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探究在家园共育模式下进行道德教育的策略。首先,强调了家庭与学校要紧密合作,建立家校沟通平台。然后,提出培养家庭中的价值观念,并通过日常生活实践传递道德观念。其次,探讨了学校课程设计中道德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师角色的重要性。接下来,强调了社区的关键作用,以期通过孩子参与社区义工活动以及社区资源的共享来延伸道德教育。此外,还提出了要建立评估机制来监测和优化道德教育策略的效果。最后,总结了家园共育模式下道德教育的策略,并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努力,实现学生的道德教育。
关键词:家园共育 道德教育 家庭价值观 社区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3.056
在当今社会,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对于个体和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而在教育领域中,家庭和学校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和塑造道德观念的地方,而学校则是他们接受系统化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教师要建立一种有效的道德教育策略,充分发挥家庭和学校的合作作用。但目前,很多学校对于道德教育还缺乏有效的认识,未与家庭进行科学合作,共同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这给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基于此,教师需要针对家园共育模式下的道德教育策略展开探究。
一、家庭与学校合作
1.家庭与学校的紧密合作关系
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对于有效实施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在进行道德教育时,家庭与学校需要紧密合作。具体而言,家庭和学校应相互理解和尊重彼此的角色和责任。家长要理解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方法,学校也要理解家庭的期望和关注点。然后,家庭和学校应共同制定明确的道德教育目标。通过定期会议或沟通,双方可以就孩子的道德发展设定共同的目标,并确保彼此的期望保持一致。接着,家长可以关注学校的道德教育课程,与学校教师保持沟通,了解教学内容和进展。在这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定期举办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活动,如家长会、开放日、文化节等,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互动。
2.家庭与学校共同承担道德教育责任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家庭和学校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具体教学中,家庭和学校应明确各自在道德教育中的角色和责任。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道德观念的地方,應该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作为正式的教育机构,应提供系统化的道德教育课程和活动,引导孩子提高道德品质。同时,家庭和学校应明确并强调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如诚实、尊重、责任等。通过一致的教育信息和态度,家庭和学校能够形成合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另外,家庭和学校应制定共同的道德教育合作计划,定期组织家庭与学校联合会议,共同制定孩子的道德教育目标,然后明确各自的责任和行动计划。通过共同努力和监督,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
3.搭建家校沟通平台
搭建家校沟通平台是促进家庭和学校合作的关键步骤,在道德教育教学中,教师需要搭建家校沟通平台。为了满足不同家庭和学校的需求,教师应建立多样化的沟通渠道,比如面对面的家长会、家访、电话沟通、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工具、家长微信群等。通过多样化的渠道,家长和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便利选择合适的沟通方式。同时,教师可以建立一个信息共享平台,让家长和学校能够及时分享有关道德教育的信息。学校可以通过网站、学校通讯、家长手册等途径,向家长提供关于道德教育的资料、活动安排和教育资源。家长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学校的教育政策、教学计划和教师团队的情况。
二、培养家庭价值观
1.在家庭中传承道德价值观
家庭在培养孩子道德价值观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的价值,家长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积极践行道德原则,例如诚实、尊重、责任等,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同时,家长应与孩子进行深入沟通,讨论和解释道德原则和价值观念的重要性。通过在家庭中的讨论和教育,能够帮助孩子理解和内化这些价值观,从而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在这过程中,家庭还应制定明确的规则和制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些规则可以涵盖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诚实守信、分享和帮助他人等方面。家长需要向孩子解释规则的意义,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
2.培养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念
在孩子的道德教育中,家庭共同价值观念会对孩子的道德培养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家庭共同价值观念。家庭成员应定期进行价值观讨论和反思。通过定期开展家庭会议,让家人分享自己的价值观念、理念和信仰,并进行互相倾听和理解。通过这样的讨论,家庭成员能够加深对彼此价值观的理解,并逐渐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念。同时,在制定家庭核心价值观念时,应集思广益,家庭成员可以明确自己重视的价值,例如诚实、尊重、公正、责任等。最后,家庭成员应共同制定明确的规则,例如尊重他人、诚实待人、互相帮助等。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贯彻执行这些规则,教师可以让孩子明确知道家庭对于道德行为的要求和期望。
3.通过日常生活传递道德观念
为了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需要从日常生活实践方面入手,通过日常生活实践,将道德观念有效传递给孩子。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等。这样,孩子会通过观察和模仿家长的行为来学习道德行为。同时,在家庭生活中,教师要鼓励孩子参与共享和合作的实践,可以是在家庭中分享资源、照顾弟妹或家庭宠物,或者一起完成家务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师可以帮助孩子形成关爱他人、互相帮助和分享的道德价值观。另外,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与孩子分享道德故事和经历,并进行讨论。家长和孩子可以讨论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例,或者是绘本、影视作品中的故事。通过讨论,教师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学校课程设计
1.道德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安排
学校在孩子道德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作用,教师需要做好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安排。具体而言,道德教育课程应明确教育目标和核心价值观,比如培养孩子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道德判断力和责任感等。学校通过确立明确的教育目标,帮助教师和孩子明确课程的重点和期望。然后,学校对道德教育课程进行科学设计,保证道德教育课程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课程知识应涵盖多个领域,如道德理论、伦理学、社会责任、公民道德等。通过综合性的课程设计,教师能够全面培养孩子的道德素养。另外,道德教育课程的内容要与孩子的年龄、发展阶段和生活经验相适应。课程内容应包括道德案例分析、道德冲突解决、价值观探讨等。通过贴近孩子生活和实际情境的内容,增加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2.教师的角色与素养
作为道德教育中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角色与素养对于道德教育的有效开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具体的道德教育中,教师应该积极践行道德价值观,以身作则,保持行为、言辞和态度与教育目标一致,给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示范。同时,教师应了解道德教育的理论框架和教学策略,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会,以更新知识和教育理念。最后,教师应选择适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资源,以促进孩子的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比如,教师可以运用案例研究、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互动游戏等方法,创设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培养孩子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资源,以支持课堂教学和孩子的自主学习。
3.培养孩子积极参与道德讨论的能力
教师要培养孩子积极参与道德讨论的能力,让孩子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问题,从而实现其道德判断力和决策能力的提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为孩子创设一个安全、包容和尊重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通过创设这样的学习环境,孩子敢于参与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可以提出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孩子进行讨论,比如,教师可以提出“当个人隐私与社会安全发生冲突时,你认为应该如何权衡和解决这个问题”或“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如何平衡创新和道德责任?如何确保人工智能系统不会对人类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等问题。
四、社区参与与互助
1.社区作为道德教育的延伸
社区作为道德教育的延伸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帮助孩子将道德观念融入日常生活中。通过社区参与、合作项目、资源利用和社区领导的示范,孩子能够加深对道德价值观的理解,并形成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在具体的道德教育中,教师应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区服务活动,例如,参与志愿者工作、社区清洁、敬老院访问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教师能够帮助孩子体验关爱他人、服务社区的重要性,从而将道德价值观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同时,社区为孩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学习机会,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扩展道德教育的内容。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参观社区的歷史遗迹、文化中心,或邀请社区领导人来学校演讲,让孩子了解社区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
2.孩子参与社区义工活动
孩子参与社区义工活动是一种有益的方式,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道德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参与社区义工活动,让孩子体验到关爱他人和服务社会的意义,意识到自己在社区中的重要性,从而培养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意识。同时通过与社区的接触和服务,孩子能够与不同背景和需求的人们接触。这种经历能够增强孩子的同理心,理解他人的困境和需求,并表现出关心和关爱。在这过程中,孩子将学会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交技能。此外,在社区义工活动中,孩子将面临各种实际问题和挑战。通过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他们能够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将学会如何思考和应对挑战,并寻找创新的解决方案,这对他们的个人发展和职业准备都具有重要意义。
3.社区资源与家庭、学校共享
通过社区资源与家庭、学校的共享,可以促进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合作与互动。这种合作有助于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和社会意识。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社区图书馆和阅读资源,提高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质。具体而言,家庭可以利用图书馆提供的资源,丰富孩子的阅读材料,培养阅读兴趣。学校可以与图书馆合作,推广阅读活动,提供额外的阅读材料和研究资源。同时,社区中心和公共设施(如运动场、游泳池、公园等)为家庭和学校提供了活动和休闲的场所。家庭可以利用这些场所进行户外活动、健身运动和社交互动,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学校可以与社区中心合作,举办课外活动、体育比赛和社区聚会,促进学校与社区的融合和互动。
五、建立评估机制
1.设立有效的评估指标
教师建立有效的评估指标,可以全面了解道德教育的效果和孩子的发展情况,因此,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是至关重要的。具体而言,在进行评估指标的设立时,教师应明确道德教育的目标和期望结果,确保评估指标与目标一致。例如,目标可以包括培养孩子的道德判断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同时,教师可以使用多种评估方法和工具来收集数据,以获得更全面和准确的评估结果,比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孩子作品分析、学业表现评估等,要确保评估方法能够全面覆盖教育过程中的不同方面。最后,教师要对收集到的评估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通过比较不同孩子群体、不同时间段的数据,识别出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2.定期评估道德教育的效果
定期评估道德教育的效果有助于了解教育策略的有效性,指导教育实践的改进和调整。通过持续的评估和改进,教师可以提高道德教育的质量和孩子的道德发展水平。在具体教学中,学校和家庭需要确定评估的周期和时间点,以便定期检查道德教育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评估可以在每个学期末、学年结束时或特定时间点进行,以便获得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和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数据收集方法,来获取全面和多维度的数据,具体数据可以包括孩子自我报告、教师评估、观察记录等。最后,教师要基于评估结果和反馈意见,制定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要确保改进措施具体、可操作,并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表,进一步保障道德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共享资源对于家园共育模式下的道德教育至关重要。在家园共育模式下,要想更好地进行道德教育,家庭与学校需要通过紧密的合作,共同承担道德教育责任,促进孩子综合发展。同时,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念十分重要,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传递道德观念,将道德价值观融入家庭生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念。另外,教师作为道德教育中的关键角色,需要具备相应的素养和能力。学校需要设立有效的道德教育课程、培养孩子积极参与道德讨论的能力。最后,社区作为道德教育的延伸,为学生提供了践行道德观的机会。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 袁佳蓓《家园共育背景下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思考》,《当代家庭教育》2023年第9期。
[2] 姚晓彤《用好家长资源,有效推进幼儿园道德教育》,《启迪与智慧》2021年第9期。
[3] 王秀玲《道德教育在家庭中的新特点》,《当代家庭教育》2021年第7期。
[4] 吕雪君《“互联网+”时代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新模式探讨》,《考试周刊》2021年第12期。
[5] 朱张慧《家园共育视角下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科普童话》2020年第28期。
(黄莹,二级教师,从事学前教育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