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谈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

2024-04-29 23:12:44叶灵珍
秦智 2024年1期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责任担当

[摘要]“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伟大建党精神所蕴涵的真理品格、担当精神、优良作风、人民情怀是培养新时代青年的精神源泉。新时代青年应当以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厚历史底蕴赓续红色血脉,践行青春使命、勇担时代责任,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转化为迈好第二个百年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际行动。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新时代青年;责任担当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20122/j.cnki.2097-0536.2024.01.023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之源的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中国革命先驱们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实践,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是党永葆生机的精神密码,也是党领导亿万人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1],新时代青年要赓续红色血脉,从认知上筑牢理想信念根基、从情感上滋养家国情怀、从意志上锤炼风骨品质、从行动上强化责任担当,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转化为迈好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实际行动。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机理和丰富内涵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机理

1.历史逻辑: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任务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华民族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救亡图存成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愿景。1925年12月5日,毛泽东同志在为《政治周报》创刊号撰写的发刊理由中指出:“为什么要革命?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伟大建党精神是民族复兴最鲜明的精神标识,内蕴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而砥砺奋斗的使命担当。

2.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理论渊源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理论之源和科学指引,其光芒在于它“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2]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国的先进分子们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目标,重塑着知识分子的价值体系。一群新青年高举马克思主义真理火炬,在鬼魅横行的中国开启救亡图存、民族复兴的艰辛探索。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实践者,并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锲而不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崭新篇章。

3.文化逻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文化土壤

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道德、风俗等在内的总称,是国家发展和民族绵延最深沉的力量。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伟大建党精神提供了丰厚精神给养。从管子的“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到孟子的“民贵君轻”、从“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到荀子的水舟之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呈现的价值取向,为马克思主义真理扎根中国提供了广阔的思想空间。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构建起中华民族崭新的文化认同、文化自信与共有精神家园。

4.实践逻辑:伟大建党活动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意识都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和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实践是精神产生的直接根源。中国先进分子在共产国际帮助下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等组织,积极组织工人群众,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论战。1920年,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探讨建党问题,“计划组织中国共产党事”。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正式成立。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并且付诸建党实践,预兆一场社会革命风暴的到来。1921年7月,完全新式的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作为一支新生的政治力量开始活跃于中国政治舞台。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真理品格、担当精神、优良作风、人民情怀的时代印证,其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史上最恢宏的史诗。

1.“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真精神

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红船,一群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青年人怀揣救国救民的火热理想,把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写在旗帜上。面对刽子手的屠刀,李大钊同志:“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映照现实、展望未来,是未来指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理论旗帜。

2.“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奋斗精神

在壮阔的历史长河中,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涌现出无数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无私奉献的青年英杰,他们挥洒着时代变革的青春热血,以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无限使命担当,在我国各个时期高歌猛进,留下了一个个潸然泪下的青年英雄事迹,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3.“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奉献精神

“我们党之所以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凭着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强大精神”。[3]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跨越“雪山”“草地”,征服“娄山关”“腊子口”,经历过的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可谓不计其数,我们党彰显出不畏强敌、敢于胜利的风骨品质。从“东亚病夫”到“东方雄狮”,无数热血青年在宏大的历史斗争中铸就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艰苦奋斗、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的长征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抗美援朝精神等等,都是“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弘扬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正是靠着“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精神养料的滋养以及具体的革命实践,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4.“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无私精神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如果没有对党忠诚作为政治上的‘定海神针,就很可能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中国共产党党员满腔忠勇,为民族解放事业矢志奋斗的江竹筠、誓死捍卫组织的赵一曼、心中装着人民的县委书记焦裕禄、把扶贫路当“长征路”的黄文秀,把忠诚刻入灵魂、把雷场当作战场的杜富国,青春的价值熠熠闪烁,精神代代相传。无数青年在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中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把有限青春奉献于开启现代化进程和追逐中国梦中。

二、伟大建党精神涵养青年责任担当的价值意蕴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4]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真理力量、使命担当、道德观念、人民情怀,深刻阐释了人的精神主动对人类历史进程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以其开天辟地的本源性、跨越时空的延续性、积极能动的实践性为涵养新时代青年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引导青年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和内生动力,是培育新时代青年明确奋进方向、筑牢价值根基、赓续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的源头活水。

(一)价值引领: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理想信念引领新时代青年明确奋进方向

理想信念是提升新时代青年思想觉悟的精神钥匙,是激励时代新人精神主动的活力源泉。党的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真理性。先进青年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和引领时代。“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5]然而,当代“00后”青年生长在思想多元化、信息碎片化、矛盾凸显时代,泛娱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个人主义、普世价值等错误思想阻碍青年正确价值观的确立,个别青年丧失对主流价值的认同,理想信念日趋淡化,亟需补足精神之钙。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才能从根本上抵御错误思潮对青年群体的心理极化、思想分化、行为异化。

(二)行动导向: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干精神激发新时代青年筑牢价值根基

初心和使命是内蕴于伟大建党精神之中的责任与担当,是激励一代代青年使命意识的精神感召。伟大建党精神,是一种敢于担当、不畏艰难险阻,秉持初心使命的奋斗精神。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有担当”对于青年成长成才的积极意义。然而当前,“光想青年”、“躺平少年”、“佛系”、“丧文化”等许多流行词汇,从不同侧面折射出当代青年价值信仰、精神状态的分化。学习伟大建党精神有利于践行担当精神,在“中国之治”“中国奇迹”的体悟中形成对现代化“正向的整体趋势认知”,以接力奋斗的历史主动诠释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担当。

(三)精神激励: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鼓舞新时代青年赓续红色基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党的百年奋斗成功道路是党领导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开辟出来的。”[6]不惧强敌、勇于拼搏是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生生不息的精神魂魄。习近平总书记也一再强调,青年要珍惜韶华,不负青春,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当前我国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如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对新时代青年成长和培养造就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近年来,泛娱乐主义与享乐主义思潮沉渣泛起,一些青年沉迷于各种感官刺激、纵欲享乐之中,“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作为意志层面的精神品质,对于新时代青年具有精神激励功能。

(四)情感凝聚: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激励新时代青年厚植家国情怀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保持听党话跟党走,为人民打江山、守江山的性质宗旨和初心使命,始终保持为民造福、对人民立场的坚守。回顾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坚定走在时代前列,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坚守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的价值立场。然而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到我国的思想意识领域,严重影响青年价值观念的形成。伟大建党精神始终彰显着“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是激励新时代青年“对党忠诚”的精神源泉。

三、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青年责任担当的实践路径

“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责任担当不仅是对责任的认知、认同情感体验,也包含对责任行为的践行,是关于责任的知、情、意、信、行的有机统一。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应围绕理论认知、情感认同、意识内化、使命践行协同发力,坚定科学信仰、勇担时代重任、锤炼过硬本领,把磨砺青春、永久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青年担当。

(一)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从认知上筑牢思想根基

“青年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7]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时,与会代表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就立下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宏大志向。新时代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必须把握自身历史方位,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用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守护精神家园。

(二)弘扬“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从情感上滋养家国情怀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有担当”对于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任务和责任担当就是同祖国一道前进,要以大历史观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铭记伟大建党精神中写照的代代青年为人民利益勇往直前、奋身图存的责任使命,在任何时候都要与党和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坚守不负人民的初心情怀。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热情与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的言行作斗争,同损害人民利益作斗争,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始终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从“四个自信”中汲取强大精神动力。

(三)弘扬“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从意志上锤炼风骨品质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征程万里而初心如一,就是因为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中国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所展现的艰苦卓绝、英勇斗争的精神,成为新时代青年血脉赓续传承的精神品质。当代中国处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最好的时代,人民生活幸福安宁,但是时代在飞速变化,世界面临新形势、新变化、新挑战,如何创新应对危机,创新迎接挑战,这就需要当代青年在社会实践中感悟先辈们的精神伟力,把握精神主动,发扬革命烈士“踏平坎坷成大道”的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

(四)弘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从行动上强化责任担当

责任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准则、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而做出的自我选择,它是一切道德价值的基础,恰如康德所言,“每一个在道德上有价值的人,都要有所承担。马克思说:“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时代呼唤担当,使命催人奋进。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青年的理想与担当是影响时代发展进程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在充分肯定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和时代新人,应当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赓续红色血脉,心怀“国之大者”,认清时代责任和使命,深刻理解和牢固树立大历史观,牢牢掌握历史前进的主动权,以担当精神扛起新时代重任,用奋斗擦亮青春底色,以“青春之我”,建“青春之中国”。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百年来,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动,青春的创造,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勇毅前行、毅力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8]新时代青年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为中国式现代化谱写青春绚丽篇章。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1.

[2]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02).

[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党的二十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7.

[7]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05-11

基金项目:2022年度福建省教育系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名称:以伟大建党精神涵育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研究(项目编号:JAS22216)

作者简介:叶灵珍(1981.10-),女,汉族,福建福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伟大建党精神责任担当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思考
唯物史观视域中“伟大建党精神”四重维度探析
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意涵与特质
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深刻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宣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
人民论坛(2021年19期)2021-07-22 02:31:53
新时期体育在新型城镇化文化建设中的责任与担当
素人真人秀节目的价值坚守与责任担当
戏剧之家(2017年1期)2017-02-05 15:24:24
优质学校建设的历史价值、责任担当与发展趋势
新建本科院校校内专业评估体系构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