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高校学生党员管理的实际出发,结合SWOT分析法,将从优势、弱势、机会和威胁四个方面结合起来,结构化地和系统化地分析高校学生党员管理现状的利与弊,并提出相关的对策思考,旨在实现基层院系学生党员管理模式的创新以及提高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学生党员管理;SWOT分析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D263;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4.043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与发展,高等院校不仅扮演着文化教育传承的关键角色,更是培育党员人才的摇篮。特别是在“互联网+”的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并指出我们在党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就。然而,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当前高校党组织在党员教育和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有效加强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用创新性思维进行高校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打造一支守初心、担使命、勇担当、讲奉献的新时代高校党员队伍,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SWOT分析法概念
SWOT分析是一种全面考量企业内外部环境、资源优势和缺陷的战略分析方法,它能够深入洞察企业的发展趋势,识别其可能存在的机遇,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达到战略与战术双管齐下、实现最佳效果的目标。“SWOT”指的是四种不同的情况:Strength(优势)、Weakness(弱势)、Opportunity(机会)、Threat(威胁)。这些情况分别由“S”和“W”表示内在因素,而“O”和“T”则表示外在因素。通过构建SWOT矩阵分析高校学生党员管理的优势、劣势以及内外部的影响因素,将“能够做的(即模式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进行有机组合,完善学生党员管理模式中的缺陷,提高基层学院学生党员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
二、高校学生党员管理现状SWOT分析
(一)优势(S)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具有一些独特的优势。首先,它拥有稳定的组织结构和资源支持,这有助于实现学生党员教育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其次,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可以借助学校的教育资源,融入学科教学,实现党员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最后,由于学生党员的学习能力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可以采取多样化、互动性强的教育方式,提高教育的效果和吸引力。
(二)劣势(W)
然而,高校党员教育管理也面临一些劣势。首先,在教育形式上,党支部大多采用集中学习并依赖于传统的讲授方式,未能充分融入新时代的特色和创新元素。其次,在教育内容上,基本采用党章党史、党的基本理论等理论知识学习,教育形式和内容单一,难以与学生党员的实际学习生活紧密结合,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1]。最后,在发展学生党员的过程中,可能存在选拔标准不统一、培养教育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质量。这种情况不仅削弱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还可能给党的形象和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三)机会(O)
尽管存在挑战,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也面临一些重要的机遇。首先,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为高校学生党员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平台,新媒体已成为信息传递的核心渠道,党员们现在能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通过多元化的渠道接收丰富多样的信息,这种变革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党员教育方式[2]。特别是将视线转向“00后”这一代学生党员时,他们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对于教育管理的内容和形式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期待。这种转变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其次,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和党建工作的重视为高校学生党员管理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加强和改进高校党员教育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最后,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例如远程学习和数字化学习平台的普及,高校党员教育有更多的机会实现创新和多样化。
(四)威胁(T)
然而,高校党员教育管理也面临一些威胁。首先,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学生党员面临更多的思想和行为影响,思想活跃、观念多元,这对党员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的价值观念相互交织,部分学生将入党视为获取利益或提升个人地位的途径,而非出于真正的信仰和追求,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导致在入党后的思想行为上出现偏差。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也削弱了党在高校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需要不断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和期待,与时代气息相结合,这也给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三、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水平提升路径探析
通過系统分析高校学生党员管理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运用SWOT分析法,提供四种可以选择的对策,即SO策略、WO策略、ST策略、WT策略。以下利用SWOT分析法得出的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的对策矩阵图(见图1)。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和任务,我们可以根据SWOT分析的结果,制定以下策略和措施:
(一)SO策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
1.利用高校丰富的教育资源,结合“互联网+”平台,创新党员教育模式,开发在线党员教育课程,制作具有吸引力和教育价值的内容,如图文、视频、音频等,丰富教育课程的多样性,实现学生党员教育线上线下融合,提高教育覆盖面和实效性[3]。
2.结合国家政策,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围绕党史学习、党的理论、党的政策等方面开展活动,如“学习党史、感悟初心”等,旨在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增强党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利用远程学习平台,为党员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并利用平台提供的数据分析工具,分析用户行为、阅读习惯等,优化发布策略和内容形式,提高内容的传播效果和用户的满意度,以寓教于乐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层面的学习需求。
(二)WO策略(利用外部机会,弥补内部劣势)
1.借助新媒体平台,选择适合学生党员的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这些平台具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和强大的信息传播能力,推广党员教育内容和成果,提高党员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2.利用外部资源,依靠教育技术进步,改进党员教育方式,如采用VR/AR技术重现党史事件、邀请专家讲座等,开展具有时代特征和学生党员特点的教育实践活动,如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志愿服务等,增强党员教育体验感,强化党员教育的系统性与实效性。
3.结合国家政策导向,加强党员教育设施建设。如建立党员活动室,作为党员学习、交流和开展活动的场所,提升党员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图书馆等场所设立党史图书角,提供丰富的党史学习资料,方便学生党员学习。建立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党建一站式服务工作室,提供全方位的黨建支持和服务。
(三)ST策略(利用内部优势,规避外部威胁)
1.高校应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抵御社会环境复杂化带来的挑战[4]。
2.加强入党动机教育,在党员发展初期,应加强对学生的入党动机教育,明确党员的责任与义务,强调党员身份的真正意义。通过开展主题党日、讲座、座谈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入党观念,注重培养党员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防止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想的侵蚀。
3.制定明确的选拔标准,强化党员选拔和培养过程。学生党员选拔标准包括学术成绩、道德品质、政治觉悟、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要求。同时,完善学生党员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党员培养计划,设立党员导师制度,让资深党员担任导师,为年轻党员提供指导和帮助。
(四)WT策略(减少内部劣势,规避外部威胁)
1.加强党员选拔标准,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对于已经成为党员的学生,定期对党员进行考核,加强后续教育和管理,确保学生党员在思想上、行为上始终保持党员标准,减少思想偏差。
2.高校应建立系统的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体系,从入党积极分子到预备党员再到正式党员,每个阶段都应有相应的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应涵盖党的理论、党史、党的基本路线等,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与学生党员的互动与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师生互动与交流,并建立完善的监督与反馈机制,确保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四、结语
总之,通过以上对策和措施的实施,期望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员教育管理的水平和效果,推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创新和发展。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矢志不渝地致力于提升党员质量,不断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模式与方法,以确保其与时俱进、符合时代需求。同时,我们应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确保每一位高校学生党员都能够成为引领时代的先锋模范,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青春力量。
参考文献:
[1]韩江河.新形势下关于高校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西部素质教育,2017,3(5):25-25.
[2]朱育锋.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33):280-281.
[3]张捷.“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党建融合路径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4):114-115.
[4]史晓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4):13-14.
基金项目:
2023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项目名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青龙满族皮影戏的传承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0304049)
2023年河北省文化艺术科学规划和旅游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冀东皮影戏的传承发展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HB23-YB015)
作者简介:闫佳宁(1991.1-),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