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域视阈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创新实践路径研究

2024-05-07 07:13黄凯欧阳瑜张悦
高教学刊 2024年12期
关键词:场域理论一站式三全育人

黄凯 欧阳瑜 张悦

基金項目: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资助项目“‘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在学科楼栋创新实践的路径研究”(22F02);2022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改革与强化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HNJG-2022-0434);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湖南师范大学)2023年度课题“场域理论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向”(2023YB07)

第一作者简介:黄凯(1973-),男,汉族,湖南邵东人,博士,讲师,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行为管理。

*通信作者:张悦(1994-),女,汉族,湖南永州人,硕士,辅导员。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红色文化。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2.014

摘  要:“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是深化学生管理模式改革和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重要抓手和实现途径,对加强学生党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具有重要的内涵意蕴和时代价值。针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试点推广过程中存在的理念认识有待统一、育人力量有待下沉、条件保障有待跟进和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等现实问题,该文借鉴布迪厄场域理论,从优化场域空间载体,打造“时代新人”培育高地;深化场域主体互动,夯实“党建引领”前沿阵地;实化场域资本供给,建设“三全育人”实践园地;细化场域惯习引导,构筑“数字赋能”创新基地等方面提出“四化”路径,实现育人理念共识、育人力量聚集、育人功能拓展和育人效能提升,以期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借鉴。

关键词:“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场域理论;三全育人;思政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4)12-0058-04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One-stop"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odel for student communities is an important lever and approach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student management models and implement the "New Talent Casting Project of the Times". It has important connotations and contemporary value in strengthening the leadership of student party building,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and constructing a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pattern. In response to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the pilot promotion process of the "one-stop" student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odel, such as the need for unified understanding of concepts, sinking of educational strength, follow-up of condition guarantee, and improvement of service efficiency, this article draws on Bourdieu's field theory to optimize the spatial carrier of the field and create a highland for cultivating "new people of the times", deepe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ield subjects and consolidate the forefront of "Party building leadership", realizing the supply of capital in the field and building a practical park for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We propose the path of "four modernizations" in terms of refining the guidance of field habits, building innovative bases for "digital empowerment", and achieving consensus on educational concepts, gathering educational forces, expanding educational functions, and improving educational efficiency, 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 "one-stop"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odel for student communities.

Keywords: the "one-stop" student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odel; the field theory;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ources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班级管理方式面临挑战,学生社区成为学生学习生活最经常、最聚集、最稳定的场所,成为课堂之外的重要教育阵地。在此背景下,2019年,教育部启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探索,成为新时代大学治理体系下学生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和实现途径。

一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价值意蕴

近年来,随着“学分制”“大类培养”等教育改革的加快推进,对学生思想价值引领、学业科研发展、校园生活服务等方面的个性化需求凸显。作为高等教育改革需求和学生发展诉求的重要回应,“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应运而生、逐步试点、广泛覆盖,成为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

(一)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建设“党建引领”前沿阵地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1]。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一站式”学生社区是高校思想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阵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党员作风建设的淬炼平台。一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建设,在“一站式”学生社区中掌握一手学生思想动态,在学生第一线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和话语权,维护在校学生的安全稳定。二是能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党的建设向学生一线、服务一线、管理一线延伸,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性。三是能强化作风建设,在“一站式”场域内,促进普通学生、党员干部、基层组织的互动、交流和監督,树立师生满意的党风、政风、师风和学风,着力打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

(二)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阵地

“一站式”学生社区作为以学生园区为基础打造的一个集学习、交流、生活为一体,兼具学习性、成长性和交流性平台,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所在[2]。将学生园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消除了学生德育培养和智育培养之间的时间、空间隔阂,是对高校内部教育场域的创新性建设,实现了德育常态化、长效化,能有效强化学生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因此,“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对“时代新人”培育要求的积极回应,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抓手。

(三)  “一站式”学生社区是构建“三全育人”思政体系的有力抓手

“一站式”学生社区被形象地称为“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首先,“一站式”学生社区要求各方育人主体下沉一线,领导干部、专任教师、辅导员、后勤管理人员以及社会力量都聚集于这个场域,有力推动了全员育人;其次,从入学到毕业,“一站式”学生社区涵盖了学生在校的全时段,学生人格成长、学业发展全程得以在一个稳固的场域内进行,实现了全过程育人;最后,“一站式”学生社区实现了学生生活、学术研究、规划发展等多重功能的集合,适应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是全方位育人的生动体现。因此,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内,涉及学生成长成才的育人主体、育人资源都实现了育人过程的全阶段覆盖,是构建“三全育人”思政体系的有力抓手。

二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发展历程与现实困境

“一站式”概念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一站式服务”模式,该模式将着力点放在了办公楼栋的人性化建设上,以此提高学生接受服务的专业性、便捷性、高效性[3]。美国居学社区的建立和发展,标志着住宿学院制育人模式的开始。居学社区以宿舍改造为抓手,改善宿舍和教育环境,师生员工得以共同生活、学习、工作,实现了学舍协同育人[4]。西方高校的理论建设与实践探索,对我国高校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学生宿舍的集体化住宿、封闭化管理是其主要特点,功能上只具备住宿功能,育人功能尚未得到开发和凸显。在学生宿舍的管理上,尚未有学生自治的概念,更强调专人专干。此时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被视为第一课堂,即日常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改革开放时期,学生住宿环境在顶层设计上得到重视,学生社区的环境日渐改善[5]。高校学生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后,学生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高校学生社区的德育功能在政策上得到凸显、在实践中稳步发展。1994年,中共中央发文,要求将德育工作与关心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相结合,与加强管理相结合[6]。在政策层面确立了高校学生社区的育人队伍建设方向,学生社区的育人功能得到重视。在满足学生精神文化需求上,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于2004年明确提出要“发挥学生社区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7],将校园文化建设提上高校建设重点日程。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日益深入,学生社区育人功能日益凸显,“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应运而生。2019年,教育部推动高校探索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揭开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的序幕[8]。《关于深化“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相继发布,对各高校全面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已在全国高校渐次铺开,各具特色、各有优势,并取得一定育人成效,但由于建设试点时间较短、建设标准要求不一,当前“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普遍存在理念认识有待统一、育人力量有待下沉、条件保障有待跟进和服务效能有待提升等现实困境。

(一)  理念认识有待统一

由于缺乏统一建设标准,各地各高校对什么是“一站式”学生社区、为什么要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怎么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等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尚未形成共识,建设现状“千奇百态”。第一,关于什么是“一站式”学生社区。“一站式”是相对于“分散式”提出的概念,着力解决学校育人资源供给分散、精准度不足等问题。因此,“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功能绝不仅仅是学生工作队伍在工作内容上的延伸,而需要领导力量、专任教师、后勤保障的大力参与。第二,关于为什么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建设初衷带有明确的问题导向,其建设指向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和发展等实际问题的快速响应和切实解决。但当前建设实际中,出现了学生社区管理存在多元领导的情况,导致“重管理、轻服务”现象的出现。第三,关于怎么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学生在哪,学生社区就建设到哪儿。”学生社区不应该被限定于学生宿舍区,而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立足学生实际需求,扩大学生社区空间范围,延伸学生社区内涵定义、丰富学生社区资源供给,打造具有学校特色、发挥学科优势、广泛响应需求的“一站式”学生社区。

(二)  育人力量有待下沉

队伍入驻一线、资源聚集一线是“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核心任务。但在现实建设工作中,存在队伍入驻主动性不强、资源发挥积极性不够、力量聚合协同性不足等痛点。第一,队伍入驻主动性不强。“一站式”学生社区理应聚合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及校院领导等复合型队伍,形成各司其职的育人格局,但由于缺乏顶层设计、管理制度等,现实情况并不理想,育人队伍难以实现深层次入驻。第二,资源发挥积极性不够。入驻队伍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对社区育人功能认同感薄弱,导致队伍入驻缺乏深入性,使得文化育人、科研育人、就业育人等资源难以汇聚到学生身边。第三,力量聚合协同性不足。学生工作队伍孤军奋战依旧是主流现象,校内职能部门、专任教师、学生工作队伍等各主体间的壁垒依旧存在,尚未与校院领导、专业教师等形成合力,难以构成学校党委集中部署、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方力量协同发力的育人格局。

(三)  条件保障有待跟进

多重功能叠加对“一站式”学生社区的空间场地、经费支持、制度保障等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物理空间局限。物理空间的充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社区育人功能发挥的实效。但学生园区在建立之初,主要承担住宿等生活功能,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园区空间日趋紧张,但鲜有高校突破思维局限,推进学生园区空间拓展,导致受制于物理空间。第二,经费支持受限。物理空间的建设、软件设施的购置、人员队伍的激励等均需经费保障,但尚未有专门款项下拨用于“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经费受限导致学生社区建设受限。第三,制度建设缺乏。当前较少有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形成了具有本校文化特色的实现路径,突出表现为重硬件设施建设、轻软性制度设计,尚未实现“有章可循”,建设工作缺乏制度性、规范性与常態化、长效化。

(四)  服务效能有待提升

当前,“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体现在“自主化”服务意识不强、“集约化”服务能力不深、“数字化”服务程度不高三个方面。第一,“自主化”服务意识不强。各高校推动育人队伍在学生社区入驻、育人资源向学生社区倾斜,但因各队伍习惯固有的工作模式、聚焦固有的考核体系,且受限于工作性质与自身能力水平,导致“自主性”服务意识不强。第二,“集约化”服务能力不深。高校内部组织架构复杂、涉及部门众多,在建设初期难以建立高效的信息流通渠道,职能部门之间、管理服务主体与学生之间的壁垒依旧存在,甚至出现职能重复、职责推卸等问题。第三,“数字化”服务程度不高。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青年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成长空间、“第六感官”[9]。当前,各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缺乏数字化赋能,线上服务管理系统存在内容陈旧、形式单一、便捷性差和可及性不足等问题,服务“高峰堵车”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不能精准服务学生成长需求。

三  场域理论对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的建设启示

“场域”被布迪厄定义为“各种位置之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的一个网络,或一个构型”[10]。场域与惯习、资本、主体等概念密不可分:场域的运行逻辑是“竞争”,场域内的主体在原有惯习的基础上围绕资本进行竞争互动,形成新的惯习和资本的流动。场域具有可分化性,可形成有自身必然性、运行逻辑和客观关系空间的子场域。教育场域是社会世界中的一个重要子场域,其是在教育者、受教育者及其他教育参与者间形成的一种以知识生产、传承、传播和消费为依托,以人的发展、形成和提升为旨归的客观关系网络[11]。因此,从场域理论的理念、方法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来看,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基本要素、建设目标与场域理论存在内在契合性,可以在场域理论指导下,针对当前“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现实困境,探索创新优化路径。

(一)  育人理念共识:优化场域空间载体,打造“时代新人”培育高地

“时代新人铸魂工程”顺应了立德树人的时代诉求,切准了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12]。而“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是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生动实践与具体抓手。以“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牵引,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推动高校深刻认识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深对什么是“一站式”学生社区、为什么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怎么建设“一站式”学生社区等问题的统一认识。通过顶层引导、校际交流、实践探索等,形成“一站式”学生社区场域不仅是特定物理空间,还是多重网络关系空间的共识。人人都是“时代新人”培育者,处处都是“时代新人”培育地。“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不能仅局限在学生园区内,学科楼栋、实验场所等都是重要组织空间。“一站式”学生社区的育人力量也不仅是辅导员,所有关系网络上的主体都是育人者。所以,学生在哪儿,“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就延伸到哪儿,场域空间载体就优化到哪儿,育人队伍就联动聚集到哪儿,为培育时代新人铸牢共同的思想基础。

(二)  育人力量聚集:深化场域主体互动,夯实“党建引领”前沿阵地

学生在哪里,党员在哪里,高校党的工作就推进到哪里。可通过“一站式”学生社区内各主体的良性竞争、有效互动,进一步夯实“党建引领”前沿阵地。同时,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对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育人功能的牵引作用,以此强化队伍入驻主动性、资源发挥积极性与力量聚合协同性。构建“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的社区党建模式,以其组织优势、阵地优势和活动优势成为高校党建引领新阵地。建立社区党委、楼宇党总支,以及师生联合党支部、功能型党支部、临时性党支部等基层组织,增强师生主体间互动,推动领导深入社区联系学生,拉近与學生的距离。推进师生党支部结对子,推动一线力量、模范典型下沉,推动党群组织成为学生社区中思想引领的鲜明旗帜,有机融入到社区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让思想引领成为联系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的强大互动趋势和导向,用党的建设带动学生学业、心理、生活发展各方面的资源供给,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互融共促。

(三)  育人功能拓展:实化场域资本供给,建设“三全育人”实践园地

资本分为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象征资本四种形式,是场域运行的推动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本质在于不断推动各类资本在社区优化、向学生集中。立足各高校在物理空间上的现实局限,可以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向学科楼栋延伸。学科楼栋既是学生主体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院系领导、专任教师、辅导员队伍和群团组织等多支育人力量高度聚合区。在学科楼栋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物理空间相对充裕,具有天然的育人资源集中优势,且涵盖党团建设、学业指导、心理疏导、职业规划和朋辈活动等多方面功能,在相关活动开展上也不必拘泥于特定的时间和形式,思想引领、文化浸润、师生互动、活动开展和情谊培养都能够常态化开展,并能更好地强化校院两级的优势互补、资源联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专项经费支持、健全管理制度保障,更好地丰富资本供给,健全师生互动资本库,提高“一站式”学生社区资源的可及性,调动场域内主体的良性竞争,努力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成“三全育人”的实践园地。

(四)  育人效能提升:细化场域惯习引导,构筑“数字赋能”创新基地

惯习是个体在场域实践中形成的,并作用于个体的场域实践活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内的师生通过资本竞争形成一定的场域惯习。通过场域内惯习的塑造与记录,构筑“数字赋能”创新基地。同时,通过打造线下场域的网络投射,营造良好的校园数字生态,进一步赋能场域内的惯习养成和引导。细化场域惯习引导,将学生学业情况、学习行为、校园活动等以大数据形式上传至云端,建立数字化学生成长档案,实现对学生惯习的动态记录。同时,引导学生在“数字竞争”中,进一步优化个人惯习,实现“精准定位”“精准定法”“精准定制”的育人效能提升。推动线上一网通办建设,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探索建设学生综合事务管理平台,在学生管理服务具体业务的“流程优化”和“流程再造”上下功夫,深化高校内学生管理服务的“放管服”改革。依托智慧社区建设,打破部门壁垒,动态记录反馈育人主体数据,在良性竞争中塑造惯习,全面提升各育人主体的“自主化”服务意识、“集约化”服务能力。

“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点多面广,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急于求成、一蹴而就,也不能听之任之、碌碌无为。更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创新,是实现这一中国特色大学治理模式改革的唯一途径。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http://jhsjk.people.cn/article/28935836.

[2] 周远,张振,丘娅萍.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的内涵生成、结构要素和现实意义[J].中国高等教育,2022,(19):53-55.

[3] 王占仁.英国高校学生事务“一站式服务”的理念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0(6):79-82.

[4] 曹阳,储祖旺,林晨晨.学舍协同:美国高校居学社区实践与启示分析——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21(12):155-159.

[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6] 冯刚.改革开放40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编年史(1978—2018)[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7]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5(3):27-30.

[8]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9(9):26-30.

[9]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10] 布迪厄,华康德.反思社会学导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11] 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78-91.

[12] 沈壮海,刘灿.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的现实背景、重要意义及关键点位[J].中国高等教育,2023(10):21-24.

猜你喜欢
场域理论一站式三全育人
构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三全育人”新格局研究
分化与共生:布尔迪尔场域理论的当代阐释
基于翻转课堂的翻译教学场域建构研究
场域理论视角下的网络体育新闻专题策划的发展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关系、结构与惯习:场域理论对于学术失范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