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以八年级上册“责任与角色同在”一课为例

2024-05-06 06:58文|
新课程 2024年5期
关键词:责任思政社区

文| 卢 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需要精心引导和培育。思政课堂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场所。“责任与角色同在”一课是八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角色与责任,树立正确的责任意识,成为有担当的公民。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责任与角色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堂的育人功能,教师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成为课程教学的必然选择。

一、“行走的思政课”教学框架设计

“行走的思政课”,是一种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育人价值的新型思政课形式,它摒弃了传统思政课堂以“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而强调实践教学,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课堂,深入了解生活实际、感悟社会变化、关注国家发展。“行走的思政课”不仅是思政课教学方式的创新,更是教育教学理念的革新,强调知行合一,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贯通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使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旨在解决传统思政课与学生思想、社会现实、时代发展脱节的问题。它以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情怀,打造学生真心向往、真心喜爱的思政课,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和育人功能。“行走的思政课”教学框架设计如下:

图1 “行走的思政课”教学框架设计

这一教学模式将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机会,将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感悟和成长,知行合一,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

二、“行走的思政课”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运用

(一)课程内容及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责任与角色同在”一课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中对应的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传统教育”“国情教育”,具体对应的标准是:“践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敬业乐群、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感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2.教学内容分析

图2 “责任与角色同在”教材内容

(二)课堂理论知识讲解

1.导入新课

经典回顾:中国共产党说话是算数的

视频材料:播放《经过持续奋斗,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视频,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如何脱贫攻坚的奋斗历程,了解中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进步。

链接:入党誓词。

找一找你身边的共产党员,了解他们的奋斗故事。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视频为材料,从党员角度出发,激发学生对责任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政治认同。)

2.讲授新课

(1)我的角色,我的责任

课堂探究:课本里共产党员的故事

在课本里面学过很多共产党员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请你结合他们的故事,体会责任的含义,探究责任的来源。

学生感悟:责任就是担当,不可推卸。

(设计意图:本环节结合学生课本中所了解到的优秀共产党员的英雄事迹,调动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感受责任的含义和来源。)

课堂探究: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

材料:2022 年4 月16 日9 时56 分,王亚平等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出示王亚平等三名航天员从返回舱顺利出舱图)

说一说:王亚平扮演着哪些角色?分别承担了哪些责任?

教师点拨:①航天员、太空教师、母亲、共产党员。②责任分别是:太空值守、太空授课、抚养女儿、为人民服务。

学生感悟:角色决定责任;一个人可以扮演多个角色,承担多种责任。

进一步辩证分析:在轨183天,王亚平没有陪伴女儿。她是不是不负责任的人?

学生感悟:责任有轻重缓急之分。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道德两难问题,引导学生感受责任的轻重缓急和艰难抉择。)

(2)责任你我他

生活聚焦:夺命一冲与舍命一拽

材料:2022 年4 月20 日下午5 点55 分,付昭霖辅警正在西海岸新区富春江路与峨眉山路路口晚高峰值勤,这时附近的实验初中正是放学时间,再加上下班通勤高峰期,值班路口车流量和人流量非常大。一辆右拐车辆在通过路口时,一名小学生在十字路口处飞奔而出想要横穿道路,在这危险时刻,付昭霖一把拽住学生,将其拉回,保护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付昭霖也因力量太大而被狠狠地摔倒,轻微受伤。

说一说:请你从负责任的角度评价学生的“一冲”与交警的“一拽”。

教师点拨:学生的“一冲”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交警的“一拽”是对他人的生命负责任。

学生感悟:我们要对自己负责,他人也在为我们负责。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发生在身边的真实事件,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活动设计

理论知识是抽象的,而实践活动则是具体的、生动的。在教学“做负责任的人”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将在“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这一板块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亲身体验到责任的存在和重要性。

1.课前准备阶段——明确分工,制订方案

实践活动名称:社区责任行动——“明晰责任,共筑美好社区”

活动内容:(1)社区服务:学生将分组进行社区服务活动,如清洁社区公园、帮助老人、陪伴儿童等。(2)责任讨论:学生将围绕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展开讨论,如环境保护、社区和谐等,探讨个人的社会责任。(3)反思分析:分析一些关于负责任行为的正面和负面案例,让学生理解负责任行为的重要性。

评价标准见表1。2.社会实践活动阶段——明晰责任,展开实践

表1 社区责任行动——“明晰责任,共筑美好社区”实践评价标准

教学准备:实地考察选定社区,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居民构成、设施、存在的问题等;与社区管理者或负责人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准备教学道具,如角色卡片、任务清单等。

步骤:

第一步,社区导览:教师带领学生参观社区,观察社区日常活动,了解社区的基本运作。

第二步,角色定位:在导览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社区中的角色和位置,以及应承担的责任。

第三步,制订行动计划:结合所学所感,让学生制订自己在社区中应如何履行责任的行动计划。

第四步,实际任务模拟:设置与社区服务相关的实际任务,如垃圾分类、绿化维护等,让学生实际操作,体验完成任务的过程。

实践过程:

(1)导入

教师简要介绍实践活动的主题和内容,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责任,为什么我们要做负责任的人。

(2)社区考察

带领学生实地考察社区,观察社区中的各种角色及其承担的责任;分发预先准备的观察任务清单,要求学生记录所观察到的角色及其责任。

(3)小组任务讨论

学生分组,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协商需要完成的任务,再根据任务制作负责的角色卡片;每组抽取不同的角色卡片(如社区管理员、居民等);小组讨论各自角色该如何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责任;教师巡视各组,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体验活动,践行责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社区环境,发现社区中的问题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各小组确定一个本组依据抽取的角色设置相对应需要解决的社区问题,如垃圾分类、绿化等。根据选定的社区问题,每组领取任务清单,明确各自的任务和责任,进行角色体验。学生团队根据角色体验的经验,提出解决方案并实施;教师引导学生将角色体验与实际服务相结合,明确自己的责任;学生团队进行实际的服务工作,如清理垃圾、植树等。

3.成果展示及反思阶段———展示成果,分享经验

在全班范围内,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和分享本组的反思成果。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践行负责任的态度。

在活动结束后,教师根据小组的评价表与学生一起制订后续行动计划,以确保学生能够在活动中学习到的责任意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包括制订个人目标、规划日常生活中的责任行动、持续反思和改进等。教师需要定期跟进学生的执行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能够持续地发展和成长。

三、结语

通过“行走的思政课”,教师可以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课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责任的力量,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责任思政社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社区大作战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3D打印社区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