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拓:托班环境创设的实践探究

2024-05-04 12:57高雁潇沈瑾李天新浙江省杭州市星桥幼儿园
幼儿100 2024年16期
关键词:光影影子花朵

文/高雁潇 沈瑾 李天新 浙江省杭州市星桥幼儿园

一、缘起

在一次户外散步时,温暖的阳光照在孩子们的身上,影子也折射到了地面。博衍是我们班很有好奇心的孩子,只见他在散步的时候突然蹲了下来,眼睛看向地面,边看还边用小手往地上摸,晗晗看到了也蹲了下来……他们的行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孩子向他们靠拢,谈话也产生了:“地上这些黑黑的(东西)是什么呀?”“咦,怎么还会动?”“这也太奇怪了吧?”“黑黑的是哪里来的呀?”……孩子们说得热火朝天,都在讨论这一有趣的现象,立群还用小脚在地上踩呀踩,别的孩子看到了也纷纷踩起来……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幼儿对光影特别感兴趣,他们对“为什么会有影子”和“影子为什么会移动”也很好奇。光影可以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寻找影子,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从而初步知道影子出现的原因以及和光的关系;追影子、踩影子等活动,也能让他们体会到和影子玩游戏的乐趣;在游戏中他们会开动小脑筋想一想躲避影子的方法,发展探究能力。

二、托班环境的实践探究

前期的观察和分析中,我们发现幼儿对于周围的光和影充满兴趣,因此,我们将光影区设置于班级教室门口,并对班级的各个区域进行了重新规划和布局。

如图1所示,我们在实地观察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区域的划分和小班的基本一致,如建构区、阅读区。但是区域的分布较为零散,区域与区域之间未形成较好的互通和联结,而且进出只有一个通道。于是我们对区域的格局进行了调整,关注整体之间的互动和大块面积的设置,使动静区域有效分离,最终按照功能划分为五个区域:运动区、综合区、汽车区、光影区、生活区。

图1

图2

图3

(一)初探——与光影的初次相遇

1.案例:又回归安静的区域。

光影区打造完毕后,这天阳光强烈,光影小屋的影子投射到了地面和墙面上,出现各种美丽的光斑,有红色、绿色、蓝色、紫色。

诺诺看到后,走了过来,嘴里嘟囔道:“哇,好漂亮。”并伸出手摸了摸蓝色、绿色的光斑。

佑佑也被吸引来蹲在地上看,自言自语:“这是红色的,这是黄色的……”

“这个影子像个小房子。”“这个影子像个小花朵。”……越来越多的幼儿走进来,用小手摸、用小脚踩,或者寻找墙壁上和地面上的影子。区域变得有些拥挤,有的幼儿被挤得摔倒了,大哭起来。

之后的几天,光影区变得冷冷清清,无人问津。

2.我们的反思。

(1)光源不够充足,投射进室内的面积过小。寻影游戏中,教师在玻璃上呈现的光影小屋吸引了幼儿的目光,随着阳光的照射角度发生变化,幼儿也敏锐地发现地上投射的多彩影子也在跟着发生变化,他们发出了各种感叹。但是,随着天气的转阴,影子逐步消失,幼儿的兴趣也随着影子的消失而消失了。

由此可知,该区域创设能够较好吸引幼儿游戏的兴趣,但是由于天气的原因,阳光照射的时间、空间、角度都不可控,使幼儿原有的兴趣无法持续很久。

(2)光影区面积过小,无法满足幼儿探究需求。本次寻影游戏中,幼儿一开始兴趣浓厚,但是区域变得越来越拥挤,有的幼儿摔倒,有幼儿因为拥挤离开,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他们的探究。可见,虽然幼儿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于光源的探索仅仅停留于一个区域的做法并不合适,在活动前期应当引导幼儿更多地走出教室,到户外感受光与影,满足每一名幼儿的探究需求。

3.我们的调整。

(1)寻天气——根据每日光照情况,灵活调整游戏时间。光影区的使用和天气情况关联密切。因此,我们在区域中增设大、小手电筒,供幼儿在阳光不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同时,根据天气情况灵活调整游戏的时间,我们将整段时间调整为幼儿各个区域的活动时间,保证幼儿与材料的充分互动。

(2)拓空间——打通室内与室外,保证充足的游戏空间。针对光影区的面积小、容易拥堵的问题,我们及时调整,将游戏区域拓展到班级走廊,将原先的阅读区调整为户外光影区,并投放了大量透明磁力片、透明小车等,供幼儿在户外搭建中感受光与影,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同时,在走廊上悬挂一些彩色卡片,放置一些光影板,吸引幼儿主动和材料发生互动,展开深入探究。

(二)探寻——发现光影的秘密

1.案例:你看,我的小蝴蝶在那里。

区域调整和扩大后,我们发现幼儿在走廊散步和户外早操时都会在这里驻足停留。这天早上,幼儿从户外游戏回到班级教室,立群和铭赫大喊:“那里有绿色的蝴蝶!”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望去,白色帐篷上有蝴蝶和花朵的影子,幼儿感到非常好奇,有的用手捏一捏彩色玻璃纸;有的拿着炫彩磁力片用眼睛看,边看边说“好漂亮的颜色呀”,其他幼儿听到了也凑过来:“让我看看!”“老师,你快看我的磁力片的影子在玻璃上。”……

2.我们的反思。

(1)材料提供固定单一,幼儿失去持续探究兴趣。教师在走廊中提供了彩色的玻璃纸和炫彩磁力片,有的幼儿仅仅使用玻璃纸对着阳光看一看,便会发出“好漂亮”“我好喜欢这个颜色”的感叹;有的幼儿也会用小手捏一捏彩色玻璃纸,这些行为都说明幼儿在与玻璃纸产生互动,希望了解这个材料。但是由于教师提供的玻璃纸样式、种类较少,导致托班幼儿的兴趣持续时间较短。

(2)由于幼儿游戏经验的缺失,造成探索浅尝辄止情况。幼儿很快失去兴趣,也和他们相关经验较少有关。幼儿对于这些材料不像对小汽车、泡沫积木之类那样熟悉,因此会出现玩一会就离开、不知道该怎么玩的情况。因此,教师的指导和介入是必要的,可以通过平行游戏让幼儿感知这类材料的玩法。

3.我们的调整。

表1

(1)添经验——发挥家园协同作用,丰富幼儿光影经验。针对幼儿缺少对光影的了解问题,我们将目前进行的光影探究在班级群中告知家长,鼓励家长和幼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光影,借助家长力量,帮助幼儿在找一找、玩一玩的过程中感受光影的魅力。

(2)增材料——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实现幼儿的感知发展。原有的材料对于幼儿来说过于单一,他们虽然喜欢玩,但是由于磁力片的形状有限,投出来的形状也有限,幼儿没玩几次就觉得比较枯燥,不愿意再进行游戏了。因此,我们在材料上进行了创想,创造出多种材料,如,满足幼儿游戏的需求,鼓励幼儿在自主、自发的体验中感受到愉快。

表2

(三)拓展——光影的多样玩法

1.案例:光影还可以怎么玩。

当我们将室内外材料进行调整后,幼儿能够在区域中停留5~10分钟进行探究,这表明材料的更替是有效的。

刚开学时,我们在和朵朵妈妈的沟通中了解到,朵朵非常喜欢各种颜色的花朵。一天,当我们在小山坡上和幼儿一起游戏的时候,朵朵一直蹲在地上,盯着前方的小花影子看了很久,并用手沿着地上花朵的影子摸了摸。然后,跑到老师身边,将老师拉到自己的旁边,指着花朵,又摸了摸。沈老师问:“你是觉得花朵很漂亮,想将它画下来吗?”朵朵点了点头,于是老师和朵朵一起把班级的绘画笔拿出来,将美丽的花朵影子画了下来。

2.我们的反思。

(1)关注全班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也应当关注个别幼儿的需求。案例中的朵朵喜欢花朵,能够盯着花朵看较长的时间,说明幼儿对于光影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虽然托班幼儿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但是教师的询问可以引导幼儿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引发了后面的绘制花朵影子的游戏。

(2)光影游戏多为教师创生,且游戏区域固定,缺少全方位渗透。幼儿的影子游戏在材料丰富之后变得更加有趣,他们喜欢时不时拿起材料玩耍和探索。但是在游戏中我们开始思考,光影游戏是否仅仅局限于班级和走廊?它是否能够进行更全方位、更全过程的渗透?

3.我们的调整。

(1)创设童声角,给予幼儿讲述内心的小空间。关注到个别幼儿的需要后,我们增加了可以供幼儿自由、独立表达自己童话世界的小空间。空间的设置较为隐蔽,满足了托班幼儿喜欢独立隐私空间的愿望。我们增设了留声机,其操作较为简易,幼儿用手按下红色圆点便可以开始录音。放学后,教师将留声机中的录音进行回放,从而了解幼儿的内心想法。童声角的创设也将作为教师观察幼儿的一种补充形式,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托班幼儿。

(2)完善游戏库,提升全过程的光影游戏体验。教师针对光影游戏进行梳理,形成光影游戏库,并引导家长和幼儿利用周末时间开展光影游戏。教师也和幼儿开展“影子绘画”“纸杯投影”“影子童话”等游戏,将光影的探索进行拓展和延伸。

环境是不说话的教师,默默发挥着潜在的教育价值,给幼儿独一无二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猜你喜欢
光影影子花朵
光影
光影
背上的花朵
死亡花朵
光影之下
我们依赖花朵
What a Nice Friend
和影子玩耍
不可思议的影子
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