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睑基底细胞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05-07 12:14傅钢唐东润张玉梦段海珍
癌症进展 2024年4期
关键词:硬腭眼睑阳性

傅钢 ,唐东润,张玉梦,段海珍

1 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西安 710005

2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科,天津 300392

眼睑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 of eyelid,EB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眼睑皮肤基底细胞[1],若不加以控制,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EBCC 具有极为缓慢的生长速度、相对较低的侵袭性以及较高的局部复发风险。研究显示,EBCC 占皮肤恶性肿瘤的5.0%~9.2%,但却占眼睑恶性肿瘤的50%以上[2]。与其他类型的眼睑恶性肿瘤相比,EBCC 患者的预后通常良好,并且复发较罕见。目前,针对EBCC 的治疗方法主要涵盖手术、放疗以及化疗等[3]。虽然这些治疗方法对于控制EBCC 的生长和复发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但不同患者的治疗效果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了解影响EBCC 患者远期预后的因素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和肿瘤部位等均可能与EBCC 的治疗效果有关,但不同研究的结果存在差异,尚未达成一致。因此,本研究探讨影响EBCC 术后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旨在为EBCC 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依据,以改善临床疗效和预后,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4 月至2021 年3 月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EBCC 患者。纳入标准:①经一系列相关检查确诊为EBCC[4];②单眼患病;③肿瘤未浸润至眼眶;④病历资料完整;⑤肿瘤侵犯面积不超过下眼睑的1/3[5]。排除标准[6]:①合并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②合并造血系统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其他恶性肿瘤;④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⑤合并急慢性感染;⑥合并精神类疾病。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66 例EBCC 患者,其中男32 例,女34 例;年龄53~86 岁,平均(68.22±1.88)岁;病程3~14 年,平均(7.51±1.33)年;肿瘤部位:左眼30 例,右眼36 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肿瘤切除术、皮瓣转移术和眼睑修复手术[7]。肿瘤切除术前采取一系列准备措施,包括局部使用0.3%氧氟沙星滴眼液滴眼2天,对泪膜囊和泪道进行冲洗,使用少量肾上腺素和0.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仔细观察和准确标记肿瘤边缘,并标记需要切除的组织范围。于肿瘤外约5 mm 处精准地切开皮肤,采用高效电刀彻底切除眼睑肿瘤组织,选择部分肿瘤组织进行冰冻切片,并迅速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以确保切缘阴性。

肿瘤切除后根据患者眼睑缺损的大小,仔细在同侧颧部切取带蒂皮瓣,其面积需>缺损区2 mm,厚度与缺损创面完全一致,然后根据缺损大小切取相应的硬腭黏膜,确保其面积>缺损区2 mm,采用硬腭黏膜进行内层眼睑重建,采用7-0丝线巧妙缝合硬腭黏膜与眼睑结膜、睑板,以确保连接稳固。若眼睑结膜与残存的睑板没有相连,可以先仔细缝合内外眦韧带与两端硬腭黏膜,采用7-0 丝线将硬腭黏膜与残留于穹隆的结膜缝合,然后将旋转获得的颧部带蒂皮瓣移至眼睑缺损位置,以实现精确的眼睑外层再造,同时将硬腭黏膜与外层移位皮瓣紧密缝合,注意间断缝合带蒂皮瓣与皮肤缺损处的边缘,最后对下眼睑穹窿部位进行褥式缝合,并将线头出针处置于移位皮瓣处进行打结固定,使患者眼睑不易发生外翻,这样操作可以确保眼睑修复术的成功和恢复效果。术后对移植区皮瓣进行细致的加压处理,以促进其正常愈合,然后进行反包扎处理,分离皮下组织,拉拢创缘并实施间断缝合,以确保伤口的稳定闭合。此外,对硬腭创面进行压迫止血,并进行密集的加压包扎,持续2 天,以保护手术区域并促进愈合。通过这些细致而周到的处理,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不适,并提供良好的恢复条件。

1.3 观察指标

1.3.1 免疫组化法检测跨膜蛋白16A(transmembrane protein 16A,TMEM16A)、Ki-67 和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 linked kinase,ILK)表达情况取66 例EBCC 患者的肿瘤组织,甲醛缓冲液固定,然后进行脱水、透明和石蜡包埋等,制成石蜡切片,将石蜡切片放在载玻片上,然后在切片上滴加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抑制剂,以减少背景染色。采用链霉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法检测TMEM16A、Ki-67、ILK 蛋白的表达情况。将石蜡切片放在载玻片上,二甲苯脱蜡,梯度乙醇脱水,滴加内源性过氧化物酶抑制剂,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PBS)冲洗,抗原修复液,对切片进行热处理。滴加一抗和二抗,孵育后加入底物二氨基联苯胺(diaminobenzidine,DAB)显色剂,引发显色反应,产生可见的棕色沉淀并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情况。判定标准:TMEM16A 主要定位于细胞膜,Ki-67 主要定位于细胞核,ILK 蛋白主要定位于细胞质,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在高倍显微镜下随机选取10 个视野,计算阳性细胞百分比,阳性细胞百分比>5%判定为ILK、TMEM16A 表达阳性,阳性细胞百分比>25%判定为Ki-67 表达阳性[8]。

1.3.2 炎性因子 收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检测过程中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3 复发情况 采用微信、邮件等方法对患者进行为期2 年的随访,记录患者的复发情况,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EBCC 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EBCC 患者复发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随访2 年,66 例EBCC 患者复发20 例,未复发46 例,复发率为30.30%(20/66)。复发与未复发EBCC 患者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IL-6 水平、IL-1β水平、TGF-β1 水平、TMEM16A 表达情况、Ki-67 表达情况、ILK 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与未复发EBCC 患者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合并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EBCC 患者复发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2.2 EBCC 患者复发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年龄、家族史、IL-6 水平、IL-1β 水平、TGF-β1 水平、TMEM16A 表达情况、Ki-67 表达情况、ILK 表达情况作为自变量,EBCC 患者的复发情况作为因变量纳入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将共线性诊断方差膨胀系数(variance inflation factor,VIF)>10 的因子予以删减,本研究删除IL-1β、TGF-β1 指标,结果显示,有吸烟史、有饮酒史、IL-6≥70 pg/ml、TMEM16A 阳性表达、Ki-67 阳性表达、ILK 阳性表达均是EBCC 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该多元Logistic 回归模型经Hosmer-Lemeshow 检验显示P=0.845,决定系数R2=0.512,表明模型拟合度良好。(表2)

表2 EBCC 患者复发影响因素的多元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眼睑作为保护眼球的重要屏障,正常情况下应该能够正常地闭合和引流泪液,但随着EBCC进展会导致眼睑无法发挥正常功能[9-10]。手术是治疗EBCC 的主要方法,通过完全切除病变组织,特别是围绕肿瘤边界进行手术,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不仅可以消除肿瘤细胞来源,减少病变扩散和复发风险[11],还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和远期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随访2年,66 例患者复发20 例,复发率为30.3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复发与未复发EBCC 患者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IL-6 水平、IL-1β水平、TGF-β1 水平、TMEM16A 表达情况、Ki-67 表达情况、ILK 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上述因素可能是EBCC 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因为,随着年龄升高,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逐渐下降,增加了复发风险;吸烟和饮酒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DNA 损伤和细胞变异[12],从而增加了复发风险;EBCC 可能具有遗传易感性,有家族史患者的患病风险更高,也可能更容易复发[13];此外,IL-6、IL-1β和TGF-β1 等炎性因子也可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异常高表达可能会促进炎症反应和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从而可能促进复发。

TMEM16A 是一种膜蛋白,在多种细胞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气道上皮细胞,其在调节Cl-通道和液体分泌方面有关键作用,此外,TMEM16A 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调节溶酶体功能。有研究发现,在TMEM16A过表达的肿瘤细胞中,离子通道蛋白可驱动一种新的信号通路来促进溶酶体产生,从而将顺铂从细胞中隔离和排出。TMEM16A 在乳腺癌、卵巢癌、肺癌等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高表达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可能是预测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抑制TMEM16A 的表达可以增强卵巢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表明TMEM16A 可能是一个新的治疗靶点。本研究结果显示,复发EBCC 患者TMEM16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这可能是因为TMEM16A 可促进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通过调节细胞外钙离子浓度来影响细胞功能,使肿瘤细胞具备更强的存活和增殖能力,导致其更具侵袭性,从而易于复发[14]。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发现,TMEM16A 阳性表达是EBCC 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TMEM16A 可能在EBCC 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原因可能包括以下2个方面:①TMEM16A 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呈正相关,其不仅可促进肿瘤细胞的存活和生长,还可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使其具有更强的转移潜能[15]。TMEM16A 高表达可能会增强肿瘤细胞的浸润性,使其能够穿过周围组织和血管壁,促进远处转移,这种较高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加了EBCC 患者的复发风险。②TMEM16A 作为离子通道蛋白,在调节细胞外钙离子浓度方面可能会对细胞功能产生一定影响,细胞外钙离子浓度的变化有助于激活多个细胞信号通路,对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进行调节[16]。TMEM16A过表达可能导致细胞外钙离子浓度异常升高,进而增强EBCC 细胞的侵袭性,增加了复发风险。因此,TMEM16A 阳性表达不仅被视为EBCC 复发的危险因素,还可能作为预测EBCC 复发的重要指标,并有潜力成为新的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的靶点。

Ki-67 是一种广泛用于评估细胞增殖活性的标志物,其表达水平经常呈上升趋势。Ki-67 作为一种核蛋白,其在细胞增殖期高表达,静止期时表达水平下降[17]。Ki-67 高表达预示着肿瘤细胞的增殖活跃性增强,表明肿瘤细胞处于快速分裂和增殖状态,从而增加了患者的复发风险。Ki-67 的高表达可能意味着肿瘤细胞正在快速增殖,其与EBCC 的侵袭性和复发风险增加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复发EBCC 患者Ki-67 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Ki-67 阳性表达是EBCC 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Ki-67 表达水平越高,EBCC 的恶性程度越高,患者的预后越差。此外,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增强时,其生长和增殖速度加快,从而使肿瘤原发灶增大,同时,增殖活性增强也可使肿瘤细胞具有更强的组织穿透能力[18],其可更容易侵犯邻近血管、淋巴管或其他结构向周围组织扩散。由此可见,临床或可通过抑制Ki-67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减少肿瘤细胞进入血管或淋巴系统,从而降低远处转移风险。

ILK 是一种蛋白激酶[19],其与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密切相关,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上调,具有一定的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能力,且与肿瘤细胞的侵袭性和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ILK 可通过调节磷脂酰肌醇-3-羟激酶(phosphoinositide 3-hydroxy kinase,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称AKT)和WNT/β-联蛋白(β-catenin)等通路[20],激活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能力。此外,ILK 还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调节细胞骨架重构、细胞外基质附着和胞内信号转导等过程,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与EBCC 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LK 高表达可能会促使肿瘤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转移至其他部位,增加EBCC 的复发风险,此外,ILK高表达还可导致PI3K/AKT 和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促进EBCC 治疗后远期恶性转化和复发。因此,ILK 可作为评估EBCC 复发风险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综上所述,有吸烟史、有饮酒史、IL-6≥70 pg/ml、TMEM16A 阳性、Ki-67 阳性、ILK 阳性均是EBCC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可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强免疫力,有助于预防EBCC 的复发,积极手术、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按时按量完成治疗计划,均有助于降低复发风险,并且术后动态监测TMEM16A、Ki-67、ILK 等的表达情况,及时干预,也可降低EBCC 的复发风险。

猜你喜欢
硬腭眼睑阳性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为什么人哭泣后眼睛会肿
幽门螺杆菌阳性必须根除治疗吗
青少年口呼吸伴腺样体面容者硬腭形态的研究
唇裂硬腭一期修复对完全性腭裂手术及牙弓发育的影响
抛开“阳性之笔”:《怕飞》身体叙事评析
MALDI-TOF MS直接鉴定血培养阳性标本中的病原菌
改进式提上眼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青少年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
复杂眼睑裂伤分型及手术整形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