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中应用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2024-05-07 08:13蒙燕琴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7期
关键词:监护人调整新生儿

蒙燕琴

(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儿科,广西 柳州 545300)

喂养不耐受是指新生儿在摄取营养物质时出现的不耐受或消化吸收不良的现象,其不仅影响新生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还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免疫功能低下等[1]。目前,针对喂养不耐受新生儿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但二者均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药物治疗存在副作用,故而护理干预至关重要[2]。相关报道显示,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区别于传统护理中较为刻板的操作模式,更为关注新生儿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旨在促进新生儿的生理功能发育,提高其摄取营养物质的效率,从而改善喂养不耐受的症状。与传统护理相比,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更加注重细节和个性化,其通过与监护人的密切合作,能够为新生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满足其实际需求,有助于提高新生儿的舒适度和适应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3]。为探析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的价值,笔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3 年1 月—12 月融水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 例喂养不耐受新生儿为观察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 例。研究组男9 例,女6 例,胎龄27~36 周,平均(31.70±2.58)周;对照组男10 例,女5 例,胎龄28~37 周,平均(32.21±2.06)周。纳入标准:(1)有1 位固定监护人;(2)监护人知情同意;(3)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1)新生儿伴有心脑先天发育不全;(2)监护人不能遵从调研安排。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提供基本的哺乳姿势指导,并告知监护人按照标准比例配制奶粉;对于出现的喂养不耐受症状,采取调整母乳或配方奶摄入量、频率等一般性处理措施。

1.2.2 研究组予以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1)全面评估与个性化计划制定。①新生儿状况全面评估:每日记录体重,绘制生长曲线,以评估营养状态及生长趋势;详细询问监护人喂养方式及频次、量,了解家庭护理习惯;观察并记录新生儿排便次数、颜色、质地,以判断消化功能;通过医学检查排除先天性肠道疾病等潜在问题。②制定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计划:根据评估结果,设定护理目标,如改善喂养不耐受症状、促进体重稳步增长等。(2)实施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①调整喂养方式:指导监护人学习正确的哺乳姿势,如摇篮式、交叉式等,确保新生儿与乳房紧密贴合;观察新生儿吸吮情况,确保吸吮有力且有效;根据新生儿需求调整哺乳次数和时间,避免过度喂养或喂养不足。②配方奶喂养调整:根据新生儿的消化能力和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配方奶品牌和类型,按照奶粉说明书指导的比例配制奶粉,避免过浓或过稀;使用合适的奶瓶和奶嘴,确保喂养过程顺畅且安全。③腹部按摩与舒缓:按摩前确保室温适宜,新生儿处于安静、清醒状态,并涂抹适量按摩油于手掌,搓热双手,轻柔地以顺时针方向按摩新生儿腹部,从右下腹开始,逐渐向上至左下腹,力度适中,避免压迫肚脐区域;注意观察新生儿的表情和反应,如出现不适或哭闹,应立即停止按摩。④体位调整与舒适度提升:喂养后将新生儿置于侧卧位,可使用小枕头或卷起的毛巾支撑其背部和头部,确保舒适且安全;在日常护理中,可根据新生儿的需求和舒适度调整其体位,如使用斜坡垫、调整床板角度等,以促进消化和减少反流。(3)定期评估与护理计划调整。①生长发育与症状评估:每周至少进行一次体重和身长测量,记录数据并绘制生长曲线,以评估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密切观察新生儿是否有呕吐、腹胀、腹泻等喂养不耐受症状,及时记录并分析症状的变化和趋势。②护理计划调整与优化:根据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症状改善程度,适时调整喂养方式、按摩手法和体位安排等护理措施;根据实际效果和新生儿的个体差异,不断优化护理计划,确保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4)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①定期沟通与反馈:每周与监护人进行沟通,了解新生儿的日常状况,解答其疑虑,反馈护理效果。②家庭护理指导与培训:向监护人详细解释护理措施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演示正确的抱姿、喂养姿势及腹部按摩方法;同时,指导监护人如何观察新生儿的排便情况及异常症状的识别,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1.3 观察指标

(1)体质参数。日摄奶量、日体重增加量、身长。

(2)恢复时间。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

(3)并发症情况。低血糖、吸入性肺炎、高胆红素血症。

(4)监护人满意评分。使用本科自制统计表评分,其中交流沟通评估内容包括:评估监护人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是否顺畅、有效,是否能理解并准确传递信息,满分100 分;服务态度评估内容包括:医护人员是否热情、耐心,对监护人的问题和需求是否及时回应和解决,满分100 分;工作实效评估内容包括: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情况,是否能及时、有效地完成各项任务,满分100 分。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6.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体质参数

护理1 个月后,研究组体质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体质参数(±s)

表1 体质参数(±s)

组别 例数日摄奶量(mL) 日体重增加量(g) 身长(cm)护理前 护理1 个月后 护理前 护理1 个月后 护理前 护理1 个月后研究组 15 6.63±1.57 60.64±5.13 1.22±0.07 19.59±2.16 37.12±4.40 46.75±3.09对照组 15 6.74±1.51 40.56±5.23 1.25±0.14 10.44±2.15 36.81±4.32 42.24±3.16 t 值 0.196 10.616 0.742 11.628 0.195 3.952 P 值 0.846 <0.001 0.464 <0.001 0.847 <0.001

2.2 恢复时间

研究组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恢复时间(d,±s)

表2 恢复时间(d,±s)

组别 例数 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 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研究组 15 3.23±0.28 10.34±2.12对照组 15 5.72±0.17 16.14±2.58 t 值 29.440 6.727 P 值 <0.001 <0.001

2.3 并发症情况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情况[例(%)]

2.4 监护人满意评分

研究组监护人满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监护人满意评分(分,±s)

表4 监护人满意评分(分,±s)

组别 例数 交流沟通 服务态度 工作实效研究组 15 89.04±9.09 92.10±5.09 90.12±7.21对照组 15 72.28±7.47 69.78±9.53 70.14±9.78 t 值 5.517 8.001 6.369 P 值 <0.001 <0.001 <0.001

3 讨论

喂养不耐受作为新生儿最为常见的临床问题之一,与其胃肠功能不成熟、吞咽困难、代谢异常、神经发育障碍等因素有关。一旦新生儿出现喂养不耐受现象,不但会影响其营养摄入,还会导致新生儿发育迟缓,严重影响其生命安全[4]。传统治疗方法以调整母乳或配方奶摄入量、频率等为主,可有效缓解症状,促进食物消化吸收[5]。然而,该类方法无法全面解决喂养不耐受问题,尤其是在支持新生儿整体发育方面存在不足[6]。故而,治疗阶段选择高效的护理模式尤为关键。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通过全面评估、调整喂养方式、实施腹部按摩和舒缓措施、调整体位和提升舒适度以及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指导等综合性措施,可以全面关注新生儿整体需求和发育,有效缓解喂养不耐受症状[7]。

本次调研数据显示,研究组体质参数更高,与孙梅、冷燕、李晓玲[8]的研究结论相似。原因在于:(1)在提高体质参数方面,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可针对每个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指导监护人学习正确哺乳姿势,从而提高吸吮效率;并根据新生儿消化能力和生长需求,进行配方奶喂养的调整,全面提高新生儿日摄奶量[9]。(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护理计划,通过调整喂养方式、优化配方奶喂养以及实施腹部按摩与舒缓等措施,有效缓解喂养不耐受症状,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时还注重体位调整和舒适度提升,可为新生儿创造良好生长条件,有利于体重稳步增长。(3)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通过定期评估与护理计划调整,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影响新生儿的生长问题,如调整喂养方式、优化体位安排等,从而促进新生儿全面发育。此外,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也是促进新生儿身长增长的重要因素,监护人能更好地配合护理工作,共同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10]。

本次调研发现,研究组在恢复时间、并发症情况等方面表现更佳。分析原因在于:(1)恢复时间方面。①通过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如调整喂养方式、腹部按摩等措施,新生儿的喂养不耐受持续时间得到显著缩短,使其更快地适应摄取食物[11]。②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通过合理的喂养策略和促进新生儿生长的方法,可使新生儿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正常的生长状态。(2)并发症情况方面。①通过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如定期监测血糖、及时调整喂养策略等措施,可有效确保新生儿的能量供给,预防低血糖相关并发症的发生。②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通过正确的抱姿、喂养姿势和呼吸道管理,可有效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③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通过观察新生儿的黄疸情况、及时采取光疗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风险[12]。

本次调研表明,研究组监护人满意评分更高,究其原因在于:(1)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强调与监护人进行定期的交流沟通,及时解答其疑虑和提供必要的指导,进而提升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13]。(2)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要求护士展现出耐心、专业和细致的服务态度,可使得监护人对护士的工作给予高度的评价,从而提高其满意评分。(3)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注重实际效果和问题的解决,通过有效的护理措施促进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因此监护人会对护士的工作给予高度的肯定,从而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评分。

综上所述,个体发育支持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新生儿体质水平,缩短恢复时间,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监护人满意度。

猜你喜欢
监护人调整新生儿
夏季午睡越睡越困该如何调整
石狮市妇联依职权申请撤销监护人资格
工位大调整
监护人责任之探究
沪指快速回落 调整中可增持白马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18
School Admission择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