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卫星 郭闪闪
肩周炎是肩关节及其周围肌腱、韧带、腱鞘及滑囊等软组织慢性炎症反应的疾病,以肩关节周围疼痛、活动受限为特点[1]。该病多发于50 岁左右的人群,女性多见,发病率为2%~5%[2]。目前在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方案上还没有统一的共识,常用的方法有针刺、小针刀、推拿、中药外敷、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理疗等,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患者肩部的疼痛和恢复肩关节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3]。本研究观察中药封包联合针刺运动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开封市中医院颈肩腰腿痛科就诊的80例肩周炎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41~68岁,平均年龄(51.12±7.09)岁;病程2~14个月,平均病程(3.18±0.47)个月。对照组男16例,女24例;年龄40~69岁,平均年龄(51.20±7.12)岁;病程1~14个月,平均病程(3.15±0.42)个月。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①西医符合《实用骨科学》[4]中的肩周炎诊断标准;②中医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5]中肩周炎的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医及西医诊断标准;②疼痛评分≥4分;③单侧发病,患侧肩关节主被动前屈、后伸、外展或外旋动作至少2个或2个以上方向活动受限;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①肩关节骨折、结核、肿瘤、肩袖损伤者;②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免疫系统疾病患者;③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合并有感染、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功能异常或精神异常患者;④ 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⑤对中药封包使用的药物过敏者;⑥晕针者。
1.5 方法
1.5.1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中药封包及针刺治疗,中药包药物组成:当归30 g,川芎25 g,生川乌20 g,生草乌20 g,制马钱子20 g,羌活25 g,独活25 g,红花20 g,麻黄20 g,炒芥子20 g,木瓜30 g,伸筋草30 g,威灵仙25 g。操作方法:将上述中药装入布袋中,置于温水中充分浸泡约30 min,后加热煎煮至药液全部吸收(加热时间30 min左右),待中药包温度降至70 ℃左右时热敷,热敷时外面可包裹2~4条毛巾以防止烫伤皮肤,中药包温度降至不烫伤皮肤时,去掉毛巾,直接热敷患侧肩部(外面可包裹一层保温塑料布),每次30~40 min,每天1次,治疗期间中药包中的中药3 d换1次,以后每次使用前先用水将中药包浸湿,再放入微波炉中加热,用同样的方法热敷患侧肩部,每人1包,避免交叉使用。中药封包后给予针刺治疗,取患侧肩贞、肩髃、肩髎、臂臑、阿是穴、肩井、天宗。患者取坐位或侧卧,穴位常规消毒,用0.3×50 mm的毫针(苏州针灸用品有限公司生产)针刺选取穴位,针刺深度0.8~1.5寸,得气后依据辨证使用捻转补泻、疾徐补泻等手法,留针30 min,每天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针刺运动治疗,肩部针刺结束后再针刺患侧后溪、三间、中渚、阳陵泉,得气后嘱患者进行患侧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外旋等运动,速度由慢到快,活动幅度由小到大,以患者耐受为宜,每隔10 min行针1次,每次运动20 min,每2 d治疗1次。2组均治疗14 d。
1.5.2 观察指标①肩关节疼痛评分[6]: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痛觉评分。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1~3分为轻度疼痛且能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不影响生活,7~10 分重度疼痛逐步至无法忍受,影响工作和生活。VAS得分越高,表示疼痛越重。②肩关节功能评分[7]:采用欧洲肩关节协会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CMS)评分量表进行肩关节功能评定。CMS总分100分,疼痛占15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占20分,肩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占40分,肌力占25分。分数越高表示肩关节功能越好。
1.5.3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颈肩痛》[8]评定标准,治愈:肩部疼痛基本消失,肩关节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显效:肩部疼痛明显缓解,肩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有效:肩部疼痛部分缓解,肩关节活动度部分改善;无效: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度无明显变化。治愈率=治愈例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 2组患者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例,%)
2.2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的VAS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分,
2.3 2组患者CMS评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CM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CMS评分,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CMS评分比较 (分,
肩周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是引起肩关节疼痛及肩关节功能受限的常见原因,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病理变化多认为是炎症反应和纤维化,但其具体诱因仍不明确,且临床治疗中发现给予患者止痛药后肩关节活动受限仍不能缓解,说明肩关节的病理性改变是引起其活动受限的主要因素,疼痛为次要因素[9],因此减缓患侧肩部的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的病理过程尤为重要。
肩周炎在中医学中属于“骨痹”范畴,《素问·痹论》提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因此肩周炎的发生与风寒湿邪密不可分,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好发于50岁左右,50岁以后的人体正气开始亏虚,卫外不固,风寒湿邪趁虚侵袭机体,易客肌表经脉,阻遏气机,导致气血凝滞经络不通出现疼痛,其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为主。中药包中当归、川芎补血活血祛瘀、散寒通滞止痛,为君药;川乌、草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马钱子祛风湿,开通经络,通达关节,善止痛,羌活、独活祛风除湿、通痹止痛,红花善于通利血脉消肿止痛,共为臣药;佐以麻黄、芥子增强温经散寒之功效,加木瓜、伸筋草、威灵仙以助祛风除湿、舒筋通络。中药封包通过热敷使皮肤的毛孔张开,并使药包里的中药有效成分通过皮肤表层吸收,并利用皮肤渗透、吸收的功能,逐渐渗透进入血液循环,发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舒筋通络止痛的功效,从而减轻患者肩部疼痛,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以及运动功能[10]。上述药物均具有抗炎镇痛的作用,当归、川芎、红花还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血管血流量的作用,因此中药封包治疗可以改善周围的血液循环,分散或降低炎症因子的活动程度。
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腧穴治疗规律和局部取穴的原理,针刺患侧肩贞、肩髃、肩髎、臂臑、阿是穴、肩井、天宗,可畅达肩关节前、中、后三方经气,增强肩部气血运行,达到通而不痛的目的[11]。同时这些穴位位于肩部肌肉、肌腱的附着点和维持肩关节稳态的重要节点上,穴位的分布区域是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的主要肌肉分布区域,针刺这些穴位可以直达病所,振奋阳气、调节经筋之平衡,收到舒筋通络、松解粘连、通利关节、活血化瘀止痛之效[12]。后溪、三间、中渚分别为手三阳经输穴,输主体重节痛,此三穴可治疗肩臂疼痛不举,手三阳经是多气多血之经,后溪又通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海,“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陵泉为八会穴之一,筋会阳陵,肩周炎为筋病,针刺以上四穴可提振阳气、舒筋通络、通利关节。患侧肩部针刺结束后,再针刺以上四穴,同时配合肩关节的运动,可疏通凝滞闭阻的经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松解周围组织粘连,减轻疼痛及改善肩关节功能活动[13]。研究发现,针灸除了具有镇痛作用,还能缓解肌肉组织的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溶解积累的炎症物质,促进组织修复[14]。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是灵活运用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腧穴治疗规律和局部取穴的原理,针刺运动选取了远端和特定穴位,更适宜患者肩关节功能运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均明显减轻、肩关节功能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中药封包联合针刺运动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