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波
摘要:初中阶段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起着非常关键的承上启下作用。而鉴于初中生面对新的人生阶段,为了确保其身心健康发展,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很有必要,其中情感教育的渗透对学生健全人格、情感态度等的塑造意义非常大。
关键词:情感教育 初中道德与法治 渗透路径
引言
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顺应新课改要求所采取的教学措施。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还需要积极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情感交流为切入口,对学生的道德素养进行培养,为初中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奠定更雄厚的基础。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新课改教学目标的实现
根据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是实现学生综合全面发展的关键内容之一。道德与法治课堂涉及了道德、法律以及心理健康等多方面内容,而在其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还能够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推动初中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满足学生情感发展需求
到了初中阶段,学生的自我认知意识逐渐显现,他们迫切希望能够与周围的环境建立联系,同时,也期待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认可。而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情感教育,不仅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关心与帮助下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这样一来学生的情感发展需求将会得到很好的满足。
(三)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发生变化的时期,此时的他们虽然已经有了掌握意识和独立心理,但不论是思想还是情感都还未达到稳定状态。而此时借助道德与法治课堂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心智,还可以教会学生正确的相处之道,让学生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重要的就是情感交流,互相包容和理解才是人际关系可以长久的关键,由此可见,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在初中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的主体,教师需要保持充足的耐心来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给予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情感处理方式和方法,这样也更加有利于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一)通过课程设计渗透情感教育
初中生具备明显的青春期特点,会对自身周围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并且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往往会投入格外多的精力和情感。基于这一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教师研究情感教育渗透路径时就可以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将初中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融入到课堂设置中,借此来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的同时,获取更美好的情感体验。如,向学生传递爱国情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带学生参观烈士陵园,促使学生牢记历史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更加热爱祖国。教师也可以播放爱国电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通过教学情境渗透情感教育
良好的教学情境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情感波动的有效手段之一,舒适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自身情感,对教学内容形成独属于自己的理解与认知。所以,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成为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渗透情感教育的常用教学策略,教师可以整合教材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创设出能够触动学生情感、引发学生共鸣的教学情境,借助学生在情境中的情感体验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教师要注重生活化的情感教育,选择学生喜好的话题,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情境,实现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三)通过实践活动渗透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最终还是要践行到日常生活中才能体现出它真正的价值,所以情感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往往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教师要想方设法鼓励和帮助学生进行实践,基于此,在渗透情感教育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发实践教学平台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真实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来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实现自身情感思想的升华。
以“服务社会”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会服务”类型的志愿者活动,并在活动开始之前,为学生展示一些相关话题的视频资料,如“清扫街道”“帮助孤寡老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落实自身情感思想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来说,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情感教育至关重要。为此,教师需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结合新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教育新要求,合理创新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路径,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道德与法治实现自身情感的升华。
参考文献:
[1]王兰英.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07):143-146.
[2]刘合亮.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文理导航(上旬),2021(1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