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年俗文化,让小学语文课堂更有魅力

2024-05-04 02:06陈娟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年俗风俗内涵

陈娟

在课堂中植入年俗文化,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以年俗文化揭示文本内涵,发掘课文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文化、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以年俗为主要内容的课文,在教学这类课文时,教师可以将年俗文化有机地融入教学中,让学生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畅享语文的精彩。

一、搜集资料,了解年俗文化

年俗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有着丰富的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年俗文化类课文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年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与主题的深入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前组织学生搜集相关的年俗文化资料,比如年俗文化的起源、发展变化、传说故事、文化寓意等,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实现“由表及里”的深入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元日》一诗的教学为例,教学之前,教师布置搜集资料的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元日》一诗的内容,搜集关于年俗文化的资料。比如“元日”是什么意思,了解它的起源、发展与文化内涵;“爆竹”和“岁”的来历;人们喝“屠苏”的寓意;“桃符”的传说与象征意义等。教学开始,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在交流过程中借助课件进行圖文并茂的资料展示,让学生对诗中的相关年俗文化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元日”,是古代对春节的称呼,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在了解“爆竹”“岁”与“喝屠苏酒”的内涵的过程中,体会年俗文化活动中蕴含的古人驱邪禳灾,渴望平安、幸福、吉祥生活的美好愿望。接下来,教师组织学生朗读古诗,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内容,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诗中描绘的人们过年的情景,感受浓浓的“年味”和诗人欢乐的心情。

二、创设情境,感受年俗文化

年俗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并且具有极强的情境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描写年俗文化的诗文,都具有极强的情境性。根据年俗文化与课文的这一特点,在教学年俗文化类课文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具体情境,如资料展示、环境布置、联系生活实际等,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年俗文化。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学前,教师组织学生依据课文内容对教室进行适当布置:办年俗文化黑板报和手抄报、张贴学生自己创作的对联、悬挂学生制作的花灯等,给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浓厚年俗文化气息的学习情境。教学开始,教师播放以《春节序曲》为背景音乐的视频短片《春节的来历》,介绍春节的由来和春节期间的各种风俗活动及其文化内涵,从而让学生在生动的视频中具体了解春节期间的风俗活动,感受中华传统的年俗文化。教学开始,教师组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课文画面,通过交流了解课文写了老北京春节的哪些风俗,这些风俗有什么特点,结合搜集的资料和家乡的年俗文化了解老北京春节各种风俗的文化内涵等。

三、强化实践,传承年俗文化

年俗文化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具体活动来表现的,以年俗文化为主题的课文也是以介绍具体的年俗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而学生的学习也是通过对年俗文化活动的具体描写来实现的。基于年俗文化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专门的年俗文化实践活动,如写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做花灯、制灯谜、逛庙会等,让学生结合学习内容选择自己喜欢的年俗文化开展实践活动,在了解年俗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强化实践体验,深化文本理解。

仍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为例,寒假期间,教师将体验年俗文化作为一项寒假作业,让学生在春节期间参与各种风俗活动,在活动中感受年俗文化,并以照片、日记、手抄报、实物(撰写的春联、剪的窗花、制作的花灯)等形式记录下来,上传到班级网络空间与大家分享、交流。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生动地传承了年俗文化。教学前,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举办一个过年的风俗文化展,挑选学生整理的年俗文化资料布置教室,让学生在精彩纷呈的年俗文化展示中感受浓浓的年俗文化,为学生创设富有年味的学习情境。在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设计“春联创写与灯谜创制大赛”,组织学生开展创作春联、书写春联、制作花灯、创制灯谜等活动,强化学生的年俗文化体验,并以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班级网络空间,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促进学生对年俗文化的理解。

四、专项活动,弘扬年俗文化

在语文课堂中植入年俗文化,教师还可以以年俗文化为主题设计专项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展示、表演、交流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对年俗文化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学习,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年俗文化。在设计以年俗文化为主题的专项活动时,教师要以语文学习为核心,以家乡年俗文化活动为抓手,让学生搜集与年俗文化相关的资料,了解年俗文化的起源、发展、文化内涵,丰富家乡年俗文化活动的内容。

以习作“家乡的风俗”的教学为例,教师组织学生学习习作板块,了解本次习作内容与写作要求: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由于本单元的民风民俗中重点学习的是年俗文化活动,教师与学生商量,将“年俗文化活动”确定为本次习作的主题,在介绍年俗文化和写年俗活动经历的基础上,增加“家乡年俗文化活动调研报告”这一项内容,让学生通过请教他人与查找资料的方式全面了解家乡的年俗文化活动,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将习作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电子版,打印后制成“家乡的年俗文化”专集。通过这样的专项年俗文化实践活动,学生很好地传承与弘扬年俗文化。

总之,在教学描写年俗文化类的课文时,教师一定要在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深入挖掘文本中相关的年俗文化内涵,让课堂充满“年”味与文化色彩,强化学生的学习与实践体验,从而让小学语文课堂更有魅力。

猜你喜欢
年俗风俗内涵
太平风俗美
苏南年俗亦动人
活出精致内涵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不同年代 浓浓年味
包头传统年俗与现代年俗对比初探
年俗教育在言传身教中传承
《红楼风俗谭》
国内外清明节风俗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