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政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随着技术革命性突破而形成的产业升级的新型生产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全新的动力和可能性。新质生产力通过技术进步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效率提升助推数字乡村建设,模式转变助力乡村绿色低碳,赋能乡村振兴。然而,发展中仍存在基础设施滞后、人才短缺、技术研发与成果转换困难等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政策支持、增进技术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建议。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乡村振兴 农业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到“新质生产力”。同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2024年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对新质生产力的定义进行了深刻阐释:“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随着技术革命性突破而形成的产业升级的新型生产力,具有强大的发展动能,被看作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点(郭晗和侯雪花,2024)。
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阶段,乡村振兴既是农村全面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也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为鄉村振兴提供了全新的动力和可能性。本文将探讨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理论逻辑、现实挑战以及发展路径。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要解决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现代化问题,而新质生产力的出现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机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方式、农村社会治理等方面都能够迎来深刻的变革。新质生产力的赋能,不仅能够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还能够促进乡村社会的整体进步,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一)技术进步,推动智慧农业发展
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进入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主要技术支撑的全要素、全链条、全产业、全区域的以无人化为主要特征的农业4.0时代,即智能农业时代。
1.核心技术自主化、高端化。新质生产力代表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农业精准选种育种、多组学整合、基因挖掘、病虫害诊断等领域提供切实技术支撑,可以更好地监测和管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环境因素和生长情况。这不仅保证了农产品的品质,还能有效降低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使用,提升农产品的绿色品质。同时,如种子研发、农业机械智能化等农业核心技术的自主化和高端化,为农业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从传统的“郜锄镰犁”到如今的“金戈铁马”,从昔日的“人畜劳作”进化到现今的“机器换人”,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关,农业产业得以不断升级,走向更加智能化、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2.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随着新质生产力的推动,农业生产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通过精准农业技术,可以实现作物种植的精确管理,包括对大田种植、设施园艺、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产品物流等农业行业的数字化设计、在线化处理、智能化控制、精准化运行、科学化管理和无人化作业,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减少了资源浪费,增强了农业的可持续性(温铁军,2021)。此外,智能化农业机械设备的应用,如无人驾驶拖拉机和自动化收割机,以及生产供应及时跟踪追溯系统的建立,如猪脸识别、作物生长算法和智慧鱼塘,进一步解放了农业生产力,数实融合推动全要素生产效率,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3.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也催生了农业产业的升级转型。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使得农产品更加丰富多样化,并赋予其更高的附加值。以数字化农业为例,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农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得到了优化和提升,从而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升级。新质生产力推动乡村产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电商平台为乡村企业提供线上销售渠道,拓展市场覆盖,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知名度,助力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种种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不仅提升了乡村产业的竞争力,还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二)效率提升,助推数字乡村建设
新质生产力提升效率,从产业协同发展、乡村治理和惠民服务等方面助推数字乡村建设。
1.产业物联网,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推动助力乡村产业实现产业物联网的深度融合,促进了产业协同发展。产业物联网平台集成了生产、供应、销售等环节的数据和资源,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共享和协同(王琴梅和杨军鸽,2023)。乡村各类企业和生产基地通过产业物联网平台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合作生产,形成产业集群效应。例如,农业种植基地、加工厂、物流企业等可以通过产业物联网平台实现生产物流的协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这种产业物联网的应用不仅促进了乡村产业的升级和转型,乡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还促进数字乡村建设逐步深入。
2.数字化管理,优化乡村治理效率。新质生产力的应用也带来了数字化管理的发展,优化乡村治理效率。通过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手段,乡村治理实现了从传统到智慧的转变(张震宇,2024)。数字乡村管理平台可以对乡村资源、环境、经济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为乡村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村务公开、在线办事等智慧政务模式的推广,提高了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便利性。智慧管理还可以通过智能化设施和信息技术,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乡村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3.“互联网+服务”,推进乡村惠民服务水平。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和在线课程,拓展乡村学生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远程医疗平台和移动医疗设备,乡村居民可以享受到与城市医院相媲美的医疗服务。“互联网+人社”助力乡村就业培训,助力乡村劳动力实现就业稳定和增收。公共法律与社会救助线上服务普及,提高了乡村居民的法律保障和社会救助的便捷性。数字乡村惠民服务,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服务差距,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和健康保障支持。
(三)模式转变,助力乡村绿色低碳
新质生产力以绿色产业、绿色技术和绿色发展政策,推动乡村绿色低碳发展。
1.新能源助推乡村绿色能源转型。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新质生产力正在助推乡村绿色发展走向新的高度。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被广泛应用于乡村能源供应系统,取代传统煤炭等高污染能源,降低了碳排放和环境污染。农村光伏发电项目、风电场建设等不仅为农民增加了可再生能源的收益来源,还促进了乡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同时,新能源技术的普及也为农村生活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能源供应,改善了农村能源结构,推动了乡村能源的绿色转型。
2.新材料应用于农村建设与生产。新质生产力的引入也带来了新材料在乡村发展中的应用。例如,新型环保建材如轻质混凝土、生态板材等被广泛应用于乡村房屋建设和改造,不仅提升了房屋的节能环保性能,还减少了对传统资源的消耗。此外,新材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多。例如,耐磨、抗腐蚀的新型农业工具和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实现了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新材料的应用不仅改善了乡村生活和生产环境,还为乡村绿色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绿色产业模式的创新与推广。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助推,乡村绿色产业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和推广。以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为代表的绿色农业模式逐渐兴起,倡导无化肥、无农药的农业生产方式,注重生态平衡和资源循环利用(侯冠宇和张震宇,2024)。同时,绿色旅游、生态养殖等新型绿色产业在乡村得到推广,为农民提供了多元化的收入来源。这些绿色产业模式的创新不仅为乡村经济带来新的增长点,还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绿色发展的深入实施。
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探索道路上,我国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智慧农业和精准农业迅速发展,取得显著成果。然而,当前实现农业新质生产力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基础设施滞后
乡村地区的网络建设相对不完善,数字基础设施也存在不足是新质生产力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许多乡村地区仍存在网络覆盖不足、网络速度慢、信号不稳定等问题。尤其是在偏远山区和深度贫困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和经济条件限制,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使得乡村居民难以享受到高速稳定的网络服务,获得即时信息和数字化服务。这导致乡村企业和农户在数字化生产、管理和服务方面面临着困难,无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数字技术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此外,许多农民对数字技术的了解和应用仍然相对薄弱,缺乏数字技能和培训资源,导致他们无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数字化服务,这进一步加剧了数字鸿沟的存在。
(二)人才短缺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撑,而目前农村地区的人才储备不足,人才培养机制仍然不够完善。一是事业发展、总体收入、家庭需求等各种因素致使“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特岗教师”等乡村振兴人才,将岗位做跳板,难以留在当地(彭杰,2022)。二是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剧,乡村配套設施不足,一些青壮年劳动力被迫到城市打工,这也导致了乡村的人才流失和劳动力短缺、人口结构失衡、老龄化严重等问题。同时,乡村教育和科研机构的相对薄弱也限制了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这使得乡村企业和农户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方面面临巨大挑战,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三)技术研发与成果转换困难
1.研发投入不足。同工业与服务业相比,农业研发收益率较低,难以吸引逐利资本进入,乡村地区的科技研发投入相对不足,限制了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农业依然存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产业结构“低端锁定”现象。同时,许多乡村科研机构和企业缺乏资金和人才支持,导致科研项目的开展受到限制。缺乏长期稳定的科研资金和专业人才,使得乡村地区在技术研发方面无法与城市地区相比,面临着落后和滞后的局面。
2.技术转化和推广困难。即使有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乡村地区也面临着技术转移和推广的困难。一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技术转移机构和平台,科研成果无法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导致技术的流动性和应用性受到限制。二是乡村地区的企业和农户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适应能力有限,缺乏推广和培训的渠道和机制,使得新技术在乡村地区的应用难以推进。实际上,不少高校的科技成果依然难以落地,存在“最后一公里”、“细绳子”、“死亡之谷”等困境,很多成果仍然“躺”在实验室和研究报告中,难以进入实质性的生产和产业化阶段,缺乏市场化的运作和检验(刘慧等,2023)
(一)加强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是推动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为此,需要制定和完善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乡村地区的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一是制定优惠税收政策,鼓励乡村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降低其发展成本,提高发展动力。二是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包括科研项目资助、技术改造补贴等,提升乡村科技创新能力和生产效率。三是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制度,激发乡村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和积极性,推动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四是建立政府与乡村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政策服务平台,及时传达政策信息,为乡村发展提供政策咨询和服务。五是支持乡村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应用和推广。六是建立健全的政策执行监督评估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推动乡村新质生产力发展取得实际成效。
(二)增进技术创新
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振兴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作为支撑。
1.拓展农业劳动对象的范围。引入农业大数据支持平台,收集生产数据以丰富农业劳动对象。在生产环节使用农业大数据平台收集作物生长、病蟲害、施肥灌溉等信息;在加工环节应用平台记录原料投入、加工情况等数据;销售阶段则利用数据平台追踪销售情况,扩大农业劳动对象。
2.深化农业劳动对象的智能化。采用智能系统和“互联网+”技术,加快传统农业劳动对象的数字化转型。引入智能化的GPS和GIS系统,实现智能农业耕作;在动物身体植入智能芯片,提升畜禽养殖智能水平;利用“互联网+”开拓新型农业劳动对象,如观光农业、体验式农业等新的线下形态;同时促进数字化平台发展农村数字金融、智慧养老等新业态,全面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3.打造乡村数字技术创新示范基地,集聚乡村科技人才,搭建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展示和应用平台。通过示范基地,推广新一代信息技术,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智能农机等,为乡村振兴提供技术支持和引领。同时,示范基地还可以开展技术培训、成果展示等活动,提升乡村地区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水平,推动农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1.全面升级农村现有基础设施。各地方政府需因地制宜,构建农村数字新基建,优先发展当地数字化基础设施。一是对原有信息网络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进5G网络建设。二是对传统基础设施如水利、交通等进行数字化改造。三是对医疗、教育、养老等服务业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2.加快传统农业劳动资料数字化升级。考虑本地农业现状,积极引入适合当地发展的数字化农机农具,加强推广。指导农业经营者选择适合需求的数字化工具,降低生产经营风险与成本,提升他们的数字化信心,推进传统农业资料数字化升级步伐。
(四)强化人才培养与引进
1.挖掘并培养在地人才,提供所需要的帮助,如搭建平台、链接资源等。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想要撬动整个社会的变革,必须寻找一批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将在地人才和新市民力量挖掘出来,并通过不断地调节频率,让他们和新质生产力助推乡村振兴步伐一致,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
2.引进优秀人才。一是可以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引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高端人才参与新质生产力的项目发展;二是地方政府也要给予研究机构更为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促进人才引进。
3.做好人才的培养与使用工作。要建立合理、有吸引力的市场化激励体系,有效地发掘人才的创新潜能。比如通过产业化项目联合人才培养,扩充人才的储备。最终形成农业科研院校、农机生产商、信息化企业、网络服务商等各主体相互借力的创新发展联合体。
参考文献:
[1]郭晗,侯雪花.新质生产力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J].西安财经大学学报,2024, 37(01):21-30.
[2]侯冠宇,张震宇,董劭伟.新质生产力赋能东北农业高质量发展:理论逻辑、关键问题与现实路径[J].湖南社会科学,2024(01):69-76.
[3]刘慧,张晓东,钱旭红等.科技成果转化“技术自由岛”构筑的理念与路径[J].科学学研究,2024,42(01):76-84.
[4]彭杰.新形势下服务乡村振兴农业科研人才发展路径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1):260-264.
[5]王琴梅,杨军鸽.数字新质生产力与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52(06):61-72.
[6]温铁军.从农业1.0到农业4.0--生态转型与农业可持续[M].北京:东方出版社,2021.
[7]张震宇.新质生产力赋能数字乡村建设:转型逻辑与实施路径[J].学术交流,2024(01):93-107.
[8]郑建.以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理论逻辑与发展路径[J].价格理论与实践,2023(11):31-35.
Empower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with New-quality Productivity:Theoretical Logic, Realistic Challenge and Development Path
Gong Zheng
Abstract:The new-quality productivity is the new productivity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formed with the revolutionary breakthrough of technology, which provides a new power and possibility for rural revitalization. It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smart agriculture through technological progress, promotes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countryside through efficiency improvement, helps the countryside green and low-carbon, and enables rural revitaliz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challeng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frastructure, talent shortage,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difficulties in transferring result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strengthening policy support, promot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strengthening personnel training and introduction.
Key words: New-quality productivity; Rural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e
(作者单位: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宗宇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