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与应用

2024-05-07 08:45王让珠
中国新通信 2024年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互联网+互联网

王让珠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对于文化发展以及传统文化传播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这也说明我国文化自信显著提升,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语文学科作为普及汉语语言文化、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的重要学科,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在“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开始格外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应用,而使用信息技术手段与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初中生弘扬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是提高初中生文化自信程度、形成爱国主义情怀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互联网+”;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应用

一、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可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增厚他们的文化底蕴,有利于初中生语言知识体系以及文学素养的培养。

二、“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意义

(一)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文化经历了比较漫长的发展阶段,通过长时间的积淀,正在被全世界各国、各民族喜欢和追捧。但是,就传统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和传播情况来看,当代青年在对其的了解程度上还有待提高,许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内涵理解不够。因此,在初中語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习俗、传统民族精神等,是促进学生重视传统文化价值、增强传统文化传播意识的关键举措。

(二)有利于促进初中生的心智发育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将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教师还可以提取传统文化中对学生心智发育有积极作用的内容,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的心智发育与成长,也为学生形成正确三观奠定基础。

(三)有利于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开始格外重视互联网技术和传统文化的双重渗透,“互联网+”模式正在被初中语文教师广泛应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例如,利用多媒体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结合网络当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地利用,这些方式都可以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也更加有利于学生后期的继续学习。此外,传统文化渗透和初中语文教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借助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有利于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所以传统文化的融入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既提高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传统文化传播效率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三、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现状

我国拥有五千年历史发展积淀,在我国的悠悠历史长河当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形成了诸多优秀的文化形式,这也就使得中华儿女在后期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形成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与保障。初中语文学科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其在普及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也就要求其必须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密切结合。但是,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知识和教材内容,导致提及传统文化的时候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例如一些名人轶事、古诗词当中讲述的人物事迹等,导致学生的学习资源受到了局限,文化传统得不到体现。此外,还有一些教师在利用新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存在技术不够熟练、理念无法更新等情况,导致其在利用网络搜索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存在技术障碍,无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搜索到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影响了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和应用。

四、“互联网+”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与应用路径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讲解文言文、诗词鉴赏等方式向学生传授传统文化知识。然而,这样的方式往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创造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互联网+”的思维应运而生。互联网的兴起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将央视的节目“经典永流传”“走进故宫”“我在故宫六百年”等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教师提高信息技术需要以提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几千年来的历史积淀为我国创造出了诸多优秀的文化成果,而这些成果直接构成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都起到了绝对作用。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讲解优秀传统文化的成果,而渗透的前提在于教师自身具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文化修养,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和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别在课堂教学环节的两

端。

要想更好地将传统文化精髓渗透和融入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必须从意识层面理解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核心。其次,教师应当经常阅读关于传统文化的书籍,对于传统文化不仅需要具备知识层面的认知,还需要具备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的能力。再次,教师要意识到“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发展速度之快,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掌握多媒体以及互联网操作技术,搜索网络中与教学相关联的文化内容,从而在实践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与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观看央视节目“经典永流传”,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档节目通过深入剖析经典作品的内涵,解读其中的哲理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欣赏美妙的文学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思想。教师可以选取适合初中生阶段的经典作品,比如《红楼梦》《西游记》等,通过观看节目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作品的背景、情节和人物形象,从而引发他们对于传统文化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兴趣。

(二)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打造传统文化学习的良好环境与氛围

互联网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为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较多的便利条件,但也为初中阶段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挑战。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控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有限,互联网当中丰富的网络资源必然会存在好坏交织的情况,负面的网络信息将会影响初中生的成长。因此,初中语文教师既需要传授和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积极的方向转变,也需要增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整理与利用互联网当中有价值资源。

首先,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需要主动转换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思维意识,在保障传统课堂教学手段与要求的前提下,革新与完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尊重教材当中的相关信息和内容,并结合互联网当中的传统文化信息和现代教学技术,提高学生对于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拓宽学生眼界的同时,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意识。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例如可以借助央视节目“走进故宫”的力量,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瑰丽与壮丽。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帝王居住的地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通过带领学生亲临故宫,观赏其古色古香的建筑、精美的艺术品和珍贵的文物,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卓越成就和独特魅力。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观看相关视频素材、听取导游讲解等方式,可以使学生对故宫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有更为直观和深入的了解,进而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源整合可以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形成更加生动形象的场景,改善教育教学活动现状,改变教师照本宣科、枯燥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语文教材当中文字所蕴含的审美元素和价值,并为推进传统文化宣传、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奠定基础。

(三)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方式以全面渗透传统文化

在“互联网+”背景下,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也更加有利于全面渗透传统文化。与小学阶段的学生相比,初中生具有更强的主观意识,但是在互联网信息的不断涌入的环境下,初中生的自身知识储备明显不足,并且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也相对有限,导致其往往更容易受到负面信息的影响。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标准和要求下,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做出更多的努力。传统文化的不断渗透可以有效提高语文学科教学的实际效果,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并为学生形成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央视节目“我在故宫六百年”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个体在不同时空中与传统文化的交融与传承。这档节目以寻找故宫工作人员后代的故事为线索,通过讲述他们与故宫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命力和价值。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节目了解到不同人物的成长经历、与故宫文化的渊源关系以及传统文化对他们个人成长的影响,从而引发他们对自身与传统文化的关联性的思考,培养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表明我国在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初中语文教学是义务教育阶段非常关键的部分,并且这一时期初中语文教学更加看重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培养和综合素质。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首先,教师需要及时革新和优化自身的教学理念,使用现代化教学技术,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弘扬以及探究过程。其次,教师可以使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提高初中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意识与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为真正实现初中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目标奠定基础。再次,初中语文学科教师必须意识到自身身为教育行业的工作者,责任不仅体现在利用专业知识向学生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承担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是不会中断的,其必然会生生不息地发展下去,因此,在当代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更需要不断凸显传统文化的内涵,将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初中语文学科作为肩负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学科,在未来更应该充分发挥出其学科优势,做好传统文化传播工作的同时,引导学生投入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从而实现自身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扬昕.“互联网+”视角下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名师在线,2023(15):87-89.

[2]郭興福.浅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措施[J].学周刊,2023(03):130-132.

[3]黄雪梅.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J].求知导刊,2022(27):20-22.

[4]许春香.互联网时代下初中语文高效阅读课堂的构建策略[J].好作文,2022(18):30-31.

[5]赵慧.新课标下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2(27):3-5.

[6]张路,姬文源.新课改背景下互联网与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机结合[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16):144-145.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互联网+互联网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