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风险管理在省级农担公司的应用分析
——基于天津农担公司的实践研究

2024-05-01 08:33王志国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4年2期
关键词:农担代偿小微

王志国

(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1 引言

30 年来,我国担保行业起起伏伏,经历2012 年北京中担事件和2013 年天津海泰事件后,国内担保行业陷入低潮。小微企业和农业项目面临的融资难题愈加突出。

为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自2015 年开始,财政部门牵头组建专注农业融资的全国农担体系。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国家农担公司为龙头、以33 家省级农担公司为核心、覆盖大部分农业大县的全国农担体系于2017 年底基本成型。到2023 年3 月底,全国农担体系累计支持担保项目335 万个,累计担保突破10 000 亿元。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全国农担体系面临的风险管理难度不断加大,作为体系核心的省级农担公司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担保风险管理压力。

基于农业项目的风险特征和政策属性,省级农担公司创新小微农业项目担保风险批量控制模式,实现了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双重目标。本文基于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对天津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即天津农担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担保风险管理情况进行梳理并提出改进建议。

2 文献综述

一般认为,理论界对担保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乔治·阿克洛夫在《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机制》[1]一文中,通过构建旧车市场模型来解释信息不对称对经济的影响,在介绍减少信息不对称影响的制度安排时将“担保”作为一项典型的案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学者对担保制度的研究不断深入。罗志华和黄亚光[2]研究了西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运行机制,提出“运用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解决小企业融资贵问题、建立服务小微企业和农业的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在立法层面建立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的法律法规”等建议。李双全和李峰[3]在研究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工作时,分析了政策与市场、担保与政府、担保与银行、发展与风险等4 方面关系,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陈大琨[4]在研究安徽省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加强监督保障政策到位、培养高素质从业人员、强化“政银担”合作等建议。张超和王振宇[5]用“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解释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理者产生道德风险的原因,并通过实证分析说明管理者道德风险对农业信贷担保具有的影响,最后提出引入管理者道德风险指标、健全农业信贷风险管理策略和完善农业信用环境等防范农业担保风险的3 条建议。

3 理论综述

国内外学者从传统经济学出发,结合管理学等其他学科理论和市场需要进行研究,不断丰富担保理论。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将不断受到实务检验,也将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作为债务融资的衍生风险,担保风险与债务融资风险具有很高的关联性和相似性,担保公司可以参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要求对担保风险进行管理。

本文参照《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框架结构,对省级农担公司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研究,为进一步改进农业融资担保风险管理活动开拓思路。

4 体系框架

4.1 风险管理原则

担保公司应按照经营目标确定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目标应和经营目标保持一致。公司对经营目标进行调整时,风险管理目标应同时进行调整,以确保二者相匹配。

作为经营风险的专业机构,担保公司应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管理。受业绩压力影响,业务部门往往有“放松风控”的冲动,担保公司应以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保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4.2 风险管理内容

担保公司应根据机构定位确定风险偏好,在整体经营目标下,确定具体的风险管理目标,并通过建立合理有效的组织架构,对担保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4.3 风险管理程序

担保公司在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后,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降低担保风险,并在后续跟踪时密切关注风险变动情况,及时评估并调整风险控制措施,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

4.4 风险应对策略

担保公司根据客户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担保方案和反担保措施来降低担保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对于可以向其他金融机构转移的风险,担保公司可以采取分保、再担保、购买保险等措施分散风险。

采取各类风控措施后仍然无法避免的风险,将由担保公司进行代偿并承担可能形成的损失。对于能够在风险分析和评估阶段预测的风险,担保公司可以采取回避措施。风险回避可以完全消除相应风险,但会减少担保产品的供给,客观上导致了融资难的现象。

5 公司情况介绍

5.1 基本情况

公司由本地农业主管部门发起,由10 家国有企事业单位共同出资,于2014 年9 月挂牌成立,注册资本9 亿元。公司以“发展农业担保、服务三农经济”为宗旨,按照“政策性资金、市场化运作、法人化管理”的原则,自主开展担保业务,重点为涉农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重在体现社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增实力。

作为本地唯一一家专门开展农业融资担保的省级农担公司,公司与多家银行建立合作关系,成为本地农业融资行业的排头兵。

5.2 经营目标

公司不以盈利为目的,致力于解决本地农业项目面临的融资难题。成立初期,公司以助力本地优质农业项目做大做强为目的,计划孵化一批农业公司上市。公司收取相对较低的融资担保费用,计划在合适时间对被担保企业进行股权投资,以投资收益覆盖未来可能出现的担保代偿风险,探索形成“投贷联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随着全国农担体系建设工作的推进,公司将经营目标调整为“支持小微农业项目”,逐步清退存量大型农业项目。

5.3 经营成果

5.3.1 业务发展情况

公司在成立当年投放一笔2 000 万元担保项目,到2017年底,公司在保79 笔,在保余额51 816.5 万元,户均655.9 万元;2018 年,公司业务转型,到2019 年底,在保项目520 笔,在保余额61 060.72 万元,户均117.42 万元。其中1 000 万元以上的担保项目由2017 年底的18 笔降至2019 年底的5笔。2020 年后,公司小微农业担保项目快速增长,至2022 年6 月底,公司在保4 572 笔,在保余额245 415 万元,户均53.68 万元,公司“支小支农”的普惠金融政策效果逐渐显现。

5.3.2 风险管理情况

在转型初期,部分大型农业项目集中逾期,短期内给公司带来了较大的风险管理压力。至2022 年6 月底,公司累计代偿120 笔,代偿金额19 669.86 万元,实现追偿2 407.66 万元,累计代偿率为4.07%,累计追偿率为12.24%。

6 担保风险管理情况

6.1 风险偏好

重点支持方向由“优质农业项目”转向“小微农业项目”后,公司将风险管理目标由“零代偿”调整为由代偿率、追偿率、拨备覆盖率等多项风险管理指标组成的风险管理综合指标体系,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出现代偿。

6.2 管理架构

公司在成立之初,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组织架构,包括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2 个专业委员会和4 个职能部门。其中担审会负责审议批准担保项目,投审会负责审议批准投资项目,担保业务部负责担保项目操作,风险合规部负责审查控制风险,财务投资部负责投资和财务核算,综合管理部负责后勤人事和行政管理工作。

转型后,公司根据“小微农业项目”数量多、金额小、规范性差、抗风险能力弱等情况,新设了风险处置委员会、定制项目评议会和创新发展部、办公室,在担保业务部下增设了6个办事处,实现了机构、人员、业务的“三下沉”。

6.3 风险管理的实施

公司对大型农业项目逐个开展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计量、风险控制等管理措施。转型后,针对户小量大、任务重的情况,公司借鉴其他省级农担公司经验,试点“见贷即保”批量业务模式:合作银行提出批量业务方案,公司审查通过后,与合作银行共同发文确认,担保业务部按照文件要求操作具体项目,风险合规部配合开具担保意向函。风险控制模式由担保业务部、风险合规部、担审会联合开展的“层层审查”“人人把关”的“六级”风控模式调整为针对“定制项目”的小微担保项目批量风险控制模式。

批量担保模式下,由担保业务部独立完成单个小微项目的全部操作,极大地提高了担保操作速度,解决了单户额度小但业务总规模要求高的矛盾。

6.4 风险应对策略

大型农业项目担保和小微农业项目批量担保的风险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公司有针对性地对风险应对措施做出调整。

6.4.1 风险缓释

承保大型项目时,公司将企业的核心资产和重要关系人作为风险缓释的重要抓手,通过提高客户违约成本降低其违约可能性;通过控制可抵质押资产降低可能产生的担保代偿损失。批量承保小微项目时,公司将基层政府和商业银行作为风险控制的重要途径。依托农村熟人社会的特点,公司推动基层政府开展客户推荐、失信惩戒等信用体系建设活动,增强客户守信意识。通过提高风险承担比例、存入公司资本金等措施提高商业银行风险控制意愿。

6.4.2 风险分担

公司坚持与银行“风险分担”,在开展大项目担保时,将“二八”风险分担作为合作基础,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的道德风险。开展小微农业项目批量担保时,公司进一步强化了风险分担机制。公司首先在提高风险分担比例的合作银行试点“见贷即保”业务模式,鼓励合作银行承担更多风险。公司加入全国农担体系后,将再担保作为重要的分险渠道。截至2022年6 月,公司代偿的44 笔小微担保项目全部向国家农担公司申请再担保代偿补偿,其中33 笔通过审批,共获得代偿补偿419.63 万元。公司依托政策定位,积极推动基层政府建立小微农业项目风险基金。截至2022 年6 月,有两个区建立代偿补偿基金,公司据此支持担保项目108 笔,累计担保5 115 万元。

6.4.3 风险回避

公司根据主管部门要求和经营目标确定风险回避对象。承保大项目时,重点考察客户经营质量,对回报时间长、经营效益低、现金流差的客户实行回避政策。批量承保小微项目时,公司仅承保农业项目,重点支持10 万元~300 万元的小微农业项目,单户在保金额不超1 000 万元。为控制担保项目风险,项目平均余额控制在100 万元以内,基本上回避了大中型项目和所有非农项目。

6.4.4 风险承担

公司将资本金及其投资收益作为承担风险的基础,同时积极争取财政补贴支持。截至2017 年底,公司代偿0 元,承担的担保风险均未变成实际负债。公司转型后,部分担保风险开始暴露。截至2022 年6 月底,公司累计代偿19 669.86万元,收回2 407.66 万元,代偿余额17 288.62 万元,尚未收回的代偿款占压了公司大量流动资金。

7 存在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公司根据需要设置职能部门,按照政策要求进行业务转型,业务发展趋势整体向好。将公司风险管理工作对照全面风险管理要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还存在一些问题。

7.1 存在的不足

第一,风险管理战略尚不明确。公司一直没有提出明确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目标,业务转型更多源于政策压力,而非主动的战略选择,这也是在2015 年全国农担体系建设全面启动的大背景下,公司直至2018 年才开始业务转型的重要原因。前期积累的大型农业项目的担保风险成为公司进行业务转型的重要风险来源。第二,风险管理体系还不完善。公司目前开展的风险管理活动集中于对担保业务方面的风险管理,对其他风险还没有进行系统性管理。但战略、声誉、财务等方面的风险也会对担保业务的正常推进产生重要影响,仅对担保风险管理可能会出现顾此失彼、事倍功半的问题。第三,风险管理职能还不完整。公司根据业务发展需要逐步补充增加管理职能,新增部门的管理职能主要从原有职能部门分拆而来,管理职能的增加落后于担保业务的发展速度,可能导致公司风险管理出现漏洞。

7.2 改进建议

第一,明确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战略目标。按照公司经营目标,围绕农业信贷担保主业,将“全员管理”“全流程管理”和“全业务类别管理”的“三全”管理模式作为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目标,建立全面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第二,围绕业务重点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下,从担保业务出发,对战略、声誉、财务、人事等各方面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分别制定风险管理子系统,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第三,根据全面风险管理需要,优化风险管理架构。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下,以风险类别为模块设置风险管理职能和岗位,明确管理部门和责任人员。通过完善纪检监察、内部审计、不良清收、文化宣传等职能模块,不断优化公司的风险管理架构,以适应担保业务发展的新要求。

8 结论

从公司的担保实践可以看出,农担业务的政策属性决定了省级农担公司的担保风险管理必然有别于商业担保活动。省级农担公司应该按照全面风险管理要求,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架构和管理措施,以保证风险管理能够和业务发展相匹配,最终实现农业信贷担保的政策目标,助力农业强国的实现。

猜你喜欢
农担代偿小微
讲好为农故事 扛起为农担当
小微课大应用
◆全国农担体系累计担保金额突破5000亿元
中央财政支持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中央财政支持全国农担体系成效显著
关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的几个问题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小微企业借款人
小微企业经营者思想动态调查
解决小微金融机构的风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