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园本课程,坚持课程游戏化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4-04-29 04:45黄诗惠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园本幼儿园游戏

黄诗惠

导读:课程游戏化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满足每一位幼儿的发展能力和学习特点。然而,游戏化课程设计需要合理平衡游戏性和学习性,确保游戏元素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各班活动有相同的教学内容,也有不同的内容,具体目标更不尽相同。幼儿学习的内容不仅有深度游戏,还有广度游戏。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与伙伴的交流分享中获得游戏性体验,促进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发展。从幼儿兴趣需求出发,“SA”主题课程也是游戏精神的一种重要体现。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坚持兴趣化的原则,开发园本课程,符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特点。

一、问题提出

(一)相关概念与界定

1.课程游戏化

课程游戏化是指将课程内容和学习过程设计成游戏的形式,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通过引入游戏元素,如任务、关卡、奖励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课程化游戏有利于教师维持课堂秩序,通过课程游戏化与园本特色的有效结合,幼儿能积极参与游戏,激发学习兴趣,真正在幼儿园里学习丰富的知识,从而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课程游戏是幼儿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幼儿教学的灵魂,也促进了园本特色的彰显。

2.“SA”主题的园本课程

“SA”主题课程,是一种着眼于J园具体情况的教育开展方式。该园本课程符合当今明确提出的幼儿发展层面的需求,能让幼儿在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课程主要围绕“爱”展开主题式探索,即“爱自己、爱他人、爱祖国”。首先,在个人层面,学会爱自己。其次,作用于周边人,把更多“爱”(关心、帮助、感激等)给予他人。最后,把感情与祖国联系起来,这份“大爱”(自豪感、归属感、荣誉感)是对国家而言的。把这三层情感层层递进,旨在为幼儿提供全面的发展和学习的机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与沟通方面:包括口语表达、听力理解、阅读和书写等语言技能的培养,以及幼儿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的培养。语言区角活动即学习型区角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围绕幼儿语言高质量的发展。它赋予了幼儿更多的自主性、游戏性、情境性和趣味性,为幼儿学习语言提供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体现了“SA”课程观和教育观,这也将是本研究的侧重点。

数学与逻辑思维方面:包括数数、量与形、大小比较、简单的加减法等数学概念的学习,以及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科学与探索方面: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索活动,培养幼儿对自然和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和探索能力。

社会与情感发展方面: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合作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情感表达能力。

艺术与创造方面:通过绘画、手工制作、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艺术体验。

身体与运动方面:通过体育活动和游戏,培养幼儿的身体协调性、运动技能和健康意识。

(二)研究现状

此次研究对象为J幼儿园开展的“SA”课程,适合当前幼儿园教师认知水平,较容易与教学实践靠近,包含三个方面:其一,学习方面。项目化学习活动、集体教学活动、分组学习……其二,游戏方面。全园跨班游戏活动、功能室游戏、户外体能游戏……其三,生活方面。生活自理(吃、穿、行)、个人物品管理、值日生工作……所有这些,反映了当前课程实践中基本的问题和焦点。

(三)研究方法

自然观察法是本小组研究者的主要研究方法,指的是对整个幼儿园园本课程活动,以及课程游戏化活动进行观察,并做记录,让幼儿从游戏中收获知识、培养兴趣,细致入微地在一日生活中凸显园本特色。本研究拟以J幼儿园“SA”课程的游戏化为切入点,调查分析幼儿园课程游戏的开展及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实施园本课程汇总,提高课程游戏化水平。

(四)研究意义

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进,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操作和探索材料,从中获得学习经验。教师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宜将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探索兴趣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本研究旨在提升教师课程建设的水平和园所课程实践的水平,从而帮助J园提升整体教育质量。

二、幼儿园园本课程的现状分析

根据幼儿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以及班级的具体情况,各年级组展开讨论,适度调整策略。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他们的探索和发现,由此制定适合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皮亚杰提出“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无论小、中、大班,均依照各自的年龄特点在阅读区角投放绘本材料,投放的材料由简单到复杂,从以培养语言兴趣为主到以学习语言探究方法为主,逐渐过渡,呈现递进性,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不同年龄存在的园本课程问题

早期阅读类绘本:幼儿园提供的绘本读物,也可以是幼儿从家里带来图书。

科学玩具类绘本:根据某一故事情节,运用一定材料、言语和动作等表演技能,创造性地表演故事内容某一片段。

操作讲述类绘本:提供故事拼图、各种图卡等,用故事盒给予幼儿自主摆放、自由组合的机会,促使其动手、动脑、动口。

聽说游戏类绘本:以接龙、问答等形式表达一首儿歌、童谣,在玩玩说说中学会倾听和表达。

(二)园本课程的选择

根据与班级教师的交流得知,小、中、大班每学期更换两至三次园本课程主题,根据主要教学内容主题更新绘本材料。主题选取的来源有三种,68%由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而产生,24%由领层架构课程主题统一商量而产生,而由教师主导的则占8%。

三、园本课程游戏化问题的原因

研究者观察发现,幼儿园在实施园本课程过程中,有许多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不足以提高幼儿游戏化水平的现象。以下是笔者总结出的J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几大问题。

(一)幼儿游戏缺乏有效的引导

在园本课程中,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教师以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但在此活动中,差异化教学没有得到采用,教师极少甚至难于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让幼儿进行经验的积累和重组。充分满足不同水平幼儿的能力发展,成了不可完成的一项目标。如在科学探索室,有一组人体器官模型,摆放在高高的柜子上,虽有一个小阶梯,但通过观察发现,进入科学探索室的幼儿,个子较矮的,不能踩上小阶梯去观察这组人体模型,但针对摆放在下面的动植物标本,他们却经常拿来细看、把玩。

(二)课程缺乏学习性与游戏性的兼顾

课程游戏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同时也可以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课程游戏能引发幼儿思考,吸引幼儿主动探究。然而,游戏化课程设计还需要合理平衡游戏性和学习性,确保游戏元素能有效促进幼儿学习。如果游戏化课程设置各种任务和挑战,幼儿便无法通过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提升技能和知识。如纸的沉浮实验中,教师只提供了同一种纸的纸制品。幼儿把它放在水里,观察吸水性。不过,教师单一提供的操作材料幼儿没法进行探究,只能消极地等待学习。这样便无法体现课程游戏性,不能帮助幼儿获得更多新的经验。

(三)课程游戏缺乏五大领域的支持

J幼儿园在开发和实施“SA”园本课程的过程中,希望推进游戏化,提升园所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师专业能力。课程坚持以幼儿为本的教育观,旨在不断提升幼儿的已有经验,使学习更具生命力与创造力。

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师把游戏精神渗透到一日活动中,把学习场所由室内搬到室外,鼓励幼儿由被动倾听转变为动手操作。只是在每个小主题里,课程侧重于某领域的教育,忽略了其他领域的知识对幼儿产生的作用。如“我和祖国”这一主题中,强调提高幼儿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知识的天平倾向于社会领域知识,希望极大地抒发幼儿“爱国”情感。教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幼儿能否进入学习状态,是否能在不同学习环境的亲身体验中得到真实感受。

四、园本课程游戏化的解决策略

针对以上突出、共性的问题,本研究讨论、分析出解决园本课程游戏难题的相应策略,希望最大限度让游戏效果合理化,让J幼儿园课程更完善,尤其是体现游戏精神。

(一)园本课程显特色,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大自然是我们的知识宝库,也是我们的活教材。”教师在幼儿的游戏化课程中要开展有效的、优质的指导,聚焦幼儿多感官参与,设计适合幼儿的多样性活动,这意味着课程不是小学化的、成人化的。

1.案例

“好事花生”

在中班主题活动里,以花生的种植、发芽、生长观察、日常维护、收获采摘的过程为线索,开展相关的主题课程。教师抓住游戏的精神,一方面鼓励幼儿体验辛勤劳作的过程,另一方面激发幼儿对自然农作物的科学兴趣,进而萌发其热爱生活的情感,让其在玩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此次课程园本化的实践中,教师把生活、游戏、教学有机整合,鼓励幼儿尝试运用不同的工具和新的方法进行剥花生劳动活动。

2.分析

通过营造丰富的体验环境,幼儿能在社会活动中真切感受同伴、长辈的爱,获得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目标性太强、索然无味的材料不能帮助幼儿发展能力,容易让幼儿失去自主学习的欲望,只能被灌输知识而无法动手实践操作。所以,幼儿园课程一方面应考虑幼儿知识储备,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让幼儿在学会接纳自己、接纳同伴的同时,懂得给予他人爱。

3.策略

实际上,幼儿对幼儿园的主题课程有更强烈的实践需求。幼儿园要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强调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基本的自理能力,使一日活动、教学活动、生活课程尽可能做到游戏化、趣味化。一方面,根据对班集体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掌握,萌发他们对相关园本课程的兴趣,让每位幼儿从“不会”到“会”再到“做”,并与其沟通交流,明确其对具体活动的兴趣程度。另一方面,运用小调查的方式提前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掌握幼儿的基本心理需求,“SA”课程既有预设的成分,也有生成的成分,可以使幼儿实现学习、发展,在动手动脑中不断创造,持续地、不断深入地探究各种领域的知识。

(二)组织与园本课程相关的区域游戏活动

只有将各种活动有机结合,实现园本课程的游戏化,幼儿才能在区角自由选择、操作和探索材料,获得学习经验。教师在区角中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宜,将会直接影响幼儿探索兴趣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本研究拟以幼儿园区角材料的投放及课程主题的构建为切入点,调查分析材料投放和使用的基本情况,帮助教师提高区域的创设及教育能力,促使幼儿达到最近发展区要求。

1.案例

“车来车往”

在课程《交通在我心》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认识车的种类,教师用图片先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汽车,再创设“热闹的马路”这一情境,请幼儿模拟喜爱的汽车在马路上奔驰的场景。可是,教室里玩具车并不够用,没有仿真的成品,区域游戏进行不下去了。

2.分析

这时,某家长带来的一本汽车百科全书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幼儿围着翻看,按照书里的步骤说明,纷纷拿平时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包装盒子制作自己的小汽车。在摆弄中,幼儿得到了探索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加深了对小车构造的认识。

3.策略

在语言领域中,尤其需要考虑幼儿年龄特点。换言之,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发展水平,在数量和层次上较好地体现了其年龄发展的特点。根据特定主题,在语言区域材料投放上,教师必须“思考先于行动”,即根据目标思考投放什么材料,而不是先准备好材料再思考目标和价值。在同一种操作活动中,应尽量让幼儿实现多维目标。如小班观察阅读类材料多;中班观察类阅读类、玩具类、制作创造类材料多;大班各种类型的材料都比较丰富。这种投放方式与各个年龄段的特点和教学重点相契合,有利于教师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投放相应的材料,实现幼儿年龄特点和课程教育性的有效结合。

除了客觀的因素,课程资源也具有地方区域化的特点。幼儿喜欢的游戏化材料蕴含多维目标,J园主题课程如果能渗入游戏,不仅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吸引幼儿专注投入活动,激发和提升学习兴趣,还能使语言教学更有效、更富游戏性,获得最佳效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对J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进行观察、思考、探究,希望给予一线幼儿教师或从事启蒙教育的工作者一些建议,获得课程游戏化问题的改进。J幼儿园需要坚守核心价值,不可骄傲自满、固步自封,要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核心理念与当前“SA”课程理念进行对照,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思考与同时期的主题课程相比,是否存在差距。不过,当前不少园本课程的问题仍比较棘手,课程发展任重而道远,将来园本课程游戏融合的探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猜你喜欢
园本幼儿园游戏
基于中国传统节日的幼儿园园本课程研究
实施精准园本培训 建强培优教师队伍
园本课程开发的迷失与回归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运用多元智能构建园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