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学生党支部是落实新时代党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新任务新要求的基础环节,其组织力强弱直接关系到高校任务与使命的落实。本文从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逻辑理路出发,分析当前面临的制约因素,并结合实际提出了组织力提升路径建议。
[关键词]党建;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4.021
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党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新任务新要求,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联系广大学生的纽带与桥梁,其党建工作强弱直接关系到高校任务、使命的落实。组织力属于管理学概念,是一个由多重维度力构成的综合力,多重维度力之间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着的状态。[1]将提升组织力引入到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中,就是要求党支部在面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学生呈现出新的特点、新变化时,能够组织调动支部内外各要素,顺势而变,服务于新的要求。
一、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逻辑理路
整体来看,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有着悠久而丰富的逻辑理路,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论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对党的建设的深刻总结和对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等,均为之提供认识框架与学理依据。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基层党组织组成部分,其组织力逻辑理路既有与之相同之处,也有大学生鲜明的特色。
(一)理论逻辑:重视组织力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论述的继承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在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中,无产阶级只有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政党,才能从“自在阶级”转变成“自为阶级”。[2]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形成过程与探索实践中,已经出现了对“党的组织层级及其关系”的相关论述。[3]19世纪40年代末,《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中就明确规定党组织中设立党支部和党小组[4]。在马克思1854年给英国工人议会的信中,以及其后的第一国际时期、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逐渐成熟,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想也逐步丰富[5]。列宁则将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在建立俄国社会主义民主党、十月革命等时期,通过建立党支部、党小组等方式,进一步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作用,扩大党的基层影响力。[6]其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上的探索,也进一步完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建设的论述,为现今党组织建设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历史逻辑:组织力建设是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党的建设经验的继承与发扬
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不断进行了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对自身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进行了深刻总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支部被确定为党的基本组织,支部建在连上、建设革命根据地、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以及期间的整党,则进一步完善了基层党组织,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紧密结合中心工作,及时开展整风运动、整党运动,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进一步提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在探索和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方面作出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7]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使基层党组织建设“宽松软”状况得到极大改变,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更好地发挥。
(三)现实逻辑:提升组织力是發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必然要求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大学生群体在意识形态、思想认知与价值观上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受到社会环境等外部影响较大,容易被鼓动和诱惑。学生党支部作为高校中党的基层组织,是大学生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在维护高校和谐稳定、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政治优势和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党员作为组成党支部的成员,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力量与先进分子,其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党的形象,不仅自身要树牢理想信念,做到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也要带动周边学生群体追求进步。因此,提升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制约因素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进一步发展,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高校党组织工作要求更加具体、更加严格,相继开展了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标杆院系、样板支部的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部分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弱化、组织功能虚化、服务功能淡化等与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形势不适应的状况。
(一)学生党支部政治功能弱化问题
政党是政治组织。现阶段,虽然高校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应注意到部分高校学生党支部还存在政治功能弱化问题。一是政治引领有效性不足,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党员、普通学生的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不到位,理论学习的形式不够丰富、参与热情不高,导致学习热情不高,对理论理解不够、领悟不足。二是组织生活实效性不高,主要表现在制度化建设滞后,规范性、系统性不强,仅以党员教育管理为例,不少高校在党员发展的各个阶段引入述责答辩制度,对考核具体指标、标准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但是对转正以后的党员教育管理尚未形成较为科学的体系和有针对性的约束指标,容易导致部分对组织生活的意义领会不深不透的党员将参加组织生活当成一种负担,从而被动应付,致使组织生活流于形式。
(二)学生党支部组织功能虚化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不少高校就学生党支部的设置方式、运行模式等开展探索与创新,但对照党中央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的要求来看,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在党员发展工作上,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考察多是重成绩、重表现,在指标的选取与量化上缺少较为固定的标准,也没有形成科学具体的考察体系。二是在党支部设置上,现今不少学生党支部是依托实验室、学生社团等特定功能团队设置,此类党支部人员变动幅度较大,且设置方式发展时间较短,其组织力发挥也受到限制。三是在党员教育管理上,现今不少高校对党员发展的要求日趋严格、规范,但发展之后较少关注到党员群体自身发展需求,容易导致党支部的自我革新能力出现下降。
(三)学生党支部服务功能淡化问题
组织影响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组织能力的高低,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能力取决于党支部和学生党员能力和水平。当前,部分学生党支部出现服务功能淡化问题,一方面是由于部分学生党支部没有结合学生实际,在工作职责分工和考核保障机制上不完善,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服务体系。主要表现在党员发展过程中,忽视了对个人综合能力的考察,导致发展的党员实践能力不强、服务能力不足,在党员的教育管理中,没有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忽略了对党员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未能合理有效的运用激励手段,导致党员参与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部分党员自身的身份意识不强,对党员责任义务理解不到位,加之受课业任务、校园社团活动、求职升学等因素的影响,把关注点过多放在自身的发展方面,导致其在处理个人事务与服务师生之间产生了偏差,甚至出现个别只满足于完成党支部安排的常规性任务,忽视了发挥自身先锋模范作用的问题。
三、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的提升路径
提升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党建工作基本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充分考虑到党支部内外众多影响因素,依据组织力的内在逻辑结构进行。
(一)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增强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
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能力。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政治领导力,要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高校的发展优势,确保新时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在高校得到切实的贯彻落实。一是要充分发挥政治领导功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用活用好育人资源。二是要优化组织设置,结合“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等重点工作,不断探索基层党组织的新型设置模式,保证党的领导、组织生活以及基本职责能在此类组织中贯彻落实,确保每一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实现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从而保证“组织全覆盖”与“工作全覆盖”。三是实现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制度化,聚焦党内政治生活严肃性、有效性,不断丰富党内组织生活形式、明确党员教育和管理的详细计划,着力解决组织生活方面出现的形式化、单一化的窠臼,确保党支部内每位成员都能接受党组织的良好教育,让加强党性教育、重视党内学习内化为每名党员的行动自觉。
(二)遵循党建工作基本规律,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的坚强战斗堡垒,是与高校学生群体联系最为密切的基层党组织。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就是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规律,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一是要结合学生群体学习生活实际建立由党组织与普通同学共同参与的可量化的培养考察制度,严把党员发展入口关。二是要根据高校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新情况做好创新,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运行方式,结合不同支部的现实特殊情况,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健全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延伸党建工作触角,提高党建工作影响力。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持续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将学经典读原著悟原理与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增加对党的重要文件,党的重要精神的学习要求,优化培训课程与活动形式,持续提升党员队伍党务工作能力。
(三)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增强党支部的服务力
学生党支部作为最直接联系学生群体的基层党组织,要把聚焦师生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服务中贴近学生、团结学生、引导学生、赢得学生,进而将广大师生牢牢团结在党组织周围。一是要提高对普通学生的服务能力,通过多渠道、多形式收集聆听普通学生的意见建议,并结合实际增加党支部的服务职能、拓宽服务渠道,综合采取志愿服務、结对帮扶等方式,实现支部资源服务普通学生。二是要加强对学生党员的宗旨意识教育,抓好党性教育,同时经常性开展符合学生成长需要的培训活动,在鼓励党员为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的同时,也间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要形成有效的服务师生工作党内激励机制,建立完善的考核标准,并对学生党员定期进行考核、激励,鼓励引导党员提升服务能力,切实提高党员服务师生的积极性,确保服务能够常态化、制度化进行。
四、结语
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是加强党在高校的全面领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总结发扬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将组织力建设与育人工作深入融合,切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于晖.习近平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论述研究[D].广西:广西大学,2020.
[2]黄谨怡.新时代提升中国共产党群众组织力的实践路径研究[D].湖南:长沙理工大学,2020.
[3]黎亚茹.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研究[D].辽宁:辽宁大学,2021.
[4]陈永明.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研究[D].广东:华南理工大学,201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岳金霞.列宁《怎么办?》的建党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2):62-71.
[7]刘启春,张夏.建设马克思主义大党强党:逻辑、历程与启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1(8):1-9.
基金项目:
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名称:“两学一做”背景下大学生党员发展述责答辩制度化建设(项目编号:JZ170212)
2020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项目名称: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力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AS20085)
作者简介:黄鹏(1991.3-),男,汉族,福建沙县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