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舒适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4-05-07 08:13刘贵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7期
关键词:手术室剖宫产产妇

刘贵霞

(巨野县人民医院手术室,山东 菏泽 274900)

剖宫产是一种常见的分娩方式,其能够解决难产、产科合并症等产科难题。在现代医疗技术的支持下,剖宫产的安全性也得到了明显提高。然而,剖宫产手术仍是一种侵入性操作,术后仍可能给产妇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如切口感染、疼痛等,这些并发症会影响切口愈合,还会导致产妇生活质量下降[1]。因此,如何优化手术室护理策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产妇生活质量,成为当前产科护理的重要研究方向。传统的手术室护理包括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维持手术区域无菌及配合医生进行手术等,目的在于保障产妇和胎儿的安全[2]。尽管这种护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手术的安全进行,但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例如在术后并发症护理方面,需要加强预防性护理措施。手术室舒适护理指在手术过程中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和温暖的环境,并采取一系列优质护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不适感,达到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的目的[3]。本研究旨在探析手术室舒适护理干预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价值,为优化剖宫产手术室护理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1 月至2023 年11 月在巨野县人民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76 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8 例。对照组年龄23 ~36 岁,平均年龄(30.10±1.48)岁;孕周37 ~41 周,平均孕周(39.93±0.21)周;体质量53 ~81 kg,平均体质量(68.49±2.96)kg。试验组年龄24 ~35 岁,平均年龄(30.12±1.51)岁;孕周38~40周,平均孕周(39.88±0.17)周;体质量54 ~80 kg,平均体质量(68.42±2.88)kg。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纳入标准:(1)有剖宫产手术指征且无麻醉禁忌证者;(2)单胎妊娠且初次行剖宫产手术者;(3)临床资料完整、真实且认知功能正常者;(4)已阅读知情同意书,并自愿签署协议者。排除标准:(1)伴有妊娠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压者;(2)有严重传染病或血液系统疾病者;(3)伴有心律失常或肝肾功能异常者;(4)护理配合度较低者。

1.2 方法

对照组剖宫产术中行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术前将剖宫产流程、护理配合要点告知产妇;术中对产妇血压、心率及胎儿胎心等重要指标进行监测,配合医生开展手术操作;术毕护送产妇返回病房,并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同时与病房护理人员交接,交代产妇术后康复事项。试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手术室舒适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术前舒适护理:①术前访视。术前访视产妇,向其讲解剖宫产有关知识。宣教期间,可以播放舒缓的音乐,为产妇营造平静愉悦的学习氛围,缓解其紧张情绪。提前教授产妇疼痛应对技巧,如深呼吸、放松练习等。②术前参观。条件允许情况下,护理人员可以引导产妇参观手术室,让产妇亲身感受手术环境,了解手术设备与流程。同时,可以进行模拟体验,提高产妇对手术的认知,缓解其紧张感。若条件不允许,可在病床上模拟手术流程,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提高产妇的认知水平。③亲友陪产。手术前,护理人员可以允许产妇的伴侣或一名亲属陪同产妇进入手术室,并在安全范围内给予其支持和鼓励,增强产妇的安全感和舒适感。(2)术中舒适护理:①环境护理。合理调节手术室的照明设备,避免强光直接照射产妇,提供柔和的光线,降低产妇的不适感。控制手术室内的噪声,对于产妇的提问,护理人员要轻声细语地回答,减少外界的干扰。对于一些过于焦虑或紧张的产妇,护理人员可以遵医嘱使用镇静剂来帮助产妇放松和镇静,减轻其手术期间的不适和恐惧。②麻醉护理。麻醉前,通过放松训练、控制呼吸等技巧帮助产妇减轻紧张和焦虑,使其更容易进入麻醉状态。麻醉起效后,在产妇小腿靠近膝关节处垫软枕,增加其舒适度。告知产妇经尿路插管的必要性,取得其积极配合,减轻对盆腔的刺激。在手术过程中,与产妇进行沟通,了解其感受和需求,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护理策略,确保麻醉效果最佳化。③保温护理。重视手术室保温护理,以保温毯覆盖产妇非手术区域暴露部位,温度保持在36 ~40 ℃。利用热水袋对产妇四肢及肩颈部皮肤进行保暖,水温保持在50 ℃左右,且在使用时应将软质毛巾置于皮肤与热水袋中间,避免烫伤皮肤。对于术中输注的血液、药液等,应先进行预热处理,但温度应≤37 ℃,以免破坏其作用。加热宫腔冲洗液至40 ℃,用热生理盐水浸泡纱布对暴露的皮下组织、脏器等进行覆盖,避免体液流失,并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状态。监测产妇皮肤、直肠、鼻咽部等部位温度的变化,记录体温波动,若发现产妇体温有下降趋势,要立即向主刀医师汇报,并根据医嘱进行相应的干预。(3)术后舒适护理:①皮肤清洗。剖宫产手术后,护理人员使用温水和无刺激性清洁剂轻柔地清洁产妇的皮肤,以保持其皮肤清洁和舒适,降低感染风险。②肢体按摩。以轻柔的手法按摩产妇的四肢,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疼痛和四肢僵硬,提高生理舒适度。③尊重隐私。为创造一个私密的家庭时刻,护理人员应尊重产妇和家人的隐私,提供亲密空间,让其共同迎接新生命的到来。④体位护理。护送产妇返回病房时,帮助产妇合理调整体位,如抬高头部或稍微侧卧,以减轻其术后恶心、呕吐等不适感。⑤保暖护理。为产妇提供温暖毛毯、加热床垫等,避免其发生寒战与不适,保持产妇体温舒适。

1.3 观察指标

(1)应激指标:分别于入室前、手术结束时对两组产妇的舒张压、收缩压和心率进行监测。(2)术后并发症:比较两组产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常见并发症包括产后出血、尿潴留、泌尿系统感染、切口感染等。(3)切口愈合效果:参考《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最佳实践》[4],于术后7 d 对两组产妇的切口愈合情况进行评价。切口愈合佳,无渗血、渗液和红肿等为甲级愈合;切口愈合效果一般,可见红肿,但无渗血渗液为乙级愈合;切口渗血严重或化脓为丙级愈合。(4)生活质量: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5]评定两组产妇的生活质量,该表共有26 个条目,其中2 个整体生活质量的测定为独立分析条目,其余24个条目分环境、社会关系、心理和生理领域4 个维度,每一条目均采用1 ~5 级评分法评分,共130 分,分值越高说明该维度功能越佳,生活质量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术期应激水平比较

入室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围术期应激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围术期应激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舒张压(mmHg) 收缩压(mmHg) 心率(次/min)入室前 手术结束时 入室前 手术结束时 入室前 手术结束时试验组 38 79.03±3.23 75.21±1.87 126.10±9.47 115.24±6.04 95.11±4.03 88.34±3.29对照组 38 79.02±3.25 67.80±1.89 126.12±9.45 103.96±6.08 95.10±4.04 80.40±3.19 t 值 0.013 17.180 0.009 8.114 0.011 10.681 P 值 0.989 <0.001 0.993 <0.001 0.991 <0.001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尿潴留、产后出血、切口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术后切口愈合效果比较

试验组术后切口甲级愈合36 例,乙级愈合2 例,丙级愈合0 例;对照组术后切口甲级愈合30 例,乙级愈合8 例,丙级愈合0 例。试验组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94.74%,高于对照组的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6,P=0.042)。

2.4 两组住院期间生活质量比较

入院时,两组WHOQOL-BREF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试验组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WHOQOL-BREF 评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WHOQOL-BREF 评分对比(分,±s)

组别 例数 入院时 出院时试验组 38 92.48±10.44 118.16±6.45对照组 38 92.53±10.61 109.36±6.37 t 值 0.021 5.984 P 值 0.984 <0.001

3 讨论

剖宫产术是一种通过切开腹部与子宫来取出胎儿的手术[6]。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剖宫产术已成为解决难产和某些高危妊娠的有效手段。然而,剖宫产术是外科手术的一种,会有相应的危险与并发症。产妇面对剖宫产术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恐惧心理,引起应激反应。另外,剖宫产术后,产妇还要面临切口愈合、并发症等问题[7]。因此,为了提高剖宫产产妇的术后恢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有必要加强手术室护理干预。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方法包括灭菌处理、手术区域消毒、术中监测和切口护理等标准的手术准备与相应护理,虽然能有效控制术后感染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8],但随着患者对护理要求的逐渐提高,这种护理措施也需要适当进行优化和改进。例如,常规护理的服务内容集中于术中病情观察与护理配合,但产妇对生理舒适度也有一定要求,若不加以注意,很可能导致产妇术后出现疼痛感增强、情绪低落、睡眠质量差等问题,从而降低生活质量,影响术后恢复[9]。

为了满足广大患者对手术舒适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手术室舒适护理应运而生。这种护理模式通过提高护理服务的舒适度,使产妇在剖宫产手术中一直保持轻松愉快的状态,从而为术后良好恢复奠定基础。本研究中,试验组手术结束时的应激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切口甲级愈合率和出院时WHOQOL-BREF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与吴微微[10]报道的结果一致。可见,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手术室舒适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分析原因在于,由于对剖宫产手术的认识不足,加之对手术风险的担忧,一些产妇在面对手术时难免会出现不良情绪。而手术室常规护理常常缺乏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术前访视支持作用不足。由于应激反应可能导致产妇体内激素变化,不利于手术的实施和术后恢复,因此有必要引入一种更优质的手术室护理服务。手术室舒适护理强调通过术前访视、术前参观及亲友陪伴等方式,提高产妇对剖宫产的认知和了解,发挥亲友陪伴的作用,减少产妇的负面情绪,从而避免其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切口愈合是剖宫产术后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产妇的康复质量。手术室常规护理缺乏对产妇生理需求的细致关怀,如保暖措施不足等,可能对术后切口愈合产生不利影响。而在手术室舒适护理中,温暖舒适的环境营造、高效的疼痛管理与周到细致的保温护理,有助于维持产妇生命体征的稳定,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加速切口愈合。手术室舒适护理的服务理念与切口愈合的要求相契合,更注重细节管理。剖宫产产妇术后可能面临出血、感染等并发症,而手术室常规护理缺乏对并发症的早期预防措施。剖宫产产妇术中失去大量热量,尤其是在开放腹腔的情况下[11]可能发生低体温,从而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术中给予保温护理能有效,避免产妇出现低体温,从而预防感染、代谢紊乱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皮肤清洗可有效清除手术区域的细菌与污垢,降低感染风险。因此,对于剖宫产产妇而言,手术室舒适护理是理想的选择。另外,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产妇也更加重视术后恢复和健康管理,期望在住院期间获得全面、优质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指导,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手术室常规护理对手术过程本身投入的关注太多,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产妇术后生活质量的提高。而手术室舒适护理更关注产妇的个体需求,通过一系列的舒适护理措施帮助产妇顺利度过围手术期,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手术室舒适护理干预,可以减轻剖宫产产妇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切口愈合质量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手术室剖宫产产妇
分娩活跃期产妇应用分娩球助产的效果及对产妇满意度的影响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孕期运动对产妇分娩有好处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