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学科更名背景下档案学专业认同的路径建构

2024-05-03 09:06:28任越焦俊杰
档案管理 2024年1期
关键词:专业认同信息资源管理档案学

任越 焦俊杰

关键词:一级学科;档案学;专业认同;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化;数字化

2022年9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其中“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在1997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首次设置“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2011 年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调整为“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后一直沿用。学界对于一级学科更名始终有争鸣,经过二十余年的学科发展与学术研究,“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终于登上历史舞台。

随着一级学科名称改变,原有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档案学界为此组织了兰台笔谈等讨论活动,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后对档案学专业在学科历史归属[1]、学科未来发展[2]、学术研究题域扩展[3]、高校专业建设[4]、研究生教育内涵扩展[5]上产生的影响和变革。一级学科更名使档案学专业拥有了新的平台和生长点,但学科发展的根本在人才,没有一定的人才基数,一切都将成为空中楼阁。目前档案学专业人才一人难求,全国有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各级各类档案馆7100多个,这意味着上述单位平均5年才有1.34名档案学专业毕业生供给。[6]同时受到“新高考”改革、大类招生等因素影响,各高校历年招生情况都不甚理想。

扩大人才规模和质量的前提是建立档案学专业认同,在原一级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下对于二级学科的专业认同已形成了少量研究成果。付立宏等提出情报学专业认同是指情报学及其相近专业研究生、用人单位对情报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程度,它不仅影响情报学就读学生对情报学专业的态度及学习效果,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情报学的学科生命。[7]邢文明和周玉琴结合图书馆学专业的特点认为,專业认同是指特定专业学生在认知了解本专业的基础上,接受与认可本专业,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和探究,是一种与学习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乃至认识动态转变的过程。[8]余益飞、李刚指出档案学专业认同是档案学在校生(包括本科和硕士)对自己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表现为对自己所属档案学专业群体的态度和情感,以及毕业后持续从事本专业工作的意愿,等等。[9]以上研究成果是以学生与专业的联结为出发点,视角孤立。对于一个专业的认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的问题,既包括专业学生的认同,也有社会公众的认同、用人单位的认同等,各类认同之间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形成良性循环。一级学科更名后对档案学专业认同的研究尚处于空白,本文将结合一级学科更名背景,对档案学专业认同进行多路径建构。

1 档案学所属一级学科的演变梳理

1.1 从无到有:历史学一级学科下的档案学。沈兼士先生最早认识到档案的史料价值,提出“《周官》有五史,掌一切政教出纳之记载”,同时认为,档案于一代政治、学术关系极大。[10]从历朝历代对档案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来看,我国档案事业具有强烈的历史属性。档案学研究起始于民国时期,“八千麻袋事件”引发了社会对历史档案的整理热潮,北京大学、故宫文献馆、历史语言研究所均开始探索明清档案科学整理的方法。同时史学界关注到明清档案作为一手资料的重要作用,逐渐利用档案进行考证,开展史学研究,撰写明清历史,摒弃坐而论道的空谈。这也使得档案学成为历史学的辅助学科,在历史学领域受到认同,相应的大量历史学家也参与到档案学的建设中来,完善历史档案的管理流程,挖掘历史档案的史料价值。这无疑奠定了学科历史定位的基础,时至今日档案工作为史学服务的功能始终未曾改变。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底,档案学作为一门科学逐渐被确定下来。1956年颁布《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提出:“对档案学及其他辅助科目,应该加强研究工作,以提高科学水平。”[11 ]同年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在制定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时,也将档案学列为该规划15个独立学科之一。1983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公布《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这一版目录中档案学所属一级学科为历史学,所属二级学科为历史文献学,颁发学位名称为历史文献学,“这无形中塑造了一批人的专业认同和职业认同,如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档案学者多为此背景下的学者群体,他们的专业旨趣历史学色彩相对更为浓厚”。[12]在一级学科历史学下,高校档案学专业开设课程、学科研究方向、就业范围等都与历史学紧密相关,学科地位较低。因此这一时期档案学专业认同主要来自历史学家以及史学相关行业的认同。学生个体的专业认同受到年代所限,表现不够明显。

1.2 重新归类: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下的档案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纵深推进,国家和社会运行中产生了类型多样的档案,包括文书档案、科技档案、民生档案等,再加之庞杂的历史档案,数量极为丰富。为尽快适应这一新形势,1992年颁布的《全国档案馆设置原则和布局方案》中明确规定加快建立各级国家档案馆、部门档案馆、企事业单位档案馆。不难看出这一时期对档案本身的管理逐渐扩展到与档案相关的人、财、物、地的管理上。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了《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在这一版目录中首次设置管理学门类,下设一级学科“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包括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三个二级学科。由此档案学从归属历史学调整到归属管理学,即对过往的历史档案的整理转变为对现行文件——档案的管理,这无疑是学科向前发展的应有之举。学科研究对象从档案本身的管理转变为对档案以及相关资源要素的管理上,更侧重文书和档案工作的衔接,更强调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学科课程上也向档案的长期保存管理、档案安全管理、档案馆管理、档案人才队伍管理等方向转变,具有显著的管理学特征。学科导向的适时改变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档案管理人才、办公室文秘人员。在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下的档案学专业认同主要来自各级各类档案馆、企事业单位档案室等用人单位。在就业的良好形势下,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已有提升,但社会公众仍未脱离对档案学埋头故纸的固有印象。

1.3 整装出发: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下的档案学。202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公布的最新《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中,档案学原属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从时代发展进程来看,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数字时代已经来临。在档案事业上表现为运用数字技术和数字方法开展档案管理、利用和服务,档案馆形态上已从数字档案馆向智慧档案馆发展,强调提供线上线下均等的数字化服务;从研究对象来看,冯惠玲教授认为:“管理活动从面向实体转向更加深入内容,图书、情报、档案接纳了更多形式的信息,管理活动进入信息层、数据层,于是学科领域自然而然地扩展到各种类型的信息管理和数据管理。”[13]

随着纸质档案加快转型为电子档案,研究对象已由关注档案本体,到关注档案数字化,再到关注档案文本内容和档案数据价值上;从学科的发展来看,原属的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是图书馆学、情报学和档案学名称的无序堆积,无法显现三者的内在联系。更名的信息资源管理一级学科依据的是三者同属于信息资源,同时涵盖三者交叉学科。这将有效拓宽一级学科口径,给予档案学等二级学科发展空间,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招生录取上实现新的突破。

2 一级学科更名为档案学专业认同带来的优势条件

2.1 平台提档升级与国家战略相对接。中国信通院发布的《全球数字经济白皮书(2022年)》中显示,在数字经济规模方面,美国位居第一,2021年达到15.3万亿美元,中国位居第二,为7.1万亿美元。从数字经济占GDP比重来看,德国、英国、美国比重位列全球前三,均超过65%,新加坡、中国、芬兰、墨西哥比重介于30%~45%之间。面对时代之变,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国家战略,从顶层设计的高度为数字中国布局谋篇。

2022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中指出要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各级各类档案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机构主动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对接,这将有力发挥档案学专业的学理支撑、智力支持、人才支撑等作用,引入信息资源管理的方法和形式,在档案数字化基础上更加注重档案内容挖掘、档案数据管护、文化成果创新。建党百年之际,中央档案馆推出百集微纪录片《红色档案——走进中央档案馆》,用真实的档案叙事红色文化,在国家的红色文化传承中展现档案的力量,改变社会公众对档案工作的认知。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要求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一方面,档案馆作为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机构将逐步从数字档案馆到智能档案馆再到智慧档案馆迭代升级;另一方面,档案领域拥有丰富的档案数据,是极具价值的生产要素。未来将在一级学科信息资源管理的大框架下,深耕档案数据价值,依靠信息技术清洗解构,关联重构档案数据,形成专题档案数据集和可量化可分享的数据产品。

信息资源管理下的档案学科更便于深度参与数字社会、数字文化、数字政府等国家战略,既从档案的角度为国家战略助力,又通过国家战略提升社会认同。从国家战略的对接上将给予档案学更多应用场景,产生深刻持久的社会影响力,让社会各界看到档案在国家发展中具备的独特作用。

2.2 以更快的步伐与行业迭代相耦合。从“十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25年间我国已颁布并实施了5次国家性质的档案事业规划。对五次规划全文进行词频统计,从《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到《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信息化”和“数字化”出现频次有所起伏,而《“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出现频次大幅增加,如表1所示。

顶层设计从档案实体走向档案数据会产生巨大变化,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势必会重塑档案行业形态,对于档案职业人员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分析水平有更高的要求。一级学科更名后档案学将加快信息化环境下档案学专业全面变革的步伐。结合档案事业自身特点并吸收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与技术的营养,引入信息资源管理课程,同时找到学科的交叉点和生长点。培养学生既具有档案学专业核心素养,又能够立足档案事业,借助信息资源管理方法与理念,重塑档案业态在信息时代的样貌。

2.3 以更强的能力与专业发展相适应。2021年1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办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必须扎根中国大地,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布局,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深化科教融合育人。[14]一级学科更名为信息资源管理对档案学创新守护专业核心能力和拓展专业发展边界是有益的。

档案学将会形成三条发展主线,一是从历史原点出发,向数字人文进军。通过挖掘档案信息内容,融入历史背景,运用数字人文方法,重新建构档案数字叙事体系,丰富历史档案的呈现方式与内容的深度解读。二是从信息角度出发,把无序隐性的档案内容转化为具有显性价值的档案数据资源,在“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工作完成后,通过信息挖掘、信息组织、知识图谱等方法关联相关档案数据,形成知识网络。三是从文化角度出发,以文化事业机构档案馆作为阵地,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属性。

实现档案学专业发展的三条主线离不开一级学科信息资源管理的支撑,可以通过交叉合作找到档案学专业发展的新起点。专业发展的直接受益对象是本硕博学生,档案学专业高校通过宽口径教学,扩充学生知识体系,树立交叉创新思维,培养具备情感维度、知识维度、能力维度的复合型人才。全过程具有一定挑战性,但在就业范围上有更大选择权,更具主动性,通过促进个人终身全面发展获得学生认同。

3 档案学专业认同的路径建构

3.1 固本培元:以档案学核心知识建构社会认同。档案学专业认同需要社会认同、行业认同、学生认同多路径建构,三者之间缺一不可并且互相促进与转化,可以看作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立体生态系统,如图1所示。

社会认同指的是为档案学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氛围,让档案事业从幕后走向台前,提高全社会对档案事业的关注和理解,促进社会公众尊重档案职业,向往档案行业,引导社会公众走进各级档案馆,改变社会对档案学的固有印象。社会认同在专业认同中起到坚实的基础作用,如同大厦基石垫层。在一级学科信息资源管理下的档案学核心知识有三个维度,这是档案学的“本”和“元”,既具有信息资源管理的新特征,又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

首先是历史之维,即关注历史档案在数字化后的解构,借助信息组织、知识关联、可视化、数字人文等信息技术重构历史事件。上海市档案馆“跟着档案观上海”数字人文平台在2023年6月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以不同年份的上海地图为基础,运用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将档案知识图谱和时空地理信息系统、流媒体故事系统等有机融合,通过档案视角重新观察上海历史。此外,该平台也积极与中小学校开展合作,提供贴合青少年特点的红色档案文化教育活动。历史之维的档案学核心知识要对接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为指导的数字素养提升政策,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通过档案数字化成果感知熟悉的历史,从小培育数字素养和档案意识。面向学龄前儿童,以儿童视角和口吻重新编排档案内容,出版档案类儿童读物、3D立体书、绘本等。面向义务教育学生群体时,高等院校和各级档案馆形成合力,将档案中的知识结合中小学教材大纲共同制定校园教育课程和教育平台,开展教育实践和档案推广。英国国家档案馆官网教育栏目按活动形式划分出课程、重点话题、主题馆藏和游戏四种类型。其中,档案网站提供的课程是与学校课程相关联的,教师可以“按原样”使用它们,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调整。[15]

其次是信息之维,即关注档案事业正在由实体管理向数据管理的转变,重塑与信息时代相匹配的档案管理流程,重新思考通过区块链等技术保全保真档案,同时挖掘档案的数据价值。信息之维要对接以数字中国为指导的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在单套制实行后不再以“卷”和“件”等为单位,可能是会以KB或MB为单位。面向信息化场景下要重新制定档案管理方法,注重档案数据的采集、清洗、分析、可视化等治理过程,形成专题档案数据库,产出可量化可分享的档案数据资产。这将为档案在国家数据结构中赢得一席之地,获得国家认同。

最后是文化之维,即关注档案的文化特质,档案不仅承载过去,也正在记录当下,传承真实可信的中华文明。利用一级学科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主动与文化机构合作开发,打造沉浸式、专题性的文化产品。对接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指导的文化强国建设,例如苏州丝绸档案馆推出的解密书《第七档案室》、互动密室《第七档案室·漳缎疑云》、主题剧本杀《第七档案室·查无此人》等均在线上线下反响强烈,在苏州文博会等推广中广受好评。在一级学科信息资源管理下档案学核心知识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拉近档案与社会公众的距离,得到更加广泛的社会认同。

3.2 守正创新:以档案学核心能力建构行业认同。行业认同指的是各级档案馆、企事业单位、文化事业机构、信息咨询与服务机构对于档案学专业学生在聘用、实际工作、选拔任用过程中展现出的能力的满意度和认可度。行业认同在档案学专业认同中起到支柱作用,如同大厦四梁八柱。马费成教授指出“我们学科的核心内容,资源的获取、组织开发、传递利用、存储检索,整个流程是其他学科基本不去涉及的,这是我们学科的本行”。[16]因此一级学科信息资源管理下的档案学核心能力指的是将无序信息转化为有序信息,并找到有序信息的内部联系形成新的有价值的信息。

“守正”指的是档案学核心能力贯穿和统领三个维度的核心知识,“创新”则是塑造、运用、活化核心知识的能力。“档案学是应用学科,理论本身是重要的,但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始终是检验一个档案理论工作者学术成色的最重要的方式。”[17]因此核心能力对应的就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能力,是行业用人所看重的。

建构行业认同需要高等院校、档案馆、档案企业三方协同配合。一是项目协同,在承担国家级、部委级、省级科研项目时,高等院校、档案馆、档案企业要各派人员组成科研团队,面向时代变化、国家发展、地方特色等形成科研课题,特别是要面向一级学科信息资源管理承担交叉性课题,聚合人才优势、资源优势、智力优势、实践优势、技术优势,推出可应用可复制的研究成果,增强信息行业对档案学的认同。二是过程协同,即“全过程”展示档案学核心能力,目前行业对档案学科的发展是模糊不清的。要主动展示学术引领下档案工作从原有的手工记录、人工整理到数字时代数字传输、网络归档变化的全过程,展示信息化环境下档案学科理论和实践的深化过程,展示数字时代档案学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工作成果。冯惠玲教授带领的团队打造了浙江省仙居县高迁古村的“记忆高迁”,通过档案还原了村庄历史,建立了数字高迁,助力乡村振兴与发展,扩大了档案学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三是人岗协同,一级学科更名后档案学的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都相应发生改变,但相关行业对于档案学的了解程度尚浅。要以高等院校为主体,主动走出校园走访调研各级档案馆、档案企业、文化事业机构、信息咨询与服务机构,宣介档案学专业的学术发展,展示档案学人才培养硕果,了解岗位所需,积极向用人单位推介专业人才,加深行业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为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3.3 以生为本:以档案学核心素养建构学生认同。学生认同指的是本硕博学生对于档案学专业的知识体系、育人体系、发展体系的认可,不是被迫选择专业,而是在报考、学习、就业时对档案学充满认同与热爱,并通过高校的培养拥有受益终身的能力和本领。学生认同在档案学专业认同中起到关键作用,如大厦砖瓦。档案学核心素养是指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热忱、扎实学识、创新能力。建构学生认同要从专业知识、专业情感、专业发展三个层面进行。

专业知识认同,即扎实学识和创新能力的素养运用,在一级学科信息资源管理下的档案学,要重新与新的二级学科构建内在逻辑联系,更新人才培養方案,满足新时代、新学科下的档案学人才要求。打造以“厚知识基础”“强技术运用”为两翼的培养模块,以“历史视角”“信息视角”“文化视角”为特色的学科课程群,以“全课程参与,项目制结课”为考评方式,适当增加学科的难度。通过具有挑战性的培养促进学生对档案学专业知识深刻理解、深度感受。

专业情感认同,即对于专业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愿意持续为专业学习投入时间和精力,有较大的内驱力和自觉性,并愿意选择档案行业为之长期努力。主要是家国情怀、专业热忱的素养运用,任越认为档案学专业情感教育方法包括通过教师的言傳身教,通过档案学专业实践,通过档案学各类学术成果,这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18]档案学专业情感认同的培养是从社会认同之中就已开始,在面向全年龄段时进行潜移默化的档案教育,从小引导树立档案意识。在选择档案学专业时,学生的基数就会逐渐增长,学生质量就会逐年有所提高。档案学是一门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学科,更名后本科学生进入大学后要先进行实践教育,实地调研各级档案馆和档案企业的成绩与困境,产生专业兴趣,再带着问题回到课堂。通过高校优质教师力量的教学,传授学科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从理论高度重新理解与审视实践中的问题。之后要面向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科研项目、学术论文运用核心素养,产出相应成果,做到产学研一体化。

专业发展认同,即学生对于未来凭借档案学获取的就业选择、薪资待遇、职业发展、社会地位的认同。这需要一代又一代档案学学生通过核心素养提高自身工作成绩,提升专业美誉度。当然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真正认识到档案学专业的作用,提高档案学社会地位,这与上文提出的社会认同路径不谋而合。档案学专业认同之学生认同在经过前两个维度后会更容易产生,当专业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发挥“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职业使命,又将有效反哺并带动社会和行业的认同。通过学生的培养稳固学科的本质特色,拓展学科新的边界,即从“以生为本”的“本”转化为“固本培元”的“本”。档案学专业认同通过社会认同、行业认同、学生认同三条路径互相促进与转化而实现,有效提高档案学的学科地位。

4 结语

在一级学科信息资源管理下建构档案学专业认同需要依靠社会认同、行业认同、学生认同,三者之间相辅相成,互相转化。加快推进专业认同,可以有效避免档案学专业亦步亦趋失去特色甚至被边缘化的困境。在数字时代,通过提升专业认同将助力形成自主自信的档案话语体系,全方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事业体系。

(作者单位:1.黑龙江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任越,博士,教授,博导,副院长;2.中国人民大学档案事业发展研究中心 焦俊杰硕士研究生 来稿日期:2023-10-01)

猜你喜欢
专业认同信息资源管理档案学
美军信息资源管理战略概况研究与启示
大数据在部队信息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电子测试(2018年4期)2018-05-09 07:28:33
浅谈西藏农牧业信息资源管理
关于档案学会工作的几点思考
兰台内外(2017年5期)2017-06-06 02:24:11
吉林省档案学会召开换届大会
兰台内外(2017年6期)2017-05-30 06:46:29
高职生专业认同与学习情绪关系的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12期)2017-01-12 20:29:08
高职学生的专业认同现状及对策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20:26:22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 18:10:25
历史主义是档案学不变的灵魂和宗旨
——《魂系历史主义——西方档案学支柱理论发展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护生专业认同研究进展
考试周刊(2016年14期)2016-03-25 03: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