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跨界融合人才培养改革探索

2024-05-04 05:12李晓翠曲若洁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7期
关键词:跨界融合经管类专业新文科

李晓翠 曲若洁

摘要:新文科强调跨界融合,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如何推动跨界交叉融合与新文科建设深度耦合亟待研究探索。调研发现,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人才培养目标特色不鲜明、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践课程与实务工作匹配度不高以及创新型、交叉型学科教师师资匮乏等问题。结合地方院校定位以及新文科跨界融合要求,提出改革建议,包括:完善跨界融合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经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革新人才培养方法和手段和设计多元、动态的人才评价体系以及搭建跨学科、跨专业的团队、完善经管类专业跨界融合的保障机制等。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跨界融合;新文科;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7.058

0引言

2018 年 12 月,教育部经济管理类教指委主任委员联席会议提出,“要将新技术融入经管法文史哲等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新文科具有跨学科属性,强调专业交叉融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 《2019 年工作重点》中再次强调要大力发展新文科,筹备启动卓越经济管理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21年4月,国内首个《新文科教育研究期刊》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发。

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与新文科建设概念的提出,国内理论界和实践界关于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理论界关于新文科背景下經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学科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以及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探析。国内许多高校在校级层面对跨界融合模式进行了较为有益的实践探索。目前具有典范模式的有: 北京大学的“北大特色”、浙江大学 的“浙大方案”、中国人民大学的“人大模式”等。对标湖北省“51020”现代产业体系,湖北省内众多高校,如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江汉大学、华中师范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以及武汉工程大学等打破专业、文理科限制,都进行了学科交叉融合模式的实践探索。

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如何在遵循文科教育的内在逻辑和人才培养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突破传统学科的壁垒,实现经管类专业的跨界交叉融合,培养满足地方产业需求的经管类人才显得尤为重要。

1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为了解地方院校经管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调研了湖北省内有财经类专业的地方院校、校企合作单位、往届毕业生以及人才招聘市场等,并查阅了麦克思关于《湖北文理学院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发现地方院校在培养经管类专业人才时存在如下问题。

1.1人才培养目标特色不鲜明、过于强调专业学科边界

调研发现,有些院校直接照搬教育部颁发的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特色不鲜明,没有与地方经济和产业、区域优势等相结合;有些学校过度借鉴模仿其他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脱离了本校实际办学的需要;也存在部分院校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过于强调特定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跨专业、学科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导致学生知识结构单一、创新能力、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数字经济时代的发展,对经管类人才的需求也由原来的专业化人才转向懂技术、懂经济和管理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跨界融合是经管类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

1.2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学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与培养目标和培养规则脱节,课程体系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计划;课程体系中的部分课程开课顺序不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如存在个别学科基础课放在第六甚至第七学期才开设;课程体系存在以理论知识为导向、课程体系过于专业化、学科边界固化等问题,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整、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薄弱,且不能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市场需求。在调研中发现,有些地方院校在对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无法平衡好数智技术类课程与经管类专业课程关于学时、学分等的问题,在修订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存在通过压缩已有专业课程的学时学分、增设交叉课程的方式,导致学生研修的课程宽泛,但专业基础知识不够精专的问题。

1.3实践课程与实务工作匹配度不高

调研中发现,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很多院校实践课程大多采用的是仿真实训,与实际工作相脱节。二是学生实践选题与专业契合度低,存在为修学分敷衍完成实践课题的情况。三是实践课程培养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以财会类专业为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一方面应增设“财务共享”“智能财税”等实践课程;另一方面,财务机器人已经可以替代传统人工的会计核算工作,因此在实际教学和实践中,可减少对会计核算内容的学习和实践,加大会计预测、决策等职能,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决策型、创新型的复合会计人才。

1.4创新型、交叉型学科教师师资匮乏

一方面,很多专业教师知识体系没有及时更新,还停留在课堂上传授传统的知识体系,不能做到与时俱进,缺乏创新性。另一方面,跨学科教师对经管类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因隔行如隔山,导致技术类知识的传授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联系不够紧密,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交叉融合。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聘请外院的老师上高数、统计类、计算机类课程时,老师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对于如何应用到实践则很少涉及,导致很多经管类专业学生认为这些课程过于晦涩、难懂,且感觉所学知识与自己专业没有什么关系,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好。

2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新文科建设对经管类专业改造升级提出新要求,地方院校经管类专业需适应经济转型的宏观环境和“人才转型”的国家财经类人才培养战略,积极探索新文科背景下经管类专业的“跨界”和“融合”,加强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融入,培养满足地方经济需要的经管人才是地方院校得以生存发展并凸显特色的根本。

2.1制订跨界融合的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培养目标中,应重新审视“新文科”关于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素能并重的原则,要将思想政治素养放在首位,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职业素养的培育,要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以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等纳入人才培养目标中。

关于学科知识的要求:区别于传统的经管类专业知识要求,强调多学科交叉性知识结构既包括经管类专业知识,还需掌握计算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核心技术。

关于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强调培养既懂技术又有情怀的创新复合型商科人才,既注重专业能力和技术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以及国际化视野、批判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2.2重构经管类专业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需要融合创新,课程体系的设计要以社会产业实际需求为导向,突出能力导向和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设计理念。

新文科强调的融合性既包括“大文科”的融合,也包括“文科+理科”“文科+工科”“文科+医科”或“文科+理科+工科+医科”等的融合,跨界融合也体现在与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的适应与结合。結合湖北文理学院专业学科发展现状,将学校特色资源融入到经管类专业建设中,探索经管类专业“文科+理工医科”的跨界育人模式,思考如何将新文科内部的法学、政治、经济、管理、艺术等领域相互融合,将新工科、新医科等领域的技术与方法融入到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中。

在优化课程体系结构时,基于新文科能力本位的理念,经管类专业才培养应将“全人”培养理念渗透到课程设计环节,构建基于专业胜任能力需求的核心课程体系;基于新文科跨界的理念,构建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立体化选修课程组群;基于新文科产教融合、科教融合的理念,构建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实践课程体系。

2.3革新人才培养方法和手段

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科技手段,以数字化校园建设为载体,鼓励老师运用手机APP、慕课、翻转课堂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采用企业实际案例教学、沙盘模拟、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等多种方式使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加强学习平台建设,拓宽学习资源和渠道,深度推进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2.4设计多元、动态的人才评价体系

从单一终结性评价转向多元评价方式并存,由结果评价转向动态的过程评价等。首先,评价主体要多元性,即对学生的评价,可由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同学评价、行业导师评价等多维评价主体构成,这样可以较为公正客观地评价课程的学习效果。其次,对学生的评价不拘泥于期末考试,还可对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小论文、技能操作等进行赋值考核,由一次性评价转为过程性评价。

创新教师绩效考评机制,在公开公正透明的条件下建立激励机制,鼓励教师打破学科界限,构建一支由“商科专业教师+交叉学科教师+行业导师”组成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提高培养跨界融合商科人才的能力。一方面,采取挂职锻炼的方式培养双师型队伍,另一方面可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

2.6完善经管类专业跨界融合的保障机制

为推动院、校、 企(社)三个层面的融会贯通,跨界融合的保障机制重点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校内部资源的自由流动和融合,探索在工商大类培养的基础上,实现院内管理类与经济类专业的融合;整合学校其他学科专业资源,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提供跨学科的知识和学术训练等;推进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融合,如经管类专业融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数据分析等能力;实现院系间相互合作等。二是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改善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脱节现象,通过完善经管类专业跨界融合的保障机制,最终实现生态整合,打破资源流动和学科文化的壁垒,为经管类人才培养提供资源、政策和环境等保障。

参考文献

[1]张希君,叶敏,季国民,等.从培养跨学科应用型人才趋势看“新文科”建设——以经管类专业为例[J].辽宁经济,2019,(10).

[2]杨国臣,戴秀青,温志园,等.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商业会计,2021,(24).

[3]姚丛笑.基于新文科建设应用型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25(01).

[4]吴国阳.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新文科”专业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创新研究[J].百色学院学报,2022,35(01).

[5]金贵朝,林菡密,朱丽娜,等.新文科背景下跨境电商专业深化产教融合的实践探索[J].中国商论,2022,(09).

[6]徐飞,方亮,黄世炜,等.学科交叉融合视角下课程思政的理论进路[J].北京教育(高教),2023,(01).

猜你喜欢
跨界融合经管类专业新文科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
新文科背景下公共管理学科大类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的新形势与新进路
IP模式:中国电影产业实践与资本抉择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基于学生社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高职经管类专业课程优化研究
基于VBSE创业版创新创业型经管类人才的培养
经管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