积极影响。商业信用环境越好,股票的超额回报越高,换句话说,一个健全的商业信用环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披露质量对股票超额回报的影响(焦琳琳,2018);张贻雯(2022)研究分析了完善信用体系和提高惩罚成本对规范企业之间商业信用的影响,并提出理论假设,认为专项清欠行动出台会减少民营企业应收账款。
二是企业的流动性风险相关影响因素的文献。金融市场稳定是影响企业流动性管理的重要因素,实证研究验证了现金持有的“权衡理论”(王亚童等,2023)。针对产生因素的分析是管理流动性风险的基石,而从内部因素着手识别潜在的流动性风险是企业应对流动性风险的第一步(施琴和孟枫平,2008)。流动性管理的实质是风险管理,可分为内生流动性风险和外生流动性风险,内生流动性风险受企业资产配置结构及筹资能力的影响;外生流动性风险受企业外部市场变动的不确定性及资产流动性差别的影响(车嘉丽,2008)。
关于商业信用与企业流动性风险关系相关方面的研究,现有数据大多是探究商业信用对企业融资约束作用关系的单方面研究。例如,徐晓萍和李猛(2009)研究发现,企业规模越小,提供的商业信用越多。因此,在整个市场中,中小企业提供了过多的商业信用。考虑到商业信用相对银行信用的信息优势及其对面临融资约束的中小企业的重要性,石哓军和张顺明(2010)从企业规模效率的特定角度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提高规模效率可利用商业信用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达到目的。此外,石晓军和李杰(2009)提出,将商业信用作为银行货款的一个低成本替代性融资方式,企业可通过对商业信用的合理运用来缩小资金缺口,减小企业融资约束,进而降低企业的流动性风险。
信用在经济学中的解释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是国家金融体系的重要基石。在现代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信用关系已成为无处不在的要素,所以现代经济可以被称为信用经济。而在其中几个常见的信用形式之中,商业信用作为最基本的信用形式,在整个经济生活中的职能作用尤为突出,如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解决企业短期融资方面的问题等。商业信用是基于传统道德伦理观念形成的企业之间常见的信贷关系,体现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商业信用可以理解为一种“自动筹资”的手段,从主观和客观上保证了商业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良好的商业信用关系是建立良好商业合作的基础,因此建立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进行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有偿还债务的能力,但无法及时获得资金或以合理的成本获得足够的资金来应对资产增长或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目前,流动性风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金融体系、资产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业信用的规模较改革开放初期已经扩大许多,并取得了相对平稳的发展,但多数文献并未系统总结商业信用环境到底是如何影响企业流动性风险的,因此本文重点分析建立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与降低流动性风险之间的关系。由于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更具典型性,所以本文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从理论上来看,这种作用关系主要分为外部和内部两点:一是对企业外部来说,建立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具有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融资难度的作用,上升到更高层面就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二是对企业内部来说,建立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有降低内部交易成本的作用,具体如下:
第一,建立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从企业外部来看具有缓解融资约束、降低企业融资难度,进而降低企业流动性风险的作用。Petersen和Rajan(1997)分析了商业信用的融资功能,认为相比银行信用,商业信用具有一些独特的突出优势,这些优势体现在挽回损失、信息获取等方面,恰恰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石晓军和张顺明(2010)的研究也正表明了这一点,商业信用的出现有利于信用在不同企业之间的流通与交流,有效缓解了企业当前获得融资渠道匮乏的问题,可以缓解融资约束,并提高经济运行的效率。
商业信用环境的良好程度是商业环境的重要评估维度,它会影响到企业参加市场经济活动的积极程度,进而影响到企业资金的融通问题,更进一步地影响到实体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只有在建立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的前提之下,企业之间的信任关系才能建立起来,而信任关系的建立又是企业可以主动采取赊购的方式进行往来交易的前提。在这样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交易模式下,更有利于提高资金的流通性,在企业账面上的资金能更加充裕,而不是处于被占用的状态。对赊购方而言,如果本身具有这笔资金,考虑到货币是有时间价值的,那么在双方约定的交付期之前,企业可以用这笔钱来投资或扩大生产规模等,这些都是可能扩大企业财富、提高经济效益的行为。这样企业可以避免出现短期面临资金短缺,严重则导致资金链断裂的情况,这样的结果对企业来说显然好于直接将款项给对方。
在上述分析中,由于企业运营势必对流动性具有很大的偏好,所以为了规避流动性风险导致的经营问题,企业需要基于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进行交易。这种信用模式下的交易形式给了它相对充足的时间来筹集、周转、收回资金,减少了赊购方的“融资难”问题。从另一个方向来说,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是对债权人的一种保障,降低银行账面的不良资产、降低坏账风险,进而减少流动性风险。从这一层面来说,由于良好商业信用环境的存在,金融机构向上市公司投资的意愿就更加强烈,优化地区信贷市场的发展,降低企业的融资难度。不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在建立良好商业信用环境的大背景之下,其根本结果都是有利于上市公司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运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率。
鉴于此,建立良好商业信用环境可以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使得企业获取银行贷款的渠道更加畅通,且企业在这种情境之下可以获得更多商业信用。一方面,在商业信用环境良好的地区,其金融资源更加充沛, 使得企业可以更容易、更低成本地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良好的地区金融生态环境意味着当地的信用制度更加完善(李扬和张涛,2009), 企业之间因为授信而形成坏账的风险降低,有助于企业获得更多商业信用。在这两种可能的机制作用之下,建立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使企业获得更多银行贷款,获得更多商业信用,以获得充足的流动资金。
第二,建立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从企业内部来看有降低企业交易成本的作用。对企业来说,企业经营的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在企业寻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成为不可忽略的关注重点。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Coase,R.H.,1937)提出的交易成本概念,这一概念指的是一笔交易所要花费的成本,也指买卖过程中所花费的全部时间和货币成本。他在《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提出,交易成本是“通过价格机制组织生产的,最明显的成本,就是所有发现相对价格的成本”“市场上发生的每一笔交易的谈判和签约的费用”及利用价格机制存在的其他方面的成本。所谓交易成本,其实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人们交往合作以达成交易的过程中所支付的成本,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本。从本质上来说,交易成本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只要有人类发起交往互换活动,就会产生交易成本,这是不可避免的。
改善商业信用环境会降低经济循环的交易成本。从微观个体方面来说,采用的商业信用模式是交易双方信任关系的另一种反映,彼此越不信任,交易越需要更多的保障(魏志华等,2014)。商业信用是企业间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是一种信用关系,主要包括赊销、预付账款多种形式。商业信用模式对企业进行经营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对上市企业本身来说,由于进行商业信用的应用,它允许了预付账款的存在。如在寻求与其他企业进行战略性合作时,预付这种形式使得发展中的企业可以率先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先迅速地占领市场,扩大市场规模。商业信用中,提前付款对与企业建立交易关系的收款方来说有很强的保障性,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安全的信用方式。在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下,通过最基本的信任关系和伦常观念对收款方进行一定的约束,以达到促进收款方履行契约承诺进行交易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给提前预付款项的企业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在建立良好健康商业信用模式的前提下,企业之间合作的交易成本相应降低,免掉了反复进行商谈议价的成本,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减少了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风险。
综上所述,本文重点提出了以下两点理论机制,阐明了建立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对企业流动性风险的重要影响。一是从外部来看,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有利于缓解融资约束,拓宽企业融资渠道;二是从内部来看,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有利于降低企业交易成本,降低了企业流动性风险。
本文从融资约束和交易成本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商业信用环境对企业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机制。基于理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流动性风险,缓解资金链问题和融资约束,对降低企业流动性风险产生积极影响;其次,良好的商业信用环境提高了企业间的信任度,降低了交易成本,进而降低了流动性风险。
结合理论分析结论,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如下: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会信用制度作为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基础制度,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根本保障。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的前提,也是经济活动流通的基石,还是市场交易活动进行的切实保证。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是市场失信现状屡见不鲜,信用问题频发不仅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冲击,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流动性风险。此外,当前的中国信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仍处于分散化状态。良好的城市商业信用环境可有效规范市场秩序,就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非平衡性特征而言,各地的金融体系建设层次和发展水平并不一致,存在一定差距,商业信用环境建设水平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化,这是制约区域间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我国各个地区需要进一步完善协调金融体系建设,切实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企业也一定要积极维护良好的信用记录,遵守商业合同、履行信用承诺、及时偿还债务,确保信用记录良好,提高信用评级,同时及时处理和纠正不良记录。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降低对单一融资渠道的依赖,减轻融资约束。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流动性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及灵活的资金管理策略,确保在不利的商业信用环境下也能有效管理流动性风险。提高企业自身信用和声誉:企业应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客户服务等方式,提高企业的整体信用和声誉。在商业信用环境恶化时,能够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强化合同管理和风险预警:建立健全的合同管理机制,加强对交易方的风险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信用风险。企业在面对商业信用环境对流动性风险的影响时,需要积极应对,采取有效对策,包括维护信用记录、多元化融资渠道、风险管理和控制、提高企业自身信用和声誉、强化合同管理和风险预警等,以降低商业信用环境带来的流动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