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色种植”小切口 谋“五育并举”大教育

2024-05-03 16:47常明殷娜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4年4期
关键词:家校合力五育并举劳动教育

常明 殷娜

摘要:哈尔滨市呼兰区康金中心校(以下简称康金中心校)立足于农村校情,深入挖掘本土特色,把劳动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门必修课,以“绿色种植”为小切口,积极探索“五育融合”理念,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深度协作,探索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一育带动全育的“五育”融合创新路径,焕发新劳动教育的生命活力,让劳动教育真实有效地发生。

关键词:五育并举;劳动教育;项目化实施;家校合力;核心素养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1]。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课。康金中心校以“做一个勇毅笃行的人”为育人目标,不断拓宽劳动教育主渠道,打造专职教师团队,深入整合课程资源,以校园内“绿色种植”劳动实践为切入口,探索建构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劳动育人体系。通过劳动实践,使学校成为师生身心愉悦、幸福生活、绿色发展的和谐家园,磨炼学生坚持不懈、永不言弃、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

一、深度思考,厘清思路

当前社会劳动教育环境较以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此,学校将多学科与劳动教育结合,一方面从小处着手,从习惯养成开始,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本领;另一方面从大处着眼,把握劳动教育育人导向,丰富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通过自主探究、亲自操作、动手劳动,提升自主劳动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不断的思考与实践中,走出一条劳动教育的探索之路。

(一)劳动教育培育目标

学校不断探索家校合作路径,开展劳动习惯养成教育,突出抓好校园日常劳动训练、生活实践劳动教育、传统工艺劳动教育。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劳动相关课程和简单的生产劳动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逐步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以及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二)劳动教育实施思路

学校构建了“12345”劳动教育发展路径。“1”个核心目标:弘扬劳动精神,深入挖掘“勇毅”育人内涵,培养新时代爱劳动的“勇毅少年”,围绕不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开发设计劳动课程。“2”大基础保障:加强师资队伍和基地场所建设,配备专职劳动教师,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丰富和拓展劳动实践场所,打造“一体化劳育共同体”。“3”位一体:着力建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劳动教育实践体系。坚持做到“三化”,即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4”个维度:围绕北方的四季,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体现劳动课程四个维度,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5”育融合: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融合实施,实现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员育人,在“五育并举”中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有了清晰的实施思路,学校召开劳动教育专项大会,将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化、序列化,不断开发与完善劳动课程,并将其纳入学生培养全过程。配备劳动专职教师,为教师创造条件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不断提高劳动学科融合能力。在校长的亲自带领下,师生挥锨刨土、放苗定根,共同动手开垦出一片劳动教育“幸福林”,拉开学校劳动教育的序幕,为劳动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二、项目带动,立足“融合”

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校长牵头成立“耕读田园”,开发“绿色种植”劳动教育项目小组。项目组的教师集思广益,不断碰触,达成共识,以“融合”作为劳动教育发力点,构筑多维立体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以“轮胎上的开心农场”作为学校项目化劳动主题实践活动。活动启动后,家长们纷纷主动收集废旧汽车轮胎,亲自送到学校,校领导、教师与学生一起清洗汽车轮胎,在家校合作、师生合力中,学校劳动教育全面铺开。

(一)美育携手,让创意“融”起来

学校美术教师结合校园绿色文化,抓住学生兴趣点,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小小设计师。美术课上,学生自选主题,对废旧轮胎进行大胆想象,精心设计。师生按照设计样本,结合劳动教育种植基地的实际情况,一起构建轮胎造型,创造性地开辟了一块“轮胎上的专属农场”。教师和学生在轮胎上尽情描绘,创作出了主题鲜明、色彩艳丽、富有童趣的作品,学生体会了“变废为宝”的重要性,也树立了资源再利用的环保意识。

(二)精心育苗,让希望“融”起来

呵护一粒种子,培育一棵植物。作为春天的礼物,学校在春季种植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启动大会上给每名学生分发各种植物的种子。通过科学教师的讲解,学生了解了植物的育苗常识,了解了农具、农谚等农业知识,他们满怀期待地捧回一颗颗希望的种子,精心照顾它们,期待它们早一天生根发芽。

(三)耕种实践,让思考“融”起来

“刨坑、浇水、撒种、填土,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个步骤来。”在康金中心校的劳动课上,劳动专职教师一边示范一边为学生讲解种茄子苗的要领。劳动课上,学生从教室里走出来,走进生动的“田间课堂”,手捧自己精心在家中培育的小苗,在劳动教师的指导下栽种,在自己班级的农田里翻土、挖坑、浇水、栽苗、培土……并在生长过程中进行观察,填写种植手冊。在“绿色种植”活动中,学生们在土地上留下了耕耘的汗水和足迹,不仅体验到了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更感受着劳动带来的无限乐趣。

(四)果实累累,让收获“融”起来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劳动成果采摘对学生来说是最开心的事情。学生把沉甸甸的豆角放在手里抖一抖,掐一掐,忙得不亦乐乎,脸上也绽放出笑容。“起自耕农,终于醯醢”,学生将劳动的成果带回家,洗菜择菜,“小园丁”化身成了“小厨神”,随着一道道美味菜肴的出炉,学生亲自品尝到了劳动果实。“轮胎上的开心农场”项目式劳动教育实践,让学生体验到了田间的劳作技艺,懂得劳动的快乐和艰辛,坚信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也了解到生命萌发的神奇和不易,他们在泥土芬芳的童年里,锻炼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了热爱劳动的情操[2]。

三、家校共育,注重养成

劳动教育是打破“五育”融合,构建家校协作共育链条的突破口。想要搞好劳动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城乡差别,借助学校劳动资源、小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因地制宜设计劳动活动,调动社会、家庭等各种力量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劳动教育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学会与环境相处、与他人相处、与自己相处,学会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懂得劳动成果来之不易,体悟到劳动者的艰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3]。

(一)用劳动拓展教育,打造家校劳动共育生态

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家庭和学校生活中,构筑家校劳动共育的良好生态。在学校开展的“小鞋柜,大世界”活动中,教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所有家庭成员鞋子的折痕、磨损和污渍来体会父母工作打拼的辛苦;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清洁每一双鞋子,并用文字简单描述清洁过程。一双鞋子,一个故事,一份感动,学生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也感受到了父母的付出。

(二)用劳动创造生活,激发家庭劳动责任意识

“生活即教育”,学校立足“勇毅”办学文化,设计开发了以“仁义礼智信孝”为核心的家庭劳动实践课程。各学年围绕“家庭劳动清单”开展“巧手做家务,快乐展技能”家庭劳动计划。理一间小屋,得一室温馨,学生变成了一个个整理小能手,在自己的房间里大显身手。小到叠衣服、叠被子,大到收纳衣橱、布置房间等,都得心应手。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自理能力,也逐渐树立了主人翁意识,良好的行为习惯日益养成。担一项家务,尽一份孝心,学生积极参与到清洁小卫士的队伍中去,帮家长扫地、拖地、洗衣服、倒垃圾,通过亲身体验,学生逐渐体会到家长的辛苦,懂得了宽容和理解,家庭责任感也与日俱增。

(三)用勞动实现成长,家校评价共绘劳动画像

学校打破以往由教师单一主体进行评价的模式,将学生、家庭、学校等多主体评价相结合,注重形成性评价,关注发展过程。在“劳动作业摘星卡”活动中,学校充分关注过程性评价,将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有机结合。教师给予学生自评的机会,让学生自己总结在劳动中的体验,伙伴互相进行评价。还邀请家长关注学生居家劳动过程,给出居家劳动评价,学校根据多方的星级评价结果,选出在生活劳动实践中表现最优秀的一名或多名学生,奖励其“劳动之星”的荣誉称号。

做好学校劳动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未来,康金中心校将继续在劳动教育的时代性、劳动教育活动连续性、劳动教育资源的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与探索,在实践中“育”见劳动之美,在劳动中感悟生活之趣,让学生在劳动中淬炼成长,在实践中创造幸福,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未来,在潜移默化中成长为“勇毅笃行”的好少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20-07-09)[2023- 12-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 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2] 齐金华.小学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以农艺园劳动实践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2021(8).

[3] 胡永刚.新时代农村小学劳动教育的载体[J].教学与管理,2023

见习编辑/张婷婷

猜你喜欢
家校合力五育并举劳动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探究职校育人模式,助推学生健康发展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初探
好习惯成就大未来
凝聚家校合力打造和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