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艳 翟波
摘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的指引下,我国的乡村振兴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本文对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重要性进行阐述,对其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为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健康平稳发展提供思路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 乡村特色产业 发展对策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返乡创业赋能辽宁乡村振兴的路径与政策保障研究”(L21ASH00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着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乡村特色产业具有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产品小众类和多样性的特点,涵盖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手工业和特色文化等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能够有效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进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特色产业作为抓手重点切入
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兴则百业兴。中国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乡村地区在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各具特色。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有利于促使乡村整合运用本地资源,深入挖掘乡村资源的多元价值,推动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推动现代乡村产业链的延长、价值链的提升和利益链的完善,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使农民更好地分享其增值收益。譬如,将生物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等与传统农业进行融合,不仅推动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而且催生了休闲农业、农事体验、康养健身、生态旅游等一系列新产业新业态,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乡村特色产业增添人才振兴内生动力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政府的资金注入和政策引导,为乡村特色产业铺设了宽广的发展道路。在这一背景下,农村地区经济活力逐渐释放,就业机会日益增多,改变了乡村就业岗位少的局面,并吸引了各类优秀人才涌入乡村,他们以经营、技术、治理等不同专长,共同投身于乡村建设。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为人才提供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能够美化乡村人居环境,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民素质,为人才扎根于乡村提供坚实的保障。
(三)乡村特色产业构筑文化振兴支撑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既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又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动能和支撑。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沃土,更是文化的宝库,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优秀文化资源,比如大量的文物古迹、独特的民俗风情、精湛的传统手工艺以及传承至今的农耕技艺等,这些都是发展特色产业的基石。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要求因地制宜、充分挖掘本地优秀乡土文化资源,将乡土文化与现代产业进行有机融合,并汲取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在保护与传承的基础上推动优秀傳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并通过选择合适的载体实现其价值转化,从而激发乡村内在活力,丰富乡民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
(四)乡村特色产业保障组织振兴运作
组织兴,则乡村兴;组织强,则乡村强。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也是根本保证。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依托国有平台,吸引各类社会经济组织、工商资本投入乡村,能够不断拓展经营方式,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乡村经济整体发展,进而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运作和发展提供经济保障和资金支持,为农村基层党组织与企业、农民等群众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供平台,为党在“三农”工作中发挥核心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提供了重要支撑。乡村特色产业是以农民为主体的惠农富农产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也有利于确立农民主体地位,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构建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五)乡村特色产业提供生态振兴抓手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乡村的美景,更是乡村经济的宝藏。它蕴含着无穷的经济价值,为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乡村特色产业深植于本地资源禀赋的沃土,依托着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以绿色发展为导向,积极创新绿色生产方式,从而构建起一个绿色低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新型产业结构。这种产业发展模式,不仅能够将乡村生态资源的优势转化为强大的产业力量与发展动力,更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这样的发展路径,不仅给乡村生态环境带来了显著的改善,更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注入了内在的活力与动力。它让乡村的每一寸土地都焕发出勃勃生机,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村民们幸福生活的源泉。
(一)资金供给需求不匹配
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道路上,资金短缺和周转不灵的问题一直是其发展中的难题。首先,财政资金与乡村特色产业实际资金需求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乡村特色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备购置、人员培训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的资金需求极为庞大。然而财政资金的规模和覆盖范围都有限,难以满足所有项目的资金需求。其次,社会资本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中的缺位不容忽视。尽管社会资本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其投资行为往往更关注短期投资回报。而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长期的投资和持续的经营,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这使得一些社会资本对此望而却步,无法为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最后,金融机构支持力度较弱。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需要金融机构提供更全面、多元化的金融服务。然而,目前金融机构主要以贷款服务为主,其他金融综合服务不够突出。此外,乡村特色产业所依赖的土地、农田等自然资源往往难以作为有效的抵押物或担保品,这无疑增加了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进而限制了对乡村特色产业的资金支持。
(二)产品开发层次较低
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其核心在于深入挖掘和巧妙利用本土的独特资源,以塑造出独具竞争力的产业优势。然而,当前许多农村地区在挖掘与利用特色资源方面仍显不足,缺乏明确的特色定位和差异化竞争策略。许多乡村认为本地缺乏特色资源,难以发展特色产业。实际上,乡村特色资源远不止自然资源,还包括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名胜古迹等。正是由于对这些资源的忽视,许多乡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模式单一,过于追求短期效益,而忽视了长期的发展规划,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差异性和创新性,难以形成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此外,在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许多乡村地区的特色产业运营仍处于初级阶段,缺乏高附加值的精加工产品。受资金、技术和市场等方面的限制,许多农产品只能保持原始形态或进行简单处理,进而导致农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利润空间有限,无法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这不仅限制了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效益和竞争力,还制约了乡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所面临的挑战也十分复杂,尤其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一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交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条件。但在部分乡村地区,由于技术及资金的匮乏,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建质量与水平往往不能很好地满足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如工程质量不达标、耐久性差等,增加了农产品运输难度,限制了农产品的流通和外部资源的进入,给乡村特色农产品的销售与运输带来了很大困难。二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当前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投建仍存在着许多空白,这使得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面临着技术洼地和市场狭窄等诸多难题。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信息化已经成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农村电商网点布局不合理、物流网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一直存在,农民的信息获取和市场对接能力受限,难以了解市场需求和把握商机,进而制约了乡村特色产业实现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可能。
(四)產业发展人才短缺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问题由来已久,这种结构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均匀。许多农村的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纷纷涌向城市,形成了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的现象,使得农村人口结构呈现出老龄化和空心化的特征。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地区的老年人虽具备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体力水平逐渐无法满足乡村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需求,并且由于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知识结构相对陈旧,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此外,新一代年轻人对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的追求,使得他们不愿投身于农业生产,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才储备不足的困境。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具备高素质和专业技术的人才支持,但农村地区发展滞后,教育、医疗等资源匮乏,难以吸引外来的优秀的高层次人才,这导致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储备明显不足,产业缺乏创新,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一)强化产业发展资金保障
一是政府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政府需根据财政预算科学统筹乡村特色产业项目补贴,设立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基金,逐步增加指向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确保资金源源不断地流入乡村地区。同时加强对资金的监管和使用,确保资金用途合理、透明。二是推动工商资本下乡助农。大多数地区的工商资本对乡村特色产业的投资力度相对较小,政府可出台相关政策,激励工商资本进驻农村,通过建立投融资服务平台等方式,为驻村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技术支持,辅助工商资本和乡村特色产业各主体之间订立更加合规、科学、有效的合作模式。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乡村特色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实现金融服务与乡村特色产业供需适配。针对乡村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推出具有特色的金融产品,如农村小额信贷、农业保险、绿色金融债券等。鼓励农村信用合作社设立担保公司,为当地的农民提供担保服务,降低融资风险,提高融资成功率。同时,加强金融监管,规范金融机构的信贷行为,遏制不良竞争和金融乱象。
(二)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布局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本质是对地区特有资源的一种开发,通过特色资源形成产业结构,从而实现经济发展。一是要盘活乡村资源。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坚定地走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之路,打造具有独特优势的“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特”产业格局。在规划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时,不仅要考虑当地自然资源的多寡和优劣,还要深入挖掘社会资源的潜力。自然资源如土地、水文、气候等,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社会资源则包括民俗文化、人力资源、技术水平等,它们能够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依托这些资源优势,乡村可以发展具有地方特色、区域优势的产业群。二是要优化产业链。深度挖掘农业的多元功能,打破产业间的固有界限,实现三产融合发展。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业的附加值,还能打造一个集种植、加工、餐饮、住宿、养生、旅游、购物、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综合体,为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夯实基础。三是注重运用新科技,深入挖掘乡村特色产业深加工的潜力,实现科技与特色产业的深度融合,从而提高特色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提升其附加值,提升产业竞争力。
(三)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与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密切相关,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和支持的关系。一方面,完善农村配套硬件设施建设。在交通公路建设方面,政府需要改善乡村交通网络,满足各种车辆运行需求,提高交通的便利性和连通性,加快农产品的流通速度。在水利设施建设方面,政府应加大建设和改造力度,确保供水工程的新建和老旧管网的改造能够满足农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生产需要。这不仅关乎农民的日常生活,也是农业生产的必要保障。在农村居住环境方面,政府需鼓励农民进行房屋安全改造,以解决危房住房问题。此外,推动建设“美丽庭院”,引导居民进行环境美化,提升居住环境品质,创造宜居的农村生活空间,提高农民的居住舒适度和幸福感。另一方面,加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可以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布局移动通信网络服务点,以提供更广泛的网络覆盖范围和更稳定的网络连接质量。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鼓励农村企业和创业者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激发他们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热情,为农村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四)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高素质、有能力的人才,是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才能为乡村特色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进而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的力量。一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通过多样化的培训和教育手段,全面提升農民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管理方法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和生产技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农民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确保培训内容与农民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例如,针对种植业的农民,可以开展高效种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培训;针对养殖业的农民,可以开展科学养殖、疫病防控等方面的培训。通过这样的培训,农民能够更好地掌握现代产业发展的要领,提高生产效益。同时,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法规教育,使其在特色产业生产和经营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特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强化人才引进。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并根据不同产业的需求,制定具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提供丰厚的待遇和福利,吸引各类优秀人才投身乡村。同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将乡村作为高校实践基地,让有专业技能的人才、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各类人才集聚乡村。此外,还要注重人才的后续培养和留任机制,确保引进的人才能够在乡村长期发展,为乡村特色产业的持续繁荣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1.
[2]肖卫东.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与行动路径[J].理论学刊, 2023, (01): 117-126.
[3]朋措尼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探究[J].农家参谋, 2021, (15): 99-100.
[4]张立畅.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J].红旗文稿, 2023,(22): 30-33.
[5]张瑾,刘子禹,李莉.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全球化, 2023, (05): 105-113+135.
[6]窦清华.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逻辑理路及路径选择[J].农业经济, 2023, (06): 30-31.
(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李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