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外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实践策略

2024-05-07 17:07李翠红
中国新通信 2024年3期
关键词:外语专业创新创业能力互联网时代

摘要:互联网拓宽了学生的就业创业途径,为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带来创新创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旨在探寻符合外语专业学生特征、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策略,即分析市场发展规律,深化双创理念;加大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借力互联网思维培养学生的双创思维;科学构建信息交互平台,以期为开展互联网模拟创业教育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外语专业;创新创业能力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高校扩招工作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逐渐突出,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高度重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容,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拓宽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创业和就业途径、为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对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化解高校外语专业学生毕业数量不断增加与有限的工作岗位之间的矛盾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立足于互联网背景来探讨高等院校外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着力点,寻求提升外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实践策略。

二、互联网为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带来创新发展动力

“互联网+”逐渐成为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全新发展形态。互联网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将互联网融入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推动社会稳定发展,促进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互联网技术和现代化信息通信技术可以突破传统发展形式的限制与制约,确保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可以实现相互促进、相互补充[1]。但是,“互联网+”并非互联网技术与传统行业简单相加,而是将“互联网+”的优势与功能融入社会各个领域,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在资源传播、信息共享方面的优势与作用,既为经济发展提供创新动力,又为社会发展积累宝贵的资源与财富。对于外语专业课程而言,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可以提供优质的课程资源,让学生可以直接聆听优秀教师讲课,甚至可以与他们开展交流探讨,实现资源的远程共享。

在外语专业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方式,打破传统外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限制,引入他校或他国多种多样的教学资源,从而丰富当前教育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2]。思想火花的碰撞有利于促进创新意识的展开,助力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3]。

三、互联网时代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

(一)打破传统教学形式限制,实现课程的“双线”教学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可以精准掌握一系列互联网技术操作,使得外语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内容和课堂教学,而是可以借助各种学习平台、各种软件来获取多样化的知识和信息,打破了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线上课程具有弹性强、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等特点,教师可以真正实现因材教学,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均有收获。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线上平台让学生可以更加高效、便捷地掌握国内外外语信息,知晓天下事情。不仅如此,高校也可以科学构建符合本校发展的外语互联网教学平台,让学生可以高效运用碎片化时间,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的自主学习,从而有效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满足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弹性学习需求。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打破传统高校外语专业学习形式的限制,还可以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与作用,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享,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遇。在线下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将所掌握的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应用于实践当中,及时完成知识转化,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岗位胜任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确保外语专业学生在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或者自主创业环节能够拥有更加出色亮眼的表

现[4]。

(二)拓宽学生外语学习途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应当借助互联网技术有效拓宽学生外语知识学习途径,可以参照以下思路来进行。

第一,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Welearn、词达人等在线上平台进行单词发音、口语对照训练,促使学生说出更为流利的外語。

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中国大学慕课等平台学习世界各国的文明,从而构建完整的知识储备体系,有效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对外语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支持与助力,并监督学生的线上学习行为,检验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同时,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第四,教师可以在互联网搜索与学生专业相符的优质教学资源,打破教材束缚,丰富外语专业课程教学内容。

第五,教师可以在线上学习平台,如学习通等,向学生展示外语专业学习要点和难点,为学生答疑解惑。

总之,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获取更加优质、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这也更加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学习规律。高校教育者应当抓住互联网时代的资源优势,有力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提升高校外语专业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

量[5]。

四、互联网时代外语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实践策略

不同行业和领域在互联网时代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生存挑战。一方面,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明显提升,人才培养呈现供不应求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高校外语专业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且呈逐年递增趋势。

究其本质,主要是由于现有高校外语专业毕业生的创新意识不足,创业能力欠缺。因此,在外语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主动转变教育观念,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借助互联网平台不断拓宽双创教育途径,探索更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高校管理人员也应当增强意识,充分利用现代化先进技术,借鉴国内外先进教育经验,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双创意识与能力。

(一)分析市场发展规律,深化双创理念

互联网的发展促使科学技术与创新理念相融合,不仅体现在行业领域中,还表现在重视知识和数据信息积累方面。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针对高校外语专业学生开展双创能力培养,教师需要应对纷乱复杂的教育环境。因此,教育人员需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深度分析社会发展需求和市场发展规律,探索具备多样性特征的现代化双创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目前形势而言,高等院校外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学生就业率明显下降,毕业后进入政府机关单位、国企单位和事业单位的人数明显下降,部分外语专业学生被迫选择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行业就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等院校需要抓住时代契机,探索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双创能力,确保双创教育理念深入学生和教师心中,培养满足国家发展、社会发展需求的双创型人才。

高等院校应当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纳入课程载体中,在分析市场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在外语专业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可以融入双创教育内容,将创新创业作为外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充分发挥课堂载体优势,提升学生对外语专业、未来工作岗位和整体市场发展前景的认知程度,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与创业能力,确保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发展需求和发展情况进入与外语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并在岗位上发光发热。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常规教学环节中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鼓励学生利用技术优势开展自主创业。例如,教师可以在互联网搜索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创新教育资源,丰富创业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储备,助力学生构建完整的外语专业知识体系,通过实时开展同声传译时事政治、小组合作发表教育实践论文等系列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二)加大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

师资队伍不仅是高等院校外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力量,也是高等院校双创教育工作顺利展开的重要保障。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教师需要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来引导,还需要完备的社会实践体系来巩固,而这两者需要科学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来完成。

首先,鼓励外语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级创业咨询师培训活动,同时邀请知名企业家、校友进入高校开展创业讲座活动,借助合作单位名片,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其次,发挥双创教育工作者的导师作用,将国外文化、风土人情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现于课堂中,并运用案例来分析中外企业家成功的秘诀,将创新创业元素无缝融入外语课程教学活动[6]。最后,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校企双方共同构建合作育人体系,打造优质的实习平台和自主创业平台,同时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和岗位用人需求,针对性培养目标人才,不断提升外语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帮助学生积累自主创业和未来工作岗位就业的经验,确保学生在创新就业和自主创业环节能够根据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借力互联网思维培养学生的双创思维

随着信息技术与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外语专业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双创人才模式需求,也无法满足外语专业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发展需求。为此,高校应该拓宽眼界,借助互联网思维的开放性与包容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并以互联网为基础进行产教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8]。首先,高校应当科学构建创业网络平台,推动社会各行业、各领域与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密切融合;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鼓励院校构建企业人才与培训机构无障碍互动机制,推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不断优化、完善相关政策,结合市场用人需求,构建更加完善的薪酬机制。其次,在传统双创教育工作的基础上,高校应当构建更加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双创教育体系,将其作为外语专业学生双创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参考依据,培养满足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将双创教育工作融入外语专业课程教学环节。此外,高校应当将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作为基本培养目标,以专业学科建设工作为主线,共同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地构建创业辅导平台和创新教育平台。最后,高校应当定期组织外语专业学生参加创客培训营等相关课程,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双创思维[7],为后续开展更深層次的就业活动和自主创业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五、结束语

互联网既为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带来了创新发展动力,也为高校外语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高校应当深入剖析现存外语专业教学现状,找出改革的发力点,探寻符合外语专业学生特征、提升创新创业的实践策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外语课堂的“双线教学”,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外语课堂的各个角落;及时分析市场发展规律,深化双创理念;加大双创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力度;借力互联网思维培养学生的双创思维;科学构建信息交互平台,开展互联网模拟创业教育工作。希望这一系列策略的实施能够助力学生成为促进国家繁荣、社会长期稳定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欣,张燕,温晓婷.“互联网+”时代外语类专业“双创”教育的实践研究[J].山西青年,2021(17):25-26.

[2]袁南辉.“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21,42(05):100-105.

[3]顾雪莹,陈钰.基于高校外语评估体系培养理工科大学外语专业学生信息素养——以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为例[J].外语广场,2022(7):60-63.

[4]林静君.辅导员视角下大学生学业指导的价值、困境与策略——以高职院校外语类专业学生工作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2):118-122.

[5]李翠红.基于探究社区模型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实现[J].现代英语,2022(01):21-24.

[6]吴紫娟.浅析高职院校外语专业学生专业课程中如何更好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29(05):113-116.

猜你喜欢
外语专业创新创业能力互联网时代
刍议高校口译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外语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浅析媒体融合下的“正和博弈”
老年类纸媒的创新融合发展策略
互联网时代下的会计信息化教育变革探索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外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