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能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技工院校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阵地,发展技工教育,优化技工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对于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分析提出,技工院校应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职业能力培训,优化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培养工匠型人才和高素质技能人才,充分彰显技能人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上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技工教育;技能人才;就业能力结构;职业培训
技能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是经济振兴发展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在“人才强国”和“人才兴市”的战略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技工院校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是具有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就业能力,优化技工院校人才能力结构有利于提升技能人才素质,培养社会和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促进技工院校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就业能力结构是指毕业生具有的基本就业、维持就业及在需要时重新就业的能力,是毕业生所具有的与企业和雇主要求相匹配的知识、技能及素养的组合。 就业能力的构成要素是多维度的,包括通用能力、知识与技能、职业认同及管理能力、个体及就业人格等主要维度。奈特和约克的USEMD就業力模型将就业能力结构划分为学科理解力(Subject Understanding)、技能(Skills)、自我效能感(Efficacy)、元认知(Meta-cognition)四部分。我国研究者认为学生的就业能力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认知等,还应包括思考能力、实践能力、适应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及持续发展的能力等。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结构主要分为岗位技能、通用技能、心理品质等几个方面。其中岗位技能包括通过学习与实践获得的各种知识与技能;通用技能是指适合各类职业的通用能力,主要包括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应用实践的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等;心理品质则包括责任感、忠诚度、灵活性、自制力、独立性等与心理健康有关的特质。
当前,辽宁省正处于全面振兴新突破关键时期、创新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高层次技能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迫切。技工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发展,优化技工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是发展技工院校职业培训事业,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和经济振兴发展的重要一环,能够提升技能人才职业素质、培养高层次技能人才,使其与人才市场和雇主需求紧密对接,对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普遍性问题,技工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主要原因是技工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导致的结构性失业,因此,优化技工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提升其就业核心能力和竞争力,有利于促进技工院校学生就业,保障和改善民生。
近年来,本溪市技工教育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技工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不够科学合理,职业能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已严重影响技能人才就业和产业发展。笔者通过对本溪市技工院校学生就业能力调查与探究,发现技工院校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一)缺乏产品认知和实践操作能力
技工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不能达到市场、企业及产业对于高水平技能人才的要求,缺乏对于职业标准的认知,缺乏对产品、质量、流程等要素的了解,缺乏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工具的跟踪,在未来的具体工作中,显得力不从心,不能完全胜任岗位工作,这反映出技工院校学生就业能力与现实需求存在缺口。
(二)通用能力较弱,人文素养缺失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技工院校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执行能力、沟通能力、性格特质等基础能力的重要性被普遍低估,用人单位对技工院校学生职业认同、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个人管理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等的满意程度相对较低,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是当前技工教育的短板。
(三)发展后劲不足,终身学习意识不强
大部分技工院校学生在入学前人文知识基础薄弱,缺乏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学习精神,在工作岗位上不爱钻研,不善于学习,缺少必要的岗位认知和职业规划,发展后劲不足。
(四)创业意识模糊,缺乏企业管理知识
近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以创业来带动就业,形成了全民创新创业的格局,技工院校学生应该成为创业大军的一部分。目前,创业课程还没有完全进入技工院校的课堂,学生缺乏系统的创新创业培训,创业意识模糊,创业信心不足,缺乏基本的创业和企业管理知识,步入社会之后,未能开启自主创业创新之路。
就业能力是指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不仅包括狭义上“找工作”的能力,还包括持续发展、高效率完成工作、实现良好职业规划与发展的能力。合理科学的技工院校学生就业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和通用素质,要求毕业生既能掌握专业技能和一技之长,胜任工作岗位对于专业技能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也能具有持续学习和精进的能力,并且做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乐观向上、团结合作。优化技工院校就业能力结构应以提升学生与就业岗位相匹配的就业能力和满足地方用人单位的需求为视角。企业在招聘时要考查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也要看重学生是否具有责任心、诚信和爱岗敬业及团队合作的精神。通过调查,笔者发现企业对于技能人才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通用素质和能力;二是专业技能和能力;三是创业创新能力;四是岗位特定的一些要求。其中通用素质和能力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适应环境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等。岗位特定的一些要求随着企业及岗位的不同类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技工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不够科学合理,学生就业能力不强,因此,必须提升技工院校学生就业核心能力,实现供需匹配,满足市场及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提出技工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优化路径和建议。
(一)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技工院校应结合自身的优势,紧紧围绕结构调整、经济转型及市场和产业的需求,紧盯就业岗位及其所需的就业能力,构建实践教学新模式,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结构规划。结合本溪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技工院校应在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生物制药、信息物流、养老医疗、新材料、生活性服务业、现代农业等方面进行专业设置,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充分彰显技能人才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上的重要作用。打通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积极培养各类人才,依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企业和社会,积极开展多层次、多类别和多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勇于创新、打造精品、办出特色、锻造品牌,探索出一条职业教育与培训发展新路径。
(二)加强校企联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
技工院校应积极构建“教、学、做”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校企合作机制,引进“校企一体、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创办校办企业、校外实训基地,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实行校内实习、创岗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引入企业考核、管理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切身体验产品生产全过程,不断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尽快适应企业及岗位的需求。辽宁冶金技师学院的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值得其他技工院校学习,其利用与本钢“校企一体”的得天独厚的优势,立足冶金行业,专业设置辐射钢铁全产业链。根据企业用人标准,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比如参照钢铁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的技术要求初步形成技能养成模式;参照行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标准初步形成德行养成模式;参照本钢技能大师的专业技术标准初步形成师资养成模式;参照本钢技术和装备更新升级的发展趋势初步形成专业建设模式。同时,与外部合作企业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文化理念,以企业现有的设备和工艺技术对企业订单班学生进行量身定制、定向培养,校企共建集“教学、科研、生產、技术服务、就业”五位于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三)加强人文素养教育和工匠精神的培育
技工教育应树立职业技能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办学理念,在技能教学中注入人文素养教育,不仅要打造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锻造学生的品格,陶冶学生的情操,打造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引导其树立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意识,培养现代化高素质技能人才,促进可持续发展。善于表达和沟通是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素养,技工院校应将语言艺术教育和人际关系建设相关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加强技工院校学生语言和人际交往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其认识到技能人才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鼓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优势,在人生的舞台上不懈追求、永不退缩、抓住机遇,敢于活出出彩的自己。让学生在生产实践中了解企业文化、感悟工匠精神、培育职业精神、加强职业认知、提升职业素养,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中精益求精、不断钻研,努力成为大国工匠。
(四)建立就业指导及就业信息平台共享机制
依托市情宣讲、政策解读、就业指导等服务进校园活动,按照“人盯人、点对点、面对面、线牵线”的工作方法,为技工院校毕业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组织企业进校园系列招聘活动,搭建毕业生与企业的供需交流平台。建立本溪市重点企业实名微信群,定期开展重点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及时了解企业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搭建“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逐步实现人才服务线上线下全覆盖、人才政策落地见效更畅通。拓宽市场服务渠道,举办专场招聘、企业订单式招聘、“直播带岗”等多种形式的招聘活动,多层面促进“人岗对接”。鼓励毕业生勇敢迈出就业第一步,切勿好高骛远,降低期望值,先就业再择业,有效调节就业心理预期,以建立积极、乐观的心态择业、就业。
(五)加强创业指导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
加强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培训,增加创业指导培训在技工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帮助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增强创业能力,向技工院校学生广泛宣传国家创业政策,利用 “马兰花计划”、创业担保贷款等就业政策,针对技工院校学生开展创业培训、小额担保创业贷款等多项服务,鼓励和引导技工院校学生大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引导学生对就业、创业市场以及自身能力有全面的了解和清醒的认知,找准自己的位置,主动适应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提升技能、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树立终身学习和进步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和资本。
新形势下,在本溪市实施“四大战略”、加快建设“五个本溪”及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进程中,技工院校应结合自身的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领域技能人才需求,紧贴产业、紧跟企业,科学、主动适应地区机构调整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优化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内涵式发展,探索并建构适应本溪市振兴新突破的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优化本溪市技能人才就业能力结构,培养工匠型人才,建设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促进技能人才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区域经济振兴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1]梁立凡.以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技工教育改革探讨[J].内江科技,2019(12).
[2]李经山,张伟华.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核心能力构造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
[3]丁美龙.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时代内涵与价值取向[J].职业,2020(33).
(作者:杨鸯,本溪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