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殷藜芬 江苏省常州市春江幼儿园
为深入了解我园大班音乐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情况,结合学前教育音乐领域的核心经验,我们设计了适合我园的CLASS课堂评估系统:从情感氛围出发,设计了包括积极氛围、教师敏感性、关注幼儿的观点3个维度,共计30条观察要点;从活动组织出发,设计了包括行为管理、活动安排效率、教学指导形式3个维度,共计42条观察要点;从教育支持出发,设计了认知发展、反馈质量、语言示范3个维度,共计30条观察要点,具体评估指标和观察要点见下表。以此为依据对大班音乐活动进行调研。
表1:情感氛围
表2:活动组织
表3:教育支持
根据观察要点,以随堂听课、预约课、焦点课等形式,通过对大班7个班,每个班两次音乐活动的调研,对照列出的九个维度,以七点计分法,即低水平(1-2分)、中水平(3-5)分、高水平(6-7)分,来进行统计分析,如下图。其中积极氛围的平均分为5.06,且标准差较小,尤其是在导入阶段,教师均能以温和的语气,亲切的肢体语言与幼儿互动,随着活动中差异资源的出现,自由宽松的氛围则会出现波动,教师会急于去把握属于自己上课的节奏。教师敏感性、关注幼儿的观点、反馈质量三个板块的分数在3.5分以下,其他维度的平均分在4~5分之间。行为管理的标准差为1.26分,教师此项的差异较为突出。
调研样本在九项维度上的平均分和标准差
通过调研数据可见,分数较低的板块是:教师敏感性、关注幼儿的观点、反馈质量三个板块,映射出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没有完全落实在实践中。在调研中由教师发起的互动次数远高于幼儿发起的互动次数,幼儿对教师开启的互动接受度很高,但在部分时候,教师面对幼儿的反馈却无法做到及时回应,特别是面对教案预设以外的资源,教师的应对显现出明显的差异。在与执教教师的对话过程中,教师谈道:对于偏离自己预设的幼儿行为,内心很慌张,特别是有人听课时,希望幼儿能按照自己设定的教学流程走。教师要求幼儿和自己的预设保持一致,对个别化的资源置之不理,是教师以自己为中心的表现,同时也体现出对自己专业能力——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能力的不自信。
行为管理板块的标准差最大,表明教师对于教学过程中规则的把握差异较大,幼儿在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存在重复机械巩固歌词、记忆歌曲旋律的现象,还会出现教师阻止幼儿在音乐响起时做个性化动作的现象,阻碍了幼儿对艺术的创造性表达。14次活动里有8次活动(占比57%)中教师将幼儿互动创造性的表演放在结尾部分,或者放在拓展延伸部分。教师一味地追求知识技能的练习,违背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里中大班艺术领域创造性的学习发展目标。
1.把幼儿的发展作为互动的前提。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为幼儿增长经验。音乐教育活动融合着关爱、理解和尊重。由于成长环境、经验的不同,每个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是有差异的,理解幼儿欣赏音乐的语言或动作行为,在意识上坚信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在此基础上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一方面,为了尽可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音乐教育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应基于调动多感官参与的考虑,选取富有层次性和结构性的教学材料,将材料的意义与音乐教育活动的主题紧密结合。另一方面,需要准确把握活动目标,针对每个教学环节进行有效的安排与管理,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和学习难点,并且灵活地处理好预设内容和生成内容之间的关系,以确保幼儿能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音乐教育活动中去。
2.把握教学活动中双主体的原则。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主导者,但出发点是幼儿的发展,所以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通过不断地互动,激发幼儿的已有经验,在活动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幼儿是双主体的关系。教师要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和创造,激发幼儿用情感去体验美、创造美,接纳幼儿所表达的情感,使幼儿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如音乐欣赏活动“小狗抬花轿”中,教师和幼儿扮演小狗进入游戏情境,教师提供长棍鼓励幼儿创编抬花轿的动作,通过理解音乐中的故事情节,体验“摔跤之疼”“被踢之委屈”“摔老虎之解气”,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情景下的心情,自然而然表现出疼痛时的哭,被踢时的难受,摔老虎时的哈哈大笑。幼儿随着音乐快乐表达、自主参与,不断地碰撞思维、发挥想象。
在思维特点上,大班幼儿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音乐的旋律、节奏的感知更多是通过听觉来获取的,相比视觉触觉较为抽象。在经验上,大班幼儿显然缺乏对音乐的认知经验。由此可以通过塑造音乐形象,以视觉直接感知乐曲内容,积累经验后,以正向语言引导,表达音乐独特感受,沉浸式体验音乐情景,自由地、创造性地表达表现对音乐的认知和理解。
1.塑造音乐形象,引导观察,启发想象。
将音乐中表达的内容或故事情节以图片的形式呈现,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含义,进行想象创造。如《冬爷爷的礼物》,结合音乐制作图片和动画,以打开礼物盒的动画来表达白雪覆盖大山、麦苗、小树,幼儿很快理解并记住了歌词,并结合自己生活中收到礼物的经验,感受冬爷爷送礼物的美好,体会到冬天的有趣,随之热烈地讨论冬天来临时还会出现什么变化,冬爷爷还会送来什么礼物,用什么表情、动作来表现音乐的情绪,最后幼儿自由分工,结合道具,随着音乐创作表演。
2.积极回应,深入追问,引发创造思维。
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想法,积极给予肯定和赞赏,同时还可以尝试用连续式提问、追问等方式帮助幼儿表达得更加具体,推动幼儿的思考,最后进行有效评价,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表现的欲望。如:在“小狗抬花桥”中教师提出问题:“小狗不小心摔了一跤,又被老虎狠狠踢了一脚,它有什么感觉,应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有什么好办法来对付老虎?”“老虎非常重,怎样才能把老虎抛起来呢?”幼儿自由地说出自己的奇妙想法。在幼儿的口中这首歌曲立体生动起来,动作也随之就创编出来了。
3.沉浸式体验式,自由表达表现。
在音乐活动中,创设游戏情景,在这个场景中幼儿可以自由扮演角色或根据自己的喜好理解、体验,在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发表自己的思考,积极地与教师同伴互动,再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动作、语言、歌曲、表情的表达与创作。如在音乐《京剧:龟兔赛跑》中可以布置森林运动会场景,与幼儿一起参与跑步比赛,自然而然融入情景,欣赏音乐之后,幼儿自由扮演角色,听音乐表演,在表演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音乐,同时也学会了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