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菊红
摘要: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审美能力、艺术修养以及创新意识培养的综合性学科。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入,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推进。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多样化的美术课堂活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教师要从学生兴趣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展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本文简要阐述了“互联网+美育”背景,客观分析了美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重点论述了“互联网+美育”视域下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的具体路径与方法,希望可以为当代美术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增强信息技术掌握水准、巧妙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提供帮助,也为切实提升育人质量、真正实现美育目标作出努力。
关键词:“互联网+美育”;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
一、引言
随着“互联网+美育”的时代来临,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美术课堂,通过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变等方面促进美术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将信息化手段融入美术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使美术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下感受美、表现美。通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微课或者多媒体视频等方式,教师可以呈现更多美丽的图片或者视频内容,让学生可以更为全面地评价这些图画作品,而教师则第一时间可以进行教学反馈,这种方式有利于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对于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互联网+美育”背景阐述
“互联网+美育”,这是一个新时代的教育理念与实践,通过将互联网与美育相结合,为小学美术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无限可能。在这个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机遇。而美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互联网的力量,为小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资源。
首先,“互联网+美育”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资源的丰富性。传统的美术教学往往受限于教材的内容和教师的知识储备,学生的视野难以得到拓展。然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学生們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到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艺术家的作品,以及不同风格的绘画技法和创作方法。他们可以欣赏到世界各地的艺术展览,参与到线上艺术交流活动中去。这些丰富的资源,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启发,激发了他们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其次,“互联网+美育”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互动性和趣味性。通过互联网,学生们可以参与到各种美术社区和创意平台中去,与其他同学、老师以及专业艺术家进行交流和互动。他们可以在线上分享自己的作品,接收他人的评价和建议,从而提升自己的美术水平。同时,互联网技术也为创意性的美术作品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和表现方式。学生们可以使用数字绘画工具、拍摄和编辑照片视频的软件,将自己的创作呈现在屏幕上,与传统的纸笔方式相比,这种视觉上的变化无疑会更加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
综上,“互联网+美育”给小学美术教学带来了诸多的改变和创新。它丰富了美术教学的资源,提升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实现了个性化和差异化的教学。然而,我们也应该意识到,在“互联网+美育”的背后,仍然需要有教师的指导和引导。教师应该充分了解互联网的特点和应用,积极探索与利用互联网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培养他们良好的信息素养和创造力,使互联网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益工具。“互联网+美育”的发展,必将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美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提高美育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帮助其初步形成对于美术的艺术感知以及美感认知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小学阶段美育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为欣赏美,第二方面为创造美。二者之间需要密切结合,只有具备了欣赏美的能力,才能够在未来更好地创造美。美术教育工作的开展可以重点培养学生对于艺术造型美的感受,使其形成对美的评价能力,这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在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美育渗透的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从美术活动中形成对于色彩、结构等多方面的认知,提升学生的大脑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形成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及主动性,这也是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举措。此外,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实行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尤其在体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更多学生参与到理解美、践行美的环节中,从而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落实。总之,将美术教学与美育教育工作相结合是未来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方向。
四、“互联网+美育”视域下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路径
(一)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图片以及视频呈现
在“互联网+美育”视域下,教师可以尝试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呈现图片和视频。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该明确将课堂教学内容和主题,选择能够引起学生观赏兴趣的图片。这些图片的选择需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例如代表了某一种风格画家的作品或者代表了某一个时代的特点等,尽量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且突出教学特色。其次,教师需要依据审美标准进行图片筛选,选择色彩还原度更高、更为真实清晰且具有分明层次感的图片。接着,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的方式将这些图片进行局部放大,以帮助学生进行具体的赏析和讨论。最后,在讲解一些简单绘画技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提前录制和剪辑教学内容,更为简单直观地呈现一些绘画步骤,这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如果遇到不懂或者关键的知识点,就可以选择降速播放或者反复观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能力与记忆能力。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动画以及文字编排和穿插
图片属于视觉层面静态的呈现方式,动画相较于图片而言具有动态特点,也是一种更为独特的呈现与表现方式。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穿插动画内容,教师可以營造出相对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与氛围。在欣赏动画的过程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被更好地激发出来。因此,教师应该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引入选择合适的动画内容,让学生可以在观看动画片的过程中更为直观、具体地理解较抽象的内容,从而有效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热情和积极性,为后期小学生的自主创作提供可能。当然,除了动画内容之外,利用多媒体进行PPT授课的过程中也可能会涉及一些文字内容,而这些文字内容是对美术知识的讲解。因此,教师需要在此环节注重字体颜色的选择、字体字号的设定,体现颜色层次感的同时,满足醒目的要求。例如,为了增强艺术感与美感,教师可以尝试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对文字进行装饰设计,吸引学生关注的同时,培养学生形成基础的审美价值观,做到一举两得。
五、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实现美育目标的具体策略
(一)融入生活渗透美育
在开展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将美育目标,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在生活中深入美育教育。教育与实际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因此,学生必须对其进行认真观察,才能发现生活中诸多美好的事物。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视觉冲击对学生的直观影响,与枯燥的文字语言相对比,视觉冲击更加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教学活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深刻进行美育教育渗透,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例如,在讲解一年级上册2单元《绕绕涂涂》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教师需要意识到这一部分内容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是学习美术知识的基础教学点,也是其形成感性认知线条能力的起点。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方式,将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够看到的“绕线团”作为案例进行呈现,帮助学生将融合空间、动态、平面、体验、模拟等几个方面的感知,并巧妙地转换成为低年级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线条与形状。教师必须明确授课的对象为一年级的小学生,这一阶段的小学生好奇心非常强且容易丧失注意力,对于外界物体的外部轮廓整体概括能力还明显不足。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认知以及对于线条的理解,绘画出自己想要呈现和表达的形状,进而培养出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表达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实现将美育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目标,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美育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二)创设情景体会美感
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可以创造出许多现实生活中不具备或者无法实现的场景。在“互联网+美育”背景下,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会美、感受美。美感的形成离不开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鉴赏能力一旦形成,对于后期提升学生的美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情景构建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融入相应的情境,使学生更为真实地感受到身边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想象,增强学生对美好事物内涵的理解,帮助学生真正体会美的所在,使得美育教育成为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一种形式。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国画赏析的时候,教师可以打破从前直接赏析的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高山流水的音频文件,让学生在闭着双眼感受音乐,并脑海中构成一幅画面,然后让学生慢慢睁开双眼,呈现在眼前的则是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接着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头脑中所想象的画面与现在眼前看到的画面是否一致。此时,学生对于国画意境的欣赏已经不再停留于观看的层面,而是在进行心灵层次的感悟与碰撞。流动的水声就像是国画作品当中水流真的动了起来,琴瑟和鸣的声音也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形成了听觉以及视觉层面的双重冲击和影响,更为自然地将学生带到了和谐、唯美的环境中,有利于帮助学生感知意境美感,促进学生形成环境认知以及意境创造能力,将视觉层面对于美的感受转换为心灵层面对于美的认可。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美育更加深刻,打动学生的内心,为学生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三)融入实践创造美丽
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不仅体现为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将其看作学生亲自动手参与的活动。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时候,不再停留于理论层面以及模仿阶段,而是尝试通过自主参与创造美,这对于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与认知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信心。在开展美术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时,教师应该真正做到“实践”二字。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废物利用视频,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废弃的物品可以通过创造与美化形成具有艺术美感的作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收集生活中的饮料瓶、矿泉水瓶,然后对瓶子进行改造和创作。有一些学生可能会选择将不同颜色的彩砂倒入其中形成瓶装沙画;也有一些学生可能会对瓶子进行包装,粘贴和点缀树叶或者彩色贴纸,将瓶子变成美丽的花瓶等。这些创造性的举动和行为都可以让从前单一的瓶子华丽变身,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视线当中。这样的引导及实践方式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形成环保的意识,同时也是美育教育的核心与根本。
六、结束语
在“互联网+美育”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势必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和保障。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在未来针对小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尝试结合互联网发展的大环境,形成互联、高质、广受益的教学成果,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未来,在全新的教育教学背景下,美术教学过程还需要经历漫长地探索和优化过程。因此,教师需要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对其进行应用和创新,结合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选择最适合小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辅助手段,更好地凸显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作用,为提升小学美术美育教育效果奠定基础。美育教育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其强调的是对学生的长期培养,并且通过审美价值观的提升与形成,为学生在未来的成长提供必要的保障,帮助学生规范和形成正确价值观,并提高审美价值能力。
参考文献
[1]于青.“互联网+美育”视角下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策略研究[J].启迪与智慧(上),2023(05):127-129.
[2]徐瑛,叶青.“数字时代”小学美术手艺课程资源建设研究——以江苏省常熟市为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3,39(02):19-24
[3]朱秀荣.“互联网+美育”:小学美术信息化教学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2(36):109-110.
[4]梁择宏.基于小学美术课的虚拟主播设计[D].云南艺术学院,2022.
[5]陈丽乔.互联网环境下小学美术教育管理发展的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22.
[6]刘国花.乘“互联网+教育”的快车,弥补农村美育工作的短板[J].学周刊,2019(15):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