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小红 葛子建
(1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江苏淮安 223301;2 天津金城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2)
北交所开市以来,“专精特新”概念再次被带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特征是“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是国家从供应链角度挑选出的为大企业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中的龙头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的总称,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1]。“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经营管理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并引领市场需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首先,它们通常是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能够为大型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配套服务,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其次,在创新方面具有很高的敏锐度和能力,能够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推动产业转型和升级;最后,它们还能在促进就业、增加税收、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先后评选了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财政部100亿元的资金来支持其发展。
国家之所以重点打造“专精特新”企业,并迅速成立北交所,为“专精特新”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提供顺畅的通道,因为党中央指出,我国要以制造业立国,而不是以房地产立国。从2016年国家首次提出房住不炒之后,对于制造业应如何发展,中央一直在布局,数次经济的回落都未动摇中央发展制造业的决心。2021年11月15日,北京证券交易所在原新三板的精选层基础上顺利开市,首批北交所的上市公司都获得了不小的涨幅,这让更多还未上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寻找自己上市的机会。中小企业是一个城市活力的源泉,既能解决就业,又能创造非常可观的税收。所以,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是各地政府的重点工作。国家对此类企业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制造业竞争力。国家强调以制造业立国,而非以房地产立国,这是因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是实现科技创新、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是制造业中的佼佼者,他们以专业性强、技术领先、独特经营模式和成长性强等特点不断提高我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已成为必然趋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是提高创新能力。这些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经营管理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自主创新能力,能够迅速适应并引领市场需求,为我国制造业的创新驱动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四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中小企业是就业的主要载体,“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能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创造可观的税收,为经济增长提供动力。
我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很多还处于产业链中低端[2],企业虽有核心技术和一定的创新水平,但在供应链中缺乏掌控能力,在市场的竞争中容易被淘汰和取代。 项目研究组通过对某市12家国家级、41家省级和150家市级小巨人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邀请17家国家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负责人专题座谈,实地走访3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并进行小规模座谈等形式,深入了解小巨人企业的发展情况,发现“专精特新”企业遇到了很多中小企业通常遇到的问题,且很多方面的问题在“专精特新”企业身上更突出。
一是知识产权保护。访谈中发现“专精特新”企业最担忧的是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很多中小企业的创办者早年多就职于大企业,有在国外大企业学习工作的经历,他们在掌握核心的技术、人脉和资金等后,自行创业,带着原来的手下或志同道合的合伙人成立了企业。企业家深知技术是立身之本,知识产权问题成为很多“专精特新”企业非常重视的问题,因为核心技术是其最为倚重的“护城河”,一旦在核心技术上出现问题,就会对整个企业造成致命打击。此外,缺乏专利保护专门人才,同时全社会专利保护意识不浓、专利保护成本高昂,是企业专利保护中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在实地访谈中,企业对专利保护取证难、打官司难反应比较强烈,在问卷中其严重性排第三,从侧面凸显了专利专门保护人才匮乏和全社会专利保护意识不浓应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关注。
二是融资难问题。中小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发展到一定规模之后尤为凸显。“专精特新”企业绝大部分是给大型企业做配套产品和服务[3],应收账款数额巨大,往往是中小企业在财务上特别突出的科目。一般来说,融资有2个方向:一是债权融资;二是股权融资。债权融资主要是银行贷款。由于“专精特新”企业整体规模偏小,且没有太多固定资产,因此通过银行信贷来解决、速度慢、流量小,无法解决根本问题。股权融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专精特新”企业创始人以理工科的技术人员出身为主,早期创业时,由于创始人本身的专业局限,对股权融资缺乏深入了解,特别是在企业发展早期,经济学、管理学知识不足,要么就是对自己的技术过于自信,对估值要价过高,要么就是与私募基金或政府引导基金对接过程中迟迟裹步不前。
三是人才招聘和培养问题。“专精特新”企业在人才的招聘和培养上同样存在着瓶颈或障碍。企业发展的速度较快,且技术创新较快,人才缺口普遍较大,高端人才短缺、能工巧匠匮乏是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特别是对于三线城市而言,因为人口基数不够大,文化、教育、医疗水平不及大城市,配套的城市服务还有所欠缺,想招聘到优秀的人才有一定困难,且人才容易流失。
一是银行信贷政策。随着国家整体融资方向从楼市转向股市,融资手段也从间接融资转移到直接融资,银行的信贷政策在近几年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为很多银行推出了投贷联动的产品,配合企业的股权融资和信贷支持,但银行整体还存在对信用类贷款比较谨慎的状态。“专精特新”企业虽然是未来资本市场的宠儿,但在债权市场上,一旦发生企业经营不善的情况,则信贷资产就会被清零,这对银行这种比较保险的机构而言,只属于锦上添花的业务。所以,虽然很多银行推出了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相关产品,但落地的规模和效率都不甚理想。
二是保险机构相关政策。保险机构对于信贷的直接支持几乎没有,但保险机构对于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很好的保险产品。例如,北京市政府在2021年发布了《北京市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工作管理办法》。知识产权保险产品——“专利卫士”试水走在全国前列。保险产品分为专利执行保险和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专利执行保险是指在投保专利遭受第三方侵权时,赔偿被保险人因正常维权而产生的调查费用和法律费用等的保险。专利被侵权损失保险是指在投保专利遭受第三方侵权时,赔偿被保险人被侵权直接经济损失的保险。上述两种保险产品是从法律诉讼的角度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法律支持。北京市知识产权保险试点两年以来,已有2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312家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为20余个重点产业的3366件专利购买保险,补贴保费3800万元,保障金额超过33亿元。以往企业专利被侵权,会因打专利维权官司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有所顾虑。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后,企业的维权态度发生了转变。例如,某科技公司2021年10月发现在外地某企业采用的设备与公司自主研发的核心专利技术相同,侵害了公司权益,公司由于申报了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坚决打侵权官司,并快速获赔40余万元理赔。有了这笔费用后,该科技公司聘请了非常专业的律师团队,并做好了充足的调查取证,目前正在等待案件开庭审理。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在全国刚开始,但是非常值得借鉴。“专精特新”企业赖以生存的就是核心技术,是创新[4],只有足够力度的政策保护企业的技术,让其毫无顾虑地积极进行技术研发和革新,企业才能更加强大。
三是私募基金支持。私募基金的支持是地方政府支持的重点方向。很多地方政府都设有产业引导基金,通常都是兼有招商引资的职能,这是各地政府相同的地方,但各地也有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对产业的选择上。例如,江苏苏南(苏州、无锡、常州等地)的产业引导基金更偏爱高端制造业;京沪的产业引导基金更喜欢研发技术含量更高的产业。除了政府的引导基金外,市场上还有大量市场化私募基金,这些基金数量更大。可分为这样几类:一是依托上市公司成立的私募基金。这类基金通常都依靠上市公司作为主要的LP出资形成,也少量在社会上募集部分资金。这类基金最大的好处就是对本产业有更深的了解,可以投资成长早期的企业;二是很多央企或国企成立的基金。这类基金通常背靠着央企的投资板块或由投资板块孵化而来。这类基金基本沿着自身的供应链来寻找优质的项目。在被投企业的股东结构中,我国央企的基金基本上都是战略投资者,陪跑时间较长,对财务的投资回报要求没有那么高,且可以给被投资企业赋能。所以,这一类基金反而是“专精特新”企业最喜欢的投资人;三是纯粹市场化的基金。这类基金一般基于熟人之间进行投资,也有类似于真格基金这样早期的风险投资基金。这类基金要求财务回报比较高,对企业的帮助有限,但决策效率较高,能在企业资金特别困难时起到支持作用。
四是政府相关政策支持。对于“专精特新”企业,政府的支持政策一直不断落地。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到《政府工作报告》,都要求进一步提升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到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措施,再到北交所成立,新规助力中小企业发展[5],以及各地的工业信息化主管部门作为当地的“专精特新”评审单位,也都出台了大量支持政策。此外,除了工业信息化部门之外,各地的金融局、财政局等部门也出台了大量支持文件。
一般来说,给予的支持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贷款贴息。这一块基本上各地政府已经操作得轻车熟路。贷款贴息最大的好处就是政府并未付出太多财政资源,就可以撬动金融机构的杠杆。一般来说,以北京市为例,市区两级都会有相应的贷款贴息政策。这样企业综合享受的话,有可能整个贷款的利息几乎不用支付,所以非常受企业欢迎。
二是召开对接会、洽谈会。这一点在各地政府的招商部门使用得最多。优秀的企业总是能吸引各地招商部门的注意,所以通过形式丰富的对接会、洽谈会,各地政府能够在企业与市场资源两方穿针引线。有的是直接作为基金持有人投资到企业中,为的是将来有机会把企业招商到本地进行发展;有的是为企业联系业务大单,促成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还有的则是帮助企业进行政府事务沟通。关于召开对接会、洽谈会,苏南浙北这些传统包邮区的地方政府支持力度最大。
三是在场地上进行支持。这一点主要表现在给予免租期较长的楼宇,或以很优惠的价格出让土地让企业自行建设。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固定资产投资是非常庞大的一块基础投入,能在这一块上给予支持,使企业减轻了很大的包袱。在大城市土地日益拥挤的前提下,长三角、珠三角的政府在土地优惠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地支持企业的发展。
一是贷款贴息作为重要手段支持增量。要培育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就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增量,而引进增量一定要有给力的财政政策给予支持。贷款贴息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也是很多政府使用的比较高频的手段,但要把这个政策工具利用好,研究组认为,要在制度创新上有所突破。目前通行的模式是对本地企业债权融资进行财政贴息,这就陷入了一个无法跳出的循环。政府希望通过贴息这种手段吸引优质的企业加入本地进行发展,但本地的财政资金直接贴补外地企业,这于法于理都说不通。那么怎样把招商引资和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结合起来?可以考虑对异地的“专精特新”企业在本地设立的研发中心进行贴息补助。研发中心在早期可以不设立成法律形式,这样才是更有竞争力的做法。因为如果企业纳税都没有在本地,但研发中心在本地建设起来之后,企业首先要在本地招聘人员,解决掉一部分就业人员;其次,研发中心建设以后,企业的算力大脑就迁移到了本地,进一步在本地注册企业,进而把纳税主体迁移到本地。
二是在主要招商地设立产业园区。在主要招商地设立产业园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招商方式。仍以北京市为例,山东省烟台市就在高科技最为集中的北京市海淀区整租写字楼,作为烟台市招商引资的前哨。只要目标企业同意在烟台设立子公司,就能免费入驻该产业园区。一方面,企业减免了大量租金;另一方面,让政企双方有一个相互了解的过程。企业长大之后,自然也有产业环节外溢的需求。这时,烟台区自然就成为企业外迁的首选。通过在主要招商地设立产业园区,政府可以提供更多扶持和优惠政策,从而吸引更多企业前来投资。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入驻产业园区享受到更多资源和机会,进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产业园区还可以为企业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与服务,如水、电、气、通信等,这些设施和服务可以大幅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在产业园区内,企业可以与当地政府、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研发活动,进一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在主要招商地设立产业园区,政府和企业实现了双赢,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三是引进知识产权保险试点。知识产权保险试点是一个非常新的形式。同时,研究组认为其是一个非常具有杠杆性质的帮扶手段。目标企业在发生保险赔付时,由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资金给予一部分保费的报销,有利于吸引企业向招商引资的城市靠拢。同时,企业降低了自身负担。知识产权保险试点既可以和存量“专精特新”企业结合,又能与增量“专精特新”企业结合,还可以和贷款贴息及目标地设立产业园区相结合,这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引进知识产权保险试点,对于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提高企业的创新活力具有重要意义。知识产权保险试点的实施,可以在企业发生保险赔付时,由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资金给予一部分保费的报销,这将极大地降低企业的负担,提高企业的创新活力与竞争力。同时,知识产权保险试点还能与存量“专精特新”企业结合,也可以与增量“专精特新”企业结合,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创新。知识产权保险试点的引进,无疑将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也将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和应用。
四是组建科创母基金。地方政府宜组建科创性质的母基金来发展,而不宜亲自下场投资。研究组了解了各地针对科创企业的政策,发现很多政府都组建了科创基金,但真正投出的偏少,主要原因是怕担责任,怕投资失败无法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投资本身就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政府整体上缺乏专业人才,也没有必要培养专业的人才,政府的主要工作是搭台,企业才是唱戏的主体。要求一定比例投资在本地,其实是上述几项招商引资工作的结果,而不是科创母基金的目的。现在有一些政府总是拿着基金的钱投企业,然后对价是企业要在本地落地,这样做的通常结果会变成好企业不差这点资金,而差企业想要这样的资金,最终找不到好的企业。投资界一样遵循二八法则,基金是加强目标企业与本地政府联系的纽带和桥梁,而不是拉郎配式的捆绑。母基金的组成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本地政府的财政出资,这样的资金量起到引导作用就好;二是本地国资委下属的国企作为LP,国企毕竟还是企业,不像财政资金那么刚性;三是有适格的央企和目标地的国企,央企不受地理限制,且有组建母基金的需求,目标地的国企一样需要扶持本地企业,也有组建母基金的需求。如果本地政府能够顺应上述两种资金的诉求,与之共同组建母基金,让渡部分管理费及收益分成上的收益,实现目标地项目企业的精准投放,则在后期社会效益上承接目标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外溢需求,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我国制造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提高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金融支持政策是促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企业存在的金融困难,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总体来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从而推动我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