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述生教授通经推法应用探析

2024-05-08 00:10卢国明贾安琪杨欣玥周可林余宗贤
环球中医药 2024年3期
关键词:经气伤科经筋

卢国明 贾安琪 杨欣玥 周可林 余宗贤

推法是中医推拿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法之一,推拿治疗、推拿学科都是以其命名,而且在《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就将基本手法归纳为“摸、接、端、提、按、摩、推、拿”的“正骨八法”,足见推法在中医骨科、推拿的众多治疗手法中的地位和作用。

崔述生,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全国第六、第七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市第四、第五、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50余年。崔述生教授师从卢英华、马在山等京城推拿、骨科名医名家,在传承前辈们的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将推拿手法广泛应用于骨伤科、脏腑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尤其推崇推法在临床中的使用,认为推法具有通经活络、祛邪扶正的作用。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与总结,崔述生教授在中医经络理论的基础上,完善了推法的理论体系,提出了“通经推法”的特色手法。他将中医脏腑辨证的理论与推拿手法的补泻相结合,根据推法的操作方法不同,将推法分为补推法和泻推法,针对疾病的虚实不同在不同的部位施用不同的推法,从而达到经筋并重、形神同调、补泻调和的治疗作用。

1 通经推法的手法特色

通经推法是以中医经络体系为理论基础,将经络理论中的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以及经筋、皮部等理论融合于推法的使用中。崔述生教授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提出通经推法以通行经络为纲,以脏腑辨证为本,施术于皮部,循经而行,从而显效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1.1 以通行任督为纲

通经推法以通行任、督二脉为基础,通过调和任、督二脉以调节十二经脉的经气,在此基础上带动全身经络的气血运行,从而推动一身气血的运行。

1.1.1 通督以调阳 督脉纵行于人体的背面,为阳脉之海,能够总督手足阳经的经脉调畅,调节手足阳经的气血运行,具有振奋人体阳气的作用。《黄帝内经》记载“阳气者,若天与日”,足见阳气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并指出“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指明了只有机体阳气充足,督脉气机通畅,脏腑功能才会协调、精神得养,从而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状态[1]。同时,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津行,推法刺激督脉能激发阳气的运行,从而能够通行经脉,带动气血、津液的运行,以濡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促进气机的运化、脏腑功能的恢复。

1.1.2 通任以培元 任脉纵行于人体的身前,为阴脉之海,能够总督手足阴经的经脉调畅,调节手足阴经的气血运行,具有培补人体元气的作用。通任脉主要是以刺激神阙穴及其下的关元穴为主。神阙穴自古以来被医家认为是人体之根本,被称为“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针灸穴名解》对神阙穴的记载为“本穴在脐,脐为先天之结蒂,又为后天之气舍,此间元气尚存,在内紧接近大小两肠,大肠为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小肠为受盛之官,化物出焉,两肠俱关于化,即大而化之谓神也,因此而得名神阙”,指出了神阙作为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汇聚之所。神阙穴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五脏六腑都有密切的关系。《难经·八难》指出“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说明脐下的元气是十二经之根本。刺激神阙穴、关元穴能够促使脐下先天之元气运行全身,疏通经络,调畅气血,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筋骨关节,对于缓解筋肉拘挛疼痛,恢复脏腑、经络的正常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任脉与督脉相通,《针灸大成》记载“督任原是通真路”,任、督二脉作为人体气血阴阳运行的主要通路,通调任、督二脉可以调畅全身经络,促进周身气血的运行。

1.2 以脏腑辨证为本

在内科、妇科、儿科等脏腑疾病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崔述生教授基于中医基础理论中脏腑与经络相对应的理论基础,提出在临床使用推法以脏腑辨证为本。崔述生教授在临床中主要以经络补泻推法为主,通过脏腑辨证,诊断出患者的脏腑气血、阴阳的虚实盛衰情况,从而决定推法的施术方法。崔述生教授在脏腑辨证的基础上以阴阳虚实为本,根据脏腑虚实盛衰调节推法的施术方法,是遵循中医推拿学科理、法、方、术辨证施治原则的一种体现。如果患者辨证以脏腑虚证为主,根据《灵枢·终始》中记载的“泻者迎之,补者随之”原则,以轻柔的手法、缓慢、长时间、顺着经脉循行方法推脏腑对应的经脉,从而补其不足,并配合五行补泻中的“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利用推法补其“母经”以佐之;如果患者辨证以脏腑实证为主,则以重手法、迅速、短时间、迎着经脉循行方法推脏腑对应的经脉,从而泻其有余,并配合五行补泻中的“实则泻其子”原则,利用推法泻其“子经”以辅之。崔述生教授通过脏腑辨证诊断脏腑的虚实情况,采用推法的补泻手法治之,通过刺激皮肤表面的皮部,对应到相应的经络,从而起到调节经络气血阴阳的作用,促进经气的运行以“内溉脏腑,外濡腠理”,通过对经气的调节起到改善脏腑功能的作用。

崔述生教授在临床中对于伤科疾病,主要在疼痛的局部施用推法,从而起到舒筋、理筋、整复的作用,同时推法能够行气活血、疏经通络,从而实现骨正筋柔、通则不痛。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记载:“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此外,《灵枢·经筋》中提出“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也对经筋病有所论述:“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明确将经筋并分为筋急和筋痿,并提出了寒证会导致筋急,热证会导致筋痿的观点。崔述生教授基于此在治疗伤科疾病过程中,除了局部的推法舒筋之外还会根据患者阴阳虚实的情况针对性的利用推法刺激任、督二脉和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以调和体内的阴阳寒热的虚实情况,从而促进伤科疾病的恢复。

2 通经推法的手法操作要点

现代高校推拿手法教材中所记载的推法操作主要是医者以掌根、拇指等部位紧贴于施术部位的皮肤上,进行直线单方向推动。崔述生教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法的手法操作要以柔为主、深透渗透、因人而异。

2.1 以柔为主、深透渗透

张景岳认为在临床中需要以柔性的手法治疗疾病,如《类经》中载有“今见按摩之流,不知利害,专用刚强手法,极力困人,开人关节,走人元气,莫此为甚……用若辈者,不可不为知慎”,指明了推拿手法的使用切勿盲目用以刚强手法,否则容易引起疾病的加深[2-3]。崔述生教授在前人经验基础上,提出手法柔和、深透是推法治疗疾病的关键。柔和是指轻柔巧透之力,“柔”并不代表“轻”,不是指手法的力量弱,柔和与深透并不矛盾,相反柔和是深透的基础合前提。柔和是指通过均匀、规律的手法操作,将手法的技巧性与手法的力度完美结合,以最终达到深透的目的,崔述生教授强调在推法的施术过程中要“柔中带刚,刚柔相济”,从而才能通过刺激皮部起到调节经脉、调和脏腑的深透、渗透的作用和效果。这就要求医者在施术过程中腕、肘、肩关节都应该处于放松状态,发力的部位应该是医者的腰部或者足底。医者直接接触患者身体的掌根、大鱼际、拇指等部位不能直接对患者体表施加压力,因为压力不等同于渗透力,如果医者通过腕、肘、肩关节的肌肉发力,作用力集中于患者表皮,而并没有渗透到患者皮下,从而达不到刺激皮部的作用。

崔述生教授认为推法作用疗效一方面来自于推法对于皮部、经脉、脏腑的调节作用,通过疏通经脉、调和经气、行气活血起到治疗作用;另一方面在于透热的作用,而这一治疗作用的关键在于热量的渗透。推法能否渗透全在于医者的手法是否能够做到刚柔相济,要做到“柔而不浮,重而不滞”,既能顺畅的循经推行,又能带动皮下组织的运动,通过摩擦产生透热的作用。《医宗金鉴》指出:“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崔述生教授据此提出手法操作时要以意领气,劲从内发,要做到推法透热的效果,不仅要求手法的操作标准,更要求推拿医师练习功法,通过对功法的练习可以增强医生在循经推行的过程中气的传导和运行,从而增强临床治疗的疗效[4]。

2.2 因人而异

崔述生教授强调在推法治疗过程中的手法要因人而异、因部位而异。如果是老年患者的慢性病,考虑到患者的骨质情况、身体状况,宜采用轻手法,缓慢柔和的刺激;如果是年轻患者的急性病,可以采用重手法,迅速柔和的刺激。对于腹部、背部、大腿后侧等肌肉丰厚、宽阔的部位,使用推法时可以采用掌根推、全掌推等大面积、重手法刺激;对于颈部、额部、前臂部等肌肉薄弱、狭窄的部位,使用推法时宜采用拇指推等小面积、轻手法刺激。

3 崔述生教授通经推法的学术特色

崔述生教授突破了传统推拿手法多局限于局部治疗、伤科治疗的缺陷,通经推法从阴阳的角度出发,体现了《黄帝内经》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思想,充分发挥了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连接内外作用,突出了任、督二脉总调人体十二经脉以调治五脏六腑气血阴阳、进而能够调神的特点。崔述生教授在通经推法中蕴含了经筋并重、形神同调的学术思想。

3.1 经筋并重

崔述生教授在临床中将通经推法广泛应用于骨伤科和内科、妇科、儿科等多种疾病的诊疗过程中,总结出推法在内科病和伤科病的治疗过程中需要协调经络和筋肉的关系,对于伤科病应该以调筋为主,调经为辅;对于内科病应该以调经为主,调筋为辅。

“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骨为筋所附,筋为骨所动,筋病则骨不能动,骨错则筋不能柔,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所记载:“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筋骨是一个动静平衡的整体,骨正筋才能柔,筋柔骨才能动,所以崔述生教授在治疗伤科病的过程中提出需要以推法调筋为主,使出槽之筋归槽,如此筋骨同调、调节筋骨关系可使气行血畅、骨正筋柔,从而有利于伤科病的治疗。同时配合调经,通过推法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激发经气的运行,气行则血行、气行则津行,带动气血、津液的运行濡养筋骨,促进伤科病的恢复。

崔述生教授在临床中利用推法治疗内科病时,主要强调以调经为主,通过推法刺激皮部,调节对应经络的经气,利用经络的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的作用调节对应的脏腑的气血、阴阳和脏腑功能,形成“皮部-经络-脏腑”的调节层次。《难经·二十三难》记载:“经脉者,行血气,通阴阳,而荣于身者也。”崔述生教授利用经络能够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通过调畅经络,通畅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促进经气的运行,带动气血、津液“内溉脏腑,外濡腠理”。同时利用推法的补泻手法平和脏腑之间的阴阳盛衰,从而调和脏腑气血阴阳,改善脏腑气机运行,恢复脏腑生理功能。

崔述生教授在调经的同时辅以调筋的治疗。经筋异常能引发脏腑病早在《灵枢·经筋》中就有相关的记载,例如手太阴之筋“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痛,甚成息贲,胁急吐血”、手心主之筋“其病当所过者,支转筋前及胸痛息贲”、手少阴之筋“其病内急,心承伏梁,下为肘网”等。《灵枢·经筋》中记载的经筋病候大多表现为经筋循行部位的疼痛及筋肉痉挛等,肌肉挛急日久可形成病理产物“横络”,能够阻滞经络、阻碍气血的运行[5],正如《灵枢·刺节真邪》所记载“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研究认为,经筋反复损伤形成“横络”,经络就会被“横络”阻滞,导致经气通行受阻,沿经脉运行的气血津液也不能行,经络相对应的脏腑得不到经气和气血的滋养,脏腑功能就会失常[6]。因此崔述生教授在临床中在治疗内科病时在突出推法调经的同时配合调筋以通调“横络”,促进经络的通畅。

3.2 形神同调

崔述生教授综合推法调神与调形的作用,实现“形与神聚”,体现了推法“粗守形,上守神”的学术思想。中医理论认为神是人体生命的基础,“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明确指出神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治病必先调神。神与气血的生化、运行、散布等密切相关,正如《灵枢·小针解》记载“神者,正气也”、《灵枢·营卫生会》记载“血者,神气也”等,都说明了神与气血的关系密切。气血、津液为神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而神又能统调气血、津液的运行,如果神受损不安,就会导致气血津液运行失常,不能正常散布全身,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无以濡养;甚至会出现气血津液逆乱、行于脉外或者瘀阻不行,形成痰、湿、瘀等病理产物,从而导致气血停滞,从而出现脏腑、经络、筋肉功能的异常而导致疾病的出现。

《素问·八正神明论篇》所记载的“养神者,必知形之肥瘦,营卫血气之盛衰。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指出了形与神之间的体用关系,即形为神之体、神为形之用。从形与神之间的关系可以发现,“调神”不仅可以调节神志,还可以对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和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进行调节,从而产生形神同调的作用[7]。因此,“调神”不仅能改善人体精神意识状态,还能改善气血津液的运行,促进四肢百骸、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恢复。《素问》提出“调其神,令气易行”的观点,说明调节神、使神恢复平和能促进人体气机升降运行通畅,从而改善气血津液输布运行的状态[8],周身气行通畅,气行则血行,气血能够濡养机体则“不通”“不荣”的病因消除,病症得以缓解。

崔述生教授在临床治疗中强调形神同调的作用,一方面通过推法舒筋理筋、活血化瘀、疏通“横络”以调形,祛除患者有形之邪;另一方面,调畅经络,激发经气,运行气血津液,给神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以养神。崔述生教授在《难经·二十八难》记载的“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膀胱足太阳之脉……上额交巅”、《灵枢·经脉》记载的“其直者,从巅入络脑”等理论的基础上指出脑为髓之海、神之府,足太阳膀胱经、督脉与脑联系密切,通过掌根推或者全掌推背部可以刺激督脉、膀胱经,刺激背部的五脏六腑的背腧穴,调养“五脏神”,同时又可以激发经气入脑以调养脑神。脑为髓海,而肾主骨生髓,可以通过推腹部刺激任脉、肾经补益肾气、激发元阳、益精填髓,促使肾精化生脑髓以滋养脑窍。肾精充足,髓海充盈,脑神得养,心脑两安,神机得用,从而实现调神的目的。

4 讨论

通经推法是崔述生教授在归纳前人经验和学术思想的基础上,通过临床50余年总结出的特色推拿手法,通经推法以通畅任、督二脉为基础,带动全身经络气血运行,在脏腑辨证的基础上调和脏腑的阴阳、气血、虚实,将脏腑辨证应用于推拿的临床治疗中,极大地拓宽了推法的使用范围,改变了以往推拿局部操作的局限性,利用经络理论和推法的补泻手法补虚泻实,从而调和阴阳,体现了中医“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学术思想。

通经推法要求手法柔和、深透,这样既能发挥柔性推拿手法安全舒适的优势,又以通经之法平和脏腑经络的阴阳虚实,达到治未病的作用,体现了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崔述生教授在使用通经推法的过程中强调经筋通调,将脏腑病和伤科病的辨证施治的思路相结合,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崔述生教授强调在治疗过程中要做到形神同调,将推拿从单纯的调形整复提升到形与神聚的层面。崔述生教授还强调胸腹与背部同推的重要性,在调节任督二脉的基础上同时刺激背腧穴和脏腑的募穴,达到腧募同调的效果,不仅对于内科疾病有确切的疗效,对于伤科类疾病也有活血化瘀、行气活络的作用。此外,崔述生教授还提出推法与揉法、擦法等手法结合成为推揉法、推擦法等复合手法以增强推法对局部经络和腧穴的刺激作用和温热作用。目前通经推法已经广泛应用于运用于伤科疾病、胃肠疾病、情志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等多个病种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调和气血阴阳、改善脏腑功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及在临床中运用推广。

猜你喜欢
经气伤科经筋
人体经脉养生律
严蔚冰“中医导引学”之伤科学术思想撮要
经筋排刺法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中老年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火针经筋点刺配合针刺治疗Megie综合征验案1则
HPLC同时测定伤科黄水中6个生物碱的含量
人体经脉系脏养生律
伤科黄水制备工艺的优化
壮医针刀经筋解结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谢强“通经接气”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
《伤科汇纂》文献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