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东 孟庆诚 LI Cundong MENG Qingcheng
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举措。以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慢行系统与绿地系统提升工程为例,以问题为导向研究现有条件下的更新思路,通过整合医药产业、生态空间、基础设施等既有资源条件,提出“系统统筹,建立框架”“借力绿隔,城景交融”“产业活化,三生融合”的规划设计策略,以人为本地提升基地环境品质,引领基地可持续健康发展。
城市更新;景观设计;医药产业园;慢行系统;绿地系统
作为国家“十四五”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科学行业扩张势头明显,越来越多的生命科学产业园区在各地兴建。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成立于2002年,2006年加入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肩负着做大做强北京市生命健康主导产业的重要使命。近年来,随着城市开发建设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基地经过20余年的建设发展,面临转型升级。从目前建设情况看,基地各功能用地间缺乏协调,园区环境承载力较弱,整体系统性不足,亟需建立开放空间层面的控制引导。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实施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城市更新行动,对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进行城市慢行空间与绿地空间提质升级是城市更新高效推动的有力抓手。因此,2022年底,由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管理委员会作为主办单位,面向全球开展慢行系统与绿地系统更新方案征集工作,以广泛汲取创新性的更新理念,以人为本地提升基地环境品质,持续吸引高精尖产业汇聚及顶尖人才就业生活,推动基地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位于北京市大兴区北部,大兴新城西南片区,南六环路东西向横穿基地,交通便捷。基地面积22.5km2,统筹规划面积25.7km2(南六环路两侧防护绿地及北部生态空间3.2km2)。基地分为南拓区、北拓区及中部更新区,其中南拓区及北拓区面积约9.1km2,以系统性新建为主,中部为建成区,面积13.4km2,占总用地面积的60%,是本次设计重点聚焦区域,以存量空间盘活提升为主(见图1)。
1 规划范围示意
在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下,经济转型加快,逐步由外延式增长转向内涵式发展,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从现有发展情况看,基地中部更新区占比最大,也是医药产业核心聚集区,以工业用地为主,建设已趋于饱和,整体缺乏活力。而在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新要求下,产业的发展模式与诉求已发生变化,科技研发、服务、生产、休闲、娱乐等功能需高度融合,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基地对土地多样化需求间的矛盾日益突显。
在街道空间方面,受早期工业园区的规划引导,部分道路存在尺度过大、有路无街、机动车占道等问题,街道慢行空间缺失,功能复合性与景观标识性有待提升(见图2);在蓝绿空间方面,基地地处城郊结合区域,基地范围内及基地周边的绿色空间面积高达579.3hm2,占总面积的22.5%,但受现有南六环路、高压走廊、百万亩造林工程等基础条件限制,其多为防护绿地和非建设用地,景观类型和绿地环境单一,存在“看得见,进不去”的问题,整体缺乏通行、活动空间,游憩功能缺失,文化属性不足(见图3)。
2 街道空间现状
3 南六环路防护绿地现状
为寻求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方向,基地应着重强化三生空间的融合,深度挖掘医药产业文化特色,依托现有生态基底,将产业功能与城市生活紧密结合,保持持续活力,未来转型升级的重点也应聚焦存量土地,依托现状进行更新规划,改造潜力空间,盘活存量空间。
规划提出三级体系,以线串点织网,整体联动,实现慢行系统与绿地系统协同做功。
1)第一级为片区级生态游憩廊,彰显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水、林、田、湖、城相互交融的风貌特色,线路串联郊野绿地、防护林地、生态田地,借力既有绿色游憩功能与生态供给能力,强化基地与生态空间的连接,体现场地绿地资源特征,同时对接市级、区级绿道,连接一级社区服务中心,打造“十字双轴引领,林廊水廊交织”的临路、傍水、穿林三类特色生态慢行廊道(见图4,5)。
4 片区级生态游憩廊
5 魏永河滨水生态廊道更新效果
2)第二级为组团级骨干路林荫廊,线路依托前期规划建设的主次干路两侧预留的15~30m宽的带状公园场地,突出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绿林汇智、经纬交织”的林荫路网特色,“三横三纵”的组团级慢行廊串联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等绿地资源,其中“三横”强化基地外部和基地组团与东侧大兴区的慢行联系,“三纵”主要强化基地内部北拓区、中部更新区、南拓区的自身联系(见图6,7)。
6 组团级骨干路林荫廊
7 “永兴-时珍路”医药产业廊道更新效果
3)第三级为社区级连接线慢行道,线路主要依托基地次干路、支路串联社区公园、二级社区服务中心,构建与一、二级慢行系统连通的社区级慢行网络,保证每个街区地块均可通过连接线到达生态廊道与骨干路网,发挥大兴生物医药基地“窄街密路、均好通达”的既有布局优势,提升“最后1公里”的使用舒适度与便捷度(见图8,9)。
8 社区级连接线慢行道
9 天富大街共享慢行空间更新效果
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处于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主战场”,是构建平原地区生态安全格局、控制城市蔓延发展的重点地区。基地内除公园绿地外,南六环路防护绿地、高压走廊防护绿地、百万亩造林地等大尺度绿色开放空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且目前未被有效利用。基于此,规划在宏观层面提出“在游憩中疗愈身心,用自然激发灵感”的总体策略,通过穿越其中的绿道游径整合现有绿地空间,引入24节气文化,构建总长16km的环城疗愈环,让绿隔森林在此延展渗透,原生环境与现代都市相互交融,基地将成为激发智慧灵感的孵化器(见图10)。
10 24节气疗愈环
南六环路作为进入基地的必经区域,设计提出“都市绿野,风景门户”的提升理念,在保留场地原有苗林圃地的基础上,将林窗空间改造为轻松自然的郊野运动场所,将林间作业路改造为多功能健身绿道,打造在郊野自然风光中休闲健身的体验,营造融健身于风景的独特场景(见图11)。未来从南六环路驶入基地,窗外将不再只有死气沉沉的防护林木,而会看到树林中隐隐约约的人群活动场景,通过在风景中展现健康生活,使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充满生机与活力。
11 南六环路郊野公园更新效果
基于北京医药产业“北部基础研发、南部高端制造”的空间格局,基地是承接北京生物医药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是北京医药健康产业的核心承载地,同时承担着生活服务配套功能。实现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空间融合,建立产业区与居住区功能联系,满足多样人群功能需求是本次规划需解决的问题。据此,方案提出:①激活蓝绿空间展示属性,将绿地功能紧密结合用地性质与服务人群,打造展示生态理念、产业文化、城市生活的“城市展园”(见图12);②构建智慧乐活的健康游憩系统,将健康管理融入日常生活,更加关注城市的生态与生活属性,通过构建产城互融的产业展示场景、轻松自然的郊野运动场景、健康活力的绿色出行场景、寓教于乐的健康科普场景4类大健康主题场景,延伸大健康产业板块(见图13);③强调绿地系统与慢行系统的均好性,更加关注近人尺度的公共空间营造,通过提供网络化、多样化、便捷化的出行可选项,形成菜单式出行选择,让城市更具人文关怀。
12 蓝绿空间提升策略示意
13 具有弹性使用功能的社区公园更新效果
本次规划设计以城市更新为契机,通过统筹协调慢行系统与绿地系统,融合三生空间,助力基地提质升级。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未来将成为亲近自然生境的城市新区、生物科创活力的园区典范、舒适工作生活的宜居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