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背景的音乐学科单元作业设计
——以人音版初中音乐教学为例

2024-05-06 06:58阙柳翠
新课程 2024年5期
关键词:民歌创作作业

文| 阙柳翠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的发布标志着国家对学校美育工作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该文件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目标,并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详细阐述了音乐作业设计的重要性,并对其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政策和标准的发布,不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为新时代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一、初中音乐单元作业设计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审美体验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单元作业的设计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具有重要意义。精心设计的作业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地接触和理解音乐,从而提升他们的审美感受。

(二)有助于强化课堂教学价值

音乐单元作业的设计还有助于强化课堂教学的价值。通过将课堂学习与作业实践相结合,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掌握。

二、实际案例分析

(一)设计内容概述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民歌大单元的作业设计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该设计涵盖了聆听型、创作型、表现型等多种作业形式,旨在帮助学生将分散在7~9 年级教材中的相关民歌单元知识、技能、风格特点关联起来,构建自己的音乐知识框架和体系。这种设计不仅促进了学生对民歌的深度体验和感受,还显著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养,增强了文化自信。

(二)设计方案的创新性与整合性

尽管当前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单元设计有利于学生的审美体验,但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音乐知识结构的发展逻辑(见表1)。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案例中的作业设计采用了对教材内容的深入分析和知识的重新架构(见图1)。通过将相同主题或概念的单元进行整合,本设计不仅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和发展性,还增加了作业的独特性和创新性。

图1 整合后的大单元

表1 现行教材单元

(三)设计理念与目标定位

本设计遵循《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指导,聚焦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等维度。目标定位在于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通过知识、能力、素养的紧密串联,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作业设计的具体实施

1.思维导图

教师首先介绍民歌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和艺术特色。首先,教师播放几段典型的民歌样本,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其次,教师将学生分组,进行民歌的调研,每组负责收集不同地域或民族的民歌资料。这一阶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料等进行深入探索。每组学生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绘制思维导图。导图中应包含民歌的地域分布、民族特色、音乐风格等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组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分享在调研和绘制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化对民歌多样性的理解。最后,教师总结学生的展示,强调民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特色。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思维导图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帮助他们更好地组织和理解知识。

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关于民歌的丰富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有效的知识组织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将零散的信息整合成系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此外,这种教学方式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2.聆听型作业

完成思维导图的学习活动后,聆听型作业成为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教学的下一步。此环节旨在通过聆听不同风格的民歌,使学生深入理解并感受民歌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加深对民歌文化的认识。

教学流程:(1)作业引入。在初中音乐课堂上,教师首先介绍聆听型作业的目的和重要性。强调通过聆听不同风格的民歌,如《打支山歌过横排》《桃花红杏花白》和《船工号子》,学生可以提升音乐鉴赏能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2)曲目介绍。教师对选定的民歌进行简要介绍。例如,《打支山歌过横排》作为一首典型的山歌,展现了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桃花红杏花白》则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著称;《船工号子》则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3)聆听体验。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聆听这些民歌。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歌曲的旋律、节奏和表现手法,特别是如何通过音乐传达情感和故事。(4)感受分享。聆听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每首歌曲的特点,如《打支山歌过横排》的生动表达、《桃花红杏花白》的抒情美感,以及《船工号子》的节奏感和力量感。(5)深度分析。教师根据学生的分享,深入分析每首歌曲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技巧。讨论如何通过音乐元素和歌词来表达特定的文化意义和情感。(6)反思与总结。教师总结本次聆听型作业的教学成果,强调聆听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聆听不同风格的民歌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文化认知。通过这些经典曲目的学习,学生不仅增强了对民歌艺术的鉴赏能力,还深化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聆听型作业旨在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文化理解力。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实际的音乐体验中学习,使其更加深刻地感受和理解民歌的艺术价值。

3.创作型作业

继聆听型作业之后,创作型作业成为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教学的进阶环节。此环节旨在通过鼓励学生创作民歌作品,深化对民歌风格和技巧的理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1)引入创作技法。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民歌创作中的经典技法“鱼咬尾”,并通过模唱《沂蒙山小调》生动展示这一技法的应用。在此环节中,教师强调了民歌创作中旋律的连续性和对比性,以及如何通过这种技法表达情感和故事。(2)成语接龙小游戏。为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组织一场成语接龙小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尝试用成语进行接龙,从而理解民歌中重复与变化的创作手法。这一活动旨在让学生体会到语言和音乐在表达上的相似性,增强他们对民歌创作结构的理解。(3)旋律补充练习。学生接着尝试将给定的旋律用“鱼咬尾”的方式进行创作性补充。这一练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还帮助他们深化了对民歌创作技巧的理解。(4)聆听与分析。学生聆听陇东民歌《军民大生产》和侗族大歌《布谷催春》,分析其演唱形式。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将感受和理解表达出来,以此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5)创作实践。基于所学技法和感受,学生着手创作属于自己的民歌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提供细致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在创作中找到自己的声音,同时确保作品的艺术性和技术性。(6)展示与反馈。学生在班级中展示自己的创作,进行分享和讨论。教师给予专业的点评和建议,同时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尝试和探索。这一环节不仅展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还促进了班级内的交流和互动。

通过创作型作业,旨在加深学生对民歌风格和技巧的理解,以及他们的创造力和音乐表达能力。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创作中学习和体验民歌的艺术魅力,激发了他们对音乐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4.表现型作业

继创作型作业之后,表现型作业成为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教学的关键环节。此环节的目的是通过民歌表演,让学生加强对音乐的表现力和技巧的掌握,进一步提升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舞台自信。

教学流程:(1)准备阶段。教师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表演的民歌作品,确保所选曲目能够展现学生的音乐才能。(2)表演技巧讲解。教师介绍民歌表演的基本技巧,包括声音控制、情感表达和舞台表现等。(3)排练准备。学生分组进行民歌的排练,教师提供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和风格。(4)模拟表演。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表演,让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尝试和练习。(5)反馈与改进。教师和同学反馈,学生根据反馈进行改进。(6)正式表演。安排一个课堂或学校活动,让学生表演他们的民歌作品。(7)反思与总结。表演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讨论他们在表演过程中的学习和成长。

表现型作业,旨在促进学生对民歌的理解,同时提升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舞台自信。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在表演中学习和体验民歌的艺术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表演的兴趣和热情。

5.作业评价的多元化

在当代教育体系中,作业评价的多元化已成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体验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音乐教育领域,多元化评价(见表2)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还重视他们的创造力、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的发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尤其是针对民歌大单元的评价,多元化的方法可以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表2 多元化评价

(五)案例结果

1.技能提升

学生在音乐理解、表现和创作方面展现出显著的进步。通过聆听和表现型作业,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得到了增强,他们能更准确地把握音乐的情感和风格。

2.审美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审美鉴赏和情感表达方面表现出更高的敏感度。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民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价值,从而提升了自身的审美素养。

3.创造力的激发

通过创作型作业,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创作音乐,还学会了如何将个人情感和想法融入音乐创作中。

4.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

在多元化评价体系中,同伴评价和团队合作的环节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了社交能力的提升。

通过创新的单元作业设计方法和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实施,初中音乐教育在民歌单元的教学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不仅在音乐技能上有所提升,而且在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社交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全面发展。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期待,在未来音乐教育领域看到更多类似的创新实践,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民歌创作作业
快来写作业
《一墙之隔》创作谈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作业
创作随笔
穿花衣 唱民歌
创作心得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