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文视角下的档案数据化与国家记忆保护和传承

2024-05-03 11:18张新芳
档案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数字人文

关键词:数字人文;数字人文视角;档案数据化;国家记忆;记忆工程;记忆保护;记忆传承

在档案成为数据的第三大来源背景下[1],档案数据化和数据档案化正从两个不同的角度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在《“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实施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以下简称:国家记忆工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数字人文视角下的档案数据化与国家记忆工程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深入分析档案数据化在国家记忆工程中的作用和影响。尽管这是一个重要且具有意义的研究领域,但目前尚未有相关论文在知网等平台上发表。因此,本论文旨在填补这一空白,为档案学界和业界相关研究提供启示和借鉴。通过本研究,期望能够为档案数据化与国家记忆保护和传承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展望和见解。

1 数字人文与档案數据化

1.1 数字人文与档案数据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数字人文与档案数据是紧密相关且相互作用的领域。数字人文是将人文学科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利用数字技术研究、展示和传播人文学科的知识和文化,而档案数据则是数字人文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和支持。

(1)档案数据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信息。数字人文通过数字化处理和分析档案数据,可以挖掘出隐藏在其中的宝贵信息,为人文学科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2)数字人文通过对档案数据的分析和展示,提升了档案数据的利用价值。传统的档案数据往往以纸质形式保存,难以管理和利用。而数字化技术使得档案数据可以被高效地存储、检索和共享。数字人文借助计算机科学的手段,对档案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建模,使之变得更加便捷和可视化。人们可以通过数字人文项目、数据库和平台,轻松地获取和利用档案数据,推动人文学科的研究和传播。

(3)数字人文和档案数据的相互作用也促进了数字时代的文化传承和创新。数字人文通过数字化技术的运用,将传统的档案数据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访问和研究世界各地的档案数据,跨越时空的界限,实现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同时,数字人文还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法,推动了人文学科的创新发展。

总之,数字人文与档案数据紧密相连,相互促进。档案数据为数字人文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支持,而数字人文通过对档案数据的处理和展示,提高了其利用价值。数字人文的发展也推动了档案数据的数字化和共享,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这种相互作用不仅拓宽了人文学科的研究领域,也为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人类文化做出了贡献。

1.2 档案数据化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关于档案数据化,学界和业界尚无定论。数量上体量不大,截至本文成稿,剔除引用之后有14个。

定义一:档案数据化是指档案在数据处理后更加接近其原貌,这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观念。(陈慧[2])此定义强调档案数据化与原始档案的相似度,尤其关注档案数据化的时代背景和发展趋势。

定义二:档案数据化是指将纸质档案数字化副本、音像档案中的内容识别成计算机可编辑、处理、分析、检索的文字或其他信息。(祝成[3])此定义强调将纸质档案和音像档案转换为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使其具备可编辑、处理、分析和检索的能力。

定义三:城建档案数据化主要是指结合信息、通信、物联等技术,打造更加安全、系统的档案管理模式。(魏秀田[4])此定义强调城建档案数据化与信息、通信和物联技术的结合,旨在实现更安全、系统化的档案管理。

定义四:基于原料型数据视角的“档案数据化”通常是指将档案内容转换成为方便计算机处理的信息形式。(赵生辉、胡莹[5])此定义强调基于原料型数据视角的档案数据化,其目的是将档案内容转换为计算机易于处理的信息形式。

定义五:基于数值型数据视角的“档案数据化”通常是指强化档案统计工作,致力于用数值全面描述机构档案管理体系的状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赵生辉、胡莹[6])此定义强调基于数值型数据视角的档案数据化,其目的是通过数值化描述档案管理体系的状态特征和变化趋势。

定义六:档案数据化是指“将图片(档案数字化副本)转化为电脑可以任意检索的数据,让它可以和其他的大数据一样,进入到大数据系统,可以任意地检索、主动地推送、深度地挖掘”。(金波、周枫、杨鹏[7])此定义强调档案数据化的目标是将图片转化为可检索的数据,并使其能够与大数据系统进行集成和深度挖掘。

定义七:档案数据化是指将档案存入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中,且重点在于可以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和分析,而不仅仅是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简单的存储。(戴秀文[8])此定义强调通过将档案存入数据库系统,并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档案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定义八:所谓档案数据化,是指将档案信息资源转化为能够为计算机等智能设备所识别的机器语言的过程。(赵春庄[9])此定义强调将档案信息转化为机器语言,以便于计算机等智能设备的识别和处理。

定义九:档案数据化是指将档案信息转化为准确的小数据得出的结论更为科学和真实。(杨来青[10])此定义强调档案数据化能够通过转化为准确的小数据来得出更科学和真实的结论。

定义十:增量档案数据化是指新产生的档案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满足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特征。(毕敏[11 ])此定义强调增量档案数据化,即新产生的档案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以适应大数据环境的数据特征。

定义十一:档案数据化的数字化是指将模拟数据转换为用“0”和“1”表示的二进制码。(曾苏[12])此定义强调将模拟数据转换为二进制码,实现档案数据的数字化。

定义十二:所谓档案数据化,是指应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产生的新型信息形态。(李冬[13])此定义强调档案数据化是基于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存储技术等的新型信息形态。

定义十三:档案数据化是指将传统档案室的资料转化成计算机可以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将这些信息整理和组织后,存储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里。(邵景辉[14]、 骆卫华[15])此定义强调将传统档案室的资料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和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并进行整理、组织和存储。

根据以上归类分析,可以看出对档案数据化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档案数据化与原始档案的相似度和时代发展的关系;(2)将纸质档案和音像档案转换为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实现编辑、处理、分析和检索的能力;(3)结合信息、通信、物联等技术,打造更安全、系统化的档案管理模式;(4)基于不同的数据视角,目标和方法会有所不同,如原料型数据视角和数值型数据视角;(5)档案数据化的目标包括与大数据系统集成、深度挖掘,以及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和分析;(6)档案数据化还可以通过将档案信息转化为机器语言来实现智能设备的识别和处理;(7)强调档案数据化能够得出更科学、真实的结论;(8)对于增量档案数据化,强调新产生的档案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适应大数据环境;(9)档案数据化还涉及数字化过程,将模拟数据转换为二进制码;(10)档案数据化是基于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存储技术等的新型信息形态。

需要说明,以上分析仅基于上述整理结果提供的定义进行分类和评析,并不涉及作者本人观点。对于档案数据化的具体应用和技术实现方法,会因组织、行业或国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基于上述归纳分析,个人认为:档案数据化是指将传统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格式的过程,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库管理实现对档案信息的获取、存储和利用。但不同于“存量档案数字化”[16],亦区别于“增量档案电子化”[17]。

据此,档案數据化的基本原理是将纸质档案经过扫描、图像处理和OCR技术等手段转换为数字化的文件,并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对这些数字化的文件进行分类、组织和存储。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元数据和标引等方式对档案信息进行描述和索引,方便后续的检索和利用。

1.3 档案数据化的优势。档案数据化有利于高效、便捷、可持久保存,能够方便地进行备份和共享,提高档案利用效率。(1)数字化储存。将传统的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文件,并采用数字储存技术进行保存和管理。这样可以提高档案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减少了纸质档案的物理空间占用和损坏的风险。(2)信息共享与协作。档案数据化可以提升档案信息共享能力,促进不同部门、机构之间的信息协作和沟通。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重复劳动,并促进信息资源的合理利用。(3)快速检索与访问。数字化档案可以根据特定的检索条件快速进行搜索和查询,大大提高了档案的查阅效率与速度。人们可以通过电子设备随时随地访问档案,方便了工作中对档案信息的获取。(4)安全保密性。数字化档案能够采取各种安全措施,如加密、权限管理等,确保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只有具有相应权限的人员才能访问和编辑档案,有效防止了信息泄露的风险。(5)长期保存与保护。采用数字化技术可以有效延长档案信息的保存时间,预防信息丢失和损坏。同时,数字化档案能够进行备份和恢复,确保档案信息的长期可用性和完整性。(6)数据分析与利用。通过对数字化档案进行数据分析,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洞察和价值。这样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优化工作流程,并进行深度挖掘和利用档案资源。

值得注意的是,档案数据化需要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档案的合规性和可信度。此外,在档案数据化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和数据备份等方面的工作,以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和可靠。

总之,档案数据化是将传统纸质档案转化为电子格式的过程,具有高效、便捷、可持久保存等特点。通过档案数据化的手段,可以提高档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方便档案的检索和利用,并实现档案的备份和共享,促进档案管理的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

1.4 档案数据化的意义。档案数据化具有管理高效、安全可靠、挖掘共享、节约环保等方面的积极意义。档案数据化可以提高档案的管理效率和便捷性。通过数据备份和灾备措施,可以防止档案丢失、损坏或被篡改,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可信度。通过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深入挖掘档案中的有价值信息,发现潜在关联和规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数字化档案也方便了跨部门、跨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合作。纸质档案需要大量的空间存放,而数字化档案可以节约空间资源。

总之,档案数据化的意义在于提高管理效率、确保档案安全、促进信息共享与分析,并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产生积极影响。

2 国家记忆工程的内涵和目标

《“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这是构筑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集体记忆的重要举措。新时代新成就国家记忆工程的实施,是记录党和人民奋斗史的宏大叙事,也是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的温情叙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缩影,也是凝聚人民力量、增强国家认同的源泉。[18]2.1 国家记忆工程的定义和重要性。国家记忆工程是指保护和传承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它通过收集、整理、保存和传播各类历史文献资料,力图弘扬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国家记忆工程的实施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历史档案、口述历史、历史文化遗产等各个方面。国家记忆工程不仅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和记录,也包括对各种文化符号的挖掘和保存。通过建立完备的档案系统和资源库,对各类历史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使其更好地为学术研究、社会教育和公众服务提供支持。

国家记忆工程有助于维护国家的历史连续性和文化认同感。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国家记忆工程则将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加以保护和传承。通过对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整理和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

2.2 国家记忆工程的目标和内容。国家记忆工程的目标是建立完备的国家记忆体系,保存国家的记忆资料,并通过相关活动和项目展示国家的历史文化。国家记忆工程的核心任务包括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口述史料采集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三个方面。

国家记忆工程以建立完备的档案体系为基础,对历史档案进行整理、保护和数字化处理。这些档案包括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家庭等各个层面的历史文件和记录,对于研究和了解国家历史具有重要价值。国家记忆工程注重口述历史的采集和保存,通过与知识分子、革命家、传承人、农民工等亲历者的访谈,记录他们的亲身经历和见证,使这些宝贵的记忆资料得以永久保存。国家记忆工程还着重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与修复、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承,以及对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和保护等。这些措施旨在保护和弘扬国家的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总之,国家记忆工程是保护和传承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标是建立完备的国家记忆体系。通过国家记忆工程的推进,可以加深人们对国家历史的认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认同感,推动国家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

3 档案数据化与国家记忆工程的关系

3.1 档案数据化对国家记忆工程的推进作用。档案数据化为国家记忆工程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保障。通过将历史档案数字化,可以使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得以高效收集、整理和保存。档案数据化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提高档案管理的效率,促进历史资料的检索和利用。

3.2 国家记忆工程对档案数据化的要求和影响。国家记忆工程对档案数据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数据安全、完整性和长期保存等方面。国家记忆工程需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数据的长期保存和传承。比如,为满足国家记忆工程的需要,档案数据化需要建立完备的数据安全机制。保护档案数据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防止数据被非法篡改或泄露。同时,档案数据化还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即保证数字化之后的档案能够完整地保留原始信息,不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的情况。

国家记忆工程对档案数据化的影响。国家记忆工程的推进也推动了档案数据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不断涌现,为档案数据化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总而言之,档案数据化为国家记忆工程的推进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国家记忆工程也促进了档案数据化技术创新应用和转型升级。档案数据化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国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效果,促进国家记忆工程的顺利进行。

4 档案数据化与国家记忆工程的应用与管理

4.1 档案数据化在国家记忆工程中的应用。档案数据化在国家记忆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包括对历史档案的数字化处理,通过扫描、拍摄等技术手段将纸质档案转化为数字形式,实现了档案信息的全面记录和保存。此外,还包括建立历史文献的在线展览平台,通过互联网等数字化媒介,将历史文献呈现给广大公众,提供便捷的查阅和学习途径。同时,也可以建设具有完善分类系统和搜索功能的数据库,方便研究者对历史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4.2 档案数据化与国家记忆工程的管理与保护措施。档案数据化是国家记忆工程中的基础工程,需要在数据的积累、管理、安全和使用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

(1)数据积累方面。数据积累是指对档案数据进行持续收集和归纳的过程。为了有效地进行数据积累,需要进行目标、来源、收集、整理和质量等要素的控制。在确定收集目标方面,明确需要收集的数据类型和内容,并根据需求设定相应的收集目标。例如,可以确定需要收集的档案种类、数量以及相关属性等。在数据来源方面,确定数据的来源渠道,包括档案馆、档案机构、单位内部等。这些来源应该具备可靠性和可追溯性,以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在收集方法方面,根据不同的档案类型和特点,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例如,可以采用田野调查、文献分析、口述历史等方式进行数据收集。在数据整理与归纳方面,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建立相应的分类体系和标准。这有助于后续的数据管理和利用工作。在数据质量控制方面,数据积累过程中,需要进行数据质量控制,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一致性等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数据审核机制和质量评估标准来确保数据的质量。只有通过以上措施,才可以有效地进行档案数据的积累工作,为后续的数据管理和使用提供可靠的基础。

(2)在数据管理方面。需要建立完善的档案数据管理体系[19]和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整理、存储和更新等环节的规范化操作。此外,还需要进行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确保数据不会因为意外事件导致丢失或损坏。

(3)在数据安全方面。国家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档案数据的安全性。[20]这包括建立安全的存储系统和网络环境,限制非授权人员访问档案数据,以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同时,也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密和验证,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在合法使用方面。需要建立相关的法律和政策,明确档案数据的使用范围和权限,防止数据被滥用或非法使用。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督和审查,确保档案数据的合法性[21]和规范性。

综上所述,档案数据化在国家记忆工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合理的管理与保护措施,能够更好地支持和推进国家记忆工程的进行,为国家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这也是档案数据化与国家记忆工程紧密相关的原因所在。

5 结语

档案数据化与国家记忆工程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和相互促进作用。档案数据化不仅为国家记忆工程的推进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手段,也为国家记忆资源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加强档案数据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断提升档案资源的数字化水平,同时不断完善国家记忆工程的建设。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推动档案数据化与国家记忆工程的深度融合,以实现更高效的信息管理和更廣泛的文化传承。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将为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承做出更为卓越的贡献。让我们携手共同努力,为数字人文视角下的档案数据化与国家记忆保护和传承不断探索前进。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张新芳,副研究馆员 来稿日期:2023-10-12)

猜你喜欢
数字人文
图书馆未来的技术应用与发展
数据驱动下的高校图书馆数字人文服务研究
汉传佛教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现状调查与特征分析
数字人文2011—2016年研究综述
数字人文时代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研究
数字人文时代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研究
数字人文目标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数字学术与公众科学:数字图书馆新生态
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
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