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扁桃体手术后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的效果及对FLACC评分的影响

2024-05-07 08:14陈永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7期
关键词:扁桃体医护量表

陈永艳

(榆中县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甘肃 兰州 730100)

儿童扁桃体切除术是儿科常见手术,用于治疗扁桃体肥大、难治性扁桃体炎等扁桃体疾病,是一项技术成熟、安全性较高的外科手术[1-3]。但术后存在的疼痛、吞咽功能障碍、感染风险高等问题,仍会对患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延缓患儿的康复速度[4-6]。临床研究表明,要想提高扁桃体切除术患儿的疗效,应首先从患儿的护理模式入手,对现有的护理服务加以改进,为其提供更具综合性、整体性、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服务[7-8]。本文探讨了在儿童扁桃体手术后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 年5 月至2023 年10 月期间在我科进行扁桃体手术的80 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儿平均分为常规组与一体组。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本次试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且患儿及家长均自愿参与研究,对项目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1.2 方法

术后给予常规组常规护理:术后根据患儿的手术方案、术中出血量、患儿的年龄与发育情况等信息,为其提供抗感染、术后止痛、饮食管理、生活护理等护理服务,保障患儿的术后康复质量。术后给予一体组医护一体化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的组建。组建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不同年资护理人员、主管医师,同时邀请康复科医师、营养师、心理咨询师作为技术指导人员,共同组建医护一体化护理小组。小组内部展开讨论,采用循证医学的方式对儿童扁桃体切除术进行分析,综合考虑小儿的生理病理特征、扁桃体切除术的特点、常见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等,总结出可以应用于临床的护理路径[9-10]。(2)疼痛护理。术后疼痛是儿童扁桃体切除术最显著的消极影响,应作为术后护理的重点予以关注。首先,采用专业量表对患儿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采取分级评估法,根据患儿具体年龄选择合适的量表,以提高疼痛评估的准确性。其中3 岁以下患儿使用特殊病人疼痛评估量表(FLACC 量表),3 ~8 岁患儿使用FLACC 量表,8 岁以上患儿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其次,根据患儿的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包括注意力转移、口含冰块、雾化止痛、在颈项部位外敷冰袋等。若常规物理止痛无效,可遵医嘱为患儿使用止痛药。同时关注患儿的住院感受,保持病房洁净、空气清新,做好病房的消毒工作,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11-12]。(3)健康宣教。重视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采用通俗的语言将扁桃体切除术的过程、原理、实施效果告知患儿家长,并将术后高风险事件及其发生原因向患儿家长讲述,提高其对扁桃体切除术及术后康复的认知。同时,护理人员重点针对患儿的状态监护、术后并发症管理、术后食水管理等内容向患儿家长提供指导,进一步提高其护理能力。在进行健康宣教的过程中,可使用图文、视频、教学模型等工具,加深患儿家长的理解。在对患儿进行健康宣教时,则应采用更为直接、易懂的方法。护理人员首先根据扁桃体切除术后高风险事件,总结出术后护理及健康宣教的重点,并尽量简化宣教内容,采取最为直接的行为管理及行为指导,通过行为演示、动作指导等方法,快速培养患儿的自护能力。此外,在进行健康宣教的过程中,还要注意调整语气。在进行动作指导、行为指导的过程中,应采取温和、轻柔的语气及表达方式;在纠正不良习惯、高风险行为时,应采取稍严厉的语气,以提高行为纠正的效率。(4)心理护理。手术结束后,为患儿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与成年人的心理护理不同,在对儿童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需要心理治疗师的参与。护理人员向心理治疗师详细介绍患儿的具体状况,包括患儿的一般资料、依从性等信息。心理治疗师对患儿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患儿心理状态及心理压力的来源,并制定最佳的心理干预方案。由于部分患儿的语言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表现,包括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哭闹情况等,准确评估患儿的心理状态,并通过播放音乐、发放零食、奖励玩具、播放动画片等方法,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减轻其心理压力。(5)饮食护理。扁桃体切除术后需要重视患儿的饮食,包括摄食方式、营养结构两方面。在摄食方式方面,患儿术后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吞咽功能障碍,因此需要重点关注患儿的食物类型,应以流质、半流质食物为主,避免因进食固体食物而对手术区域产生刺激。同时还应加强对食物温度的控制,避免因食物温度过高引起出创口出血等问题。进食后,及时使用温水漱口,以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在营养结构方面,邀请专业营养师参与,根据患儿手术、营养状况,为其设计每日食谱,提高优质蛋白、优质碳水、维生素在患儿膳食中的比例,保障患儿营养充足、均衡。(6)医护协同。医师全程参与患儿的术后康复,手术完成后,由主刀医生给出手术过程的评估,综合分析患儿的术中出血量、切除效果、手术时间、麻醉状况等信息,为术后护理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主管医师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并在循证医学的指导下,对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进行分析,帮助护理人员规划临床护理路径。护理人员每天清晨将患儿前一天的恢复情况及护理状况告知主管医师,由医师给出当日护理意见,并对患儿的术后诊疗计划做出合理的调整。同时,由康复师为患儿设计术后运动康复方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逐步恢复身体机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手术对患儿的影响。

1.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采用FLACC 量表对两组患儿术毕即刻、术后12 h、术后1 d、术后2 d、术后3 d 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该量表包括表情(Face)、肢体动作(Legs)、行为(Activity)、哭闹(Cry)、可安慰性(Consolability)5 方面内容,每一项内容分值均为0 ~2 分,总分10 分,得分越低说明疼痛程度越轻。

(2)睡眠质量。采用儿童睡眠量表(CBSL)评估两组患儿术后的睡眠质量,包括睡眠时间、入睡困难、夜间觉醒、晨间觉醒、日间嗜睡、睡眠质量6 项内容,得分与睡眠质量成反比。

(3)生活质量。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QLSCA)评估两组患儿术后的生活质量,包括身体、心理、学习、社交、家庭5 个维度,得分与生活质量成正比。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试验数据采用SPSS 24.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s)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术后各时段的FLACC 评分

一体组术毕即刻、术后12 h、术后1 d、术后2 d 及术后3 d 的FLACC 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术后各时段的FLACC 评分(分,±s)

表2 对比两组术后各时段的FLACC 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术毕即刻 术后12 h 术后1 d 术后2 d 术后3 d一体组 40 3.33±0.97 5.16±0.49 3.15±0.59 2.16±0.53 1.07±0.26常规组 40 4.97±0.26 6.57±0.64 5.24±0.63 4.33±0.62 3.56±0.39 t 值 - 10.328 11.064 15.314 16.826 33.598 P 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对比两组术后睡眠质量

一体组术后CBSL 中的睡眠时间、入睡困难、夜间觉醒、晨间觉醒、日间嗜睡、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术后CBSL 评分(分,±s)

表3 对比两组术后CBSL 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睡眠时间 入睡困难 夜间觉醒 晨间觉醒 日间嗜睡 睡眠质量一体组 40 1.51±0.24 1.49±0.27 1.31±0.42 1.62±0.15 1.32±0.26 1.42±0.59常规组 40 3.26±0.36 3.64±0.54 3.28±0.62 3.73±0.16 3.64±0.31 3.27±0.62 t 值 - 25.581 22.523 16.638 60.847 36.265 13.671 P 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术后生活质量对比

一体组术后QLSCA 中的身体、心理、学习、社交、家庭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QLSCA 评分对比(分,±s)

表4 两组术后QLSCA 评分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身体 心理 学习 社交 家庭一体组 40 4.55±0.28 4.59±0.34 3.29±0.18 4.09±0.17 4.26±0.19常规组 40 2.64±0.56 2.13±0.67 2.16±0.35 2.18±0.34 2.15±0.24 t 值 - 19.294 20.708 18.159 31.778 43.596 P 值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扁桃体炎是儿科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部分非病毒性扁桃体炎患儿可出现反复急性发作、扁桃体肥大等情况,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必要时需进行手术切除治疗[13-14]。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扁桃体切除术的安全性已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受扁桃体解剖位置及生理特性的影响,扁桃体切除术仍然难以避免对周边组织产生刺激,患儿术后通常会出现咽喉、耳后等部位疼痛,不仅会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创口愈合[15-16]。加之小儿群体的特殊性,疼痛不可避免地会降低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进而影响后续治疗、护理的实施[17]。

为进一步提高扁桃体手术患儿术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我科在本次试验中采用了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从疼痛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护理、术后康复等方面对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改进,在循证医学与路径化管理的参与下,使医护人员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扁桃体手术后的各种风险,并针对各类并发症做出预案,有效降低感染、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预后质量。同时,积极的疼痛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儿的舒适性,还能避免术后疼痛所引发的各类生理、病理问题,提高患儿的依从性,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避免术后运动恐惧的发生。此外,医师全程参与护理工作,可以提升医师调整治疗方案的效率,使其能够根据患儿的具体康复情况给予更为专业的护理建议。

综上所述,儿童扁桃体手术后给予医护一体化护理可显著缓解疼痛,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

猜你喜欢
扁桃体医护量表
工银医护无界卡一份对医护者的关怀
“医护到家”真能“到家”?
老年习惯性便秘的蒙医护理
中老年高血压病的预防及蒙医护理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扁桃体
“水果”变“干果”
扁桃体,切还是不切?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