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群玲 李雨轩 吴 林 文淑娟 彭艺艺
慢性牙周炎主要由堆积在牙颈部和龈沟里的牙菌斑微生物导致的感染所致,牙菌斑微生物引起宿主免疫应答反应,导致牙龈炎症,炎症向深部扩散,扩散到牙周组织使牙龈和牙周膜胶原纤维溶解破坏,最终导致附着水平丧失、牙周袋的形成、牙齿松动脱落等[1,2]。目前,治疗的关键在于抑制和清除附着于牙周组织的菌群,并联合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等牙周基础治疗以缓解相关症状,改善牙周状况,促进牙周再生。米诺环素是临床清除致病菌的常用药物,可用于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淋病奈瑟菌、链球菌、克雷伯氏菌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不仅活性强、作用时间长,且对致病菌高度敏感,是目前治疗牙周病的首选药物,但个体疗效差异大。中医认为,慢性牙周炎属于“牙宣、齿衄”范畴,主要病因为胃火上炎,健脾清胃固齿汤为笔者科室经验方,具有清胃泻下和凉血之功效,可用于牙周疾病的治疗。健脾清胃固齿汤与米诺环素联用是否会增强疗效尚不明确,本研究以9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观察了米诺环素、健脾清胃固齿汤单独治疗以及联合应用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在永新县中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90例,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21~65岁;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7年;有牙周炎家族史40例;牙周袋深4.3~6.2 mm。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3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例,
1.2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考《牙周病学》[3]中慢性牙周炎的诊断:牙龈充血、肿胀,有口臭;牙袋形成,袋内有牙结石;牙齿松动,食物嵌塞。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牙宣”或“齿衄”的诊断,辨证为胃火上炎。主症:牙齿酸软无力,松动,牙龈红肿热痛,齿衄;次症:口臭,口干,烦渴多饮,尿少黄;舌脉象,舌红、苔黄,脉洪数。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并经X线、实验室检查确诊;②全口牙数量≥16颗,每象限牙周探诊深度≥4 mm的牙齿≥2个;③X线显示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骨槽吸收;④近3个月未采取抗感染治疗;⑤近1年未采取牙周治疗。排除标准:①存在免疫系统、凝血系统等功能障碍;②装有正畸装置;③伴有严重心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④急性牙周炎脓肿;⑤妊娠或哺乳期女性;⑥依从性较差。
1.4 方法
1.4.1 治疗方法3组均给予全口龈上清洁、龈下刮治、根面平整等牙周基础治疗。A组给予米诺环素治疗:将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日本新时代株式会社,0.5 g/支,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00244)注满患部牙周袋内,1次/周,持续4周。B组给予健脾清胃固齿汤治疗:组方:黄芪20 g,牡丹皮18 g,生地黄15 g,知母15 g,赤芍15 g,鸡内金12 g,黄连12 g,当归10 g,升麻10 g,甘草6 g。添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慢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持续服用4周。C组给予健脾清胃固齿汤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健脾清胃固齿汤组方以及用法同B组,米诺环素用法用量同A组,持续治疗4周。
1.4.2 观察指标①中医证候积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5]对3组中医证候进行评估,主症按照严重程度采取0、2、4及6分计,次症按0、1、2及3分计,分值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②牙周临床指标:涉及4个指标,分别为牙周袋探诊深度、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附着丧失。牙周袋探诊深度:即牙龈边缘到龈沟底距离。菌斑指数:采用0~3分计,0分为近龈缘的牙面上无菌斑;1分为有薄菌斑,视诊不可见,探针尖的侧面可挂出菌斑;2分为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3分为有大量菌斑。龈沟出血指数:牙周探针探入龈缘1 mm 以下位置,观察有无出血,牙龈无出血和炎症计0分,有炎症但不出血计1分,点状出血计2分,线状出血计3分,出血溢出龈沟计4分,自动出血计5分。附着丧失水平:取患牙颊侧近中、中央、远中和舌侧中央附着丧失水平平均值。③炎症因子水平:收集患者龈沟液,并去除牙龈上菌斑和软垢,吹干牙面,Whatman 滤纸条插入唇侧龈沟底,停留30 s,然后取出滤纸并置于0.2 ml PBS缓冲液EP管中,震荡1 h,离心取上层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④龈下牙周致病菌:于口腔左右象限牙周袋深度>5 mm的位点采集斑菌,运用16S rRNA-PCR 技术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聚集杆菌水平,GeneTools软件计算相对核酸量,检测混合牙菌斑总量,计算上述细菌占混合菌斑比例。
1.4.3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症状、咀嚼功能恢复情况等将疗效分为3个等级[4],分别为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咀嚼功能恢复,牙齿稳固,牙周袋消失或者减少≥2 mm;有效:症状明显改善,咀嚼功能有所恢复,牙齿基本稳固,牙周袋减少<2 mm;无效: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1 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前,3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积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其中C组分值低于A、B组(P<0.05)。见表2。
表2 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2.2 3组患者牙周临床指标比较治疗前,3组牙周袋探诊深度、 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及附着丧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C组比A、B组低(P<0.05)。见表3。
表3 3组患者牙周临床指标比较 (例,
2.3 3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3组IL-6、TNF-ɑ及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C组比A、B组低(P<0.05)。见表4。
表4 3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例,
2.4 3组患者龈下牙周致病菌比例比较治疗前,3组牙龈卟啉单胞菌和伴放线聚集杆菌占混合菌斑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所占比例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C组较A、B组低(均P<0.05)。见表5。
表5 3组患者龈下牙周致病菌比例比较 (例,
慢性牙周炎是由细菌导致的牙周软组织感染的一种慢性炎症,具有病程长,容易反复发作的特点,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导致咀嚼功能下降,进而影响患者日常进食。中医认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或邪热犯胃会导致脾胃运化失常,邪热蕴于胃腑。胃乃多气多血之腑,牙龈乃阳明经循行之地,胃内蕴热,上冲齿龈,累及血分,胃热上蒸,可见牙龈肿胀、口臭等;胃火上炎,灼伤血络,导致血液妄行,可见牙龈出血等。治疗应以调节脾胃、清胃凉血为基本治则[6,7]。
健脾清胃固齿汤为笔者科室的常用经验方,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为君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黄连具有明显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并能调节机体免疫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8]。有研究发现,黄连对牙龈卟啉单胞菌高度敏感,可以抑制其生长和生物膜的形成,从黄连中提取的黄连素还对牙周致病菌具有抑制作用[9,10]。臣药升麻发表透疹、清热解毒,与黄连相配伍,一沉降,一升散,清中有散,升中有降,泻火无凉遏之憋,散火无升焰之虞。佐药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知母上可清热润肺,中能清胃生津,下能滋肾降火,胃中积热日久,阴血耗损,生地黄与知母配伍,清实热,退虚热,生津泻火;牡丹皮清热凉血不留瘀、活血化瘀不动血。药理学证实,牡丹皮能够抗菌消炎,增强机体免疫力[11];赤芍消肿散瘀、凉血止痛;鸡内金健脾运胃,消食化积;黄芪益气固表、扶正祛邪,含有的黄芪多糖可以促进牙周组织和牙周膜再生;当归活血消肿止痛。使药甘草健脾胃,固中气,协阴阳,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调理脾胃、清胃泻下和凉血之效。而米诺环素除了具有抗菌消炎作用外,还可以在骨组织中沉积,能够促进骨的形成和抑制骨吸收,对减少牙槽骨吸收和促进牙周组织修复再生具有重要作用[12]。二者联合应用,取长补短,可以快速达到内外兼治,标本兼顾的目的,从而有效快速地治愈疾病。
本研究结果显示,C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牙周临床指标均优于A组和B组,提示相比健脾清胃固齿汤和米诺环素单独治疗慢性牙周炎,二者联合更有利于改善临床症状,恢复牙周健康,与吴巧丹[13]报道一致。随着对慢性牙周炎研究的深入,发现炎症反应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IL-6是多细胞效应因子,参与骨吸收,能够抑制成纤维细胞生成,可以在牙周局部产生作用,并能反映牙周组织病变程度。TNF-ɑ是一种促炎症因子,可以通过激活破骨细胞活性促进牙槽骨吸收,进而损害牙周组织[14]。CRP是一种敏感的炎症反应标志物。当发生牙周炎时,患者龈沟液中的IL-6、TNF-ɑ以及CRP明显升高[15,16]。本研究显示,C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其余2组,提示健脾清胃固齿汤联合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可以明显减轻患者炎症反应。牙龈卟啉单胞菌和伴放线聚集杆菌是慢性牙周炎的常见致病菌,其在龈下大量繁殖,可导致口腔菌群失调,引起慢性牙周炎[17]。本研究结果显示,与A组和B组相比,C组治疗后该细菌比例明显更低,提示健脾清胃固齿汤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可以有效清除致病菌,可能是因为健脾清胃固齿汤中含有多味具有消炎抗菌作用的中药,其与米诺环素联合可以增强疗效,大幅度提升抗菌作用。
综上所述,相比单独应用健脾清胃固齿汤和米诺环素治疗慢性牙周炎,2种药联合使用更有利于缓解临床症状和炎症反应,清除致病菌,恢复牙周健康,促进患者早日康复。