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中情感体验策略的实践

2024-05-04 16:55马忠梅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情怀古诗词诗人

马忠梅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中,古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跨越时空的桥梁,连接着古人与今人的心灵世界,每一首古诗都承载着诗人的情感与智慧,等待读者去细细品味、深深感悟。然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如何让古诗词教学焕发新的活力,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与诗意的美好?这无疑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问题。笔者以《古诗三首》之《示儿》为例,探讨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实施情感体验策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诗人的情感世界,体会古诗词的无穷魅力,通过读悟共融、设计多样读诗活动、落实语文要素及深化情感浸润,让学生在古诗词的学习中不仅能提升语文素养,更能获得情感的熏陶与精神的滋养。

一、读悟共融,感动生发自然

在古诗词的殿堂中,《示儿》以其深沉的情感和隽永的诗意,成为世人传颂的经典。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这份情感,让诗人的智慧与情怀在课堂中绽放新的光彩,坚守读悟共融,感动生发自然,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将朗读与感悟紧密结合起来。在初读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初步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同时,教师可结合注释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为后续的深入感悟奠定基础。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关键词句,深入感悟诗歌蕴含的情感。例如,针对“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悲”字,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品读、揣摩诗人的内心世界,为何悲?悲在何处?通过问题的引导,学生可逐渐体会到诗人因国家分裂、民族受难而产生的悲愤之情。此时,教师可适时引入背景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进一步加深对诗情的理解。在感悟诗情的基础上,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吟诵的方式,抒发内心的情感。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一种独特方式,它能够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节奏的快慢徐疾,将诗人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在吟诵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诗人陆游,面对国家分裂、民族受难的局面,发出“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嘱托。通过吟诵,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此外,为了深化学生的情感體验,教师还可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的方式再现诗歌中的场景和人物;引导学生绘画,将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通过画笔表现出来;开展诗歌朗诵比赛、诗歌鉴赏会等活动,让学生在多样化的体验中深入感悟诗歌蕴含的情感。

二、多种读诗方式,感悟层层递进

在古诗词教学中,如何通过设计多样化的读诗方式,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感悟诗人的内心情感,是一项需要细致考虑和精心策划的任务。以《示儿》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教学设计,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读好诗歌的停顿,体会诗歌的节奏之美。《示儿》这首诗,节奏明快而有力,每一句的停顿都蕴含着诗人的情感变化。教师可以先示范朗读,让学生注意停顿的位置和时长,然后指导学生模仿朗读,体会停顿对诗歌情感表达的影响。通过反复练习,学生可以逐渐掌握诗歌的节奏感,为后续的深入感悟打下基础。接下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味,感受诗歌的音韵之美。古诗词讲究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在《示儿》中,诗人运用了丰富的音韵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押韵和平仄变化,指导学生在朗读时注重声音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读出诗歌的韵味。通过反复吟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歌的音韵之美,从而更加贴近诗人的内心世界。在吟诵《示儿》时,教师可以先示范吟诵,然后指导学生模仿吟诵。在吟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诗歌中的场景和人物,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通过声音的起伏变化将其表达出来。通过吟诵,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诗歌的情感之美,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诵出感情,领悟诗歌的意境之美。诵读是古诗词教学的重要环节,它能够通过声音的传递,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出来。在诵读《示儿》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基调,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来表达这种意境和情感。在诵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点拨和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领悟诗歌的意境之美和诗人的情感世界。

三、落实语文要素,培养高阶思维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落实语文要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针对《示儿》这首诗,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感悟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

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示儿》之前,教师可以简要讲述南宋的历史,描绘那个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时代画面,然后提出问题:“如果你们是生活在那个时代的普通人,面对国家的分裂与民族的苦难,你们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与想法呢?”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被引入诗歌创作的情境中。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与情感基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出一些关键问题:“诗人陆游在《示儿》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他为何会有这样的情感?”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蕴含的情感,同时也为他们进一步的学习与探索指明了方向。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可以引入更多的诗歌背景资料,帮助学生全面理解《示儿》的内涵与情感。当学生对诗歌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后,教师可以组织一些高阶思维活动,将《示儿》与其他表达爱国情感的诗词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不同诗人在表达爱国情感时的异同之处;也可以让学生围绕“爱国情怀”这一主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在当今时代传承与发扬爱国精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思维发展,可以通过适时的点拨与引导,帮助学生跨越思维的障碍,实现由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跃迁。

四、深化情感浸润,体悟诗人情怀

在《示儿》一诗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体悟其深沉的情感,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类似的诗词。这些诗词不仅与《示儿》在主题上相呼应,而且在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上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如,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这首诗以悲壮的笔触和深沉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在国家危亡之际的坚定信念,诗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民族气节的坚守,这与《示儿》中陆游的爱国情怀不谋而合。通过阅读这首诗,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古代文人在国家危难时刻的担当与责任。这些诗词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情感上与《示儿》产生共鸣,还能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通过对比阅读和分析,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诗人的情怀和创作背景,从而更加深入地体悟《示儿》一诗蕴含的深厚情感。

总之,古诗词教学中情感体验至关重要。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引导学生感悟诗人情怀,深化情感浸润,能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词的内涵,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更能让他们在诗词的熏陶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

猜你喜欢
情怀古诗词诗人
踏青古诗词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新年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