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在睡眠时间和环境下,仍存在持续的睡眠起始、睡眠时间、睡眠连续性或睡眠质量障碍,且伴随引起的日间功能受损。在成人失眠患者中,睡眠起始障碍和睡眠维持障碍最为常见,常常会让人感到夜间觉醒时间过长、夜间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其白天症状主要表现为疲劳、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全身不适或认知功能损害。失眠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睡眠障碍,是抑郁、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
失眠常见的原因有:①遗传因素,如基因。②生活习惯因素,如白天小睡或睡前接触咖啡、香烟、酒精。③心态因素,如过分关注和担心自己的睡眠。④精神疾病,如抑郁症。⑤躯体疾病因素,如流行性脑炎。⑥物质依赖,如药物或毒品引起的失眠[3]。全世界约有30%的人有1 种或多种失眠症状,其中45.4%的中国人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失眠,慢性失眠对心血管、精神疾病和认知障碍的发展已构成重大威胁[4-6]。美国内科医师学会将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确定为失眠的一线治疗方法,但由于医疗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广泛实施,因此进行药物干预仍是目前治疗失眠的优先选择[7-9]。镇静催眠药就是我们常说的“安眠药”,主要作用就是快速诱导睡眠,延长总睡眠时间及深度睡眠,有利于治疗失眠。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失眠?如何正确使用镇静催眠药呢?我们将一一为您解答。
失眠的诊断必须符合以下条件[10]:
(1)存在以下症状之一: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易醒、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或日常睡眠苏醒后无体力恢复感。
(2)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适合睡眠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上述症状。
(3)患者主诉至少下述1 种与睡眠相关的日间功能损害:①疲劳或全身不适。②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退。③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④情绪波动或易激惹。⑤日间思睡。⑥兴趣、精力减退。⑦工作或驾驶过程中错误倾向增加。⑧紧张、头痛、头晕或与睡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⑨对失眠过度关注。
临床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按照药物作用时间长度分为:短效、中效、长效。按镇静催眠药的特点分为:非苯二氮类药物(如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唑吡坦、扎来普隆);苯二氮类药物(如艾司唑仑、奥沙西泮、劳拉西泮、阿普唑仑、地西泮)等。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见表1[11]。
表1 临床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相关情况
老年患者随着身体机能(如肝功能、肾功能)的退化,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的患病率日渐上升,需要长期服药或终身服药,且多药联用,而多药联用会导致患者依从性差、疾病控制不良。因此老年失眠患者如选择药物(如右佐匹克隆、唑吡坦等药物)时,应注意多药联用时的药物相互作用,避免药物配伍禁忌,在维持疗效的前提下推荐使用间歇疗法(按需治疗)。老年患者服用镇静催眠药,应该采用最低有效剂量,尽可能在短期应用,并密切观察药品不良反应。
长期应用镇静催眠药的慢性失眠患者,应至少每4 周进行1 次临床评估。由于苯二氮类药物主要通过非选择性γ-氨基丁酸-苯二氮类ω1、ω2受体结合而发挥改善睡眠作用,安全性和疗效优于巴比妥类药物,已成为治疗失眠领域应用最广泛的药物;非苯二氮类药物对睡眠结构影响较小,无反跳现象,同时不良反应相比苯二氮类较轻。推荐慢性失眠患者在医生指导下采用按需治疗方式服用非苯二氮类药物(如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等)。长期持续使用镇静催眠药(如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劳拉西泮、奥沙西泮)后,在停药时可能会出现戒断症状和反跳性失眠。对于有些物质(如酒精、毒品等)滥用史的失眠患者需要考虑潜在的风险;肝肾功能损害、重症肌无力、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以及重度通气功能障碍患者禁用镇静催眠药,且镇静催眠药改善失眠患者睡眠的同时也可能会引起日间困倦、头昏、肌张力减低、跌倒、认知功能减退等。因此建议患者进行全病程管理,定期复查,定期监测肝肾功能。
使用镇静催眠药时,需要告知医生或者药师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维生素等,方便及时调整药物进而保证用药的疗效和安全。常见镇静催眠药与其他药物禁用和严重相互作用见表2。
表2 镇静催眠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夜间醒来无法再次入睡,且距预期起床时间>5h,可以服用镇静催眠药(仅适合使用短半衰期药物,如唑吡坦、佐匹克隆、右佐匹克隆等)。反之,距离起床时间<5h,或家中仅有中长效镇静催眠药(如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劳拉西泮、奥沙西泮、地西泮),则不建议再次服用。
(1)换药指征:①推荐治疗剂量无效。②对药物产生耐受性或严重不良反应。③与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④长期使用(>6 个月)导致减药或停药困难。
(2)换药方法:①如果正在使用的药物无效或无法遵医嘱服药,可更换为另一种短效或中效的苯二氮类药物。②需逐渐减少原有药物剂量,同时开始给予另一种药物,并逐渐加量。③在2 周左右完成换药过程。
(3)常用减量方法:逐步减少睡前药量和(或)变更连续治疗为间歇治疗。
如果患者未再失眠,医生或药师可以通过患者自我控制睡眠、病因去除后的疾病(如抑郁症)或生活事件相关的失眠等停药指征来判断是否停药。停药原则是避免突然中止药物治疗,应逐渐减少药量,可以采用隔日停药法以减少失眠反弹,有时减量过程需要数周至数月。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良好的睡眠,心理干预也会有一定效果,失眠的时候不要太过焦虑,要及时就医并适当服用镇静催眠药,在治疗效果和药品不良反应之间寻找最佳平衡。要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好药。
佐匹克隆zopiclone分子式:C17H17ClN6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