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感是对词语意义的透彻理解,体现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及其所蕴含的情感色彩的感悟,会对听、说、读、写等活动产生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品析关键字词、开展随文说练、带入情感朗读等方法,帮助学生丰富语感图式、加强语感训练、促进语感生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感;阅读教学
语感,简言之,就是对语言的感觉。从本质上说,语感是对词语意义的透彻理解,体现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及其所蕴含的情感色彩的感悟。语感的培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会影响听、说、读、写等活动的质量。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载体,教师可以通过品析关键字词、开展随文说练、带入情感朗读等语文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丰富语感图式、加强语感训练、促进语感生长。本文以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沙滩上的童话》一课教学为例,谈谈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的几点做法。
一、通过品析关键字词培养语感
根据心理学原理,语感发展所需要的内在心理机制更多体现为学生利用相应的图式结构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也就是说,语感发展的过程,即学生的图式不断重组、优化的过程。当前语文教学界已证实,语感图式切实存在[1],但要使学生的语感图式不断丰富,需要具体的抓手。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可以成为抓手之一。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结合上下文,通过替换、对比等方式,重点品析有关字词,使其深刻理解字词含义,以丰富语感图式。
《沙滩上的童话》描绘了一群孩子在沙滩上的快乐童年,“就这样,我们编织着童话”一句,表达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和隐藏其间的善良与纯真。“编织”一词,在这里表示创造、构思,对学生理解这句话乃至全文都起着重要作用。教师从这一关键词入手,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其含义。教学片段如下:
师 文章写小伙伴们一起攻打城堡,他们为什么去攻打城堡?
生 因为他们要拯救公主。
师 城堡里真的有公主吗?
生 没有,是他们想象的。
师 你从哪里看出来?
生 作者说“我们编织着童话”。
师 说得很对!那么,这里的“编织”是什么意思?
(学生沉默。)
师 再读课文,体会一下,想想它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编织”意思一样吗?
生 不一样。
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编织什么?
生 编织毛衣。
生 编织篮子。
师 那童话可以编织吗?
生 不可以。
生 毛衣、篮子都是具体的东西,可以编织。童话看不见、摸不着。
师 那作者为什么要写“编织童话”呢?
生 这里的“编织”应该是想象、创造的意思。
师 说得很好!小伙伴们一起用沙子垒起了一座城堡,他们想象城堡里住着一个魔王,抢去了美丽的公主,于是,他们齐心协力攻打城堡。这是他们想象、创造的童话故事。
这里,为了让学生体会“编织”一词的妙用,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其与已知的含义不同,是一处妙笔,从而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形象和贴切。这样细致的品读,丰富了学生的语感图式,也加深了对整篇课文的认识。
二、通过开展随文说练培养语感
随文说练是指学生在初步理解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参照课文的形式,发挥想象和联想,进行仿说演练。随文说练的形式多样,包括填空造句、对话接龙等,目的是创设情境,搭建平台,让学生在课文支架的帮助下,加强语感训练。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与课文进行多次对话,并结合生活体验自由表达,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促进语感的培养。
回到课文,在攻下城堡后,作者写道:“我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欢呼着救出了公主。”这一排比句的使用,表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和纯真善良,透露出作者对儿童天性的赞美。为了加强学生对排比句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开展随文说练。教学片段如下:
师 我们一起来看“我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欢呼着救出了公主”这句话。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 这句话里有三个“欢呼着”。
师 很好!作者为什么要用三个“欢呼着”呢?如果只用一个,有什么不一样?
生 如果只用一个,就是“我们欢呼着胜利,炸死了魔王,救出了公主”,读起来好像没有那么有感情。
师 你说得很对!作者连用三个“欢呼着”,是为了加强语气。我们把这样由三个及以上相同的词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叫作排比句。用这样的句子,可以表示强烈的情感。现在,请你们再读一读这句话,体会一下作者的情感。
(学生自由阅读。)
师 读完以后,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让你觉得值得欢呼的事情呢?你能仿照这句话说一说吗?
生 我们欢呼着成功,欢呼着赢了第一,欢呼着捧起奖杯。
生 我们欢呼着天晴了,欢呼着花开了,欢呼着春天来了。
(多媒体出示:我们 , , 。)
师 你能再仿照着说一说吗?
生 我们期待着天亮,期待着太阳出来,期待着万里无云。
……
这里出现了一个特殊句式——排比句,学生还没有接触过。为了让他们体会排比句的作用,体会作者表达的强烈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整个句式,发现其特点,然后联结生活经验,仿照着说一说。这样的随文说练,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品味语言,深入感知排比句的特点和优势;帮助学生架起课文和生活的桥梁,让他们可以有意识地将所学运用到生活中。
三、通过带入情感朗读培养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对情感的体悟,因为只有投入情感,学生才能真正体会掩藏在文字背后的内容,理解“言为心声”的道理。而朗读,是促进学生体悟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恰当融入语调、适当变换语速、运用不同语气,来抒发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所以,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思考文中人物的言行举止,从而带入情感去朗读,促进语感的生长。
教学中,在学生理解了“我们欢呼着胜利,欢呼着炸死了魔王,欢呼着救出了公主”这句话的含义后,教师让学生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教学片段如下:
师 现在,我们已经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知道了小伙伴们此时的心情是——
生 很高兴。
师 现在,请你读读这句话,注意要把高兴的语气读出来。
(学生朗读。)
师 你的声音很洪亮,可以听出你的高兴。但是我们刚才已经知道,排比句有加强语气的作用,所以我们要逐渐加强语气,从高兴到欢呼甚而雀跃。
(学生再次尝试朗读。)
师 好多了,但是还可以更进一步。同学们想想,假如今天我们组织春游,你会怎么样?
生 大叫,鼓掌。
生 两眼发光。
师 是的,欢呼的时候我们会有很多表现。现在,请你想象欢呼的场面,带入情感,再读一读这句话。
(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读出了欢呼的场面。)
在反复多次的朗读中,教师一次次提高要求,带领学生走进课文,深切体会人物的情感。当把欢呼的场面读出来时,学生才真正体会到打败魔王、救出公主的那种欢乐,真正感受到童年的纯真与美好。由此,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快乐缤纷的童年生活的热爱之情也得以激发。
语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予以关注。而阅读教学为语感的生长提供了优渥的条件,教师更要倾注心力。通过品析关键字词、开展随文说练、带入情感朗读等方法,学生会产生丰富的直觉感受,逐渐提升语感水平。
参考文献:
[1] 郑冰清,娄海欧.图式理论统摄下语感教学理论思想发展研究[J].汉字文化,202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