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艺术性提升方式探索

2024-04-29 15:38张姮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4年2期
关键词:艺术性绘本信息技术

张姮

导读:随着新时期教育理念的发展,小学信息技术不再是一门只注重传授基础电脑知识的科目,而被注入了更多元的、具有时代烙印的教育元素,如电子绘本、电子产品、多媒体创意作品等。它们是技术和艺术融合的结晶,体现了“技艺”二字的教育真諦。在这种科技美育背景下,探索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艺术性提升方式刻不容缓。

一、现代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艺术性变革

信息全球化趋势日益凸显,小学信息技术课堂需要与时俱进。在实践教学中,艺术性变革非常显著。首先是设备的提升和改善,电子白板、VR工具、多媒体教室、绘本教材资源库、通信设备和APP软件潮流的兴起,让学生接触电子产品和信息媒介知识的时间大幅提前。信息技术已经以五花八门的方式走进学生的生活,学科技术性特点被削弱,艺术性特点受到加强。其次,综合教育、“双减”政策和世界艺术交流等文化背景为信息技术学科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学生不再将计算机作为枯燥的操作型学科,而是一种联系游戏制作、电影欣赏、动画设计、影视定制、舞美设计、科技生活等兼具艺术性和知识性的全能型学科。最后,家庭教育和就业形势等客观条件也是一大影响。现代人才竞争更大,经济水平增幅,更多家长不再满足于让孩子接受基础信息技术教育,致力于培养审美能力和工科能力兼备、不偏科的人才。高等学校的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专业受到推崇,更诞生了数字媒体艺术这类和动画、游戏制作相关的、最大限度体现信息技术的艺术属性的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自然与当下教育背景相适应,提倡艺术培养的关键价值。

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的艺术价值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顺应时代趋势,增添了很多艺术元素。例如,四年级WPS系列知识融合了文档和PPT的制作知识,而学生的审美能力决定了两种软件的设计上限。五年级重点学习的Scratch本身就是一种绘图软件,旨在制作动画、声音、视频、图画等艺术类素材,《花朵缤纷》《画城堡》《设计花瓶》等课程对美术鉴赏和创造能力的要求颇高。六年级旨在培养学生对科技的认识、领悟和欣赏能力,机器人、物联网、传感器与感知系统、无线通信与智能网关、电子标签、智能导航、数字农植园、智能图书馆等信息产物包含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强烈情感,这种生活思维和情感思维正是艺术性的绝佳体现。教材在创编层面体现了信息技术对学生德育、美育、生活教育等艺术化教育的重要影响,这种艺术价值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

三、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艺术性提升意义

基于以上两点,在主客观方面小学信息技术已经是具备充足艺术性的学科,提升课堂艺术性具有一定的建设性意义。首先,具有激发学生学习趣味的作用。例如,在《设置版面》一课中展示《玛德琳》《花婆婆》等图文比例适中、装帧设计精美、审美上佳的绘本,要求学生仿照这种样式进行文字、图画排版工作,自然可以在情感层面促进学生艺术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水平的提升。其次,具有提升学生操作技能的价值。例如,在《动物表演》一课中,学生对动物动作弧度、衔接性和美感的表现有所欠缺。通过引入《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小蝌蚪找妈妈》《我祖上的怪亲戚》《温柔的刺猬》等包含不同动物主角的绘本,学生可以近距离观察作者对不同动物身体结构、行为习性、动作轨迹、性格特点的艺术性表达方式,积累构图和造型素材,以更严谨、专业、科学的态度审视自己的动画作品,改善角色的造型、动作和性感表现方式,用艺术提升技术。最后,具有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格局的价值。信息技术是一门适用于跨学科视域培养和教学的科目,体现了艺术的包容性和融会贯通。例如,《机器人传感器》一课就包含了丰富的物理、数学和美术知识。通过实体机器人观摩、机器人题材绘本(如《魔法机器变变变》《机器人托尼》)引入、科幻题材影视作品片段播放(如《快乐星球》《普罗米修斯》《人工智能》)、机器人绘本编创比赛等艺术化课堂形式,学生能体会到科技知识是对各类学科、各种生活元素的艺术性结合,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学习格局,用更宽阔的思维意识指导技能学习。

四、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艺术性提升方式

(一)绘本拆解法

教师可以静心挑选一本兼具信息技术教学元素和艺术特质的高品质绘本,对其中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方法、信息表现手段进行拆解,和学生展开艺术探讨,让学生根据对作品的理解选择得心应手的技术知识制作属于自己的信息技术作品,如电子绘本、文档、PPT、电脑插图、电子明信片等。

以绘本《花婆婆》为例,教师拆解出如下元素,可以和相应课程进行匹配。

景物制作:山庄、房屋、天空、海洋、阁楼、画廊、窗户、房间、渡船、图书馆、雪地、海滩等特定场景富于准确、丰富、多元的色彩和线条,与《花朵缤纷》中的色彩选取、《画城堡》中的线条勾勒、《初识3D建模》中的物体构图、《设计花瓶》中的景物临摹、《穿越迷宫》中的场景设计相对应。

角色设计:花婆婆不同时期的造型各异,作者在服饰、五官、神态、动作等方面均下了苦功,符合人物性格特点、情节设定和故事氛围,和《绘制角色》《火柴人跳舞》《吃豆精灵》《小猫出题》等和角色设计相关的课程高度对应。

叙事技巧:作品通过对清新绮丽画面的渲染奠定故事温馨平凡中透出力量的基调,通过对文字和图画比例的设定凸显情节的协调性和节奏的平缓性,通过远景、近景、大景、小景的切换和画面比例、风格和冷暖色调的选取和衔接隐喻人物的喜怒哀乐,通过人物正面、侧面视角的衔接和各种动作的转换表现角色的心理状态,这些艺术表现方式和教材中Scratch动画的创编方式、机器人的创作思路、智能图书馆的设计模式如出一辙,学生完全可以从这部优秀的艺术作品中汲取理性因素和技术养分,领悟如何通过电脑软件达成自己的创作目标。

(二)绘本制作法

绘本是和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联系紧密的工具,教师需要合理应用。不同于以欣赏、启迪、引导为主的艺术启蒙方式,绘本制作法需要学生从学习者、观赏者转换为实践者、创作者的身份,展示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制作的绘本作品,开展探讨和互评,相当于绘本拆解法的背面。

例如,四年级学生在完成WPS文字和演示的作业后将其整理成文件夹,思考关联,搜集资料,挑选素材,制作绘本,如《凤仙花的观察》《中秋节》《养蚕日记》《中国传统节日》等。五年级学生在完成若干Scratch动画制作作业后,将机灵的老鼠、滑桿接球、小猫抓鱼、弹奏音乐、吃豆精灵、青蛙过河等素材进行逻辑整理和技术衔接,完成绘本《精灵城堡的闯关》,讲述吃豆精灵为了回到自己居住的城堡变身为各种动物,进行各类益智闯关游戏的趣味故事。六年级学生基于对机器人、物理传感器、人工智能、智能图书馆的综合认识,采用课内学过的或课外延伸的软件制作关于未来科技的绘本《我的智能朋友》,除了运用WPS软件和画图功能软件,部分学生可以用Flash、Photoshop、美图秀秀或美工制作类APP制作简单的静态图册。在以绘本创编为终点的艺术化教学情境中,学生的创作主体性被大幅激发,他们通过实践亲身体会了信息技术学科的美育功能,运用了文学、美术、历史、科学等不同的生活知识,提升了跨学科意识,培养了综合学习能力。

(三)学科融合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融合了各种学科的知识性、实践性、整合性科目。教师可以采用一种艺术性的观点和视角,将其与不同的学科相融合。这种教学充满艺术化,因为艺术的核心是创意的不断萌发。当教师的教学具有创意,学生自然也会在潜意识里激发创意、追求创意。

例如,将小学语文四年级写景课文《观潮》《繁星》《走月亮》和“WPS”相关知识相融合,让学生制作相关文档或幻灯片,在课堂内进行放映,以准确性、实用性、技术性、美观性等指标开展评选活动,同时提升技术鉴别能力、审美意趣和阅读理解能力。有的学生制作的课件在排版方面比较凌乱,但涵盖了尽可能多的课文内容和课外延伸知识,用到了不同的版面设计、字体、对齐方式、图片镶嵌方式等,观赏的丰富性和方便性不错,属于审美较弱但技术过关。有的学生整体使用的技术较少,但美观度很好,适用于课堂的简洁描述,受到了语文教师的好评,但同学普遍认为技术含量较低,属于偏重审美但技术偏弱的作品。评价过程既是技术提升过程,也是艺术探讨过程,更是跨学科培养过程。

又如,将小学五年级数学《观察物体(三)》《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图形运动(三)》《分数的加法与减法》引入课堂,引导学生通过Scratch动画制作电子绘本,通过几何物体的数量、占比和运动形式表现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实质意义。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不再以完成作业的方式制作静态和动态电子作品,而全面思考如何通过各种图形、动物模型、游戏模型数与量的比例关系展示一定的数学概念。教师可以引入《猫咪的一天》《和邻居亲密相处——分数》《来自夏令营的信》《各国的早餐》《皮特与魔法棒——分数》《数学来了》等关于平均数和分数的绘本,给予学生灵感启迪,让其领略作者的创编意图和具体路径,举一反三,类比推论,通过图文关系、图案的前后变化、数量调整等信息技术策略让读者自然而然发现数的改变。学生分享了独特的艺术创作成果,包括绘本《小鸟分食物》《小猫穿越迷宫》《克隆正方体大战》等(这些作品在理论层面均脱胎于教材给定的案例,在实践层面均参考了数学绘本的创作观念),既培养了理性思维,也丰富了感性思维,懂得动画、绘本、故事等艺术载体必须体现一定的逻辑思维,任何学科都是理与情的高度结合。

再如,将小学美术六年级《建筑艺术的美》《发现老房子》《家乡的老房子》《家乡的历史和发展》和信息技术《设计物联网应用》课程目标相结合,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家乡建筑资源、历史知识等,通过微信、QQ、微博、论坛、家校通、电子黑板报、贴吧等网络资源平台进行展示、投放和互动,比拼谁的网络搜集能力更强、呈现的画面最美观、介绍逻辑最清晰、排版和设计方式最吸引人。在融合技术含量和艺术分量的评判标准下,《难忘水城》《阁楼之美》两部资源作品获得了最高的浏览量、讨论度、曝光率和正面评价。最后,教师和学生一同搜集两部作品的精华图片、评论文字,将其制作成网络绘本《水城和阁楼的对话》,放在特定的网站上供同学们时刻欣赏学习。在美育与信息技术教学的融合教学过程中,学生亲自感受到对美的欣赏、生产、传播和践行需要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只有拥有扎实的科技应用能力,才能将资源之美通过互联网进行放大,从而懂得了传媒宣传的力量,对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价值有了更深的认识。

(四)亲身教学法

如果将教学看作一项艺术,认知能力不足、实践水平有待提升、生活经验尚浅的小学生通常被视为客体。艺术属于对主体性要求极高的范畴,信息技术也是这种范畴下的产物。如果教师能在特定时间内(如1周、半个月、1—2个月)定期组织教学比赛,让学生轮流当“小老师”,设计和开展自己想做的教学活动,相信艺术的创意能点燃教育的力量,让以生为本的艺术教育理论得到最大限度发扬和传承。

学生的创意在活动中得到了彰显。有的学生设计公开课《“WPS”文字的隐藏身份》,讲述文档的比较功能、编辑功能、图章工具、引用、审校等不为同伴熟知的隐藏功能,制作图文结合的绘本课件《你好,我也是“WPS”家族的成员》来讲述上述功能的实际用途,授课语态激昂、态度专业、准备诚恳、材料丰富,教师为其提供多功能教室,专门请来了学生喜欢的教师及专业同行进行评点,这节课让同学们受益良多,体现了该学生的课外延伸能力、艺术化教学创意和信息技术实践能力。有的学生对同学的各类动画作品开展点评课程,以专业点评、举例点评、互动点评、师生点评、生生点评等形式展现了专业态度,以及对动画制作要素、技术步骤、审美体系的高度熟悉。有的学生对感兴趣的绘本《托本库曼三部曲》《太空猫的大冒险》《蛤蟆舰队星际穿越》《小小太空飞行员》《星际太空鼠》《口袋里的外星人》等进行下载或影印,制作成电子课件的形式进行讲述,串联其中蕴含的信息技术知识,上了一堂以绘本为基础的知识探索课程,体现了对网络资源的搜索和制作能力、将知识进行艺术化口头处理的教学能力,以及对科技知识的体察和深入了解。在多姿多彩的教学中,不仅“小老师”们获得了提升,作为“观众”的学生还获取了不一样的感受,主体性得到了一定程度彰显。他们可以感受到教师教学和同学教学的相同和不同,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进行专业价值判断和考量,这也是一种艺术化学习方式。

五、结语

闭门造车、死板生硬的传统课堂模式已经不适用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艺术性提升才是现在和未来教育发展的核心路径。教师要摒弃教学窠臼,用发展的、进步的、专业的眼光不断学习,用艺术的能量源源不断地唤醒学生对信息技术全新的认知体验。

猜你喜欢
艺术性绘本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绘本
绘本
绘本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