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2024-05-04 10:34白海霞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7期
关键词:生态思想自然辩证法现实启示

白海霞

摘要:面对日趋严峻的环境问题,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获得了广泛关注,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所蕴含的丰富、深刻、全面的生态思想,对人们从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出发,解决当前的生态危机,以及将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与中国的生态实际相结合,对推动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和最大程度地维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现实启示

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7.076

随着工业文明的飞速发展和对社会经济增长的盲目追求,人们开始过度开发自然资源、破坏式地改造自然环境,致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人与自然的关系呈现出日渐紧张的态势。三年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某种程度上为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再次向全人类敲响了警钟,迫使人类意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亟待解决。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处理好发展与环境的关系问题,改善生态环境、缓解生态危机已然成为关乎全人类命运存亡的大事。

1《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1.1经济背景: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为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提供了经济动力和物质基础。18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机械工业取代了手工作坊,生产的技术、效率和社会化程度被极大地提高。人类开始无止境地利用自然为社会生产服务,这一时期所创造的财富比过去任何时候所创造的财富还要多,这一时期的生产力超过了以往所有时代创造的生产力。

资本主义生产消耗了大量的原材料,但在生产过程中随意排泄的废弃物,致使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失衡,随之引发生态危机。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空气污染严重影响人类生活,工业革命致使煤炭的产量和消费量不断上升,煤炭的大量使用虽然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也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煤炭燃烧产生的粉尘、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损坏了人类的健康,“居民呼吸不到足够的氧气,导致肢体无力,精神萎靡不振,生命力日益减退”,烟雾杀人事件频繁发生。第二,水体污染严重,如在工业革命以后,泰晤士河的水质遭受严重污染,致使鱼类绝迹,霍乱多发,造成大量人员死亡;再如流经利兹的艾尔河刚流入城市时清净无比,但在城市另外一端排出时却变得无比黑臭、浑浊。第三,人类生活环境恶劣。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人类可居住地面积不断减少,但是生产力的提高却激发了人口的增长,最终导致城市公共卫生问题凸显,垃圾堆积如山、住房拥挤、空气污浊、传染病不断暴发。在这种背景下,人类急需新的生态思想来指导人对自然的实践活动。

1.2政治背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是恩格斯生态思想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資本家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会不择手段地扩大生产,压榨工人的剩余劳动,在生产中,会尽量降低生产成本,以求压低原材料的价格,增加利润,从而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最终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日益枯竭。

恩格斯曾指出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工人阶级遭受了重大困苦,如在身体方面,工人的生命健康无法得到保障,他们的居住环境阴暗潮湿、空气污浊,忍受肺结核、伤寒等疾病的折磨;教育方面,工人只能进入为数不多的日校进行学习,而且教育者大多数都是缺乏基本知识和道德修养的人,致使工人阅读、写字的能力都是极差的;道德方面,由于工人的贫穷以及生存无法得到保障,致使他们蔑视一切社会道德秩序。想要摆脱资产阶级的奴役与自然异化带来的恶劣生存环境,工人阶级就必须对资本家进行不妥协的斗争,这为恩格斯生态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根基。

1.3自然科学背景:自然科学的飞跃

19世纪的自然科学有了重大突破,如物理学方面,焦耳等人阐述的能量守恒定律,论证能量既不会被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是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在转化过程里,能量不变;生物学方面,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否定了旧哲学的神创论,解释了人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是自然环境的产物。

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对机械论自然观造成了巨大打击,它们从各个角度揭示了自然界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物质之间彼此联系和不断变化的辩证规律。这为恩格斯研究自然界的内在联系,探究物质及其存在形式,创建自然辩证法思想,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使得人类能够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进行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人们愈发相信科学技术对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然而,由于资本家无节制地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此时,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在人民的期盼中问世。

2《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

2.1生态自然观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认为:“新自然观的根本在于完整,即一切不变的事物都会融化,一切不变之物都会消失,一切被认为是永恒之物的特殊事物都会消失”,而“变化的自然”,就是恩格斯生态思想中对“生态自然”的界定。《自然辩证法》导言一章中,恩格斯对19世纪中期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史进行了回顾,恩格斯承认自然界的存在先于人的存在,恩格斯认为自然的生成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自然是人活动的依据,人的生成离不开自然的生成与发展。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所证明的自然界的客观发展规律,是人们在不断地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其根本原因就是自然界的客观存在,也就是自然规律的客观性。恩格斯在论述自然无穷无尽的发展过程时,曾着重指出,凡有之必有之,必有之。唯物辩证法,是对人类知识史的一种科学的总结,是对各种自然科学高度发展所形成的许多特殊现象所形成的最普遍法则;因此,这一观点是普遍的,也是唯一正确的。

2.2生态技术观

“科学技术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本质力量,它在历史上曾把人从受制于自然的被动地位提升到与自然平等对话地位。” 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和科学技术的冲击下,恩格斯从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人类越来越有能力去发现人类的日常生产活动对自然界的巨大破坏,并对这种破坏进行有力的控制。 “尤其是在科学和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人类更有可能意识到和控制更遥远的、我们最普通的生产性活动的结果。”我们应当以一种辩证的眼光来看待科学技术,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便利作用发挥到最大,用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自然科学技术,而不是盲目地去否认科学技术,受到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影响,对它避之唯恐不及。只有对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维护好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3生态制度观

恩格斯通过结合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深刻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揭示了造成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不管是对自然资源的滥用,还是在大力发展经济的情况下,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都会给自然界带来极大的危害。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只会加剧对自然的破坏,忽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的功利思想下,自然一定会变得伤痕累累,千疮百孔。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不能与资本主義制度并存的,如果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去利用大自然,那就是自食其果,所以,资本主义制度是导致生态危机的原因。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通过对历史材料的比较和研究,人们逐渐认识到生产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多种影响,并找到了调控这些影响的方法。然而,仅仅具备这种认知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实现这种调控,我们需要彻底改变我们目前的生产方式,以及与这种生产方式相关的整个社会制度”。要解决好生态问题,必须要把社会体制的改革和生态危机的解决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共产主义,才能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存;最终,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危机,只有转变资本主义制度,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恩格斯曾指出:“仅仅是了解还不够,我们必须对现行的生产方式和与之相关联的社会体制进行一次全面的改变。” 恩格斯从生态文明的角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实质, 恩格斯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从人与自然对立的关系出发,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实质。他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导致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在恩格斯看来,“在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本身的发展与自然界的矛盾也在发展;工业文明使人和自然界之间发生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人类为了追求剩余价值而对自然资源进行破坏和滥用,对生态环境进行无节制的破坏,这就加剧了生态危机”。因此,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为追求剩余价值而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并加剧生态危机的生产进行了严厉批评。

3《自然辩证法》生态思想的现实启示

3.1在经济上:积极推进生态经济建设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关于改变现行生产方式的观点,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一是要使生产方式向生态化方向转变,使之生态化,才能使生态经济健康地发展。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传统工业对国家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其产生的经济效益也很低,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过去“三高”的生产方式,引入绿色循环技术,减少生产的污染,并对传统工业引起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二是通过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逐步提高第三产业的比例,并充分发挥各区域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以科技为依托,推动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应积极发展新型生态工业,促进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最后,要想发展生态工业,就一定要将经济发展规律和生态理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保持生产效率和自然环境的承受力之间的平衡,又要提高生产过程的净化和环保能力,将重点放在建立一个生态工业园区上,并在废物零排放和废物资源化方面下功夫,从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这样的模式也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好的发展。对于居民来说,也会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对于政府来说,这样的模式能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实现三赢。

3.2在思想上:开展生态精神文明建设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中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人不仅有权改造自然,而且有义务维护自然。所以要不断培养人们心中的生态责任意识,激发人民对环境污染的反抗和举报。同时,要在人民中树立起生态忧患意识,牢记恩格斯关于“自然报复”的警告,及时向社会公布现实的生态学状况,让人民认识到当前面临的严峻生态问题,提高人民的环保意识。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加强对生态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起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念。在内容方面,要在大中小学中开展环保意识的教育,加大对基本生态环境的宣传;在此基础上,加强对人类的生态道德教育,增强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另外,还应加强有关生态学的法制教育,让民众认识到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危害及其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就方法论而言,针对不同的人群和特点,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来宣传生态文化。比如,对于青少年群体,网络媒介使用习惯及影响力都是不容小觑的。所以,在青少年群体中进行网络营销,必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自媒体以及明星等进行宣传,来获得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对于中老年,我们可以通过电视、新闻、广播等方式,向他们介绍一些生态文化,让他们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在社区中组织一些生态文化的宣讲活动,让大家通过这些活动,加深对生态文化的认识。让人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自觉培养他们的生态意识,加强他们对环保的重视。

3.3生产生活上:提倡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当今社会消费主义和过度消费肆意横行,在经济条件尚未成熟时,很多年轻人受消费主义的影响,在“精致”的生活中,当这些人越来越有钱,他们就会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开始不断的花着钱,不断地透支自己的信用卡,促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只能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发挥,并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积累起来,最终成为垃圾或废物,对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因此,我们一定要坚决反对无理性的过度消费,转变人们的消费思维,倡导绿色消费。此外,对于人们长期堆积的商品,可通过拍卖平台将闲置物品卖给其他人,这样既减小了人们的经济损失,又减轻了生态环境的负担;同时,在住房方面,我们要大力提倡使用资源利用率高、低碳环保的新兴建筑材料,积极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住宅的取暖和制冷。在日常饮食方面,应该尽量做到自己动手做饭,减少外卖,用不锈钢餐具来替代一次性塑料餐具,并坚决反对浪费食物的行为。在日常出行方面,要大力宣传绿色出行,倡导人们在日常出行中尽量使用低碳环保的交通工具,如公交车、自行车等。总之,生态文明建设不是空泛的口号。必须将生态文明的理念落实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促使每个人都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生活理念,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生态文明建设好、维护好、发展好。

4结语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当今世界生态文明建设的珍贵理论财富,恩格斯看到了人与自然关系恶化后产生的重大生态危机,书中倡导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恩格斯的人与自然统一思想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生态难题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供了指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7.

[4]刘大椿.科学技术哲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8.

[5]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J].前线,2013,(12):2027.

[6]徐民华.面对自然界的“报复”——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探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8,(6):8088.

[7]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9年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8]杨莉,刘继汉,尹才元,等.浅论《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意蕴及现实价值[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8,(4):7277.

猜你喜欢
生态思想自然辩证法现实启示
道教土地伦理思想探析
试析绿色发展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
东北抗联精神对我军改革强军实践的现实启示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自然辨证方法应用于机关公共事物系统的探讨
人在篮球运动中是否能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为
试论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延安时期党廉政建设的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生态思想研究
简论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及其现实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