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其忠
(贵州商学院经济与金融学院 贵州·贵阳)
[提要]柬埔寨作为东盟成员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随着中国对柬埔寨直接投资数量的增多,其面临的问题也随之增加。本文从文化的内涵:价值观、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等四个方面分析中国对柬埔寨直接投资存在的文化差异,并阐释其不利影响,最后提出解决对策,以期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
随着中国与柬埔寨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不仅两国之间的双边贸易迈上新水平,而且中国对柬埔寨直接投资也稳步增长。随之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逐渐显现,并映射到企业管理之中,导致中柬企业之间、领导者与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矛盾和冲突的产生。这些矛盾和冲突将对中国对柬埔寨直接投资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
虽然中国和柬埔寨同属亚洲国家,但因两国发展历史不同,两国文化之间必然存在一些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价值观差异、物质文化差异、制度文化差异和行为文化差异。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两国之间认知能力、行为方式等的不同,映射到中国对柬埔寨直接投资上,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冲突。
(一)价值观差异。从柬埔寨的发展历史看,1863 年的《法柬条约》使柬埔寨沦为法国的殖民地,长达90 年的殖民统治不仅使柬埔寨的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也给柬埔寨的民族文化发展打上了深深的“西方”烙印,使中柬两国的价值观产生了较大的差异。一是中国人对权力距离的认同较柬埔寨高,主要表现为:在直接投资企业中,无论是中方领导者还是管理者,均较为独断,与柬方管理者和一般员工沟通较少。即使是中方一般员工,与柬方管理者的沟通也较少。二是中国人比较注重集体主义,而柬埔寨人则比较注重个人主义,主要表现为:在直接投资企业中,中方人员在决策时往往把国家利益放在企业利益之上,而柬方人员则不同,他们仅仅考虑企业自身利益。三是中柬两国价值观的不同还反映在看待事物的角度以及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思维和模式上,如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以及环境保护之间关系认识上的差别、截然不同的投资方式等。这些价值观的差异在企业经营中不仅会使协调失衡,并进一步导致融资困难、决策迟缓等,而且还会引起员工间的矛盾与误会,影响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及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形成,导致管理失效,甚至是合作失败。
(二)物质文化差异。柬埔寨和中国虽然都信奉佛教,但柬埔寨人信奉的是小乘佛教,且人数众多,占全国居民的90%左右,与中国人信奉的大乘佛教相比,两者不仅在修行方式、修行目的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而且在物质观上也不尽一致。实际上,在中国真正信奉佛教的人数很少,据《中国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和实践》数据显示,至2018 年,全国佛教教职人员仅约22.2 万人,不到总人口的0.2‰。佛教信仰使柬埔寨人的物质观念发生了变化,不仅更加注重物质文化的佛教意蕴,而且还使物质消费严重两极分化,其原因有二:一是小乘佛教虽然主张众生自救,人人都能通过修道而进涅槃,但不能人人成佛;二是小乘佛教虽然否定主观的真实性,但不完全否认客观存在。所以,在柬埔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物质消费观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虽然大部分人仍然处在低收入之中,过着较为简朴的生活,但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且人数越来越多,却追求高物质消费。这与中国大乘佛教所主张的“对物质的追求不仅让人远离更纯粹、更高贵的信仰,而且还是极其短视的,因为从长远来看一个人绝不会因为聚敛财富而获得回报”完全不同。该差异必将导致那些缺乏佛教意蕴和低端制造的低档商品难以满足柬埔寨富裕阶层的需要。另外,虽然柬埔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柬埔寨人比较注重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如忌杀生和乱砍乱伐、反对破坏环境和自然资源等,他们把旅游产业作为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与我国经济发展初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完全不同。
(三)制度文化差异。中柬制度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中国,由于受传统人情文化的影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往往较为抽象,执行起来也常常因人、因事而异。例如,在中国企业中,管理沟通仅以口头汇报为主,只需叙述的简明扼要即可,一般不需要书面的分析,但在柬埔寨,不仅需要制定具体的岗位责任制,而且向领导汇报也要采取书面的形式。二是在柬埔寨,佛教徒们每日早晚需要念经,每逢初一、十五还要到寺庙朝拜,对佛教的信仰使很多柬埔寨人养成了与世无争的思想,在工作中缺乏竞争意识和进取心,往往导致中国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难以奏效。三是在中国,尤其是一些国有企业,政府对企业的干预较多,企业必须按照上一级行政管理部门的指令行事;但在柬埔寨,企业经营者希望按照自己的行为方式进行,不喜欢政府过多地干预。例如,在一些合资企业的董事会中,中方董事往往是国有企业的领导者,其职位更是一种公务性象征,他们做出决策活动时,常常受制于权威性命令、文件、规定等,使柬方董事很不理解,致使一些决策难以有效地执行。
(四)行为文化差异。在行为上,柬埔寨人较中国人懒散,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柬埔寨,由于贫困和学校落后,大多数柬埔寨学生达不到适合其年龄的学习标准,致使其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决断能力偏低,做事较为散漫,且缺乏科学性;另一方面由于对当地宗教信仰的迷幻,使得大部分柬埔寨人习惯于满足现状,把改善生活水平看成是来生的事,做起事来得过且过,缺乏敬业精神。柬埔寨人的懒散行为也体现在工作中,如在一些中国直接投资企业里,单一的激励措施难以满足柬埔寨员工的需要,使得他们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性,从而导致其生产效率较为低下。中国员工则不同,一是劳动力素质较高,据统计,2020 年16~59 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0.75 年,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达23.61%,教育水平的提高不仅提高了中国员工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决断能力,而且还增强了做事的条理性和科学性;二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观念已经渗入到中国企业员工的心里,并转化为行动,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行为文化的差异导致生产效率的不同,从而使中方管理者与柬方一般员工之间产生矛盾。
(一)正视文化差异,发展文化认同。从文化的内涵看,中柬两国文化都或多或少存在差异。这些文化差异如能得到双方认同和接受,中国对柬埔寨直接投资则会十分顺利。但是,在多数情况下,这些文化差异并不能被双方认同和接受,从而产生文化冲突,进而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中国直接投资企业在经营中不仅要保持其母公司的特色、分享母公司的战略资源,而且要适应柬埔寨的国情、制度和传统,正视矛盾和困难,从文化差异中发展文化认同,具体路径有三个:利用文化差异、尊重当地文化、融合多元文化。
首先,利用文化差异,发挥自身文化优势。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之所以绵延五千年而长盛不衰,是因为它具有追求和谐、勇于进取、以民为本、止于至善的优秀品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正在吸引全世界的目光,并对世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从历史看,中柬两国有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文化交流从未间断。所以,中国企业在柬埔寨直接投资,不仅要生产产品,满足当地人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促进柬埔寨经济的发展,而且还要发挥中华文化优势,一是要积极传播中国近些年取得的科技和文明成果,造福于当地人民;二是要经常与柬方员工进行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使他们对中华文化产生推崇感和认同感。
其次,尊重当地宗教信仰,增进相互信任。宗教信仰虽然不具有科学性,但柬埔寨人的宗教信仰植根于几千年,并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中国企业只有尊重柬埔寨当地宗教信仰和文化,才能够增进相互信任。柬埔寨民风淳朴,对中国友好,中国企业要时刻注意尊重当地人的宗教习惯。在宗教活动期间,合理安排柬埔寨员工的工作量。柬埔寨人自尊心很强,容不得任何人去侮辱、诋毁,所以中方企业人员要谨言慎行、注意言语的措辞,否则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最后,融合多元文化,构建和谐企业文化。一是要使中方企业人员明白支持企业发展的是当地的消费者、企业的合作伙伴和企业的所有员工。只有通过不断研究柬埔寨市场消费者的喜好和心理,并倾听合作伙伴和客户的意见,努力拉近与柬埔寨员工之间的距离,才能不断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二是要“理解尊敬”,通过换位思考,建立相互间的信赖与合作。三是要“知人善用”,在充分了解柬埔寨员工的长处和短处的基础上,激发其长处,并放手交付工作,而企业则尽全力做好辅助支持。四是要“共享发扬”,通过正确传达公司的愿景和战略,与大家共享工作目标,为员工营造一个充满干劲、活力十足的集体氛围。
(二)积极发展中国非政府组织,向外传播中国正能量。在中国,非政府组织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三种类型。它始于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截至2021 年底,我国现有非政府组织90 万个。由于非政府组织具有非政府性、非宗教性、非政治性、公益性等特点,所以非政府组织之间沟通要比政府组织之间容易得多。一方面虽然我国非政府组织的总数量较多,但国际非政府组织数量不多,规模也相对较小;另一方面中国政府对其非政府组织或境外非政府组织在其境内开展活动较为重视,但对其非政府组织在境外开展活动则限制较多。例如,2017 年3 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和2017 年11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对各种非政府组织在国内开展活动进行了规范,确保其活动开展合理合法,促进了各种非政府组织活动朝着正规化方向发展。但是,国家在为境外非政府组织缔造良好的、合法的发展氛围的同时,也应重视对本国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上开展活动提供支持,这类法律中关于中国非政府组织介入到国际事务和实现国际化的规定较少,几乎接近于无,且即便存在相关条款,其针对性亦偏弱,使非政府组织在境外开展活动时其自治性受到很大的影响,如在面对纠纷、冲突时难以得到国内法律的及时保护。所以,中国应该积极发展国际非政府组织,不仅体现在组织规模和发展速度上,而且还体现在相关的法律法规上,有助于发挥中国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优势,向外传播中国正能量。当前柬埔寨媒体和非政府组织针对中国直接投资的关注主要集中于“环境足迹”和“海外资源占据”方面。由于柬埔寨本土的非政府组织力量弱小,而其国际非政府组织大多是西方国家为主导,其观点和行为容易受到西方国家政治思想的影响,使经济问题政治化,如一些组织和国家甚至试图将中国企业的水电开发扩展到国际外交领域,以期通过某些国家的环境外交来给中国政府施压,从而增加了双方的沟通难度。因此,中国应大力发展国际非政府组织,开展与柬埔寨非政府组织等民间力量的交流合作。这种模式既不带有官方色彩,也更容易被柬埔寨人接受。
(三)加强岗前培训,提升员工操作能力。柬埔寨员工工作效率低,除了宗教信仰的因素外,接受的学习和培训少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随着中国对柬埔寨直接投资企业的不断发展,对各类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从目前来看,柬埔寨员工培训尚存很多问题。一是柬埔寨员工的自身学习意识不强。由于柬埔寨员工的知识结构和文化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基层员工的文化水平很低,实际操作能力主要依靠多年的经验,并且观念滞后,不善于学习。二是柬埔寨员工的发展潜力不足。在柬埔寨,大部分员工在新设备、新技术面前表现出明显的不适应,在现代知识与技能高度融合的工作中困难重重。三是很多中国企业缺乏长远眼光,对柬埔寨员工培训开展不实,缺乏长期性,主要表现为:只顾眼前利益,在抓柬埔寨员工教育方面存在学而不真、考而不实、耐心不足的现象,缺乏长远打算。为此,中方企业必须加以重视,树立长远的培训观念。首先,需要企业领导者站在企业生存发展的高度上,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加强员工培训的重要意义,把目光放远一点,真正从认识上统一,从行动上支持,把员工培训作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事列入工作日程,制订长期的培训目标、计划,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使员工培训工作真正达到良好的效果。其次,加强培训管理,建立激励机制。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柬埔寨,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培训优秀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根据柬埔寨员工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特点,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和内容,分类别、分档次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培训,以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切忌出现“一锅烩”的现象。同时,还要制定相应的培训激励机制,采取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办法,激发柬埔寨员工对参加培训、增强个人技能提高的积极性。最后,创新培训方式。对于基层的柬埔寨员工培训,不能按照授课方式,而应采用“传、帮、带”的方式,在“干中学”,即充分利用企业专业能手,通过以老带新、以能帮庸、以会传笨,通过带岗者的言传身教,使柬埔寨员工充分获取实践经验,以促进专业技术素质的整体提高。同时,还要积极开展技术比武活动,引导员工在实践中完善,在竞争中提高,在奋斗中充实,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四)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着眼于长远发展。改革开放40 多年,虽然中国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开展境外直接投资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建设十分重要的海外力量,但中国企业在质和量上仍处于“走出去”的初期阶段,跨国经营与管理仍较落后。柬埔寨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必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从而导致大多数企业缺乏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经常出现一些为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完全忽视环境保护和劳动者权益保护的企业经营行为,因为在柬埔寨,企业社会责任还是一个较新概念。据柬埔寨民间组织(DPA)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柬埔寨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认知特别少,60%的企业普遍表示关注它,但真正落实者则少之又少,大部分企业认为只有大型企业才需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小型私企则没有必要。因此,在柬埔寨的许多中国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仍按照传统观念行事,把利润作为自己追求的唯一目标。虽然柬埔寨针对市场竞争混乱的现象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并明文规定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权利和义务,如“社会责任指南”“养老金制度”等,但还是有部分中国企业存在侥幸心理,仍不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甚至一味逃避其应履行的义务。因此,中国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和员工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还要承担对柬埔寨当地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责任,不仅要强调在生产过程中企业对其员工价值的关注,而且还要强调企业对柬埔寨的环境、消费者以及对柬埔寨社会的贡献。第一,中国企业要扮演好社会公民的角色,自觉按照政府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合法经营、照章纳税,承担政府规定的其他责任和义务,并接受政府的监督和依法干预。第二,中国企业还要对股东的资金安全和收益负责,力争给股东以丰厚的投资回报,同时还要向股东提供真实、可靠的经营和投资方面的信息,不得欺骗投资者。第三,中国企业要为柬埔寨消费者提供物美价廉、安全、舒适、耐用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第四,中国企业要以相当大的注意力来考虑雇员的地位、待遇和满足感,包括企业对柬方员工的基本责任、重视柬方员工的幸福感、培养柬方员工的“就业能力”,甚至减少柬方员工失业等,从而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第五,中国企业要加速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大力发展绿色企业,为环境保护尽职尽责。第六,中国企业还要与所在社区建立和谐融洽的相互关系,如为社区提供就业机会、为社区的公益事业提供慈善捐助、向社区公开企业经营的有关信息等。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中国企业直接投资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中国近几年直接投资增长较快的地区。柬埔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上的主要节点,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中国对柬埔寨直接投资的增加,企业在经营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既有价值观差异、制度文化差异产生的问题,也有物质文化差异和行为文化差异产生的问题。这些问题既需要企业积极面对,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如发展文化认同、加强员工培训、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等,也需要中国政府提供有力的支持,如积极发展国际非政府组织、加强与柬埔寨的民间交流等,不仅有助于促进中国对柬埔寨直接投资的健康发展,造福柬埔寨人民,而且也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