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与应激理论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2024-04-29 09:25张艳华杨木林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7期
关键词:出院脑出血神经功能

张艳华,白 冰,杨木林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郑州450000)

高血压脑出血属于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在高血压末期,由于动脉壁弹性减退和管壁变薄,更容易发生管壁断裂造成出血,脑出血3个月病死率可达30%[1]。手术治疗虽然可以有效控制出血和降低病死率,但是患者在术后的恢复过程中仍然会面临种种挑战,包括身体康复、心理调整、生活适应等问题。因此,在术后恢复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运用各种方法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常规护理可以保证患者术后有充足的营养和水分供应,预防感染、监测生命体征及加强康复训练等。但常规护理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如无法全面评估病情等。因此,患者需要接受更加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根据具体病情制订针对性的干预计划,以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基于压力与应激理论护理能够有效评估患者的压力源和应激源,制订应对压力与应激干预措施,有助于疏导患者负性情绪[2]。但目前压力应激理论应用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研究报道比较少见。2021年3月1日~2023年3月31日,我们将压力与应激理论应用于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以期为疾病护理方案制订提供参考与依据。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前瞻性选取同期在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3](2014)中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且发病时间<12 h;②患者年龄18~75岁;③患者具备手术治疗指征,且术后体征平稳;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承诺书。排除标准:①重要脏器功能严重不全者;②合并全身感染或严重营养不良者;③其他类型脑出血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凝血功能异常者;⑥免疫功能疾病者;⑦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本研究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58.58±8.15)岁;体质量指数(BMI)(23.06±2.17);发病至手术时间(2.77±0.43)h;脑出血量(46.22±12.5)ml;出血部位:基底节16例(33.33%),丘脑14例(29.17%),脑叶18例(37.50%)。对照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59.79±8.09)岁;BMI(23.08±2.23);发病至手术时间(2.68±0.48)h;脑出血量(46.42±12.41)ml;出血部位:基底节17例(35.42%),丘脑12例(25.00%),脑叶19例(39.58%)。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

1.2 方法 两组均干预3个月。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①评估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信息,观察神经功能是否受损及情绪状态等。②监测生命体征:包括监测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并记录相关数据。③卧床休息:让患者保持平卧位,避免转身和坐起等活动,以降低出血风险。④防止并发症:对于出现的便秘、尿失禁、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及时进行干预。⑤控制血压:根据医嘱控制患者的血压,控制范围为收缩压120~14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避免出血风险和支持脑灌注。⑥给予药物治疗:按照医嘱给予输液、降压、镇痛等治疗,如静脉注射甘露醇、硝酸甘油等。⑦提供情感支持:向患者传递正面信息,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紧张情绪,与家属沟通,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安慰。

1.2.2 研究组 采用压力与应激理论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护理评估:了解患者的个人和社会背景、病史、家庭支持网、应对方式等信息,初步确定患者面对压力和应激的情况和程度。②环境护理:提供安静、舒适和私密的环境,避免嘈杂的声音和不必要的打扰,同时适当控制室温等环境因素。③心理护理:采用积极回应、倾听和接纳等方法缓解患者的情感压力和紧张情绪,帮助其调整心态,消除焦虑。④放松护理:通过呼吸训练、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缓解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紧张程度,并提高其自我意识和自我放松能力。⑤社会支持:通过家庭成员、朋友、宗教信仰等资源提供支持和关爱,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增强自信心和应对能力。

1.3 观察指标 ①出院准备度:应用出院准备度量表评估患者干预后出院准备度,该量表包括疾病知识、院外应对能力、自身情况及预期社会支持4个维度,共23个条目,条目3与条目6应用反向计分,总分0~220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出院准备度情况越理想。②疾病不确定感与积极度:应用中文版Mishel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评估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的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包括4个维度,共32个条目,采用5级计分法,满分160分,分数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积极度应用积极度量表(PAM)评估患者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干预2个月后的积极度,包括13个条目,应用5级计分法,总分33~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积极度越高。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生活质量:神经功能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采用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价,总分42分,分数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正相关。生活质量干预前、干预2个月后采用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估,分数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④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压力性损伤、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胃部出血。

2 结果

2.1 两组出院准备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出院准备度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PAM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PAM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MUIS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MUIS评分比较(分,

2.4 研究组出院准备度、积极度与疾病不确定相关性分析 Spearman相关性显示,积极度与出院准备度呈正相关(r=0.762,P<0.05);疾病不确定与出院准备度呈负相关(r=-0.244,P<0.05);积极度与疾病不确定呈负相关(r=-0.457,P<0.05)。

2.5 两组干预前后NIHSS、SIS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NIHSS、SIS评分比较(分,

2.6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5。

表5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出院准备度不理想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患者自身的认知能力、情绪状态、家庭支持、医疗资源等[4]。出院准备度旨在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等维度进行评价,评价其是否具备回归家庭、社会准备能力,属于评估出院后维持健康能力的重要指标[5]。如果患者出院准备度不够,则会增加再次住院和并发症的风险,同时延误床位和医院资源的使用,对患者的康复和家庭的经济和心理压力都有不良影响,因此改善患者出院准备度非常重要。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出院准备度各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压力与应激理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应对各种压力和应激,改善其出院准备度,从而促进其康复和健康。原因分析:利用压力与应激理论可以针对患者面临的各种压力,制订恰当的应对策略,帮助患者逐渐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和角色。如我们可以通过情感支持和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干预手段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对术后护理的理解和遵守程度;同时还可以加强家庭支持和社会资源的整合,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康复服务、教育和定期随访等,以完善患者的出院准备度。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脑出血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与病死率等特点,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并需要长期康复。由于疾病的不确定性和治疗过程中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问题等,导致患者的积极度不高[6]。疾病不确定感是一种心理状态,常见于患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应该降低才能改善身体各项指标[7]。它表示患者不能预测疾病的演变过程及治疗效果,或者不能确定是否能够完全恢复到原有状态。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疾病不确定感可能体现为对未来康复进程和生活质量的担忧、无法把握康复的方向和目标,以及对治疗效果的不确定等。提升患者的积极性和改善疾病不确定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PAM、MUI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压力与应激理论主要关注个体对压力和应激的认知和应对方式,能够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患者的积极性。具体来说通过应用压力与应激理论,可以帮助患者调整对这些情况的认知,从而缓解负性情绪和疾病不确定感。同时,压力与应激理论重视个体应对策略的选择和应用,它强调通过积极的应对方式来应对压力和应激。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中,注重运用积极有效的应对策略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让他们感觉到自身对康复具有一定掌控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积极度。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部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面临很多不确定的情况,包括对治疗效果和未来健康状况的担忧等。在这个背景下,研究组出院准备度、积极度和疾病不确定性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表示疾病不确定感与出院准备度呈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首先,出院准备度和积极度呈正相关,这是因为出院准备度越高表示患者在康复阶段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他们对治疗结果和未来生活有了积极的期望和信心,因此表现出更高的积极度。其次,出院准备度和疾病不确定性呈负相关,这是因为出院准备度越高,表示患者对治疗效果和未来健康状况的不确定性越低,获得了更多可靠的信息和对治疗结果的认可,从而降低疾病不确定性[8]。最后,积极度和疾病不确定性呈负相关,这是因为当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时,他们更能够应对疾病带来的不确定性和挑战,积极地寻找解决方案和调整自己的情绪,从而减轻了疾病带来的压力和疾病不确定性。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神经功能恢复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病变的严重程度、术前患者的神经状态和术后的治疗和康复等[9]。脑出血会引起神经炎症反应[10]。神经功能的缺损会进一步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因此积极修复神经功能,能够提高术后生活质量,促进患者更快恢复健康。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个月后,研究组NIHSS、S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压力与应激理论能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神经功能与生活质量。原因分析:压力与应激理论认为,压力可以引起机体的生理、心理反应,而适度的应激刺激可以提高机体的适应性和抗压能力,进一步修复神经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压力与应激理论可以帮助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适应康复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压力与应激理论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出院准备度,提高积极性与缓解疾病不确定感,进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选取的样本数量有限,期望今后扩大样本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猜你喜欢
出院脑出血神经功能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