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动课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

2024-05-02 15:35陈忠军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课堂实践历史教学

【关键词】“三动课堂”;历史教学;课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1-0081-02

【作者简介】陈忠军,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江苏淮安,211700)副校长,高级教师。

“五步教学法”是根据我校“三动课堂”教学思想创设的课堂教学策略,旨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交流展示能力等,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五步教学法”的教学策略共有五个环节:一是深入解读教材,挖掘主题情境,设计问题;二是设置指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是各小组围绕学习主题展开讨论和探究,通过集思、启思的方式解决问题;四是师生对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共学共研、分析释疑;五是巩固所学,应用实践。下面,笔者以统编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为例,探讨“五步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课堂实践。

教学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本史实,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曲折性不甚理解,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的内涵认识不到位。立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五步教学法”的教学要求,笔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通过历史情境认识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通过自主学习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基本史实;通过合作探究、互动释疑,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影响。

一、情境激趣,问题导思:调动学习主动性

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折的标志,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同时,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一课,对本单元的教学具有统领的作用。新课伊始,笔者展示了一组关于近代中国人民探索救亡图存的图片,并设计问题:“近代中国的哪些阶层探索了救亡图存之路?这些事件后实现民族独立了吗?为什么?又该依靠谁、走怎样的路才能实现民族独立?”笔者以历史情境创设和问题引领,驱动学生积极展开思考,激起探究欲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定标驱动,自主先学:培养进阶思维

笔者引出本节课的自主学习任务:利用教材中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了解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本史实。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在思考、整合的基础上,能多角度地分析、归纳五四运动的背景,以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条件,形成进阶思维,为进一步探究“五四运动的意义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影响”提供了保证。

三、合作探究,互助共学:提炼关键特征

在《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实施如下的合作探究任务。

材料一:五四运动的杰出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二:据邓中夏《中国职工运动简史》记载,总共人数无确实统计,大概有六七万工人开始以独立的姿态,以如此规模的行动,走上政治舞台。这又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大事。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五四运动既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也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五四运动史》

【合作探究1】運用史料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合作探究2】如何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合作探究,互助共学”是“五步教学法”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学生间的交流合作,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合作探究1,学生能基于史料展开讨论、交流,从性质、阶级、思想、时代等角度解决问题。对于合作探究2,师生需要通过分组讨论、师生互动等形式进行探究。学生围绕“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的“新”字进行多角度思考,从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归纳,认识到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领导阶级、指导思想、革命目标等方面的变化,提炼概括出“新”的内涵。笔者还关注学生的合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帮助,提高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效率。

四、师生互动,质疑点拨:培养家国情怀

在课堂中,笔者提出了有关“五四精神的内涵”的问题:“结合所学,五四精神的内涵有哪些?在史实中的支撑是什么?如何体会其时代价值?”师生将上述问题联系史实提炼、概括出五四精神的内涵,结合《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内容进行知识迁移,理解五四精神的时代价值。通过师生互动,学生既能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又厚植了家国情怀。

五、应用迁移,归纳提升:促进学以致用

“应用迁移,归纳提升”旨在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促进内化与迁移。笔者布置了一个拓展性任务:从建党精神出发,还有哪些党的伟大精神构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以此来鼓励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步教学法”以任务为驱动,以情境为载体,以问题为引领,以合作为方法,以评价为手段,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完成任务,提升了课堂学习效率。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要完善课堂评价机制,将教、学、评有机结合,健全评价标准、激励机制,有效地提高课堂质效。

猜你喜欢
课堂实践历史教学
在《物流专业英语》课程中实施双语教学的体会
基于课堂实践的会计教学趣味化探讨
大学英语网络资源与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学、导、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农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反思与对策
“互联网+微课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三 R”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情景模拟在大学英语课堂实践中的应用
课堂实践与赣南采茶戏的传承与发展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