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玲 蒋祖国
摘 要: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离不开中职语文深度学习,二者紧密的内在联系,彰显出中职语文深度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基于學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界定中职语文深度内涵,从转变教学理念、构建“三微一体读写融通”教学模式、打造第二课堂、建设教学资源库等方面论述深度学习的构建策略和实践路径,开展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中职语文深度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全面培育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最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成为创造美好生活的新时代主人。
关键词: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
课 题: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语文深度学习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XZZJG2020B058)的研究成果。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凸显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地位,将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着力点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在教学上启发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语言知识的获得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思维品质的培育,更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与价值观的树立。中职语文深度学习是教师基于真实情境,指向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课堂教学理念,也是落实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笔者在此试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语文深度学习的策略、路径和成效展开研究与探讨。
(一)内涵界定
什么是教育学领域的深度学习?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郭华指出,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把握学科的本质及思想方法,形成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高级的社会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既具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又有合作精神、基础扎实的优秀的学习者,成为未来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人。
基于此,笔者认为中职语文深度学习指的是在真实的中职语文学习情境中,将中职语文学科知识与生活情境、职业情境和社会情境有机联系起来,有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各种现实情境中的问题,从而锻炼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的能力等元认知能力。在深度学习中,学生不再一味单纯地接受知识,更多的是对获取知识的深层思考,通过分析、评价知识,体验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深度学习的特征可概括为:注重教师的引领、注重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注重知识的内部迁移转化、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现实情境中具体问题的解决、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与运用而逐步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那么何谓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新课标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参与4个方面,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与形成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二)内在联系
由深度学习的定义可知,中职语文的深度学习需要融入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而真实的语言学习情境运用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理念、教学资源建设、课外活动开展上思考与中职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融合,思考如何提升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实效,如何就语文课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等开展教学实践和反思,促进中职语文课程价值与功能的实现。故深度学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前提,在深化语文学科教学内涵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方面具有优势,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提供可行的途径。
中职语文深度学习是落实新课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要求、当代职业教育对提升语文学科教学质量要求及破解中职语文教学的学生学习兴趣不足、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资源单一等难题的有效方法。鉴于此,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中职语文深度学习研究与实践,构建出“三微一体读写融通”教学模式,探索出一条中职语文深度学习实施路径。
(一)在关联中建构,转变教学理念
语文教师要重视真实的生活情境的运用,转变过去“填鸭式”“满堂灌”课堂理念,构建真实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将教学目标可测量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资源丰富化,以活动为载体,以任务为引领,充分发挥“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作用。
中职语文深度学习不仅要求知识与现实情境之间相关联,还要求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相关联。它强调从探寻共同点或关联点着手,关联不同学科知识,完成跨学科知识构建。学生跨学科的知识学习必然需要具备跨学科素养的教师。语文教师需转换旧思维,培养跨学科的意识和教学理念。
总之,中职语文深度学习要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落地、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目标,以服务于学生终身发展、专业学习为宗旨来进行教学设计,多途径激发学生深度学习,实现综合育人目的。
(二)在一体中建构,创建“三微一体读写融通”教学模式
写作是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活动中的最具评价性、创造性的深度学习层面的活动。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文本开展写作活动,以读带写,创造新知识、新技能,创造性地解决现实情境中的具体问题,能较好地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微”的“短小、精悍,言简义丰”之意,教师借助“学习通”等信息化教学平台,打破仅仅依靠课堂学习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学习活动贯穿“课前、课中、课后”,创建“微资源、微活动、微拓展”三者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课前自学“学习通”平台上的“微资源”,初步建构课程的知识体系;课中按照教师设置的任务,开展“微阅读”,随后围绕话题点进行“微写作”;课后再次借助教学平台进行“微拓展”,分享成果、交流问惑,教师指导答疑,形成合力育人环境。在课前、课中、课后一体的学习中,以读带写,读写融通,构建一体的学习内容,最终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职业素养,助力语文深度学习。
(三)在活动中建构,打造第二课堂
中职语文深度学习要立足课堂,但不能仅限于课堂,为持续推动深度学习,应该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園活动,打造第二课堂,延伸第一课堂持续性深度学习育人功能。一方面,语文教师要与校团委合作,共同打造特色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服务中职语文深度学习。另一方面,开展以中职语文深度学习为主题的校园活动。
(四)在内容中建构,建设海量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是深度学习的重要载体,要创建适合中职学生的教学资源库。首先,调研语文教师和学生深度学习现状,挖掘文本资源、数字化资源。其次,开发利用与学生成长相关的生活资源,特别是专业学习、实习实训等资源。最后,通过参加本地民族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参观博物馆与纪念馆等方式,让学生体验了解本地民风民俗、文化遗产等,挖掘地域特色学习资源。
(一)依据学生特点,实施“六化育人”的课堂教学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理念,依据学情考量,践行“六化育人”的课堂教学理念。“六化”指的是教学目标可测量化、教学内容项目化、教学活动情境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评价多元化、教学资源丰富化。在教学设计中,将教学目标具体化,使之可测量;按照项目实施要求,二次开发教材,重构教学内容;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利用“学习通”等教学平台,将互联网与教学过程融合;教学评价环节注重增值评价、实施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学生自评、教师他评、小组互评的多元评价方式,注重评价科学合理性;从文本资源、数字化资源、生活资源、地域特色资源等方面充实教学内容,建设海量的教学资源库,满足教与学的需要。在教学目标设置、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活动开展、教学评价进行等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考虑中职学生喜动恶静、信息化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理论学习能力弱等特点,开展任务驱动的项目化、信息化、多元化、情境化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深度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二)顺应时代呼唤,构建“三微一体读写融通”教学模式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借助“学习通”学习平台,将信息化融入语文课程中,构建出“三微一体读写融通”教学模式。按照“课前导学:‘微资源自主学习;课中细学:‘微活动读写融通;课后延学:‘微拓展深化提升”三环节开展教学。在具体实施中,“课前导学”环节,自主学习“导阅读、导写作”的“微资源”,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为课堂学习做准备;“课中细学”环节,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系列“微活动”,文本学习后,根据“课文内容”挖掘“写作点”,结合真实学习情境,开展时间简短、内容丰富、样式灵活的“微写作”,以读带写,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符合深度学习中的创造性特点;“课后延学”环节,教师在“学习通”等信息化平台发布微型“阅读、写作”任务,师生随时进行交流,教师及时给予点评,通过“微拓展”提升学习效果。
(三)延伸育人效果,打造丰富多元的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有效且必要的补充,应充分发挥其育人作用。笔者所在学校语文教师与校团委合作,开设了读书会、茶艺社、国风社等76个社团,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同时开展了中职语文深度学习主题校园活动,借助信息化平台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丰富多元的第二课堂,充分营造深度学习环境和氛围,增强育人效果。
(四)丰富教学内容,建设海量教学资源库
依托全国统编教材,结合专业及岗位、社会生活实践、地域文化特点,加入专业领域、社会生活、地域特色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实现语文学科与专业相融合,服务专业发展、服务社会生活的功能。
此外,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笔者所在学校语文教师还开发了系列教学文本资源、数字化资源、生活化资源、地域特色资源等教学资源。例如,《中职语文深度学习导学案》《中职语文深度学习教案》《中职语文深度学习课件》《中职语文深度学习习题》等教学资源都是围绕深度学习构建的,共同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一)模式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考量学情,依据课程特点,构建“三微一体读写融通”的教学模式。借助信息化学习平台,打通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契合学生信息化能力强的特点,创设真实学习情境,把学习活动与学生的专业、生活相关联,唤起旧有学习经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读写融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指出语文的语用功能活动是语文课程学习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是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实施“三微一体读写融通”教学模式,学生在“导学、细学、延学”中消除阅读写作壁垒,以读带写,借助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关联生活实际,开展习得性学习活动,实现语文课程的语用功能,进而更好地服务于语文课程其他功能,服务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落地。在语文学习中,写作是一种创造性最强的深度学习活动,能更全面有效地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从相关问卷调查结果看,笔者所在学校自实施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中职语文深度学习教学改革以来,学生参加语文及各类专业技能比赛人数、获奖人数均有所提升,每年的升学人数也在逐渐递增,从中反映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以教促学,提高教师综合素养
教与学密不可分,教师的深度学习是学生深度学习的重要保障。为更好地开展中职语文深度学习,教师既要重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评价,又要借助信息化技术等跨学科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这无疑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养。与开展中职语文深度学习实践之前相比,笔者所在学校语文教师参加各种教学技能大赛获奖数量大幅提升,教研成果、课题研究的数量也有明显增加。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必然要求语文教学理念的转变。当今的中职语文教学要强化学科育人价值,教师要不断探索以信息化平台为依托、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以驱动型任务为引领、以丰富资源为保障的教学实践,将中职语文教育与专业实践相融合,与真实语言运用情境相关联,引导学生持续深入地开展中职语文深度学习,从而将语文的知识、技能、策略内化为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安德森.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2]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作者:张凤玲,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广西轻工技师学院)教师、高级讲师;蒋祖国,广西工业技师学院(广西轻工技师学院)正高级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