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二元结构理论的社区服务设施布局优化
——以莱阳市中心城区为例

2024-05-02 07:58刘晓
建筑与装饰 2024年8期
关键词:莱阳市居住用地生活圈

刘晓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 山东 青岛 26600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经济结构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工业经济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入城市,但是并不能全部及时转化为工业部门的主体领域,因而长期被城市排斥在经济发展的核心领域之外。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不断扩张,农村劳动力逐渐聚集形成城市低效率部门,并集中居住在欠发达区域,导致城市内部贫富差距和发展水平拉大,逐渐形成了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1]。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莱阳市城镇化率40.08%,莱阳市现状城镇化水平较高,新二元结构特征初显。基于此,本文以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为视点,从社会经济发展、设施空间分布等角度切入,研究社区服务设施布局的公平性,以期达到城市内部二元结构一体化[2-3]。

1 莱阳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现状

1.1 研究方法

1.1.1 观察法。通过实地调研踏勘,对莱阳市中心城区现状公共服务设施进行摸底调查,统计其类型、数量、面积、建设质量和利用情况等数据,形成现状评估的基础资料。

1.1.2 网格化数据分析。本研究采用基于网格的公服设施密度分析手法。以“5~10min生活圈”设施服务半径为基础,通过ARCGIS平台建立“300m×300m”基本网格单元,对单元网格内居住用地面积、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进行统计分析。

1.2 莱阳市公共服务设施现状评估

莱阳市中心城区现状居住用地分类城镇住宅用地和农村宅基地两类。其中,城镇住宅用地分布集中于中心城区中部,农村宅基地零散分布于中心城区东部和西部。

对居住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进行网格化处理,并对网格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莱阳市中心城区中部居住用地密度较大,东部西部居住用地密度较小,尤其以东部最少。莱阳市中心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不均衡,老城区及新城区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相对完善,单元网格内面积占比较大。城中村及部分老旧小区设施配置短缺,单元网格内面积占比较小。

综上所述,莱阳市中心城区现状居住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空间分布匹配度较低。老城区及南部新城区域公共服务设施面积较大;城中村及老旧小区等较为落后的区域,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较小。莱阳市中心城区现状已初步显示出城市内部二元结构特征[4]。

2 基于新二元结构一体化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

2.1 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

2.1.1 现有配置标准对比分析。梳理现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相关技术规范,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年)、《山东省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导则》等技术规范中相关规定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建立科学完善的配置体系。

2.1.2 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通过对现有相关技术规范的对比梳理(表1),结合莱阳市中心城区现状和实际需求,确定“县级-街道/镇区级(15min生活圈)-社区级(5~10min生活圈)”三个层级的配置体系。本次研究重点关注莱阳市中心城区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的均等化,规划合理划定生活圈范围,街道/镇区级、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结合生活圈设置[5]。

表1 现有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技术规范一览表

15min生活圈:服务半径为800~1000m,服务人口5-10万人。针对莱阳市中心城区内,共划定14个15min生活圈,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完成15min生活圈等级公共服务设施城区全覆盖。

5~10min生活圈:服务半径为500m,服务人口为0.5万~2万人。5~10min生活圈设施主要为居住配建设施,需提出刚弹结合的指标体系进行规范化引导。

2.2 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内容

2.2.1 现有规范配置内容对比分析。对《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2018年)、《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指南》(报批稿)、《山东省社区生活圈规划技术导则》等技术规范中关于“15min生活圈”和“5~10min生活圈”的设施配置要求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完成内容全面、规模合理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2.2.2 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内容。通过对现有相关技术规范的对比梳理,结合莱阳市中心城区现状和实际需求,确定“15min生活圈”和“5~10min生活圈”的具体配置内容。

15min生活圈:从行政管理、为老服务、终身教育、健康管理、文化活动、体育健身、就业引导和生态休闲等8个方面,综合配置23类公共服务设。(表2)

表2 “15min生活圈”设施配置一览表

5-10min生活圈:从行政管理、为老服务、终身教育、健康管理、文化活动、体育健身、生态休闲等7个方面,合理配置共10类公共服务设施。(表3)

表3 “5-10min生活圈”设施配置内容对比表

2.3 规划评估

2.3.1 公共服务设施与居住用地匹配度。本次规划通过社区生活圈的构建,实现了中心城区居住用地的全覆盖。以社区生活圈为单位,按需配置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居民全生命周期工作与生活等各类需求,打造高品质社区生活。

2.3.2 城市内部二元结构一体化。通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布局、提高社会公共福利等措施,逐步实现城市内部公共服务设施服务水平的均等化,从而带动实现城市内部其他功能一体化发展。

3 结束语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居民生活空间品质往往容易受到自身工作、收入等经济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为了缓和这一现象带来的社会矛盾,通过构建全城区覆盖的社区生活圈,均等化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在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社会福利以及休闲等方面,全面提升各个阶层居民可享受的公共福利,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从空间布局的角度推进城市内部二元结构一体化发展。

猜你喜欢
莱阳市居住用地生活圈
一段从“幼儿生活圈”开始的特别时光——浅谈促进小班幼儿开学适应的共育策略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生活圈划分研究
踢毽子
广州周边:价格洼地!“一小时”生活圈 7字头置业广州后花园
我国城市人均建设用地和人均居住用地研究
做个内心强大的人
1981—2010年冬季莱阳市低温日的气候特征分析
临沂市主城区居住空间扩展特征及驱动机制
2008年—2014年赣州市城市建设用地利用变化研究
基于街区的城市居住用地集约利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