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荣禄
摘要:“三会思维”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实施最终目标,数学活动栏目内容囿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大多源于数学史、现实生活背景、跨学科交叉、多媒体应用等反应数学现实的问题,让学生在 “动手操作” 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三会思维 数学活动 培养途径
新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问题,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问题,会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的“三会”思维。2022版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应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数学活动栏目的素材大多源于数学史、现实生活背景、跨学科交叉、多媒体应用等反应数学现实的问题,更多体现过程目标的达成,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体验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 “动手操作” 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数学核心素养。[2]
人教版初中数学在每一章的结尾都设置了“数学活动”栏目, 目的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悟”数学的机会,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教师的教学资源,体现学科特点,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进一步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3]本文就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科书中“数学活动” 的使用现状、 知识点分析和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数学活动”栏目的使用现状
笔者对所在学校数学教研组27位教师进行访谈,向87名数学教师发出问卷调查,发现部分教师不重视这部分的内容。
二、数学栏目知识点分析
数学活动是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科书(以下简称:教材)每章节的最后两页,核定一个课时,是课程标准“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之一。[4]
如,实数的“数学活动栏目”设置教材七年级下册第59页,活动1:要求学生制作表面积为12dm2的正方体纸盒。活动2,华罗庚在一次出国访问途中,看到飞机上邻座的乘客阅读的杂志上有一道智力题,求59319的立方根,希望求出它的立方根。华罗庚脱口而出“39”,邻座乘客十分惊奇,忙问计算的奥妙。
三、数学活动栏目的教学建议
四、结束语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教师要让学生从数学活动栏目的学习中感受数学对称美,提升数学能力,重视数学活动栏目内容的教学,真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升合情推理和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都能达到“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问题,学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问题,会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林群.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3]林群.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4]修颖.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活动”栏目的内容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