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 打印技术辅助经皮置钉与钢板内固定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近、远期的疗效对比

2024-05-07 08:13李保健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7期
关键词:导板不稳定性骨盆

朱 明,李保健

(1.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2.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外伤,其中以不稳定性骨盆骨折较为常见,致残率高达50%~60%[1]。目前手术是治疗该类骨折的主要方法,常选择骨盆固定手术治疗,但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因创伤大、出血量多会导致机体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所以术后康复速度较慢;另外个体骨盆存在差异性,在该手术中钢板塑形较难,并且术中导针需要在C 臂机透视引导下植入,稍有误差便会对周围血管、神经等造成损伤[2-3]。3D 打印技术可以在术前模拟复位,设计骶髂螺钉导航模板,辅助置钉,能提高置入的准确性,因此该方法正逐渐应用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中[4]。鉴于此,本文展开相关研究,旨在指导临床内固定治疗方案的制定,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聊城市东昌府区中医院和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 年10 月至2023 年10 月收治的70 例行复位手术治疗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依照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试验组、对照组,各35 例。纳入标准:(1)符合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诊断标准[5],且具有手术治疗指征;(2)无明显抵抗情况,能够较为依从地完成量表填写;(3)了解研究的具体情况并自愿参加者;(4)年龄≥20 周岁且无手术应激指征。排除标准:(1)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者;(2)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症、骨肉瘤等影响局部骨质疾病者;(3)重要脏器存在严重功能障碍者;(4)存在精神、认知等功能障碍者;(5)中途退出研究者。本研究得到长沙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患者骨折部位选择合适体位及入路,全麻后切开皮肤组织,充分暴露骨盆环,分离骨膜,对骨折处进行复位处理,确定复位无误后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再行钢板重建固定,经C 臂机透视钢板位置和螺钉深度,满意后,固定牢靠,术区冲洗大量生理盐水,留负压引流管1 根,逐层缝合包扎。

试验组:行3D 打印技术辅助经皮置钉治疗。术前将患者的影像数据经过三维重建,制作出一个真实复原患者骨盆的数字模型,并设计好导向模板,帮助骨科专家全面精准地了解患者的骨盆结构和骨折情况。在耻骨联合、髂前上棘处各做一切口建立皮下隧道,经皮复位骨盆前环骨折,经C 臂机确定位置后进行止血、缝合操作。对于骨盆后环骨折的患者,将导板贴附在髂后上棘和附近髂骨外板上固定,再将两枚导针沿着导板导向孔打入,确定位置后去除导板,沿导针拧入螺钉。二者术毕均留置负压引流管1 根,逐层缝合包扎。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1)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骨折愈合时间(天)及住院时间(天)。(2)近期、远期疗效。包括:①近期疗效标准。治疗后即刻肢体结构恢复正常,症状消失为优;治疗后即刻患肢与健肢相差<2cm,症状消失为良;治疗后即刻患肢与健肢相差2 ~3cm,部分症状存在为可;不达上述任一标准为差[6]。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00%。②远期疗效标准。术后随访2 年,基于骨盆X 线片,参照Matta 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骨折移位≤4 mm;良:移位5 ~10 mm;可:移位11 ~20 mm,差:移位>20 mm[7]。优良率计算同近期疗效标准。(3)术后并发症包括骨折不愈合、神经受损、切口感染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并使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法为百分比(%),并使用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相比

试验组手术相关恢复指标更优,术后恢复更快(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相比(±s)

表2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相比(±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时间(min) 住院天数(d) 骨折愈合时间(d)试验组 35 104.26±22.04 63.22±15.42 10.23±2.12 105.42±10.07对照组 35 163.84±25.19 90.41±16.23 14.65±2.05 120.34±10.59 t 值 10.531 7.185 8.867 6.040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近期疗效相比

两组近期疗效的优良率之比为94.29%VS77.14%,试验组明显更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近期疗效相比[n(%)]

2.3 两组远期疗效相比

两组远期疗效优良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远期疗效相比[n(%)]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

试验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比[n(%)]

3 讨论

骨盆骨折是指两侧髂骨、耻骨、坐骨、骶尾骨等部位发生的骨折,随着骨科手术技术、手术理念的不断改进和骨科相关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创新,近年来采取手术治疗骨盆骨折的比例逐年上升[8]。国外学者[9]报道骨盆骨折的总手术率从2008 年的24.6%上升至2016 年的36.8%(P<0.001)。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病例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8 年占手术总数的71.5%上升至2016 年的85.6%,但是我们在大量的临床研究和门诊随访中发现,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因结构特殊,常合并耻骨联合和骶髂关节移位,即使是手术经验丰富的骨科医师想要实现解剖复位也有较大难度,若是为了复位更满意,将手术切口扩大或延长手术的时间,就会加大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此该术式仍存在很多不足。近年来,3D 打印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开始应用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治疗中,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难题,帮助骨科医师在术前全面了解复杂骨折的情况[10]。

为了切实提高疗效,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两院骨科将3D 打印导板技术引入临床手术,通过术前精准的规划,实现手术操作的微创化。万意州[11]等研究中根据骨盆、髋臼骨折患者是否使用3D 打印个性化体外导板将其分为两组,结果使用3D 打印个性化体外导板辅助置钉的患者疗效更满意,具有减少术中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置钉精度的特点。本研究对比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发现,试验组手术相关指标更优,术后恢复更快(P<0.05);试验组近期疗效的优良率为94.29%,比对照组的77.14%高(P<0.05)。由此说明3D 打印技术辅助经皮置钉符合微创理念,可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有利于术后康复。分析原因主要为针对骨盆骨折进行3D 打印,术前先对所需使用的钢板进行预弯塑形处理,螺钉测好长度排序。手术操作时只需要根据预弯好的钢板进行复位和固定,术中无须再对钢板进行折弯塑形和螺钉测深,大大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量,同时实现了微创操作,仅2 个4 ~6cm的切口就能完成手术[12]。本研究结果还得出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是因为在3D 打印技术辅助经皮置钉术中,医师在3D 打印技术辅助下操作能准确模拟螺钉植入的角度和位置,以获得最佳操作角度,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减少出错风险;同时术中无须反复进行X 射线透视,减少了射线对患者和医生的伤害,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反复置钉对周围软组织造成的损伤,因此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还显示试验组远期疗效的优良率为97.14%,对照组为85.71%,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3D 打印技术辅助经皮置钉和钢板内固定的远期疗效相当。总结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置钉相较于钢板内固定的优势包括以下几点:(1)定制化。每个患者的骨骼结构都是独特的。3D 打印技术可以根据个体需求,为每个患者定制置钉导板,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效果。(2)精确导航。3D 打印辅助置钉导板可以准确地指导医生进行手术操作,避免了传统手术中的试错,降低了手术风险。(3)时间和成本效益。3D 打印技术能够快速制造出导板,减少了手术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从而降低了医疗成本。未来,我们可以期待更加精确和高效的3D 打印辅助置钉导板,以及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包括脊椎手术和关节重建等。但是本研究也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选择的样本数量偏少,且目前3D 打印技术的成本较为昂贵,操作复杂,并且有大量的辐射暴露;临床应用尚无大样本病例报道,缺乏随访数据,对远期并发症的观察尚不完备。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综上所述,相比常规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采用3D 打印技术辅助经皮置钉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具有更大优势,可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康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近、远期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导板不稳定性骨盆
宽厚板轧机上导板装置故障分析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平面Couette-Poiseuille流的线性不稳定性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增强型体外反搏联合中医辩证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一例犬骨盆骨骨折病的诊治
液压侧导板在南钢中板厂的应用
前列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对光和热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