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梅,曹 杰,杜 娜,邢红艳
(河南省中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痉挛型脑性瘫痪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通常在出生前、出生时或出生后早期发生,是儿童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目前,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康复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运动训练、药物治疗等[1]。渐进性抗阻训练是一种针对肌肉抗力的锻炼方式,它通过逐渐增加抵抗力,使肌肉得到更好的训练,进而提高力量和耐力。在各类运动功能障碍疾病治疗中,渐进性抗阻训练被广泛应用[2]。中药蜡疗是以中草药为主要材料制成蜡块,通过热力刺激挥发渗透作用,加速机体代谢、恢复及重建组织结构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有研究发现,蜡疗可有效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肢运动功能并减轻疼痛[3]。本研究纳入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进行分组对照,通过分析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恢复情况,判断中药蜡疗及渐进性抗阻训练方案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3月1日~2022年5月31日收治的100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作为研究对象。①符合《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4]中脑性瘫痪诊断标准;②符合《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标准及临床分型》中痉挛型脑瘫的诊断标准;③年龄2~8岁;④患儿意识清楚,家长配合治疗;⑤监护人知情同意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遗传基因异常者;②粗大运动功能分级为4级以上者;③伴有癫痫等症状者;④无法定期随诊者;⑤无法进行规范治疗者;⑥对本研究方法不耐受者。研究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02±1.63)岁;类型:双瘫36例,四肢瘫14例。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92±1.60)岁;类型:双瘫37例,四肢瘫13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功能训练。患儿入组后,医护人员全面评估其运动、认知、语言、社交等能力,并制订康复目标和康复计划,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常规动训练等。根据医生开具的处方,确定是否采用相应药物治疗,如肌肉松弛剂、抗痉挛剂等。物理治疗主要包括按摩、牵引、温热疗法、电疗、理疗等,以提高患儿肌肉控制能力,改善肌张力异常和运动协调性。语言治疗即通过口腔肌群的训练,及时纠正发音障碍、语言理解、语言表达等各方面问题。运动训练需考虑患儿年龄和实际运动功能现状,包括步态训练、平衡练习、Vojat运动疗法等。4周为1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蜡疗及渐进性抗阻训练。患儿先接受中药蜡疗,每日1次,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30 min后再进行常规训练或渐进性抗阻训练,每训练5 d休息2 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蜡疗所用中药组方主要为杜仲、巴戟天、当归各20 g,桑寄生、地龙各10 g,打粉后按比例加入蜡液中,搅拌均匀,倒入厚3 cm蜡饼盘中冷却(约50 ℃)待用。护理人员先协助家长暴露患儿患肢,清洁干净,将温度适宜中药蜡块包裹患肢,通过热力刺激和中药挥发渗透作用。每次蜡疗持续30~40 min后取下,取下后10 min内不做运动锻炼,多喝温热水,注意保暖。渐进性抗阻训练为,医生评估患儿运动功能现状,确定治疗部位和需训练的肌肉,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确定阻力大小和训练持续时间,根据训练目标,准备相应器材。康复师在康复室内指导患儿跑步或做柔韧性训练热身,随后站立于训练台,选择恰当强度的弹力带,患儿双手握住弹力带上下缓慢蹲站,期间康复师协助固定患儿双膝,纠正蹲站姿势。每次蹲站起身,需将弹力带向上伸展,舒展上肢,维持30 s左右,再进行下一轮蹲站。其他训练如负重机、手推车等,均为开始阻力小、持续时间短,渐渐增加阻力或持续时间。同时,康复师需记录每次具体训练情况,如使用的器材、训练时间、阻力大小、运动量、心率等参数,动态掌握患者的训练进展情况,根据患儿表现及时调整计划。训练结束后,适当进行放松和拉伸。每训练5 d休息2 d,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效果:干预4个疗程后,参考胡莹媛等[5]研究设计,综合评估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痉挛指数(CSI)和肌张力情况。GMFM主要评估患儿卧位和翻身(17项)、坐位(20项)、爬与跪(14项)、站立(13项)、行走与跑跳(24项)等运动功能,采用4级评分(0~3分)。CSI包括腱反射、肌张力、阵挛3个方面,总分16分,0~9分为轻度痉挛,10~12分中度痉挛,13~16分重度痉挛。肌张力根据目前临床常规使用标准分为5级,0级为肌肉具有一定弹性和韧度,可以活动自如;Ⅰ级为肌张力轻度提高,活动时肌肉所支配的关节可突然出现阻力;Ⅱ级为肌肉活动不自如、发僵;Ⅲ级为肌肉有震颤、活动受限;Ⅳ级为肌肉呈痉挛状态,无法主动活动。若3项指标均恢复为正常,若GMFM为3分(100%完成任务)为治愈;若GMFM为2分(任务完成度为10%~99%),痉挛指数和肌张力减少级数≥2,为显效;若GMFM为1分(任务完成度0%~10%),痉挛指数和肌张力减少级数≥1,为有效;若3项指数改善不明显,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运动功能:干预前及干预4个疗程后,采用GMFM评估患儿运动功能,量表评分与患儿运动功能呈正相关。该量表Cronbach′s α>0.8,具有良好信效度。③平衡能力:干预前及干预4个疗程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6]评估患儿平衡能力恢复情况。量表共14项条目,从易到难采用5级评分法(0~4分),总分56分,得分与平衡能力呈正相关。该量表经过中文版重测检定,Cronbach′s α>0.8,具有良好信效度。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干预后,研究组显效27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90.00%(45/50);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3例,无效19例,治疗总有效率62.00%(31/50)。干预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0.746,P<0.05)。
2.2 两组干预前后GMFM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GMFM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BB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BBS评分比较(分,
痉挛型脑性瘫痪是儿童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患儿多伴随运动障碍、肌张力增高、肌肉紧缩等症状,不能自主站立、行走、控制手臂和手指活动,同时还可能存在智力障碍、视力障碍、听力障碍。有研究发现,与单侧脑性瘫痪比较,双侧脑性瘫痪患儿的躯干和下腰椎负荷增加,下肢病理状态和潜在缺陷导致躯干步态畸变,对患儿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影响[7]。因此,需采取更加安全、有效的康复干预措施,以提高患儿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
目前,痉挛型脑性瘫痪可通过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运动训练、药物治疗等方法增强患儿的肌肉控制能力。渐进性抗阻训练是一种针对肌肉抗力的锻炼方式,通过逐渐增加抵抗力逐步训练肌肉,进而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运用于多种疾病康复治疗[8]。穆宝妮等[9]将物理疗法结合渐进阻抗训练对痉挛型脑瘫进行康复干预,明显改善患儿精细运动功能和踝关节功能,表明采取恰当运动锻炼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患肢功能。但从整体运动评分上看,单靠运动训练康复的疗程长,需长期坚持,且患儿病情和康复需求不同,无法针对性解决所有问题。中药蜡疗是一种以中草药为主要材料制成蜡块,通过热力刺激和中药挥发物质的渗透作用,催生与加速机体代谢、恢复及重建组织结构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雷静等[10]研究显示,中药蜡疗外用和中药内服联合使用,可明显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王丹等[11]研究显示,在穴针刺法基础上辅以中药蜡疗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粗大运动和下肢关节功能,表明中药蜡疗在运动障碍恢复中具有一定优势。中药蜡疗可通过调整患儿气血循环、促进肌肉松弛、平衡阴阳等缓解痉挛,改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中药蜡疗注重个体化护理方法,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进行针对性的调理。而渐进性抗阻训练侧重于增强患儿的肌肉力量和耐力,通过增加训练强度和阻力,患儿的肌肉可以适应性地增强,从而改善运动能力、增加肌肉协调性,减轻痉挛症状。因此,中药蜡疗与渐进性抗阻训练联合使用可以达到互补及协同提升康复效果的作用。
本研究中,干预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渐进性阻抗训练联合中药蜡疗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各项运动障碍具有更好的干预效果。从单项指标分析,干预后,两组GMFM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特别是严重程度较高者,其肌肉因痉挛失去了正常伸展与收缩功能,同时蹲伏姿势异常严重程度随之加重[11]。渐进性抗阻训练可通过提高训练强度和难度,激发并患者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帮助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姿势和步态,提高患者肌肉控制能力和协调性。而中药蜡疗组方中有杜仲、巴戟天、当归、桑寄生、地龙等中药材,与蜡疗有机结合,并利用石蜡容量大、导热性低等优点,对受损局部进行压迫而达到局部热透治疗效果,可缓解痉挛状态,促进肌肉生长恢复。其中,杜仲甘温,入肝、肾经,善补肝肾而强筋健骨,可治腰膝酸痛或筋骨无力,其复方药可消炎镇痛[12]。巴戟天为补虚药,甘辛微温,入肝、肾经,可补肾阳、强筋骨、除风湿,研究发现其活性成分可通过多靶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3];当归是常见补血中药材,入肝、心、脾经,其经典名方当归四逆汤在临床上可用于活血消肿、养血通脉[14];桑寄生为祛风湿药,可补肝肾、强筋骨;地龙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可通络平喘、清热定惊、炒制后可治关节痹痛、惊痫抽搐。以上多药合用,从活血、强筋骨、通经络、舒痹痛等角度达成共治,可缓解脑性瘫痪患儿的痉挛状态,使之更好地配合运动锻炼。另外,痉挛型脑性瘫痪因肌肉痉挛而导致平衡能力降低,本研究中,干预后,两组BB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患儿不同肌肉群间的协调性较差,而相较于常规锻炼而言,中药蜡疗及渐进性抗阻训练可针对不同肌群进行锻炼,促进肌群间协调,改善患儿平衡能力。但本研究仅对中药蜡疗及渐进性抗阻训练达成的效果进行分析,尚未对中药蜡疗、渐进性抗阻训练达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因此,后续研究需进一步评估中药蜡疗、渐进性抗阻训练、中药蜡疗联合渐进性抗阻训练对患儿运动功能、平衡能力乃至于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此确定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在痉挛型脑性瘫痪中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蜡疗及渐进性抗阻训练可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整体临床疗效,改善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