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实现了全面改革,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下,教育信息化逐渐从1.0升级到2.0,全面推动了我国教育的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在初中教学中,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历史教师应当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教学之中,为学生打造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到更多课堂之外的历史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这对于教师而言,有着一定的要求。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信息化2.0”背景下初中历史的信息化教学,阐述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的价值,分析当前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信息化2.0” 初中历史 教学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4.03.045
在新课改全面深入的背景下,教育界对初中历史教学有了更高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对于学生家国情怀、文化意识、批判性思维,以及价值观念的培养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历史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让学生在学习与历史相关的知识时,实现各方面能力的协调发展。目前,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教师作为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应当全面了解“信息化2.0”的优势,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为学生带来与众不同的课堂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但就实践来看,部分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时,还存在一些不足,严重降低了信息化教学的实际质量。现今,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中,打造信息化教学模式,是当前每一位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优势
对于中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信息技术是推动学生更为有效掌握学科专业知识的重要工具。特别是在如今“信息化2.0”的背景之下,相关任课教师需要充分结合信息技术的教育优势,以更好地提升教学开展的整体效率与质量,让学生真正爱上学科学习,从而更好地推动其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而言,与信息技术融合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丰富教学材料、提升学生对专业知识认知等方面有着显著效果,值得对此展开深入探究。
1.有利于丰富材料展现形式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会结合学习材料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而这些学习材料大多都来源于教材内容。在这一背景下,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便容易受到限制,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在“信息化2.0”背景下,各类高新技术不断走进课堂,为初中历史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丰富材料展现形式。
具体而言,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的学习内容借助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不止于教材,如此一来,教师便能拓展学生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在互联网端,越来越多的历史网站被开发出来,这些多元化的历史网站不仅拥有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材料,还有历史事件的3D视频动画讲解。当教师想要收集材料时,便可以直接登录网站输入关键字,这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了诸多便利。教师可将收集到的材料通过信息技术转变为不同的形式,如动画形式、图片形式、材料形式等,保证教学活动的多元性。
2.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历史是初中阶段学生首次接触的学科,由于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理解较为片面,所以,在学习活动中,很多学生认为历史和语文类似,只需通过背诵,记住教材中的重难点即可。当学生产生这一想法后,其学习出发点便会产生误差,即使能够记住历史知识,也无法从历史事件中理解该事件的深层次含义,以及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无法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价值,长此以往,还会让学生陷入“死记硬背”的死循环中,会逐渐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深度融合,教师则能为学生带来更多的教学资源,还能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历史教学变得更加立体,让学生结合教师所提供的资料自主学习,从而理清知识脉络,加强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从而进行深度学习。在这一背景下,学生不仅能够在自主理解的过程中牢记各个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和影响,还能结合教师所提供的信息化资源拓宽个人认知视野。
二、初中历史教学现存问题
纵观当前的初中历史信息化教学,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特点。专业能力强、信息素养高的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时,大多都是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手段来拓展教材资源或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主动学习。而对于另一部分教师,他们往往无法找准信息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融合点,在教学中过分依赖信息技术,无论要学什么内容,几乎都要用到信息技术。在这一情况下,课堂的主体便会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教师也会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消耗大量的时间,不仅无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还影响了教师的教学节奏。此外,部分教师虽然会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但在实践中,常常采取簡单的课件进行教学,或是在网络上下载相应的教学课件直接应用,没有结合学生的学情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在这一情况下,教师便无法进行针对性教学。
三、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信息素养
通过上述分析,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价值,实现教育教学与现代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在教学活动前期,教师应当以身作则,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积极学习与计算机有关的知识,从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为后期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来说,教师要做好对信息技术的研究,教师可通过网上学习或查阅文献的方式找到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契合点,结合历史学科特点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手段。此外,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教研活动,以培训、实践、提质为目的,让历史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教学经验,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其中的不足以及教学亮点,并结合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历史教学目标优化信息化教学活动,以此促进教师取得进步与发展。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也应当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转变自身的学习理念,结合教师所开展的信息化教学进行充分学习,了解当前课堂中所运用到的信息技术以及多样化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做好对这些教学模式的全面分析,结合个人情况进行学习,从而理解教师所开展的信息化教学活动,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进步。
2.运用学习平台,做好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高质量的课前预习环节能够让学生提前知晓本章节所要学的具体内容,并在预习的过程中整理出不理解的地方,在课堂中实现针对性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然而,传统课前预习形式大多都是教师利用课前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快速浏览教材,这种课前预习活动所产生的学习效果一般,甚至还会在预习环节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为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全面提升课前预习质量,为后期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借助学习平台,提前一天或提前半天发布课前预习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包含章节内容、学习目标、知识重难点、预习任务、总结梳理,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在学习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6课时,本课时的主题是“三国鼎立”。作为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课时,本课内容能够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有着一定作用。在教学之中,教师应独自分析本单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形成的基本史实,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在学习平台上,教师可围绕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如让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归纳并总结两场战役的时间、地点、战役双方的人物以及结果;了解官渡之战中,曹操胜利的原因;分析赤壁之战中曹操败下阵来的原因;整理三足鼎立的开始时间和形成时间,分析魏蜀吴三国的经济与生产业等。
在希沃白板互动教学平台中,教师可先登录希沃账号,根据提前做好的课件内容,围绕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学生便可以登录希沃白板学生端,下载教师所提供的课件以及预习任务,从而根据学习任务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希沃白板绘制思维导图,教师也可以通过希沃白板用游戏化的教学,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让学生主动预习,提高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在希沃里面的课堂活动中选择判断对错,只要输入相关选项,就可以完成游戏设置。在游戏设置好后,教师便可让学生参与进来,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3.运用微课,开展教学活动
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教师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与进步。立足信息化背景的初中历史教学活动,教师可通过微课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微课教学是目前备受广大教师关注且青睐的教学方式之一,这种教学方式以微视频的形式展开,微视频的时长在十分钟之内,侧重于对某一问题或者某一知识点的讲解,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理解课时内容的精髓,便于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由于微课时长较短,所以能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和机会,同时,教师能将微课应用到教学中的其他环节,如课前预习、资料拓展、课堂互动、课后探究等,学生可借助微课学习APP进行自主学习,或与教师展开互动,教师便能在终端了解到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课堂学习时产生的问题,而后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和整理,最后展开集中讲解。
例如,在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的教学中,经过前面的学习和预习活动,学生对于宋朝在政治军事方面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宋代的经济发展还处于不了解的状态。在课前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登录到微课学习平台网站下载与本课时相关的资源,通过名师讲解,加强学生对宋朝政治军事方面以及经济发展方面的了解。与此同时,由于教材内容有限,教师还可以在网络上查阅相关的资料,并对这些视频、图片进行相应的补充,将其插入到微课视频中,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此拓展课堂学习资料,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的发展脉络。在课堂讨论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微课视频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探究,比如宋代农业的发展与手工业的发展,让学生根据微课中的知识问答以及学习任务板块自主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于视频中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以在视频时长对应处发送评论向教师求助,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的方式进行自主理解。而在课后探究环节,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学习APP下发学习任务,这一学习APP能够为教师提供在线教学服务和教师管理,便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掌握。
4.运用信息技术,挖掘丰富资源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整体把握只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教师需要精心讲解并得到多种教学资源的辅助。在实践中,教师可全面借助信息技术,根据教学内容整合教育资源,如视频资源、图片资源等,将每一节课中的知识点进行收集和整理,结合学生的认知选择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印象的材料。
在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中,《鸦片战争》是至关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必须要理解的知识点。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列强侵略和中国人民抗争求索的开始。在教学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造成的影响,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收集相应的视频解说资源,然后以3D技术作为主要的观看方式,将立体的声音、动画视频等内容清晰展现在学生面前。当学生戴上3D眼镜后,就如同身临其境一般,能够边听此次事件的解说,边看鸦片战争的全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让学生沉浸其中,使学生的多个感官均能受到刺激,从而对史实产生更深刻的印象和认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办公软件设计思维导图,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要求學生补全本课时的相关知识点。在思维导图以及多种教学资源的应用下,学生们很快就能掌握鸦片战争的学习重点,把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理解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中的影响。通过这种信息化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带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丰富历史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较高的情感体验。
总而言之。在“信息化2.0”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以身作则,提高自身信息素养;借助教学平台,开展课前预习活动;全面运用微课教学,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资源。如此,方能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信息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盈《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探索》,《中国新通信》2022年第4期。
[2] 潘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思考》,《数码设计》2020年第12期。
[3] 吴建波《初中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教学策略》,《基础教育论坛(综合版)》2018年第24期。
(郭琴,1982年生,女,汉族,江苏常熟人,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