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珊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2022 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正式推行,整本书阅读作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再次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实践证明,整本书阅读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还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传承的意愿,增强学生自立自信的底气。
那么,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进一步推动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现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谈谈笔者的浅见与做法。
该单元围绕“寓言”这一主题,编排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四篇课文。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的“快乐读书吧”,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等经典的寓言故事。
为此,笔者选取《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作为本单元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内容,设计并组织了相应的学习活动,以读写互动的方式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协同发展。基于真实的学习情境,笔者以“小故事大道理 寓言故事汇”为学习主题,设计了“读中华经典,做龙的传人,我为《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代言”的学习任务,并分设了三个子任务。
该任务以展览的形式将学生阅读寓言故事时的收获展示出来。首先,学生要精读四篇课文,通过课内学习,习得一些阅读寓言的好方法,如借助注释读懂故事、借助思维导图或关键词梳理故事结构、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等。接着在校本课程上进行运用,制定阅读计划,自主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绘制寓言故事的思维导图或连环画、联系生活写出读后感、制作“明理书签”、创编寓言故事等。最后再以小组的形式,在班级内外的展板上进行布展,把自己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的收获、制作的展品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讲故事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也是学生特别喜爱的一种交流形式。学生喜欢讲故事,更喜欢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加入动作去表演故事。《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属于由多个单篇故事集结成册的整本书,特别适合于讲故事。该任务结合课内的“快乐读书吧”板块为学生搭设了一个平台,学生可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参与到寓言故事会之中,讲一讲或演一演自己喜欢的故事。
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从单篇课文的学习走向了整本书的阅读,将课堂所学方法运用于自主阅读之中,并通过“寓言故事展”和“寓言故事会”两个任务将阅读所获进行了展示。该任务以制作成果集的形式,引导学生收集同学们本单元学习期间的作品,进行整理,制作成班级内的寓言成果集。
以上三个子任务贯穿于课堂教学与校本课程之中,学生将在课内学习中认识寓言故事,习得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并在自主阅读中运用方法,同时在校本课程中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交流与分享。
所谓由远及近,即从整体感知寓言内容到微观体会描写表达的学习过程。首先,是整体感知寓言内容。本单元的几篇课文的课后习题均提出了相关的训练点,如《陶罐和铁罐》一课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说说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鹿角和鹿腿》一课,为学生提供了“角:美丽、欣赏、差点送命;腿:难看、抱怨、狮口逃生”等词语,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好这个故事。这些习题都指向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学生可以借助起因、经过、结果,或者故事中的关键词语,来梳理故事脉络,了解故事内容。
其次,在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后,引导学生继续走进微观,抓住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的语句,来品味语言文字,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从而引导着学生认识到,在阅读时不能仅仅只关注故事情节,更要关注作者的描写和表达方法,这也为后面学生感悟寓言故事的道理和创作寓言故事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就明确提出:“读懂寓言故事,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从故事中总结、概括出一个道理,是有困难的,这也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课后习题也均涉及了有针对性的练习。
如《守株待兔》和《陶罐和铁罐》两课,就提示了学生两种思考的角度。守株待兔的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呢?这就要求学生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故事中最反常之处“因释其耒而守株”来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哲理。而陶罐和铁罐这两种性格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事物,最终的结局也完全不同,课后题则启示学生可以通过对比来感悟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鹿角和鹿腿》《北风和太阳》《池子与河流》这三篇寓言故事,也都是采取了这样的说理方法。
与此同时,“快乐读书吧”也以“小贴士”的形式进行了总结:“读寓言,先要读懂故事内容,再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这两个“小贴士”也与前面单篇课文所学习的方法是一致的,可以相互印证,从而为学生自主进行整本书阅读时,感悟寓言故事的道理提供方法上的指导。
读写结合是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过程,学生通过阅读学习表达、积累素材,再通过写作将巩固以及深化后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如前所述,本单元中《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以及阅读链接《北风和太阳》这四篇寓言故事都不约而同地选取了两种事物,这两种事物有着相互对立的特点,作者正是抓住这两种事物的特点进行对比,从而阐明了道理,这样对比的写作思路很利于学生进行仿写。因此,对于有能力、乐创作的学生来说,寓言故事的创编能够进一步激发他们探究知识、分享故事的热情,锻炼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导读课,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由学生熟悉的寓言故事导入,如《乌鸦喝水》《坐井观天》《狐假虎威》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寓言故事的丰富多彩。还可以出示一些书中的插图或者故事的名字,请学生猜一猜,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对于本单元学习和整本书阅读的兴趣。
在阅读推进课上,要引导学生运用课堂学习中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整本书阅读的实践,这一课程要具有连续性,占比要大,大致占整体校本课程的70%至80%。学生在阅读推进课上,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计划对整本书进行阅读,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整合,如利用美术课上所学的连环画知识,创作寓言故事连环画;与劳动、美术学科整合,制作“明理书签”。
分享课是用以进行学生阅读成果分享的课型,要在整个单元学习结束时开展,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分享,也可开展年级活动,调动更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除了在推进课上学生已经充分准备的连环画、书签、讲故事、演故事内容之外,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环节。如在本单元的实施过程中,笔者就设计了“大转盘”“火眼金睛”等游戏环节。
“大转盘”游戏以随机的形式抽取不同学号的学生来回答有关《中国古代语言故事》的知识,来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是否读得仔细。“火眼金睛”游戏将学生所绘制的寓言故事连环画进行分割,随机出现完整图片中的一部分,学生根据所获得部分信息,快速判断出图片所代表的故事内容。
这两个游戏的设置,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间接考察了学生对于整本书内容的了解程度。所以,在分享课上,所分享的不仅仅是学生在推进课上准备好的分享内容,更多的是他们自己在整本书阅读中的积累与感悟。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教学需要教师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引下,根据教材和学情设置合理的学习情境和学习任务,借助课堂教学、校本课程以及跨学科学习等形式,有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目标,使学生在每一次有成效的阅读中体会快乐、提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